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
首页/元朝/苏轼《琴诗》原文、注释、赏析

苏轼《琴诗》原文、注释、赏析

琴诗①苏 轼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苏东坡全集卷30【注释】①琴:拨弦乐器,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出现于周代,定型于汉代。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长约一米一,琴头宽约十七厘米,琴尾宽约十三厘米。面板用桐木或杉木制成,外侧有徽十三个。底板用梓木制成,开有大小不同的出气孔两个,称龙池、凤沼。琴面张弦七根。琴的音域较宽,音色变...

琴诗①

苏 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东坡全集卷30

【注释】

①琴:拨弦乐器,亦称七弦琴,俗称古琴,出现于周代,定型于汉代。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长约一米一,琴头宽约十七厘米,琴尾宽约十三厘米。面板用桐木或杉木制成,外侧有徽十三个。底板用梓木制成,开有大小不同的出气孔两个,称龙池、凤沼。琴面张弦七根。琴的音域较宽,音色变化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演奏艺术和各种流派。琴为古代士大夫和仕女常用乐器,居琴棋书画的首位。有关琴的成语和故事也很多,如焚香操琴、琴心剑胆、琴瑟调和、高山流水识知音、孔明弹琴退仲达,等等。

【赏析】

这首咏物诗写得比较奇特。既没有写琴的精巧制作,也没有写琴的悠扬琴声。作者连用两个反问,说明离开人的弹奏,琴本身不能发声;离开弹奏工具,人的指头也不能发声。只有当人的指头作用于弹奏工具琴时,才会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存的。人不能离开物,物更不能离开人。人和物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生活,创造世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