2024年09月08日星期日
首页/经典文章/苏 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赏析

苏 轼《后赤壁赋》原文、注释、赏析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①,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②​‍‌‍​‍‌‍‌‍​‍​‍‌‍​‍‌‍​‍​‍‌‍​‍‌​‍​‍​‍‌‍​‍​‍​‍‌‍‌‍‌‍‌‍​‍‌‍​‍​​‍​‍​‍​‍​‍​‍​‍‌‍​‍‌‍​‍‌‍‌‍‌‍​。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③​‍‌‍​‍‌‍‌‍​‍​‍‌‍​‍‌‍​‍​‍‌‍​‍‌​‍​‍​‍‌‍​‍​‍​‍‌‍‌‍‌‍‌‍​‍...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21)。反而登舟(22),放乎中流(23),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24),戛然长鸣(25),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26),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27):“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28)!我知之矣。畴昔(29)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30)。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

①是岁:这年。指作《前赤壁赋》的同一年,即1082年。望:旧历十五日。②雪堂、临皋:临皋即临皋馆,也称临皋亭,在黄冈市南长江边上。苏轼于1080年贬到黄州(今黄冈市)做团练副使,就住在临皋馆,并在附近的东坡筑雪堂,自号为东坡居士。③黄泥之坂:即黄泥坂,在临皋馆附近。坂,山坡。④顾:看。⑤行歌:且行且唱,互相酬答。⑥已而:一会儿。⑦松江:松江县,现属上海市。以产鲈鱼著名。⑧顾:表示转折,等于说“但是”,“不过”。安所:何处。⑨诸:“之于”的合音。⑩斗:盛酒器。⑪子:古人对男女第二人称的尊称。不时:预料不到的时候。⑫履:践,踏。岩:险峻的山崖。⑬披:分开。蒙茸:杂乱的丛草。⑭虬龙:指虬龙状的树木,形容树干弯曲的形状。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角的小龙。⑮鹘:隼,一种凶鸟。危:高而险。⑯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名。幽宫:幽深的水府​‍‌‍​‍‌‍‌‍​‍​‍‌‍​‍‌‍​‍​‍‌‍​‍‌​‍​‍​‍‌‍​‍​‍​‍‌‍‌‍‌‍‌‍​‍‌‍​‍​​‍​‍​‍​‍​‍​‍​‍‌‍​‍‌‍​‍‌‍‌‍‌‍​。⑰划然:指长啸声。啸:撮口发出长而清的声音,借以抒发郁郁不乐的情怀。⑱风起水涌:原是自然现象,作者故意附会为长啸的结果,借以衬托自己的心情。⑲悄然:忧愁的样子。⑳肃然:严肃的样子。这里指害怕的样子。(21)凛乎:令人敬畏的样子。(22)反:通“返”。(23)中流:水流当中。(24)玄裳缟衣:黑裙白衣。裳,古人称下衣为裳。(25)戛然:象声词。这里指鸟鸣声。(26)羽衣:道士穿的衣服。蹁跹:旋转的舞态,这里比喻道士体态轻盈。(27)揖:旧时拱手礼。(28)呜呼噫嘻:感叹词。(29)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日。畴,语助词。(30)寤:睡醒。

【赏析】

苏轼在秋游赤壁之后,又在冬天与友人重游,写下此文。《前赤壁赋》以清风明月的缅邈意境和精妙的议论展现了苏轼旷达的胸襟,然而这篇《后赤壁赋》却以冬夜赤壁的清寒冷寂,抒写了苏轼身处贬谪时内心的孤独。

文章的行文跌宕曲折,开篇写作者本人和两个朋友在冬夜从雪堂走回临皋,途经黄泥坂,发现月色很美,遂生再游赤壁之兴,又恰巧得到了鲈鱼美酒,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难得的游兴与不期而有的酒肴,这本该带来快乐的游赏,但作者却独自登山跋涉,披坚历险,一往无前,待至高峰绝顶,却又因山谷阴森凄凉而生出悲哀与恐惧。苏轼在文章中塑造的独往独来的自我形象,正是他在现实人生中不畏艰险的象征,而文中身在高峰绝顶的恐惧,又折射出他面对现实的坎坷孤立无助的凄凉与寂寞。

苏轼在文章中虽然有两客相伴,有善解人意的妻子,但彼此之间并没有感情深处的交流,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苏轼独往独来,登山历险的形象。文章最后道士化鹤一节,虽然可以看出脱胎于《庄子》“庄生化蝶”故事的痕迹,但其用意却是在表现作者孤独无侣的情感。道士是苏轼的知音,彼此却只能相会于梦境之中。

文章大量使用“赋”笔,而寄兴深婉,描写赤壁冬景,历历如画,又能在其中贯穿低沉而孤清的感情,与《前赤壁赋》相比,呈现了十分不同的风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