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平吐谷浑
【内容提要】
《太宗平吐谷浑》叙述了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唐派大将征讨吐谷(yù)浑的历史过程。
吐谷浑是鲜卑族所建的政权,原居辽东,魏晋时期西迁至阴山一带,后又迁徙到青海北部和新疆东南部。隋炀帝灭吐谷浑,设置郡县。隋末,吐谷浑伏允可汗收复故地,攻扰隋边境。唐初伏允可汗曾遣使入贡,但由于他的臣下天柱王的鼓动,不断侵犯西北边境,执唐使者。唐太宗屡次诏谕,终无悔改。公元635年,唐派李靖、侯君集等分兵六路征讨吐谷浑。在战斗过程中,李靖把部队分为两路,李靖和薛万均、李大亮从北路,侯君集和任城王李道宗从南路打击敌人。李靖的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打败吐谷浑,斩杀他的名王,获得大量牲畜。侯君集、李道宗带兵在乌海和伏允交战,大败伏允军,俘获了他的首领。薛万均、薛万彻又在赤海打败了天柱王。李大亮在蜀浑山打败吐谷浑,俘获他的首领二十人。将军执失思力在合茹川打败吐谷浑军。李靖督率各路军队经过碛石山黄河之源,到达且末,一直走到了吐谷浑西部边境。听说伏允逃往突伦川,就亲自挑选骁勇的骑兵一千多人赶往那里,薛万均率领部下跟随后边。唐军攻破了伏允的牙帐,斩杀数千人,获取的牲畜二十多万。伏允脱身逃走,唐军俘虏了他的妻子和儿女。侯君集等人进军越过星宿川,到了柏海,返回和李靖会师。
大宁王慕容顺,是伏允的嫡长子,曾经在隋朝做人质,很久不能回吐谷浑,伏允立别的儿子为太子。等到慕容顺回吐谷浑后,他顺应民心,杀掉天柱王,举国请求投降。伏允率领一千多骑兵逃到沙漠,十多天后,被身边的人杀死。吐谷浑人拥立慕容顺为可汗。李靖上奏已经平定吐谷浑。唐太宗下诏恢复吐谷浑国,任命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帮助平定内乱,安抚其民众。
游牧民族以畜牧为生,往往都以掠夺从事农业经济的中原作为其经济上的补充,因而寇掠成性,成为中原的边患。唐太宗平定吐谷浑,不仅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也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统一。
【原文】
唐高祖武德二年[1]。初,隋炀帝自征吐谷浑,吐谷浑可汗伏允以数千骑奔党项,炀帝立其质子顺为主,使统余众,不果入而还[2]。会中国丧乱,伏允复还收其故地[3]。上受禅,顺自江都还长安,上遣使与伏允连和,使击李轨,[许]以顺还之[4]。伏允喜,起兵击轨,数遣使入请顺,上遣之。
【注文】
[1]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2]吐谷(yù)浑:亦作吐浑。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民族,是鲜卑族的一支。公元4世纪建国,立国三百余年。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隋朝与之联姻。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唐朝中期,被吐蕃驱赶至河东,五代时期开始受辽国统治。现已与各民族融合。 伏允(?—635年):吐谷浑可汗,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至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在位。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大举进攻吐谷浑,伏允遁走,隋取其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四郡。立其质子慕容顺为王。后伏允乘隋末中原战乱,收复故地。 党项:我国古代民族名。羌人的一支。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省东南部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唐前期,大部分党项人迁徙到今甘肃、宁夏、陕北一带。 质子:作为人质的儿子。 顺:隋朝时吐谷浑国王伏允的儿子慕容顺(?—635年),以质子的身份留在长安。公元607年,伏允派慕容顺向隋朝朝贡。这时,隋朝大臣裴矩建议隋炀帝控制西域,首先要消灭吐谷浑。慕容顺被隋炀帝扣留。公元608年到公元609年,隋击吐谷浑,伏允败走,隋朝在吐谷浑故地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炀帝封慕容顺为可汗,其大宝王尼洛周为辅。可是,慕容顺刚到达西平郡,尼洛周被部下所杀,慕容顺不果而还,一直留在隋炀帝身边。之后,隋朝在公元615年之后陷入崩溃局面,伏允又恢复了吐谷浑汗国。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慕容顺从江都逃回长安。唐朝建立后,唐高祖联合伏允夹击河西的李轨。唐高祖作为回报,将慕容顺送归吐谷浑。这时,伏允已经立了新的太子,慕容顺非常不高兴。公元622年之后,伏允听信其天柱王的建议,屡次侵犯唐朝的西部边境。公元634年到635年,唐击吐谷浑之战,伏允败走,被部下所杀。慕容顺杀死天柱王,自立为可汗,投降唐朝,唐太宗以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唐太宗忧虑慕容顺不能服众,命凉州都督李大亮将精兵数千为其声援。吐谷浑甘豆可汗久在唐朝为质,国人不附,竟被部下所杀,其子燕王诺曷钵继位。
[3]丧乱:死亡祸乱。后多用以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
[4]禅(shàn):帝王让位给他姓。 江都:隋炀帝大业初改扬州置,治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南。 长安:隋唐都城。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 李轨(?—619年):字处则,甘肃武威人。河西著名豪望,为人机智多谋,能言善辩,又能赈济贫穷,被乡里称道。隋炀帝大业末年被任为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曾称帝,后兵败于唐。
【译文】
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619年)。当初,隋炀帝亲自征讨吐谷浑,吐谷浑可汗伏允带领数千骑兵逃奔党项,隋炀帝立他在朝廷做质子的儿子慕容顺为君主,让慕容顺统率余众,但慕容顺没有进入吐谷浑而又回到中原。正赶上中原发生内乱,伏允又回到吐谷浑收复了他的旧地。唐高祖即位后,慕容顺从江都回到长安,高祖派使者与伏允联系和好,让他发兵进攻李轨,许诺让他的儿子慕容顺回国。伏允很高兴,起兵攻击李轨,数次派使者入朝,请求让慕容顺回国,高祖于是遣返慕容顺回去。
【原文】
太宗贞观八年[1]。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2]。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3]。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4]。伏允复遣兵寇兰、廓二州[5]。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数犯边[6]。又执唐使者赵德楷,上遣使谕之,十返[7]。又引其使者,临轩亲谕以祸福[8]。伏允终无悛心[9]。六月,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将边兵及契苾、党项之众以击之[10]。
【注文】
[1]贞观八年:公元634年。
[2]鄯(shàn)州:古郡名,治所在今青海乐都。
[3]让:责备、责怪。
[4]昏:通“婚”。
[5]兰:即兰州,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置,治所在子城县(今甘肃兰州)。辖境相当于甘肃兰州及临洮等地。隋炀帝大业初改为金城郡。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复名兰州,治五泉县(今兰州市),后改名金城县。 廓(kuò):即廓州,北周建德五年(576年)于浇河故城置,治所在今青海省贵德县南。
[6]天柱王(生卒年不详):唐朝时吐谷浑大臣。
[7]赵德楷(生卒年不详):唐朝时出使吐谷浑的使者。 谕:告诉。 十返:前后往返十次。
[8]临轩(xuān):皇帝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叫临轩。
[9]悛(quān):悔改。
[10]骁卫:禁军名称之一,分左、右置,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 段志玄(xuán)(598—642年):唐初将领,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李渊起兵时,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后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中,与尉迟敬德等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庄肃”。 西海:古郡名,隋置,管辖青海湖附近一带,治青海西岸伏俟城(今青海共和西北)。 樊(fán)兴(生卒年不详):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唐初将领。 赤水:古县名,治今青海兴海东南。 将:带领。 契苾:古族名,敕勒诸部之一,隋唐时居焉耆西北。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归唐,徙甘、凉间,后北徙乌特勤山(今杭爱山东支)。
【译文】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当初,吐谷浑可汗伏允派使臣到唐入贡,使臣还没有返回吐谷浑,就在鄯州大肆抢掠而去。太宗派使者指责他,并征召伏允入朝,伏允称有病不来朝,还为他的儿子尊王求婚。太宗答应了,让他亲自来唐迎娶,尊王又没有来,于是与吐谷浑断绝了婚约。伏允又派兵侵犯兰州、廓州。伏允年老,听信他的臣下天柱王的计谋,屡次侵犯边境。又捉了唐朝使者赵德楷,唐太宗派使者晓谕他,来回往返了十次。又接见他们的使者,在宫殿上亲自晓谕他们以祸福。但伏允终究没有悔改的心思。六月,唐朝派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统帅边境的部队和契苾、党项的人马进攻吐谷浑。
【原文】
冬十月辛丑,段志玄击吐谷浑,破之,追奔八百余里。去青海三十余里,吐谷浑驱牧马而遁[1]。
【注文】
[1]青海:即今青海湖。 遁(dùn):逃跑,逃走。
【译文】
冬十月辛丑(初二日),段志玄出击吐谷浑,打败了他们,追击了八百多里。离青海只有三十余里,吐谷浑驱赶牧马逃走。
【原文】
十一月丁亥,吐谷浑寇凉州[1]。己丑,下诏大举讨吐谷浑[2]。上欲得李靖为将,为其老,重劳之[3]。靖闻之,请行[4]。上大悦[5]。十二月辛丑,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6]。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碛石道、刑部尚书任城王道宗为鄯善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并突厥、契苾之众击吐谷浑[7]。
【注文】
[1]寇:骚扰、侵犯。 凉州:古郡名,治所在今甘肃武威。
[2]大举:泛指进行大规模活动。
[3]李靖(571—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跟随太宗平定江陵萧铣,安抚岭南,平定辅公祏(shí),击灭东突厥,远征吐谷浑,卒后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重劳:难以劳驾。重:难。
[4]行:出发;出动。
[5]悦:高兴,愉快。
[6]西海:古郡名,治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
[7]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 侯君集(?—643年):唐初大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候、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唐太宗贞观年间,任左卫将军、礼部尚书等职,先封潞国公,后封陈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因依附太子李承乾谋反,事败被诛。 碛石:古山名,即今青海东南部碛石山脉。 刑部尚书:古代官名,尚书省所属六部之一刑部的长官。主管法律、刑狱等事务。 道宗:即李道宗(603—653年),江夏王,道玄从父弟,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道宗的父亲李韶,被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李道宗则被封为略阳郡公,起家左千牛备身。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房遗爱伏诛,长孙无忌、褚遂良素与道宗不和,上言道宗与遗爱交结,配流象州。于道中病卒,年五十四。 鄯善:古郡名,治所在今新疆若羌。 凉州:古地名,今甘肃西北部的武威。 且末:古郡名,治所在今新疆且末。 岷(mín)州:治所在今甘肃岷县。 李道彦(生卒年不详):唐朝宗室,高祖即位后,封义兴郡公,进封胶东王,授陇州刺史。唐太宗贞观初年为相州都督,例降爵为公,拜岷州都督。李靖击吐谷浑,诏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后起为凉州都督,不久卒,赠礼部尚书。 利州:古地名,今四川广元。 高甑(zèng)生(生卒年不详):唐初武将。唐高祖武德年间为秦王府裨将。其人作战勇猛,曾与尉迟敬德一起在洛阳城外生擒王琬(wǎn)。后因功封为利州刺史。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任盐泽道行军总管,随李靖讨伐吐谷浑。他率部首先进入青海,攻破了当地的羌族部落。后来由于违反了李靖的节度,受到惩罚,于是恨李靖。回师后他诬告李靖谋反,未遂,以诬告罪被流放。 盐泽:泽名,即新疆罗布泊。
【译文】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十一月丁亥(十九日),吐谷浑侵犯凉州。己丑(二十一日),唐太宗下诏大举讨伐吐谷浑。想派李靖做主帅,因为他年老,难以烦劳。李靖听说后,主动请求出征。唐太宗非常高兴。十二月辛丑(初三日),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制管辖各路大军。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碛石道、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联合突厥、契苾的兵力攻打吐谷浑。
【原文】
九年春正月,党项先内属者,皆叛归吐谷浑[1]。三月庚辰,洮州羌叛入吐谷浑,杀刺史孔长秀[2]。
【注文】
[1]内属:归属朝廷。
[2]洮(táo)州:古郡名。治所在今甘肃临潭。 羌(qiāng):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 孔长秀(生卒年不详):唐朝初年洮州刺史。
【译文】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春正月,党项原来已降附内属的各部,都归附了吐谷浑。三月庚辰(十四日),洮州的羌族人也叛变逃到吐谷浑,杀了刺史孔长秀。
【原文】
夏闰四月癸酉,任城王道宗败吐谷浑于库山,吐谷浑可汗伏允悉烧野草,轻兵走入碛[1]。诸将以为:“马无草,疲瘦,未可深入[2]。”侯君集曰:“不然[3]。曏者段志玄军还,才及鄯州,虏已至其城下[4]。盖虏犹完实,众为之用故也[5]。今一败之后,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于拾芥[6]。此而不乘,后必悔之[7]。”李靖从之,中分其军为两道,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由北道,君集与任城王道宗由南道[8]。戊子,靖部将薛孤儿败吐谷浑于曼头山,斩其名王,大获杂畜以充军食[9]。癸巳,靖等败吐谷浑于牛心堆,又败诸赤水原[10]。侯君集、任城王道宗引兵行无人之境二千余里,盛夏降霜,经破逻真谷,其地无水,人龁冰,马噉雪[11]。五月,追及伏允于乌海,与战,大破之,获其名王[12]。薛万均、薛万彻又败天柱王于赤海[13]。
【注文】
[1]库山:今青海天峻南库若尔岭。 碛(qì):沙漠。
[2]疲:衰老;衰弱。
[3]然:如此,这样,那样。
[4]曏(xiàng):同“向”。从前,旧时。 至其城下:谓至鄯州城下。
[5]完实:完整充实。
[6]鼠逃鸟散:如鼠之逃,如鸟之散。 斥候:指侦察敌情的士兵。 携(xié):通“胁”。离;背离;背叛。 芥(jiè):小草。
[7]乘:趁着;利用。
[8]薛万均(?—641年):唐朝将领,本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后徙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隋朝名将薛世雄之子。隋炀帝大业末年与弟薛万彻客居幽州,后随罗艺归唐,授为上柱国、永安郡公。唐太宗贞观初年,随柴绍讨梁师都,任行军副总管,击走突厥,围歼其军,升任左屯卫将军。贞观八年(634年),随李靖讨吐谷浑,任沃沮道行军副总管,在青海遇敌,单骑冲阵,诸将随之,斩数千人,升左屯卫大将军。贞观十三年(639年),以交河道行军副大总管与侯君集击高昌,进封潞国公。贞观十五年(641年),坐事下狱,忧愤而死。唐太宗为之举哀,命陪葬昭陵。
[9]薛孤儿(生卒年不详):唐初李靖部下的大将,参与征讨吐谷浑。 曼头山:古山名,今青海省共和西南一带。 名王:匈奴诸王中名位尊贵者。
[10]牛心堆:古山名,在今青海西宁西南。 赤水原:古县名,在今青海南境。吐谷浑置赤水城,隋置赤水。唐太宗讨吐谷浑,分军出赤水道,即此。
[11]破逻(luó)真谷:古地名,在今青海都兰东南一带。 龁(hé):咬。 噉(dàn):同“啖”,吃。
[12]乌海:在青海东境。
[13]薛万彻(?—652年):本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后徙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薛万均之弟,与万均一同归唐,授车骑将军、武安县公。为李建成部下。玄武门之变中率兵欲攻秦王李世民府,见建成的首级后逃跑。唐太宗招之后,跟从李靖招突厥颉利可汗,以功授统军,进爵郡公。又为李靖副将击薛延陁。改左卫将军,娶丹杨公主,加驸马都尉。迁代州(今山西代县)都督、右武卫大将军。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以青丘道行军总管伐高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授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与房遗爱谋立荆王,事泄被诛。 赤海:即赤水深广处。
【译文】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夏闰四月癸酉(初八日),任城王李道宗在库山打败吐谷浑兵,吐谷浑可汗伏允把野草全烧了,率轻骑逃入沙漠。唐诸将领都认为:“马没有草,疲弊瘦弱,不可深入。”侯君集说:“不是这样。以前段志玄军队回师,才到鄯州,吐谷浑士兵就已到城下。因为当时敌人仍然完整充实,他们部众愿意为他效力。现在被打败以后,他的士兵都如鼠逃鸟散,连探听消息的侦察兵都没有了,君臣离散,父子失散,攻取他们如同拾取草芥那样容易。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是要后悔的。”李靖听从了他的意见,把部队分为两路,李靖和薛万均、李大亮从北路,侯君集和任城王李道宗从南路追赶敌人。戊子(二十三日),李靖的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打败吐谷浑,斩杀他的名王,获得大量牲畜,来充实军中食物。癸巳(二十八日),李靖等在牛心堆打败吐谷浑,又在赤水原打败了他们。侯君集、任城王李道宗带兵在没有人烟的地区行军二千多里,盛夏时节,这里却降了霜,经过破逻真谷,没有水,士兵们只好吃冰块,马吃雪。五月,在乌海追赶上了伏允,和他交战,大败伏允军,俘获了他的名王。薛万均、薛万彻又在赤海打败了天柱王。
【原文】
赤水之战,薛万均、薛万彻轻骑先进,为吐谷浑所围,兄弟皆中枪,失马步斗,从骑死者什六七[1]。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将数百骑救之,竭力奋击,所向披靡,万均、万彻由是得免[2]。李大亮败吐谷浑于蜀浑山,获其名王二十人[3]。将军执失思力败吐谷浑于合茹川[4]。李靖督诸军经碛石山河源,至且末,穷其西境[5]。闻伏允在突伦川,将奔于阗,契苾何力欲追袭之,薛万均惩其前败,固言不可[6]。何力曰:“虏非有城郭,随水草迁徙,若不因其聚居袭取之,一朝云散,岂得复倾其巢穴邪[7]?”自选骁骑千余直趣突伦川,万均乃引兵从之[8]。碛中乏水,将士刺马血饮之。袭破伏允牙帐,斩首数千级,获杂畜二十余万[9]。伏允脱身走,俘其妻子[10]。侯君集等进逾星宿川,至柏海,还与李靖军合[11]。
【注文】
[1]失马步斗:即亡马,徒步而斗。 什六七:十分之六七。
[2]左领军将军:古代禁军官名,唐采用前朝领军之名置领军卫,分左、右,各以大将军一人统之,将军二人为副,掌宿卫宫廷。 竭力:竭尽力量。 所向披靡(mǐ):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3]蜀浑山:古山名,在今青海东北境内。
[4]执失思力(生卒年不详):突厥人,唐朝将领。原是突厥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属下的酋长。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出使唐朝,因出言不逊被太宗囚于门下省,不久放还。唐太宗贞观年间,护送隋萧皇后归唐,被任命为左领军将军。颉利可汗被李靖击败后,奉命招降浑、斛萨等部族。贞观五年(631年),尚高祖第八女九江公主,任驸马都尉,封安国公。此后多次征战,先后征讨吐谷浑、吐蕃、薛延陁。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流放巂(xī)州,公主求削封邑,与夫同行。唐高宗龙朔年间,为归州刺史,不久去世。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追赠胜州都督,谥号“景”,并恢复公主封邑。
[5]碛石山:古山名,即今青海省东南部碛石山脉。 且末:古地名,治所在今新疆且末县附近。 穷:达到极点。
[6]突伦川:又称图伦碛(qì),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于阗(tián):西域城国。国都在西域,即新疆和田县境。 惩(chéng):警戒;惩戒。
[7]城郭:旧时在都邑四周筑有城垣,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 岂得复倾:哪能再倾覆。
[8]直:直接。
[9]牙帐:军营之帐,指军营。
[10]妻子:妻和子。
[11]逾(yú):越过,经过。 星宿川:即今青海黄河上游星宿海。 柏海:古湖泊名,近黄河源。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
【译文】
赤水一战,薛万均、薛万彻率轻骑在前行进,被吐谷浑包围,兄弟都中枪受伤,失去了马匹,与敌人步战,随从的骑兵也死了十分之六七。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率领数百骑兵前去救援,拼力奋勇出击,所向披靡,薛万均、薛万彻因此免于战死。李大亮在蜀浑山打败吐谷浑,俘获他的首领二十人。将军执失思力在合茹川打败吐谷浑军。李靖督率各路军队经过碛石山黄河之源,到达且末,一直走到了吐谷浑西部边境。听说伏允在突伦川,将要逃往于阗,契苾何力想要追上去袭击,薛万均总结先前失败的教训,坚持说不可。契苾何力说:“敌人不是定居有城郭,而是随水草迁移,如果不乘他们聚居在一起时攻取他们,一旦四散开后,哪里还能一窝端掉呢?”于是亲自挑选骁勇的骑兵一千多人直接赶往突伦川,薛万均率领部下跟随后边。沙漠中缺水,将士们刺伤马喝马血。唐军攻破了伏允的牙帐,斩杀数千人,获取的牲畜二十多万。伏允脱身逃走,唐军俘虏了他的妻子和子女。侯君集等人进军越过星宿川,到了柏海,返回和李靖会师。
【原文】
大宁王顺,隋氏之甥,伏允之嫡子也,为侍子于隋,久不得归,伏允立他子为太子[1]。及归,意常怏怏[2]。会李靖破其国,国人穷蹙,怨天柱王[3]。顺因众心,斩天柱王,举国请降[4]。伏允帅千余骑逃碛中,十余日,众散稍尽,为左右所杀[5]。国人立顺为可汗[6]。壬子,李靖奏平吐谷浑。乙卯,诏复其国,以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7]。上虑顺未能服其众,仍命李大亮将精兵数千为其声援[8]。
【注文】
[1]嫡(dí)子:旧指正妻所生的儿子,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侍子:古代诸侯或属国之王遣子入侍天子之称。
[2]及归:指太子顺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回归。 怏(yàng)怏: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
[3]蹙(cù):紧迫,迫促。
[4]因:顺;顺应。
[5]稍尽:渐尽。
[6]立:拥立。
[7]西平郡:古郡名,东汉建安中分金城郡置,治西都(今青海西宁)。辖境相当于今青海湟源、乐都间湟水流域地。隋炀帝大业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唐肃宗至德年间都曾改鄯州为西平郡。 趉(jué)故吕乌甘豆可汗:即慕容顺。
[8]声援:遥作支援。本用于军事。
【译文】
大宁王慕容顺,是隋炀帝的外甥,伏允的嫡长子,曾经在隋朝做人质,很久不能回吐谷浑,伏允立别的儿子为太子。等到回吐谷浑后,慕容顺心情常闷闷不乐。恰好李靖攻破他的国家,国人穷迫困蹙,怨恨天柱王。慕容顺顺应民心,杀掉天柱王,举国请求投降。伏允率领一千多骑兵逃到沙漠,十多天后,部众逃散渐尽,伏允被身边的人杀死。吐谷浑人拥立慕容顺为可汗。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壬子(十八日),李靖上奏已经平定吐谷浑。乙卯(二十一日),太宗下诏恢复吐谷浑国,任命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jué)故吕乌甘豆可汗。太宗考虑慕容顺不能制服他的民众,又命李大亮领精兵数千作为他的声援。
【原文】
吐谷浑甘豆可汗久质中国,国人不附,竟为其下所杀,子燕王诺曷钵立[1]。诺曷钵幼,大臣争权,国中大乱[2]。十二月,诏兵部尚书侯君集等将兵援之[3]。先遣使者谕解,有不奉诏者,随宜讨之[4]。
【注文】
[1]甘豆可汗:即慕容顺。 久质中国:作为人质久留中国。 诺曷(hé)钵(bō)(?—688年):吐谷浑王,年幼嗣位。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唐太宗遣军援助,封为河源郡王,授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以弘化公主妻之。贞观十五年(641年),其丞相宣王专权,想劫其奔吐蕃,于是逃奔鄯善城。唐鄯州刺史杜凤祥与其威信王合军击破宣王。唐高宗时,拜驸马都尉。唐高宗龙朔三年(664年),为吐蕃所袭,遂与弘化公主奔凉州,吐蕃并其地。唐徙其部众于灵州之地,置安乐州,以其为刺史。唐睿宗垂拱四年(688年)卒。子忠嗣立。
[2]国中:指吐谷浑国内。
[3]援:援助。
[4]谕解:晓谕解劝。 随宜:视情形方便。
【译文】
吐谷浑甘豆可汗长久在中原做人质,国人不愿归附他,最后被他的部下杀死,立他儿子燕王诺曷钵为可汗。诺曷钵年幼,大臣们争权夺势,国中一片大乱。十二月,太宗下诏命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人率兵支援诺曷钵。事先派使者前去告谕劝解,有不奉诏从命的,根据情况,讨伐他们。
【原文】
十年春三月丁酉,吐谷浑王诺曷钵遣使请颁历行年号,遣子弟入侍,并从之。丁未,以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勤]豆可汗[1]。
【注文】
[1]河源:古郡名,治所在赤水城(今青海兴海东南)。 乌地也拔勤豆可汗(?—688年):即吐谷浑王诺曷钵。
【译文】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春三月丁酉(初七日),吐谷浑王诺曷钵派遣使者请求颁行唐人的历法和年号,并派子弟入朝侍奉皇上,太宗都答应了。丁未(十七日),任命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
【原文】
十三年冬十二月己丑,吐谷浑王诺曷钵来朝,以宗女为弘化公主妻之[1]。
【注文】
[1]弘化公主(623—698年):唐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嫁吐谷浑王诺曷钵。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被吐蕃击败,她与诺曷钵奔凉州(今甘肃武威),归附于唐。武则天时赐姓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
【译文】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冬十二月己丑(二十一日),吐谷浑王诺曷钵入朝谒见,太宗册封宗室女子为弘化公主,下嫁给他为妻。
【原文】
十五年夏四月丁巳,果毅都尉席君买帅精兵百二十袭击吐谷浑丞相宣王,破之,斩其兄弟三人[1]。初,丞相宣王专国政,阴谋袭弘化公主,劫其王诺曷钵奔吐蕃[2]。诺曷钵闻之,轻骑奔鄯善城,其臣威信王以兵逆之,故君买为之讨诛宣王[3]。国人犹惊扰,遣户部尚书唐俭等慰抚之[4]。
【注文】
[1]果毅都尉:隋唐时武官名。折冲府长官折冲都尉的副官。 席君买(生卒年不详):初唐著名将领。善使枪棒,弓马娴熟。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席君买领兵以一百二十人平定了吐谷浑之乱。 宣王(?—641年):唐朝时吐谷浑丞相。
[2]劫(jié):抢夺;强取。 吐蕃(bō):公元7—9世纪时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3]鄯(shàn)善城:今新疆若羌县。 威信王(生卒年不详):唐朝时吐谷浑大臣。
[4]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译文】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夏四月丁巳(二十七日),果毅都尉席君买率领精兵一百二十人袭击吐谷浑的丞相宣王,打败了他,杀了他兄弟三人。起初,丞相宣王专权把持国政,密谋袭击弘化公主,劫持他的君王诺曷钵逃奔吐蕃。诺曷钵听到消息后,便率轻骑逃到鄯善城,他手下大臣威信王领兵迎接,所以席君买为他讨伐诛杀了宣王。吐谷浑人还在惊扰骚动,唐派户部尚书唐俭等前去安抚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