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徒知滋阴之可以降火,而不知补阳之可以生水(明·张介宾《质疑录·论苦寒补阴之误》)
2149 人徒知滋阴之可以降火,而不知补阳之可以生水。(明·张介宾《质疑录·论苦寒补阴之误》)滋阴以降火,补阴以制阳,其理易明,医多知之而习以为常。但是,补阳以生水,温阳以益阴,当明阴阳互根、精气互生之理。阴液的滋生,离不开阳气的推动、激发、气化。阴液亏耗者,纯用火剂滋阴之品,往往腻滞不畅,而有碍吸收和化生。若在补阴剂中适当加入阳药,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此...
2149 人徒知滋阴之可以降火,而不知补阳之可以生水。(明·张介宾《质疑录·论苦寒补阴之误》)
滋阴以降火,补阴以制阳,其理易明,医多知之而习以为常。但是,补阳以生水,温阳以益阴,当明阴阳互根、精气互生之理。阴液的滋生,离不开阳气的推动、激发、气化。阴液亏耗者,纯用火剂滋阴之品,往往腻滞不畅,而有碍吸收和化生。若在补阴剂中适当加入阳药,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此即“补阳之可以生水”的道理所在,亦为“阴阳相济”的运用范例。溯其源,实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阳引阴”理论发展而来,对后世论治阴阳虚损诸病,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