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医学名言/伤寒重温阳,温病重救阴(清·吴瑭《温病条辨·杂说》)

伤寒重温阳,温病重救阴(清·吴瑭《温病条辨·杂说》)

1991 伤寒重温阳,温病重救阴。(清·吴瑭《温病条辨·杂说》)汉唐时代,伤寒是热病的总称,温病属于伤寒范畴。及至清代,伤寒的含义明显地发生了变化,大抵只限于感受风寒的外感病,而把多数热性病,尤其是严重的热病归属于温病范围。一般认为,寒邪伤阳是伤寒病的基本矛盾,热邪伤阴是温病的基本矛盾。伤寒强调“若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温病强调“若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

1991 伤寒重温阳,温病重救阴。(清·吴瑭《温病条辨·杂说》)

汉唐时代,伤寒是热病的总称,温病属于伤寒范畴。及至清代,伤寒的含义明显地发生了变化,大抵只限于感受风寒的外感病,而把多数热性病,尤其是严重的热病归属于温病范围。一般认为,寒邪伤阳是伤寒病的基本矛盾,热邪伤阴是温病的基本矛盾。伤寒强调“若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温病强调“若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昭然有别。在治疗上,伤寒多用汗、下之法,以辛温苦寒直折其邪。而治疗温病时,则泻阳之有余,实其阴以补不足,因而有忌汗、忌利小便等禁则。此乃客观形成的学术流派,今人不可固执一法,泥古不化。因为即使在当时,古人还是有变通的。如吴氏《温病条辨·中焦篇》第四十四条有安肾汤治脾阳消乏、肾阳亦惫的阳虚,在第四十五条中,吴氏批判世医但知有热湿痔疮下血等,并不知有寒湿之因,畏姜、附如虎之弊端。可见温病亦重救阳。至于《伤寒论》的“急下存阴法”,更是伤寒为救阴而设的一大治法。可见伤寒、温病虽有侧重,但并不偏执,皆以辨证论治为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