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咏菊花诗词/杜 甫《复愁》原文、注释、赏析

杜 甫《复愁》原文、注释、赏析

杜甫复愁①每恨陶彭泽②,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杜甫

复愁①

每恨陶彭泽②,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今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风沉郁顿挫、萧散自然,对后世影响极大。有《杜工部集》。

【注】

①复愁:指前面的愁绪尚未散尽,又有了新的哀愁。

②陶彭泽:即陶渊明,因其做过彭泽令,后人常称其为陶彭泽。彭泽,今江西省彭泽县。

【评释】

《复愁》这组诗作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此时诗人杜甫因躲避北方的战乱,由四川辗转到南方湘楚一带漂泊,过着凄苦无依、老病孤舟的生活。这一年的重阳节到来了,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据说陶渊明在重阳节的时候,因为家里贫穷,无钱买酒,只有空对着菊花,采掇入筐。后来看到有王弘差遣的白衣人来送酒,于是便痛饮而归。杜甫晚年的贫苦生活与陶渊明并无二致,然而陶渊明尚且有人来送美酒;杜甫在重阳节之际,却连送酒之人也没有,想要喝酒,就只有去赊账了。这首诗写诗人穷居寂寞之况,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诗意曲折婉转,沉郁刚健,可谓字字珠玑。“每恨”和“如今”对比,更显示了杜甫当时所处的境况,较之陶渊明更为凄清寥落。

叹亭前甘菊花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①。

明日萧条醉尽醒②,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③。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④。

【注】

①青蕊:含苞未放的青色花蕾。

②萧条:节日过后,酒尽人散的冷清之貌。

③中堂:厅堂之中。

④“结根”句:意谓菊花因被移栽,在新的土地中还没有很好地扎根下来,便遭到了秋天风霜的侵扰。

【评释】

此诗应是作于天宝后期,诗人困居长安的那段时间里。甘菊,是菊花中有药用价值的一个品种。首联“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诗人写道,因为檐下的甘菊花被移栽过来的时间比较晚,以至于在应该开花的重阳时节还只能是含苞欲放的样子,无法让人们采摘、浸泡菊花酒。颔联“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是说等到花开的日子,人们早已节后尽散、不复垂顾了,花朵开得再烂漫也无法弥补之前的遗憾了。颈联“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田野之外的那些自然生长的菊花,却赶上了良机,被人们采摘下来到了屋里;然而,那些毫无价值的野菊又怎能与品性兼优的甘菊花相比呢?经过一番情感铺垫之后,在末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中,诗人不禁发出感叹,仅仅是由于被移栽耽误了时间,甘菊花就只能空长枝叶,未到花朵盛开之日便要遭到风霜的侵袭!

这首诗与杜甫的大多数咏物诗一样,显然包含了他对时事、身世的感怀。清代仇兆鳌认为“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不为无得之见。联系杜甫十年困守长安、饱尝世间冷暖的寄人篱下生活,这种借甘菊花所发的感慨,不就是诗人自己人生命运的写照吗?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