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往还(10通)
杨宽、中华书局往还(10通)
(1961年5月22日)
宽正同志:
上级领导指示,有关出版社协作,编印“知识丛书”。其中有关中国历史及中国文化遗产方面的读物将由我局承担编辑出版。其书以有中等文化程度县级干部为主要读书对象(适当照顾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内容着重介绍历史知识,避免空乏议论,文字要求通顺浅显,各定五万字上下。在中国历史读物方面,其中“战国史”一种,拟请您担任编著,至恳应允。您平时工作繁忙,我们当然是了解的。但因这套丛书各方面期望很殷切,领导部门希望在年内先出版几种质量比较高的以作倡导。为此专函商恳,至希拔冗惠予协助。果蒙同意,可否请在本年第三季度内交稿,敬请示覆为荷。此致
敬礼
中华书局
1961年5月22日
(1961年7月27日)
杨宽同志:
五月内,曾寄去一信,请你给“知识丛书”写一本“战国史”历史读物,不知该信是否收到。
我局在今后几年打算出版一批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对象是县级以上干部和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学生。为了出好这套书,需要史学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您过去在历史知识读物方面是一向关怀,并编写过不少稿的。因此,我们特请您为我们编写一二种这方面的读物,题目可由您自己考虑,如春秋史、战国史或人物传记、科技史方面的题目,我们都欢迎,希望您将考虑的结果予以最近见示。
历史方面知识读物的出版,我们的经验还不够,该怎么搞?应出哪一些较适应需要的题目?希望您也帮助出些主意。如有较适当的作者,亦盼能为介绍。
此致
敬礼
中华编辑部古代史组
1961年7月27日
(1961年8月10日)
近代史组负责同志:
五月、七月(编字第592号、第913号)两函,均已敬悉。
我自三月初起,即参加《辞海》的修订工作,负责“中国古代中世史”部分,因任务繁重,离开原单位,不问外事,集中精力来搞,对外面的来信,也多未答覆,甚为抱歉。
《辞海》的“中国古代中世史”部分有五十万字以上,二稿的修订到今天才告结束。待付印出版后,将于十一月中发往各地征求意见,回来后再修订成定稿,估计在《辞海》未全部定稿出版前,恐抽不出来写书。因此,为你局写稿之事,按目前情况,只好缓议,很抱歉。
待明年《辞海》工作结束后,当考虑为你局写稿。再按当时需要与自己的科研计划相结合,拟定题目,再与你局商讨。
此致
敬礼
杨宽
1961.8.10
(1962年8月6日)
中华书局编辑部:
你处(62)编字第1691号来函,敬悉。
你处打算把吕诚之先生遗著《先秦史》《秦汉史》和《两晋南北朝史》三书,利用开明书店纸型重印,极为赞成。最好封面印得如最近出版的《隋唐五代史》一样,使成为一套。
至于校阅一遍改正错字问题,过去开明印此书时,吕老曾亲自校对,错字本来很少,出版后,吕老又曾校读一次,对少数错字有校正(据谈错字很少,校正不多),正请他家属在找。《先秦史》的校本已找到,其他正在找。
你处要我写篇序言,最好在今年完成,自当尽力赞助,当于今年年底前交稿。
关于吕老的遗稿,你局上海编辑所想就近协助整理,吕老生前所写论文和札记很多,数量较大(其中有发表过的,也有未发表的)。整理编辑成书,想必字数很多,如何着手进行,我们想在下星期召开一个会讨论,听说北京有些学者对此很关怀,故附带一谈。
专此,并致
敬礼
杨宽
1962年8月6日
(1962年9月1日)
杨宽同志:
上月您来信谈吕诚之先生遗著《先秦史》《秦汉史》和《两晋南北朝史》三种的校正本,已由其家属找到一本,其余两本正在找寻中,不知现在是否找到。想麻烦您和吕老家属联系一下,最好在最近给我寄来,以便安排工作。请您写的序言如能提前完成,更为欢迎,因为我们想争取在今年印出一两种。这几部著作重版,在内容方面自不需作何更动,但想请费神检查一下,有关民族、边界等问题的提出,有无明显不妥之处?因为我们在审查书中发现有类似的问题,特提请您注意。承您在百忙中给了我们不少帮助,特致谢意。此致
敬礼
古代史组
1962年9月1日
(1962年9月29日)
杨宽同志:
兹奉上尊著《古史述林》的约稿合同一式两份。如若同意,请填写定稿时间并签字后将其中一份寄还为荷。
敬礼
又,吕思勉先生的三部遗著,也不知进行情况如何,大致什么时候可以完全,便中也请示知。
古代史组
1962年9月29日
(1962年10月25日)
中华书局古代史组:
尊处(62)编字第2185号函,(62)编字第2451号函及约稿合同,均已收到。最近因参与《辞海》定稿工作,再加身体欠佳,迟复为歉。
(一)《古史述林(初集)》合同一纸,奉上,请查收。因《辞海》定稿工作任务繁重(担任其中“中国古代中世纪史”主编工作),个人著作及修订工作只能推迟,故定在后年六月完成。
(二)吕思勉先生三部遗著《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吕先生于生前都曾校订错字,校订本都已由其家属找到,并录成正误表,兹随函附上,请查收。(这三部遗著,当开明出版时校勘本很认真,故错字不多。)
(三)吕思勉三部遗著不免有大汉族主义的观点,但因所叙历史时代较早,其有关民族与边界问题,与现实问题并无牵涉。
(四)关于“序言”,前函曾谈到:三部遗著写三个序言或一个序言都可以。我以为分别写三个序言,对每部书约略分析一下优缺点,比较合适。其中《两晋南北朝史》的“序言”,我同意可请唐长孺同志,由唐同志署名。此次我们成立一个小组对吕老未刊稿进行整理(将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负责),唐同志亦参与,因唐同志对这段历史研究很精,由他写序言较合适。未知你处意见如何?如认为合适,一方由我写信给唐同志请他帮忙,一方由你处请唐同志执笔。
(五)关于《先秦史》序言,不久即执笔,写好立即寄上。《秦汉史》序言,亦当接着赶写。
专此答复,此致
敬礼
杨宽
(1962年11月30日)
杨宽同志:
十月中旬的来信及《古史述林(初集)》合同,吕老遗著三种的刊误表均已收到。《先秦史》及《秦汉史》的序文当请早写就交下。《两晋南北朝史》的序文,我们同意请唐长孺同志执笔,最近已和他函洽。请您也直接写封信给他,以促成此事。此致
敬礼
古代史组
1962年11月30日
(1963年2月16日)
中华书局古代史组负责同志:
1962年11月30日(62)编字第4190号来函,敬悉。
关于吕老遗著《两晋南北朝史》的“序言”,前曾写信给唐长孺同志请其执笔,唐同志已同意在寒假中起草,想不久当可完成。
关于吕老遗著《先秦史》,为了仔细起见,曾从头到底读了一遍,兹写成第二次“勘误表”一份,请连同第一次勘误表一并校正。《先秦史》的“重版序言”,亦已写成,兹寄上,不知是否合用?关于全书主要的优点缺点已明显指出,书中主要的错误观点亦已明确指出。我以为,重版时加上这一篇比较有分析的序言,可以无问题了,同时对读者也可以有帮助。《秦汉史》的序言待写成后寄上不误。
《先秦史》希望早日出版,此致
敬礼
杨宽
1963年2月16日
(1963年2月19日)
杨宽同志:
手书及《先秦史》的重版序言与第二次勘误表俱收悉。此书计划于下月底发印,序即补排,勘误表当照改。
吕老的《秦汉史》希望也由您通读一篇,如有需要改正之处,请于寄重版序言来时一并告诉我们。
您的论文集《古史述林》的编辑工作进行得怎样,可否提前完成,并希便中示知。此致
敬礼
古代史组
1963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