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中华历史/太宗讨龟兹

太宗讨龟兹

太宗讨龟兹【内容提要】《太宗讨龟兹》叙述了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兵攻灭西域反唐政权龟(qiū)兹(cí)(今新疆库车)的战争过程​‍‌‍​‍‌‍‌‍​‍​‍‌‍​‍‌‍​‍​‍‌‍​‍‌​‍​‍​‍‌‍​‍​‍​‍‌‍‌‍‌‍‌‍​‍‌‍​‍​​‍​‍​‍​‍​‍​‍​‍‌‍​‍‌‍​‍‌‍‌‍‌‍​。龟兹是天山南路的城邦国家,是...

太宗讨龟兹

【内容提要】

《太宗讨龟兹》叙述了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兵攻灭西域反唐政权龟(qiū)兹(cí)(今新疆库车)的战争过程​‍‌‍​‍‌‍‌‍​‍​‍‌‍​‍‌‍​‍​‍‌‍​‍‌​‍​‍​‍‌‍​‍​‍​‍‌‍‌‍‌‍‌‍​‍‌‍​‍​​‍​‍​‍​‍​‍​‍​‍‌‍​‍‌‍​‍‌‍‌‍‌‍​。

龟兹是天山南路的城邦国家,是中西交通要道上的重镇,从西汉汉武帝时起,就臣属于中国​‍‌‍​‍‌‍‌‍​‍​‍‌‍​‍‌‍​‍​‍‌‍​‍‌​‍​‍​‍‌‍​‍​‍​‍‌‍‌‍‌‍‌‍​‍‌‍​‍​​‍​‍​‍​‍​‍​‍​‍‌‍​‍‌‍​‍‌‍‌‍‌‍​。随着中国内部统一和分裂形势的变化,龟兹时降时叛​‍‌‍​‍‌‍‌‍​‍​‍‌‍​‍‌‍​‍​‍‌‍​‍‌​‍​‍​‍‌‍​‍​‍​‍‌‍‌‍‌‍‌‍​‍‌‍​‍​​‍​‍​‍​‍​‍​‍​‍‌‍​‍‌‍​‍‌‍‌‍‌‍​。龟兹的降与叛,不仅影响西域地区的稳定,也影响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往。

唐朝建立后,龟兹王苏伐叠遣使朝唐。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又遣使献马。太宗赐其以玺书,抚慰非常丰厚。后龟兹臣属于西突厥,并在唐军攻焉耆(qí)(今新疆焉耆西南)时,派兵增援焉耆,从此不再朝贡唐朝。苏伐叠死后,其弟诃(hē)黎布失毕继立,继续有失臣礼,进犯邻国。太宗为打通西域通道,决定发兵攻灭龟兹。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月,阿史那社尔率军首先击败西突厥处月、处密二部,消除进军龟兹的侧后威胁。接着,自焉耆以西,分兵五道,出其不意地向龟兹北境进兵。焉耆王薛婆阿那支弃城奔龟兹,保其东境。阿史那社尔派兵追击,将其捕获斩首,另立其堂弟先那准为焉耆国王。龟兹大为震动,守将多弃城逃走。唐军进至离龟兹都城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北)不远的碛口(今新疆轮台地区),龟兹王诃黎布失毕聚众抗拒,唐军大败龟兹军,诃黎布失毕率余部退保都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二月,阿史那社尔率军进逼龟兹都城,诃黎布失毕轻骑西逃,于是攻克其城。随后,阿史那社尔以郭孝恪、曹继叔、韩威各部留守该城,自率精骑追击诃黎布失毕,至闰十二月初一,诃黎布失毕被俘,城中得以安定。此战,唐军先后攻破龟兹大城五座,又派左卫郎将权祗甫等到各城告知以祸福,使各城相继请降。阿史那社尔向龟兹人宣示唐朝伐罪之意,另立龟兹王弟叶护为王,龟兹人大喜。

唐对龟兹的征讨,既保持了西域地区的安定,也维护了中西交通,推进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对西域地区的行政管辖,拓展国家疆土,促进民族融合,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龟兹位置示意图

【原文】

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冬十二月,龟兹王伐叠卒,弟诃黎布失毕立,浸失臣礼,侵渔邻国[1]。上怒,戊寅,诏使持节崑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副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等将兵击之,仍命铁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浑连兵进讨[2]

【注文】

[1]龟兹(Qiūcí):西域古国名,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鸠兹、屈茨。古代居民属印欧种,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与于阗、疏勒、碎叶号为安西四镇。在极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此外尚有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  伐叠(生卒年不详):姓白,世袭龟兹王。号时健莫贺俟利发,白苏伐勃之子。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向唐朝献马,唐太宗赐玺书,抚慰加等。后来臣服西突厥,不再向唐朝朝贡。苏伐叠死后,弟白诃黎布失毕继位。  诃黎布失毕:唐朝时龟兹王伐叠的弟弟。  渔:掠夺。

[2]使持节:加官名,魏晋以后,地方军政长官加“使持节”的,拥有诛杀地方中下级官吏的大权。  阿史那社尔(604—655年):突厥人,唐初名将,东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公元634年,自立为都布可汗。公元635年,率部投唐,封左骁卫大将军,尚衡阳公主。公元640年,以攻灭高昌之功封毕国公。其后,参与对高句丽、薛延陁的战争,屡立军功,并有清廉之名。公元647年,同契苾何力率铁勒、突厥部众十万人击败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去世后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元”。  契苾何力(?—677年):铁勒族契苾部人,契苾氏,唐朝名将。出身铁勒可汗世家,后率部归唐。在对吐谷浑的战争中,力俘吐谷浑王,以功尚宗室女。后被反叛的部众绑架至薛延陁,唐太宗不惜以公主下嫁为条件换回,作为唐军前军指挥官参加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唐太宗逝世后,契苾何力欲以身殉葬,为高宗所止。唐高宗显庆、龙朔年中,与苏定方等人屡征高句丽。后为辽东道大总管,作为李副手攻克平壤​‍‌‍​‍‌‍‌‍​‍​‍‌‍​‍‌‍​‍​‍‌‍​‍‌​‍​‍​‍‌‍​‍​‍​‍‌‍‌‍‌‍‌‍​‍‌‍​‍​​‍​‍​‍​‍​‍​‍​‍‌‍​‍‌‍​‍‌‍‌‍‌‍​。死后,陪葬昭陵,谥号“毅”。  郭孝恪(kè)(?—649年):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初名将。隋末归附瓦岗,与徐世守黎阳。李密败亡后,归降唐朝,封宋州刺史,阳翟郡公,经略虎牢以东。后迁上柱国。历任贝、赵、江、泾四州刺史,左骁卫将军,累加金紫光禄大夫。公元642年,拜凉州都督,又改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公元644年,拜西州道行军总管,率三千步骑出银山道,俘虏焉耆王龙突骑支。公元648年,拜昆丘道副大总管,随阿史那社尔进讨龟兹(今新疆库车),攻破国都,遣余军分道追击国相那利,在城外中流矢而亡,被剥夺官爵。高宗即位,追还官爵。  铁勒:古族名,南北朝隋唐时期北方突厥语游牧部落的泛称。

【译文】

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冬十二月,龟兹王伐叠去世后,他的弟弟诃黎布失毕即位,逐渐失去臣属国的礼节,侵犯掠夺邻国。唐太宗大怒,戊寅(二十六日),下诏派遣使持节崑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副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等人领兵进攻龟兹,还命令铁勒族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浑联合出兵进行讨伐。

【原文】

二十二年春三月甲午,上谓侍臣曰:“朕少长兵间,颇能料敌[1]。今崑丘行师,处月、处密二部及龟兹用事者羯猎颠那利每怀首鼠,必先授首,(弩)[布]失毕其次也[2]。”

【注文】

[1]料:估量;揣度;料想。

[2]行师:用兵;出兵。  处月:古部落名。西突厥别部。本居金娑岭之阳,临大碛。后分成两支,西支徙碎叶水西,东支留故地,唐德宗贞元年间徙甘、灵二州。  处密:唐朝时西域少数民族名。  羯猎颠那利(生卒年不详):唐朝时龟兹将相。  首鼠:踌躇;迟疑不决。  授首:指投降或被杀。  弩失毕:即西突厥十姓部落中的五弩失毕部。

【译文】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春三月甲午(十四日),太宗对侍臣说:“我年轻时在军中长大,对敌情的预料还是有把握的。这次崑丘出兵,处月、处密两个部落和龟兹的执政者羯猎颠那利总是怀有二心,一定要先斩杀他们,弩失毕是其次。”

【原文】

秋七月庚寅,西突厥相屈利啜请帅所部从讨龟兹[1]

【注文】

[1]屈利啜:唐朝时西突厥宰相。

【译文】

秋七月庚寅(十一日),西突厥丞相屈利啜请求率领部队随从唐军讨伐龟兹。

【原文】

[冬十月],阿史那社尔引兵自焉耆之西趋龟兹北境,分兵为五道,出其不意,焉耆王薛婆阿那支弃城奔龟兹,保其东境[1]。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贡[2]。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3]。社尔进屯碛台,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韩威帅千余骑为前锋,左卫将军曹继叔次之[4]。至多褐城,龟兹王诃利布失毕、其相那利、羯猎颠师众五万拒战[5]。锋刃甫接,威引兵伪遁,龟兹悉众追之,行三十里,与继叔军合[6]。龟兹惧,将却,继叔乘之,龟兹大败,逐北八十里[7]

【注文】

[1]焉耆(qí):今新疆焉耆西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薛婆阿那支:唐朝时焉耆王。

[2]先那准(?—651年):龙姓,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拥立的西域焉耆国王,龙突骑支、龙栗婆准的弟弟。公元648年,唐太宗派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率军攻焉耆。西突厥拥立的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放弃焉耆,逃到龟兹东部,阿史那社尔擒杀之。社尔拥立薛婆阿那支的堂兄先那准为焉耆国王,以其地为焉耆都督府。

[3]震:震惊;惊惧;使惊惧。

[4]伊(yī)州: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西伊州置,治所在伊吾县(今新疆哈密)。安史之乱后属吐蕃,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为沙洲刺史张义潮收复,北宋时仍称伊州。  都城:指龟兹王都伊罗卢城(今新疆库车)。  韩威(生卒年不详):唐朝时伊州刺史。  左卫将军:隋十二禁卫军长官之一​‍‌‍​‍‌‍‌‍​‍​‍‌‍​‍‌‍​‍​‍‌‍​‍‌​‍​‍​‍‌‍​‍​‍​‍‌‍‌‍‌‍‌‍​‍‌‍​‍​​‍​‍​‍​‍​‍​‍​‍‌‍​‍‌‍​‍‌‍‌‍‌‍​。  曹继叔(生卒年不详):唐将领。曾参与对高丽、龟兹、后突厥等的征讨。

[5]多褐(hè)城:在龟兹(今新疆库车)东。  那利、羯猎颠(生卒年不详):唐朝时龟兹宰相。

[6]甫(fǔ):刚刚,才。  伪(wěi):伪装;假装。

[7]北:败逃的军队。

【译文】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冬十月,阿史那社尔领兵从焉耆西面赶赴龟兹的北部边境,分兵为五路,出其不意,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弃城逃奔到龟兹,保守他的东部边境。阿史那社尔派兵追击,活捉并斩杀了他,立他的堂弟先那准为焉耆国王,让他继续向唐朝述职与进贡。龟兹大为震惊,守城将士很多弃城逃走。阿史那社尔进驻碛台,距离龟兹都城三百里,派遣伊州刺史韩威率一千多骑兵做前锋,左卫将军曹继叔跟随在后面。到了多褐城,龟兹国王诃利布失毕、他的丞相那利、羯猎颠率领部众五万抵抗。刚刚接阵交战,韩威领兵假装逃走,龟兹出动全部人马追赶,跑了三十里,韩威和曹继叔兵马会合。龟兹兵恐惧,想要退却,曹继叔乘机反击,龟兹兵大败,乘胜追杀了八十里。

阿史那社尔败焉耆、龟兹示意图

【原文】

龟兹王布失毕既败,走保都城,阿史那社尔进军逼之,布失毕轻骑西走[1]。[十二月],社尔拔其城,使安西都护郭孝恪守之[2]。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帅精骑追布失毕,行六百里,布失毕窘急,保拨换城[3]。社尔进军攻之四旬,闰月丁丑,拔之,擒布失毕及羯猎颠[4]。那利脱身走,潜引西突厥之众并其国兵万余人袭击孝恪[5]。孝恪营于城外,龟兹人或告之,孝恪不以为意[6]。那利奄至,孝恪帅所部千余人将入城,那利之众已登城矣,城中降胡与之相应,共击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敌,将复出,死于西门[7]。城中大扰,仓部郎中崔义超召募得二百人,卫军资财物,与龟兹战于城中,曹继叔、韩威亦营于城外,自城西北隅击之[8]。那利经宿乃退,斩首三千余级,城中始定[9]。后旬余日,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趣都城,继叔逆击,大破之,斩首八千级[10]。那利单骑走,龟兹人执之,以诣军门[11]

【注文】

[1]布失毕:即原龟兹王伐叠的弟弟诃黎布失毕,后成为龟兹王。

[2]安西都护: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管辖范围东起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一说里海),包括葱岭东西和阿姆河两岸诸城国,在武周时代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葱岭东西的西域地区。

[3]沙州: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改西沙洲置,治所在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敦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沙洲。辖境相当于今甘肃敦煌、肃北、阿克塞及新疆若羌、且末地。  苏海政(生卒年不详):唐初大将。曾参与太宗、高宗时对高丽、龟兹、西突厥等的征讨,官至(yù)海道行军大总管。  尚辇奉御:古代官名。为殿中省尚辇局长官,从五品上。  薛万备(生卒年不详):本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后徙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为母守孝,筑庐舍于墓前而居,唐太宗下诏表彰其行。以尚辇奉御跟从太宗伐高丽,围白岩城(今辽宁辽阳)时,敌万余援兵为唐将契苾何力所阻,何力重伤,单骑救何力。因仕至左卫将军。  窘(jiǒng):处境困迫。  拨换城:又名威戎城,即今新疆阿克苏。

[4]旬(xún):十日。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

[5]潜:暗中。

[6]营:扎营。

[7]奄(yǎn):忽然,突然。

[8]仓部郎中:古代官名,户部仓部司长官,掌天下仓储之政令。  仓部:古代官署名。魏时尚书设有仓部郎,后代沿置其职,唐代曾改为司庾、司储,后恢复旧称。唐以后均为户部所属四司之一,掌管全国仓储出纳之政令,至明代于户部设十三司,其职掌遂隶属各司。  崔义超(生卒年不详):唐朝时仓部郎中​‍‌‍​‍‌‍‌‍​‍​‍‌‍​‍‌‍​‍​‍‌‍​‍‌​‍​‍​‍‌‍​‍​‍​‍‌‍‌‍‌‍‌‍​‍‌‍​‍​​‍​‍​‍​‍​‍​‍​‍‌‍​‍‌‍​‍‌‍‌‍‌‍​。  曹继叔、韩威(生卒年不详):唐朝时将领。  隅(yú):角落。

[9]宿(xiǔ):夜。

[10]山北:今白山(在新疆库车北)之北。白山又名阿羯田山。  趣:通“趋”。趋向;奔向。

[11]诣(yì):前往,去到。

【译文】

龟兹王布失毕被打败后,逃走守卫他的都城,阿史那社尔进兵追逼,布失毕率领轻骑出城向西逃走。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二月,阿史那社尔攻克布失毕的都城,派安西都护郭孝恪守卫。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率领精锐骑兵追击布失毕,行军六百里,布失毕窘迫惊慌,保卫拨换城。阿史那社尔领兵攻打了四十天,闰十二月丁丑日,攻陷城池,生擒布失毕和羯猎颠。那利脱身逃走,暗中带着西突厥的人马和自己国中的部队一万余人来袭击郭孝恪。郭孝恪把兵营安扎在城外,龟兹有人把这一情况告诉了他,郭孝恪不以为然。那利忽然大兵袭来,郭孝恪率领部下千余人将要进城,那利的兵已经登上城墙,城中投降的胡兵和那利里应外合,共同夹击郭孝恪,箭如雨下,郭孝恪抵挡不住,想再出城,被射死在西门下。城中大为混乱,仓部郎中崔义超招募到二百人,保卫军资和财物,并与龟兹在城中展开激战,曹继叔、韩威也扎营在城外,从城西北角攻击龟兹兵。那利经过一夜激战才退却,杀死龟兹兵三千多人,城中才安定下来。十多天以后,那利又带领山北的龟兹人一万多赶奔都城,曹继叔迎战,将他打败,斩杀八千多人。那利单骑逃走,被龟兹人捉住,送往军中。

【原文】

阿史那社尔前后破其大城五,遣左卫郎将权祗甫诣[诸]城开示祸福,皆相帅请降,凡得七百余城,虏男女数万口[1]。社尔乃召其父老,宣国威灵,谕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叶护为主,龟兹人大喜[2]。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社尔勒石纪功而还[3]

【注文】

[1]郎将:古代武官名。秦置,主宿卫、车骑,即郎中令所辖三署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汉袭秦制,属光禄勋。唐宋设官,于中郎将之外,又置郎将。  权祗(zhī)甫(生卒年不详):唐初边将。  开示:开导,启发。

[2]叶护: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弟之官号,或为王弟以官称为名。

[3]骇(hài):惊骇;惊诧;惊动。  于阗(tián):是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都西城(今新疆和田约特干遗址)。  安国:古国名。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  馈(kuì):赠送。  勒:雕刻。  纪:通“记”。记录,记载。

【译文】

阿史那社尔前后共攻下五座大城,派遣左卫郎将权祗甫到各城对他们说明祸福厉害,各城全都请求投降,共得七百多城,虏获男女几万口。阿史那社尔于是召集他们的父老,向他们宣传大唐的国威,讲明这次征伐有罪之国的原因,并立龟兹国王的弟弟叶护为国王,龟兹人非常高兴。西域地区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相馈送骆驼马匹和军粮,阿史那社尔刻石碑记功后还军。

【原文】

二十三年春正月辛亥,龟兹王布失毕及其相那利等至京师,上责让而释之,以布失毕为左武卫中郎将[1]

【注文】

[1]左武卫中郎将:据胡注等,“左武卫”下应有“翊卫”二字。左武卫翊卫中郎将为左武卫翊卫中郎将府长官,正四品下,掌宿卫宫禁。

【译文】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春正月辛亥(初六日),龟兹王布失毕和他的宰相那利等人被押到了京城。唐太宗叱责了他们后释放了他们,任命布失毕为左武卫中郎将。

【原文】

高宗永徽元年[1]。初,阿史那社尔虏龟兹王布失毕,立其弟为王[2]。唐兵既还,其酋长争立,更相攻击[3]。秋八月壬午,诏复以布失毕为龟兹王,遣归国抚其众​‍‌‍​‍‌‍‌‍​‍​‍‌‍​‍‌‍​‍​‍‌‍​‍‌​‍​‍​‍‌‍​‍​‍​‍‌‍‌‍‌‍‌‍​‍‌‍​‍​​‍​‍​‍​‍​‍​‍​‍‌‍​‍‌‍​‍‌‍‌‍‌‍​。

【注文】

[1]永徽: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共六年,从永徽元年(650年)正月至永徽六年(655年)十二月。

[2]虏:俘虏。

[3]酋长: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谓。

【译文】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当初,阿史那社尔俘虏了龟兹王布失毕,立他弟弟为国王。唐朝的兵回朝以后,各部落的酋长争夺王位,互相攻击。秋八月壬午(十六日),高宗下诏还是让布失毕重新做龟兹王,派遣他回国,安抚他的民众。

【原文】

显庆元年秋八月乙巳,龟兹王布失毕入朝[1]

【注文】

[1]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共五年余,从显庆元年(656年)正月至显庆六年(661年)二月。

【译文】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秋八月乙巳(十三日),龟兹王布失毕入朝觐见。

【原文】

三年[1]。初,龟兹王布失毕妻阿史那氏与其相那利私通,布失毕不能禁,由是君臣猜阻,各有党与,互来告难[2]。上两召之,既至,囚那利,遣左领军郎将雷文成送布失毕归国[3]。至龟兹东境泥师城,龟兹大将羯猎颠发众拒之,仍遣使降于西突厥沙钵罗可汗[4]。布失毕据城自守,不敢进[5]。诏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发兵讨之[6]。会布失毕病卒,胄与羯猎颠战,大破之,擒羯猎颠及其党,尽诛之,乃以其地为龟兹都督府[7]。春正月戊申,立布失毕之子素稽为龟兹王,兼都督[8]

【注文】

[1]三年: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

[2]猜阻:猜忌阻挠。  党与:党羽。  告难:犹攻讦(jié),责难。

[3]左领军郎将:古代武官名号。三国吴大帝黄龙元年(229年)置,统领禁军。  雷文成(生卒年不详):唐朝时左领军郎将。

[4]泥师城:古地名,今新疆库车东。  沙钵罗可汗(?—659年):即阿史那贺鲁,西突厥汗国大将,室点密可汗五世孙,后自立为西突厥沙钵罗可汗。早年为西突厥叶护,在多罗斯川(今额尔齐斯河源头)一带游牧。公元646年,乙毗射匮就任西突厥可汗,击败原可汗乙毗咄陆,将其逐入吐火罗。贺鲁原为乙毗咄陆一党,遂率三千部众畏罪逃奔唐朝。时唐军正征讨龟兹,封贺鲁为昆丘道行军总管,进军龟兹。之后,贺鲁又被封为瑶池都督府都督、沙钵罗叶护。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贺鲁乘唐太宗新丧之机,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夺取西州、庭州等地,统一西突厥部众,同唐朝对抗。后为吐蕃压迫,放弃天山以南,将王廷迁往天山以北。永徽三年(652年),唐将梁建方、契苾何力击败贺鲁别部处月部。永徽六年(655年),唐将程知节又击败贺鲁各部。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唐将苏定方彻底击溃贺鲁本部,副将萧嗣业追擒贺鲁于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突厥汗国至此灭亡。

[5]据城:守城。

[6]左屯卫大将军:古代官名。中央十二卫大将军之一,正三品。  杨胄(生卒年不详):唐朝时左屯卫大将军,后任安西都护。

[7]龟兹都督府:治所伊罗卢城,在今新疆库车东。

[8]素稽(生卒年不详):唐朝时龟兹王布失毕的儿子,后为龟兹王。

【译文】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当初,龟兹王布失毕的妻子阿史那氏和他的宰相那利私通,布失毕不能制止,因此君臣之间互相猜忌,各有党羽,互相来朝控诉和责难对方。唐高宗李治把两人都召来,到长安以后,把那利囚禁起来,派遣左领军郎将雷文成送布失毕回国。他们到达龟兹东部边境泥师城,龟兹大将羯猎颠发动部众抗拒,又派遣使者向西突厥沙钵罗可汗投降。布失毕占据泥师城固守,不敢前进。高宗下诏命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发兵征讨羯猎颠​‍‌‍​‍‌‍‌‍​‍​‍‌‍​‍‌‍​‍​‍‌‍​‍‌​‍​‍​‍‌‍​‍​‍​‍‌‍‌‍‌‍‌‍​‍‌‍​‍​​‍​‍​‍​‍​‍​‍​‍‌‍​‍‌‍​‍‌‍‌‍‌‍​。恰值布失毕病死,杨胄和羯猎颠交战,把他打得大败,把羯猎颠和他的党羽捉住后,全都杀掉,于是就在其地设置龟兹都督府。春正月戊申(二十五日),唐朝封布失毕的儿子素稽为龟兹王,兼任都督。

【原文】

夏五月癸未,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旧安西复为西州都督府,镇高昌故地[1]

【注文】

[1]徙:迁移。  安西都护府: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置。治所西州,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故城遗址。  西州都督府: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以原安西都护府故地西州置西州都护府,统伊、西、庭三州之地。唐高宗龙朔二年(663年)十二月,改西州都督府为金山都护府。唐睿宗永昌元年(689年),复置西州都督府。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十二月六日,罢废西州都督府。  高昌:古城国名。公元443年由沮渠无讳建立,经阚氏、张氏、马氏、麹氏统治,至公元640年为唐所灭。麹氏盛时,其辖境以吐鲁番为中心,东接敦煌,西达龟兹(今新疆库车),南邻吐谷浑(今罗布泊以南),北迄敕勒(天山北麓)。

【译文】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夏五月癸未(初二日),唐迁徙安西都护府到龟兹,将原安西恢复为西州都督府,镇守高昌原来的地方。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