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明·张介宾《类经·藏象类》)
1136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明·张介宾《类经·藏象类》)藏象之名,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关于“藏象”一词的含义,自唐代王冰以来代有阐释。此条所云“藏居于内,形见于外”,说明了脏是指藏居于体内的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揭示了内部脏腑与外部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以心为例。心,其华在面,其...
1136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明·张介宾《类经·藏象类》)
藏象之名,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关于“藏象”一词的含义,自唐代王冰以来代有阐释。此条所云“藏居于内,形见于外”,说明了脏是指藏居于体内的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揭示了内部脏腑与外部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以心为例。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脉,开窍于舌,居于上焦胸中。据此而论,面色、脉象、舌质以及心胸部的自我感觉,即为心主血脉功能是否正常的外部征象。临床上主要通过上述四方面的诊察、询问,以确定心的功能正常与否。这种以象测脏、由表及里的认识方法,是中医方法论的一种体现。认识了这一点,即可理解藏象学说所阐释的五脏生理功能,为何并不局限于人体解剖学的某一脏器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