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兰花·感遇(其二)》诗词原文、注释、赏析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诗,为陈子昂所写的感遇组诗中的第二首,当作于诗人去官归田之后。在这首诗里,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感怀身世,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前四句由衷地赞叹了兰若的绚丽多姿。“兰若”两句,首先点明了兰若生长的时间。生活在春夏季节里的兰草和杜若,是多么青翠茂盛! 兰,一种香草名;若即杜若,又名杜蘅。它们均为草本植物,芳香秀丽。而兰若的秀美是离不开绿色的扶持的。所以诗人首先由此着笔,连用了“芊蔚”和“青青”来形容兰若枝叶的葱郁,从而把这生机盎然的绿色呈现在人们眼前,也为下句的展开作好了铺设。接着,诗人以浓彩重笔,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着力从正面描绘了兰若之美。花叶繁盛的兰若幽独地在林木丛中展现着空绝群芳的秀色。这里诗人用了“幽独”二字,从而显示出兰若虽然秀美超群也无意去和百花争宠,情愿在这不为人知的林中一展秀色的特性,从中也表露了诗人自甘寂寞、孤芳自赏之意。“朱蕤”、“紫茎”,极写兰若姿质之美。朱红色的花朵虽开在顶端,但因其纷呈下垂,把花茎都遮蔽了。如此一来,兰草杜若的身姿及情态就被形象地描画出来了。“朱蕤冒紫茎”句虽由曹植《公讌诗》中的“朱华冒绿池”而来,用在此处和“芊蔚何青青”相映见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兰若的丰姿。这里应当看到,诗人所描述的景物,并非一定是诗人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存在于诗人印象中的景物,实际上是借幽香的兰若来象征自己的才华和美德,并着力表现了芸芸众生的生命之可贵、生命之可喜,从而反衬出后面生命被摧残、被扼杀的悲哀。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后四句写出了兰若凋零后的悲叹。“迟迟”二句,是说由夏到秋,长长的白天渐渐变短,不觉已到晚上,又刮起了袅袅不断的秋风。“迟迟”二字写出了天气逐渐变化的特征,“袅袅”二字用得传神,形象地勾勒出秋风初起时的情形。“袅袅秋风生”是受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句的启发,用得贴切、自然,且寄意深刻。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二句,写兰若虽然美丽芬芳,但随着秋风的到来都纷纷摇落,花的美意最终有何成就呢? “岁华”,指兰若一年一荣枯,暗喻诗人年华的流逝。“芳意”,花的美意,喻指诗人的志向。秋风起处,群芳“摇落”,“芳意”无成。美好的年华已被摧残,过去的芬芳已不复存在;生命诚然是可喜可贵的,但最终却归于死亡,岂不令人伤悲?这里寄寓着诗人理想幻灭、事业未竟的忧伤,满含着美人迟暮之感。
这香兰杜若有过“芊蔚青青”的生命,有过“空林色”的秀丽,更有过“朱蕤”、“紫茎”般的丽质,而最后竟落得“岁华摇落”,“芳意”无成,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全部落空,这对花草而言固然是可悲的,但对于欲有所作为而最终不能为的诗人来言,岂不更加可悲? 由于当时的社会所致,他的才华得不到施展,抱负无法实现,还有什么能比这种打击更使人痛苦的呢? 所有感伤均由此而发。
全诗采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虽然诗中只字未提人事,实际是以花草作比,处处关乎着人情人意,从而反映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前半极力描写赞美兰若的超绝群芳的风采,借以表现诗人自己过人的能力和才华;而后半却着力写出兰若凋零后的悲哀,以此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伤和怨愤。前后色调反差大,对比强烈,以乐景写哀,感情真挚、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结构严密,井然有序;层层深入,前后扣合,形成一完整的意象。此为五言古诗,它继承并发展了阮藉《咏怀》中的传统表现方法,托物咏怀,寓意深远,一反初唐诗坛上的绮靡诗风,使人耳目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