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篡宋
萧道成篡宋
【内容提要】
《萧道成篡宋》叙述了南朝宋大将萧道成废宋建齐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从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开始,持续了十三年之久,其间经历了明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帝刘準三朝。
萧道成出身兰陵名门萧氏,随父萧承之南征北战,机智勇敢,屡立战功。465年,南朝宋明帝刘彧废杀刘子业即位后,萧道成任辅国大将军,站在刘彧一方,率军消灭与刘彧争夺皇位的寻阳刘子勋政权,因功升任南兖州刺史。
政权稳定后,刘彧大杀宗室诸王及功臣,刘休仁、刘休若、寿寂之、吴喜等先后被杀。当时,萧道成因功勋卓著也在被重点猜忌之列,刘彧欲内调萧道成入朝以便控制,参军荀伯玉献计,主动挑起北魏军的骚扰,刘彧得知北部边防吃紧,只得让萧道成留任在藩。不久刘彧病情加重,担心武将兵变,再派吴喜前去试探萧道成,虽然吴喜报告萧道成无谋叛之意,但刘彧还是把萧道成征召回京。萧道成冒险孤身回朝的举动,打消了刘彧的顾虑,同时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473年,刘彧去世,太子刘昱继位,萧道成受遗诏辅佐幼帝。474年,南朝宋文帝第十八子、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据寻阳起兵反叛,进逼京师建康,萧道成临危受命,派张敬儿、黄回伪降刘休范,趁刘休范酒醉斩杀了他。萧道成因功被提拔为中领军、南兖州刺史,与袁粲、褚渊、刘秉共同辅政。
刘昱年纪虽小,但生性残暴,动辄杀人,甚至把萧道成的肚皮当靶子射箭。刘昱的劣行,让萧道成既失望又害怕,遂生废立之念。经多方考虑,萧道成派亲信王敬则跟踪刘昱,并拉拢刘昱的侍臣杨玉夫、杨万年等,伺机行动。477年7月,杨玉夫乘刘昱熟睡将其杀死。随后萧道成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历数刘昱种种罪行,废为苍梧王,同时册立孝明帝刘彧的第三子、年仅十岁的安成王刘準继位,并任命萧道成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等要职。至此,萧道成包揽了南朝宋的军国大事,同时安插亲信控制朝廷,剥夺袁粲、刘秉等人实权。
萧道成的专权引起南朝宋朝廷内外文武大臣的不满和反抗。外部有宿将沈攸之起兵反抗,内部的袁粲、刘秉、王蕴、黄回、卜伯兴等也欲兵变除掉萧道成。萧道成得密报,率大军讨伐并打败袁粲军,刘秉、袁粲及其子嗣均被诛杀。此后,萧道成全力对付盘踞江陵叛乱的沈攸之,经过多次战争,沈攸之将士丧失斗志,争相逃散,沈攸之也在走投无路之时与其子自缢身亡。
萧道成铲除了朝廷的异己势力后,欲谋代宋称帝。经多次暗示密谋,萧道成在王俭、任暇、褚渊、王僧虔等人的支持下,先进封相国、齐王、加九锡,后于479年4月,逼迫小皇帝刘準退位,登上皇帝宝座,代宋建齐。
萧道成在位期间,限制诸王营立私邸,提倡节俭自奉,设校籍官,严令整顿户籍,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萧齐政权的稳定。但因施政方针弊端百出,激起民众的反抗,使政权的稳定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萧齐在南朝诸政权中持续时间最短,虽传七帝,但仅有二十四年。
【原文】
宋明帝泰始三年八月,以征北司马行南徐州事萧道成镇淮阴[1]。道成收养豪俊,宾客始盛[2]。垣崇祖奔朐山,道成以为戍主,垣荣祖亦奔朐山,往依道成于淮阴[3]。刘僧副避魏居海岛,道成亦召而抚之[4]。
【注文】
[1]宋明帝:即刘彧(yù)(439—472年),南朝宋第六任皇帝(465—472年在位)。见前注。 泰始三年:泰始是南朝宋明帝刘彧在位期间的第一个年号,即泰始元年(465年)十二月至泰始七年(471年)十二月,共计七年。泰始三年即公元467年。 征北:即征北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品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之一。 行:代理,暂理。 南徐州:古代侨置州名。见前注。 萧道成(427—482年):南朝齐开国皇帝(479—482年在位)。见前注。 淮阴:古地名。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
[2]豪俊:豪杰,势大才高的人。 宾客:门客,包括有文武才能的人。
[3]垣崇祖(440—483年):南朝宋、齐将领。见前注。 垣荣祖(435—491年):南朝宋、齐大臣。见前注。
[4]刘僧副(?—486年):南朝宋、齐将领。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刘善明堂弟,历任参军、前将军和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等职,封丰阳男。
【译文】
南朝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467年)八月,派征北司马、代理南徐州事务的萧道成镇守淮阴。萧道成接收、豢养各地的豪杰俊士,门下的宾客渐渐多起来。垣崇祖逃奔到朐山,萧道成委任他为戍主,垣荣祖也逃到朐山,后又前去淮阴投靠了萧道成。刘僧副为了躲避北魏军,逃到海岛上,萧道成也派人前去招抚。
【原文】
(是)[四]年秋七月庚申,以萧道成为南兖州刺史[1]。
【注文】
[1] 南兖州:古代侨置州名。见前注。
【译文】
南朝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秋季七月庚申(十六日),任命萧道成为南兖州刺史。
【原文】
先是,中书侍郎、舍人皆以名流为之,太祖始用寒士秋当,世祖犹杂选士庶,巢尚之、戴法兴皆用事[1]。及上即位,尽用左右细人,游击将军阮佃夫、中书通事舍人王道隆、员外散骑侍郎杨运长等并参预政事,权亚人主,巢、戴所不及也[2]。佃夫尤恣横,人有顺迕,祸福立至[3]。大纳货赂,所饷减二百匹绢,则不报书[4]。园宅饮馔,过于诸王,妓乐服饰,宫掖不如也[5]。朝士贵贱,莫不自结。仆隶皆不次除官,捉车人至虎贲中郎将,马士至员外郎[6]。
【注文】
[1]太祖: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407—453年)。见前注。 寒士:魏晋南北朝时称出身寒微的读书人。 秋当(生卒年不详):亦称狄当,南朝宋臣僚。出身寒门,曾任中书舍人。 世祖:指南朝宋孝武帝刘骏(430—464年),见前注。 杂选:选举官吏中士庶混杂。 巢尚之(?—471年):南朝宋大臣。见前注。 戴法兴(414—465年):南朝宋权臣。见前注。 用事:当权,掌权。
[2]上:指南朝宋明帝刘彧(439—472年)。见前注。 左右:在身旁侍候的人,近侍。 细人:见识短浅之人,小人。 游击将军:古代武官名。西汉始置,统兵出征,为杂号将军。三国魏为禁军将领,领宿卫营中游击营兵,掌宫掖及京城宿卫。晋沿置,四品。 阮佃夫(427—477年):南朝宋后期著名的奸臣。见前注。 中书通事舍人:古代官职名。参见前“中书舍人”注。 王道隆:南朝宋大臣。见前注。 员外散骑常侍郎:古代官职名。简称员外郎,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三国魏末始置,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沿置,属散骑省(东省、集书省)。为闲散之职,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衰老之士。 杨运长(?—479年):南朝宋大臣。宣城怀安(今安徽宁国东南)人,素善射,为刘彧射师,甚受亲遇,历任员外散骑侍郎、南平昌太守、龙骧将军、给事中、后军将军、宁朔将军、宣城太守,封南城县子、广晋县男,清正廉洁,但凡鄙无识,后被萧道成所杀。 亚:次于。 人主:古代专指一国之主,即帝王。
[3]恣横:放纵专横。
[4]报书:回信,复信。
[5]馔(zhuàn):饮食,吃喝。 宫掖(yè):宫廷,皇宫。掖:掖廷,宫中的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
[6]仆隶:奴仆。 不次:不依正常次序,超擢,破格。 除官:授官。 中郎将:古代武官名。秦置中郎,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东汉末此名号被割据势力普遍使用,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其上再加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北中郎将等。三国后出现东、南、西、北等中郎将,地位甚至高于杂号将军。唐代时,复为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品级大致在正、从四品之间,为低级武职。宋初中郎将曾用为虚衔,后废。 虎贲中郎将:古代武官名。汉始置,三国魏、蜀、吴沿置,东晋哀帝废。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复置,齐、梁、陈及北魏、北齐沿置。唐时避讳,或称武贲中郎将。魏、晋、宋为五品,梁为五班,陈为七品,北魏、北齐均为六品。 员外郎:古代官职名,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后沿设。
【译文】
在此之前,朝廷的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都由社会名流担任,南朝宋太祖(刘义隆)开始任用寒门出身的秋当,世祖(刘骏)还在士人中混用一些寒庶之族,巢尚之、戴法兴等都曾经执政。等明帝(刘彧)继位后,全部任用身边的小人,比如游击将军阮佃夫、中书通事舍人王道隆、员外散骑常侍郎杨运长等一起参与朝廷大政,权力仅次于皇帝,远远超越了当年的巢尚之、戴法兴。尤其是阮佃夫更为横暴放肆,顺从和忤逆他的人,立刻会获得相应的福祸。他大肆收受贿赂,低于二百匹绢价值的贿赂,连一封信都不回。园林府第、饮食起居甚至超过皇室的诸王,妓乐服饰也超越了宫廷内的水平。朝廷中的大小官吏,都争相巴结他。他府中奴仆小吏都可破格任官,连驾车的车夫也做了虎贲中郎将,养马的马夫也做了员外郎。
【原文】
六年。南兖州刺史萧道成在军中久,民间或言“道成有异相,当为天子”。上疑之,征为黄门侍郎、越骑校尉[1]。道成惧,不欲内迁,而无计得留。冠军参军广陵荀伯玉劝道成遣数十骑入魏境,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境上[2]。道成以闻,上使道成复本任。秋九月,命道成迁镇淮阴。
【注文】
[1]越骑校尉:古代武官名。西汉武帝始置八校尉之一,掌越骑,秩二千石,属下有丞、司马,东汉为五校尉之一,隶北军中候,掌宿卫兵,多以宗室外戚或近臣充任。三国、晋沿之。南朝为侍卫武官,不领兵,用以安置勋旧武臣。
[2]冠军:即冠军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品杂号将军。 广陵:古郡、国名。见前注。 荀伯玉(437—483年):南朝齐大臣。字弄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任晋安王刘子勋行参军,刘子勋兵败后以占卜为业。后投奔萧道成,任刑狱参军、中兵参军、济阳太守、前将军,封南丰县子,忠勤尽心,深受亲信,因乱被南朝齐武帝萧赜所杀。 标榜:题写或张贴告示。 游骑: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履行:巡逻,巡视。
【译文】
南朝宋明帝泰始六年(470年)。南兖州刺史萧道成在军中时间太久,民间有人传言“萧道成相貌奇异,应该做皇帝”。明帝怀疑他,就征召他回朝任黄门侍郎、越骑校尉。萧道成害怕,不想回朝任职,但又想不出留在军中的办法。冠军参军、广陵人荀伯玉建议萧道成派遣几十名骑兵进入北魏边境,在那里张贴告示,北魏果然派出几百名流动骑兵在边境巡逻。萧道成把这个紧急情况报告给朝廷,明帝只好让他官复原职。秋季九月,明帝命令萧道成前去镇守淮阴。
【原文】
七年。初,上为诸王,宽和有令誉,独为世祖所亲[1]。即位之初,义嘉之党多蒙全宥,随才引用,有如旧臣[2]。及晚年,更猜忌忍虐,好鬼神,多忌讳,言语、文书有祸败、凶丧及疑似之言应回避者数百千品,有则必加罪戮[3]。改“騧”字为(),以其似“祸”字故也[4]。左右忤意,往往有刳斮者[5]。时淮、泗用兵,府藏空竭,内外百官,并断俸禄。而上奢费过度,每所造器用,必为正御、副御、次副各三十枚。嬖幸用事,货赂公行[6]。
【注文】
[1]令誉:美好的声誉。
[2]义嘉:南朝宋建安王刘子勋寻阳政权所用的年号。
[3]忍虐:残忍暴虐。 品:种类,品种。
[4]騧(ɡuā):黑嘴的黄马。
[5]忤(wǔ):背叛,不顺从。 刳(kū)斮(zhuó):斩杀。
[6]嬖(bì)幸:宠爱,宠幸。也指被宠爱的姬妾或侍臣。
【译文】
南朝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当初,明帝任亲王时,宽厚平和,有美誉,特别受到世祖(刘骏)的宠爱。即位初年,支持刘子勋政权的官僚大部分受到宽宥或赦免,并且根据才能继续录用,就像明帝原来的部下一样。到了晚年,明帝越来越猜忌、嫉妒、暴虐,喜好鬼神,忌讳增多,说话中、文书中有祸败、凶丧以及疑似不吉利的字词都要回避,这样的条目有成百上千条,如果发现,必定定罪诛杀。比如改“騧”字为“”,是因为它与“祸”字非常相似的缘故。违背明帝意图的左右侍从往往会被斩杀。当时因淮河、泗水地区与北魏发生战争,耗空国家的仓库,朝廷内外文武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来。但是明帝仍过度奢侈,每次制造所使用的器物,都必须造正品、备用品、次备用品各三十件。身边宠臣专政,公开施行贪赃枉法之事。
【原文】
上素无子,密取诸王姬有孕者内宫中,生男则杀其母,使宠姬子之[1]。至是寝疾,以太子幼弱,深忌诸弟[2]。南徐州刺史晋平剌王休祐前镇江陵,贪虐无度,上不使之镇,留之建康,遣上佐行府州事[3]。休祐性刚很,前后忤上非一,上积不能平,且虑将来难制,欲方便除之[4]。春二月甲寅,休祐从上于岩山射雉,左右从者并在仗后[5]。日欲暗,上遣左右寿寂之等数人,逼休祐令坠马,因共殴,拉杀之,传呼“骠骑落马!”上阳惊,遣御医络绎就视,比其左右至,休祐已绝,去车轮,舆还第[6]。追赠司空,葬之如礼[7]。
【注文】
[1]内:同“纳”,收入。 子之:子是以动用法,以之为子。
[2]寝疾:卧病在床。
[3]剌:音là。 休祐:即刘休祐(445—471年),南朝宋宗室、大臣。见前注。 江陵:古郡名。治荆州,今湖北荆州市荆州欧江陵故城。 上佐:部下属官的通称。
[4]刚很:很,通“狠”。强硬,凶狠。 方便:找机会。
[5]岩山:古山名。今江苏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南。 雉(zhì):野鸡。
[6]拉杀:用仗击杀。 阳:通“佯”,假装。 御医:指古代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 络绎(yì):连续不断,往来不绝。 就视:前往诊治。 舆:抬着。
[7]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金文作“司工”,是主管水利土木工程和官府手工业的最高行政长官。春秋战国沿置,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改大司空为司空,为三公之一。魏晋南北朝为名誉宰相,无实际职掌。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宋代亦以司空为加衔。辽、金相沿,元以后废。
【译文】
南朝宋明帝刘彧一直没有子嗣,秘密强行把诸王中已怀孕的嫔妃接入宫中,如果生下男孩子,就杀死他的生母,让自己宠幸的妃子抚养。这时,明帝病重,而太子年幼柔弱,他非常担心诸位弟弟夺权。南徐州刺史、晋平剌王刘休祐,之前镇守江陵,贪婪暴虐,没有节制,明帝乘调动回京之机,把他留在京城,不让他前去上任,派遣他的高级臣僚代理他处理南徐州政事。刘休祐性格暴躁狠毒,前前后后已经多次冒犯明帝,明帝积恨在心,无法平息,况且考虑到儿子幼小,将来会难以控制他,所以就想找个机会除掉。春季二月甲寅(二十六日),刘休祐陪同明帝前往岩山打野鸡,刘休祐的侍从排在明帝的仪仗队后。天色已晚,明帝派遣手下侍从寿寂之等几个人,逼迫刘休祐从马上坠落,然后一起殴打,杖毙了他,然后叫喊说:“骠骑将军从马上坠落!”明帝假装大吃一惊,然后派御医一个一个地去治疗,等到刘休祐的侍从们到达后,他已经死了,明帝下令拆掉马车的轮子,做了一副担架,把刘休祐的尸体抬回府中。追赠司空,并举办了隆重的丧礼。
【原文】
建康民间讹言“荆州刺史巴陵王休若有至贵之相”,上以此言报之,休若忧惧[1]。戊午,以休若代休祐为南徐州刺史。休若腹心将佐,皆谓休若还朝,必不免祸。中兵参军京兆王敬先说休若曰:“今主上弥留,政成省阁,群竖恟恟,欲悉去宗支以便其私[2]。殿下声著海内,受诏入朝,必往而不返。荆州带甲十余万,地方数千里,上可以匡天子,除奸臣,下可以保境土,全一身[3]。孰与赐剑邸第,使臣妾饮泣而不敢葬乎[4]!”休若素谨畏,伪许之。敬先出,使人执之,以白于上而诛之[5]。
【注文】
[1]讹(é)言:传布的流言,谣言。 休若:即刘休若(448—471年),南朝刘宋宗室。见前注。
[2]中兵参军:古代官职名。见前注。 王敬先(?—471年):南朝宋臣僚。曾任中兵参军,规劝刘休祐规避入朝反叛被诛杀。 弥留:病重将要死亡。 宗支:同宗族的支派,此指刘氏皇族。
[3]匡(kuāng):帮助,拯救。 全:保全。
[4]孰与: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 赐剑:赐给宝剑,命令自杀。 邸(dǐ)第:达官贵族的府第。 饮泣:泪流满面,进入口中。形容极度悲痛。
[5]执:捉住。 白:陈述,汇报。
【译文】
南朝宋京城建康百姓传言“荆州刺史巴陵王刘休若有大富大贵的相貌”,明帝(刘彧)把这些话写信告诉了他,刘休若非常忧虑害怕。戊午(三十日),任命刘休若代替刘休祐为南徐州刺史。刘休若的心腹部下都说,如果刘休若回朝,一定不会免除灾难。中兵参军、京兆人王敬先劝阻说:“如今皇上处在弥留之际,政令全部出自省阁,朝廷中的奸邪之徒蠢蠢欲动,想把刘宋宗室诸王全部消灭,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私欲。殿下您声名远播内外,如果接受诏书入朝,必定有去无回。荆州有甲士十几万,地盘几千里,上可以辅佐天子,除去奸恶之臣,下可以保护全境,保全自己的性命。这与接受皇帝赐死之剑,回到家中自尽,让自己的妻妾伤心哭泣而又不敢埋葬您相比,哪个更好呢!”刘休若平时胆小谨慎,假装同意王敬先的劝阻。王敬先出门后,刘休若就让人捉住他,把他的话告诉明帝,并将他斩杀。
【原文】
晋平剌王既死,建安王休仁益不自安[1]。上与嬖臣杨运长等为身后之计,运长等亦虑上晏驾后,休仁秉政,己辈不得专权,弥赞成之[2]。上疾尝暴甚,内外莫不属意于休仁,主书以下,皆往东府访休仁所亲信,豫自结纳[3]。其或在直不得出者,皆恐惧[4]。上闻,愈恶之。五月戊午,召休仁入见,既而谓曰:“今夕停尚书下省宿,明可早来。”其夜,遣人赍药赐死[5]。休仁骂曰:“上得天下,谁之力邪?孝武以诛兄弟,子孙灭绝[6]。今复为尔,宋祚其得久乎!”上虑有变,力疾乘舆出端门,休仁死,乃入[7]。下诏称:“休仁规结禁兵,谋为乱逆,朕未忍明法,申诏诘厉[8]。休仁惭恩惧罪,遽自引决[9]。可宥其二子,降为始安县王,听其子伯融袭封[10]。”上虑人情不悦,乃与诸大臣及方镇诏,称:“休仁与休祐深相亲结,语休祐云:‘汝但作佞,此法自足安身,我从来颇得此力[11]。’休祐之陨,本欲为民除患,而休仁从此日生娆惧[12]。吾每呼令入省,便入辞杨太妃[13]。吾春中多与之射雉,或阴雨不出,休仁辄语左右,云:‘我已复得今一日[14]。’休仁既经南讨,与宿卫将帅经习狎共事[15]。吾前者积日失适,休仁出入殿省,无不和颜,厚相抚劳[16]。如其意趣,人莫能测[17]。事不获已,反复思惟,不得不有近日处分[18]。恐当不必即解,故相报知[19]。”上与休仁素厚,虽杀之,每谓人曰:“我与建安年时相邻,少便款狎[20]。景和、泰始之间,勋诚实重,事计交切,不得不相除,痛念之至,不能自已[21]。”因流涕不自胜。
【注文】
[1]休仁:即刘休仁(443—471年),南朝宋宗室、臣僚。见前注。
[2]嬖(bì)臣:受宠信的近臣。 身后:去世之后。 晏驾: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 弥:副词,越发,更加。
[3]暴甚:非常严重。 属(zhǔ)意:倾心,归心。 主书:古代官职名。战国魏置,主管文书,晋代中书省有主书,南朝齐置主书令,以后各朝或沿此称,或仅称主书,或称书令史,皆属事务员性质,宋以后废。 东府:古代府第名。又名东城府。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冬建,原为简文帝司马昱任会稽王时的旧府第,后为会稽王司马道子居宅,时人称东府。后刘裕重修并居此,东、南、西三面开门,城周三里九十步。东晋以宰相领扬州牧,东府城既是相府,又是扬州刺史治所。形势险要,为防卫都城建康的必守之地。后改名为未央宫、齐王宫。南朝梁敬帝时因兵火中焚毁。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属权臣独立的办事机构。 豫:同“预”,预先,提前。 结纳:结交。
[4]其:连词。表示假设,如果,假设。 或:代词。有人,有的。 在直:正在值班。直通“值”,值班,值日。
[5]赍(jī):持,带着。 赐死:君主命令臣下自杀。
[6]诛(chú):除灭,诛杀。,同“锄”。
[7]力疾:勉强支撑病体。 端门:皇宫的正南门。
[8]规结:谋划集结。 禁兵:古代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部队。 明法:(使用)明确的法令。 申诏:申令告诫。 诘厉:严厉地责问。
[9]遽(jù):惊惧、慌张。 引决:自杀。
[10]宥(yòu):饶恕,宽赦。 听:听凭,允许。 伯融:即刘伯融(?—473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之孙,始安王刘休仁之子,历任南豫州刺史和琅邪、临淮二郡太守,宁朔将军、广州刺史。南朝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年),封始兴王。建平王刘景素叛逆时,杨运长等人畏惧、忌恨宗室的势力,矫称诏命赐死刘伯融,时年十九岁。
[11]方镇: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 但:副词。只要。 作佞(nìng):做谄媚巴结的事情。
[12]娆(rǎo)惧:烦忧恐惧。
[13]杨太妃(生卒年不详):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子。刘休仁的生母。
[14]雉(zhì):即野鸡。 辄(zhé):副词。总是,就。
[15]习狎(xiá):亲密,亲近。
[16]积日:多日,好多天。 失适:身体不适,生病。
[17]意趣:意思,想法。
[18]不获已:不得已。
[19]即解:马上了解。
[20]年时:年龄,岁数。 相邻:相仿,紧挨着。 款狎:亲近,亲昵。
[21]景和: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在位的第二个年号,即景和元年(465年)八月至十一月。 事计:处事的计划、谋略。 交切:紧急,紧迫。
【译文】
晋平剌王刘休祐被杀以后,建安王刘休仁也越发恐惧不安。南朝宋明帝(刘彧)与幸臣杨运长等商讨后事,杨运长等人也担心明帝死后,刘休仁执政时,自己不能再专权,更加赞成明帝的想法。明帝曾经病情加重,朝廷内外都希望刘休仁继位,主书以下的小吏也都前往东府拜访刘休仁的亲信,提前结交。有的官员正好值班不能出宫拜访,心里都非常恐慌。明帝听到这些事情后,更加厌恶刘休仁。五月戊午(初一日),明帝征召刘休仁入宫觐见,不久告诉他说:“今天晚上你就在尚书下省留宿,明天早上再来觐见。”当天夜里,明帝派人带着毒药赐给刘休仁。刘休仁骂道:“你刘彧能得到天下、登上皇位,是谁出的力呀?孝武帝(刘骏)因为除灭兄弟,遭到断子绝孙的下场。如今你又做这样的事情,宋国的江山哪能长久啊!”明帝担心有变故,强撑着病体乘车出端门监视,直到刘休仁死去才回到宫中。明帝下诏书说:“刘休仁结交禁军,阴谋叛乱,我不忍心把他交给司法部门处理,下诏责问。刘休仁愧对皇恩,畏惧罪行,突然自杀。可以赦免他的两个儿子,降爵为始安县王,让他的儿子刘伯融世袭封爵。”明帝担心人们不服气,于是又下诏书给诸位大臣和藩镇大员说:“刘休仁与刘休祐结交很紧密,他曾对刘休祐说:‘你只要做个讨好皇帝的人就可以了,这种方法足可安身立命,我之前就得益于这种方法。’刘休祐之死,本来是为民除害,但刘休仁却从此以后每天心生烦忧恐惧。我每次传他入宫,他都要到生母杨太妃那里辞行。我春天里多次与他一起去打野鸡,有时候因为天气阴雨而无法出猎,刘休仁就对身边的人说:‘我今天又多活了一天。’刘休仁曾经南征时,与禁卫军的将领们经常嬉戏相处。我前段时间连日身体不适,刘休仁出入宫廷,脸上和颜悦色,而且安抚慰问。但他的真实想法,恐怕人们都不知道。事情已经不得不这样做了,再三思考,只好采取前几天的手段。恐怕诸位不一定知道内情,所以特意向你们通告一下。”明帝与刘休仁平时关系很好,尽管杀死了他,还是常对别人说:“我与建安王年龄相仿,年幼时就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耍。景和、泰始年间,他忠诚地辅佐朝廷,我也对他委以重任,现在我不得不除掉他,心痛和思念之情到达极点,甚至无法控制自己。”随后泪水长流,痛不欲生。
【原文】
初,上在藩,与褚渊以风素相善,及即位,深相委仗[1]。上寝疾,渊为吴郡太守,急召之[2]。既至,入见,上流涕曰:“吾近危笃,故召卿,欲使著黄()耳。”黄()者,乳母服也。上与渊谋诛建安王休仁,渊以为不可。上怒曰:“卿痴人,不足与计事!”渊惧而从命。复以渊为吏部尚书[3]。庚午,以尚书右仆射袁粲为尚书令,褚渊为左仆射[4]。
【注文】
[1]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 风素:风采素养。 委仗:依凭,依靠。
[2]吴郡:古郡名。治吴县,今江苏苏州。
[3]吏部尚书:古代官职名。东汉置。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雍正后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4]尚书右仆射:古代官职名。尚书仆射秦、西汉置,为尚书令之副,定员一人。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尚书仆射始分左右,为二人。三国两晋时不常置。凡置二人则称左、右仆射;如果置一人则仅称尚书仆射;若尚书令缺则以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若左右仆射都缺则置尚书仆射执掌左仆射之事,祠部尚书掌右仆射之职。南朝宋、齐、梁皆置尚书左、右仆射。右仆射与左仆射同居宰相之任,有“朝右”之称。掌出纳王命,协理全国政务。 袁粲(420—477年):南朝宋大臣。字景倩,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好学有清才,历任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侍中、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南东海太守、中书令、尚书仆射、中书监等职。后谋划讨伐萧道成,事泄被萧道成所杀。 尚书令:古代官职名,始于秦,西汉沿置,原为少府的属官,专掌文书及群臣的奏章。西汉武帝时以宦官提任,西汉成帝时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政令的首脑。
【译文】
当初,南朝宋明帝(刘彧)做亲王时,与褚渊因风度素养相投而关系友好,等到继皇位后,更是委以重任。明帝病重时,褚渊正在吴郡太守的任上,明帝紧急召见他。等见到褚渊后,明帝流着眼泪说:“我最近病情危急,所以急召您入宫,是想让您穿上黄棉袄啊。”黄棉袄是奶妈的服装。明帝与褚渊密谋诛杀建安王刘休仁,褚渊认为不可以。明帝大怒说:“您真是个傻子,不能与您商议国家大事!”褚渊恐惧,只好听从命令。明帝又任命褚渊为吏部尚书。庚午(十三日),分别提拔尚书右仆射袁粲为尚书令,褚渊为左仆射。
【原文】
丙戌,追废晋平王休祐为庶人[1]。
【注文】
[1]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秦朝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士族兴起,他们自恃清显,不仅歧视无官爵者,而且一些位卑职微的小吏或门第不显的品官,亦被其贬为“寒庶”“寒素”。
【译文】
丙戌(二十九日),将赐死的晋平王刘休祐追废为平民百姓。
【原文】
巴陵王休若至京口,闻建安王死,益惧[1]。上以休若和厚,能谐缉物情,恐将来倾夺幼主[2]。欲遣使杀之,虑不奉诏;欲征入朝,又恐猜骇。六月丁酉,以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为南徐州刺史,以休若为江州刺史[3]。手书殷勤,召休若使赴七月七日宴[4]。
【注文】
[1]休若:即刘休若(448—471年),南朝宋宗室、大臣。见前注。 京口:古地名。今江苏镇江。
[2]和厚:和气厚道。 谐缉:协调一致。 物情:世事,民情。 倾夺:与……竞争,与……争夺。
[3]休范:即刘休范(448—474年),南朝宋宗室、大臣。见前注。
[4]手书:亲笔写的信。 殷勤:情真意切。
【译文】
巴陵王刘休若到达京口,听到建安王(刘休仁)被毒死的消息,更加害怕。明帝(刘彧)因为刘休若性情温和,为人厚道,又有协调人情世事的能力,害怕将来他与幼主争夺帝位。明帝想派使者前去杀死他,又担心刘休若拒不接受诏命;想征召他入朝再杀,又怕引起猜忌和震动。六月丁酉(初十日),明帝下诏改任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为南徐州刺史,调任刘休若为江州刺史。同时,明帝还亲手给刘休若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邀请刘休若参加七月七日的宴会。
【原文】
秋七月,巴陵哀王休若至建康,乙丑,赐死于第,赠侍中、司空。复以桂阳王休范为江州刺史。时上诸弟俱尽,唯休范以人才凡劣,不为上所忌,故得全。
【译文】
秋季七月,巴陵哀王刘休若到达京城建康,乙丑(初九日),被明帝赐死于府中,追赠为侍中、司空。然后又恢复了桂阳王刘休范的江州刺史。当时明帝的诸多兄弟全部被消灭,只有刘休范因为人品和才能都平庸拙劣,没有遭到明帝的猜忌,所以才得以幸免。
【原文】
沈约论曰: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称先王,盖由遗训余风,足以贻之来世也[1]。太祖经国之义虽弘,隆家之道不足。彭城王照不窥古,徒见昆弟之义,未识君臣之礼,冀以家情行之国道,主猜而犹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训之微行,遂成灭亲之大祸[2]。开端树隙,垂之后人[3]。太宗因易隙之情,据已行之典,翦落洪枝,不待顾虑[4]。既而本根无庇,幼主孤立,神器以势弱倾移,灵命随乐推回改[5]。斯盖履霜有渐,坚冰自至,所由来远矣。
【注文】
[1]沈约(441—513年):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祖父沈林子,父沈璞,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历任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等职。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 贻(yí):遗留,留下。
[2]照:察知,明白。
[3]树隙:造成嫌隙,产生怨恨。
[4]翦(jiǎn)落:消灭,铲除。 洪枝:庞大的支脉,借指刘姓宗室。
[5]庇(bì):庇护,保护。 神器:代表国家政权的实物,如玉玺、宝鼎之类。借指帝位、政权。 灵命:天命,借指帝位。 乐推:乐意拥戴。
【译文】
(南朝史家)沈约评论说:圣人制定法令和制度,必定要称赞先王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先王所遗留下来的教训和风范,足以帮助后代。南朝宋太祖(刘义隆)虽有宏伟壮阔的治国方针,但对兴隆家族的道理理解不足。彭城王(刘义康)不懂得从前代的历史中窥见经验和教训,只看到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不明白君臣之礼,希望用家庭的情义来代替治理国家的道理,受到人主猜忌仍然敢冒犯,恩情淡薄还没有悔悟,以致本来犯下受训斥的小错,却招致灭门的大灾难。太祖兄弟之间的残杀成了一个开端,并祸及后代。太宗(刘彧)因袭手足之间最容易产生怨恨的恶习,并依照前代的惯例,消灭了繁茂的宗室兄弟,并且没有丝毫的顾虑。因此根基无人庇护,年幼的君主孤立无援,国家政权因宗室虚弱而倾倒和转移,皇位随着权臣的拥戴而改变,这大概就是霜雪长期被人们行走践踏,必定会出现坚硬的冰块的道理,事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远之前。
【原文】
裴子野论曰:夫噬虎之兽知爱己子,搏狸之鸟非护异巢[1]。太宗保字螟蛉,剿拉同气,既迷在原之天属,未识父子之自然[2]。宋德告终,非天废也。夫危亡之君,未尝不先弃本枝,妪煦旁孽,推诚嬖狎,疾恶父兄[3]。前乘覆车,后来并辔[4]。借使叔仲有国,犹不失配天,而他人入室,将七庙绝祀[5]。曾是莫怀,甘心揃落[6]。晋武背文明之托,而覆中州者贾后;太祖弃初宁之誓,而登合殿者元凶[7]。祸福无门,奚其豫择,友于兄弟,不亦安乎[8]!
【注文】
[1]裴子野(469—530年):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几原,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曾祖裴松之,南朝宋太中大夫,曾为《三国志》作注。祖父裴骃,南朝齐中郎外兵参军,著有《史记集解》。他们都是著名史学家。他聪颖早慧,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以善于著述文章闻名,后仕于齐、梁两朝。
[2]螟(míng)蛉(líng):螟蛾的幼虫。泛指棉铃虫、菜粉蝶等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蜾(guǒ)蠃(luǒ)常捕螟蛉喂它的幼虫,古人误认为蜾蠃养螟蛉为己子。后因以为养子的代称。 剿(jiǎo)拉:剿灭,消灭。 同气:一般指兄弟关系,或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在原:兄弟。出自《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因以“在原”指兄弟。 天属:天性相连。
[3]妪(yù)煦(xù):生养抚育。 旁孽(niè):指古社会多妻制下的妾及其子女。 嬖(bì)狎(xiá):指奸邪的人。
[4]并辔(pèi):并驾齐驱。辔,缰绳。
[5]借使:假如,假设。 叔仲:叔,兄弟排名第三,仲,排行第二。代指兄弟。 配天:古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 七庙:本指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tiāo)(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逐渐形成制度,约到汉朝定型,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所以,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 绝祀(sì):本指无后代,断绝祭祀。引申为亡国。
[6]曾:竟,乃。 是:代词,这些。 揃(jiǎn)落:翦灭,消灭。
[7]文明:即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217—268年),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西晋文帝司马昭之妻,西晋武帝司马炎之母。司马炎称帝后,尊为皇太后,谥曰“文明”。 贾后:即贾南风(256—300年),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北)人,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 初宁:即初宁陵,南朝宋高祖刘裕的陵墓。 元凶: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太子刘劭,发动叛乱杀死刘义隆。
[8]奚:疑问词。怎么,如何。 豫择:即预择,提前选择。
【译文】
裴子野评论说:敢去吃老虎的野兽也知道怜爱自己的孩子,与狐狸搏斗的飞鸟不会去保护异类的巢穴。南朝宋太宗(刘彧)保护了养子,却剿杀了自己的亲兄弟,既不懂得兄弟之间的天性相连,又不明白父子之间的伦理纲常。南朝宋将要灭亡,不是上天的安排。凡是处在危亡边缘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是先剪断自己的根本,而去养育旁枝,对奸邪小人推心置腹,对父母兄弟疾恶如仇。前面的车子已经倾覆,后面的车子却还在并驾齐驱。假如是亲兄弟继承了皇位,先祖还可以享受配天祭祀的待遇,而旁人继位,那七庙的先祖将会断绝祭祀。这些竟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而是心安理得地铲除兄弟。西晋武帝(司马炎)违背母亲文明皇后的重托,造成惠帝皇后(贾南风)祸乱中原的结果;太祖(刘义隆)背弃在父亲初宁陵前的誓言,导致了被太子(刘劭)所杀的后果。我们不知道通往灾祸和福气之门在哪里,又怎么能够提前作最好的选择呢?兄弟之间相亲相爱,就一定会平平安安!
【原文】
或谮萧道成在淮阴有贰心于魏,上封银壶酒,使吴喜自持赐道成[1]。道成惧,欲逃,喜以情告道成,且先为之饮,道成即饮之。喜还朝,保证道成。或密以启上,上以喜多计数,素得人情,恐其不能事幼主[2]。乃召喜入内殿,与共言谑甚款,既出,赐以名馔,寻赐死[3]。
【注文】
[1]谮(zèn):诬陷,诽谤。 吴喜(?—471年):南朝宋大臣。见前注。
[2]计数:足智多谋。
[3]与共: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分开。 言谑(xuè):谈笑戏谑。 款:诚恳,真诚。 名馔(zhuàn):美味佳肴。
【译文】
有人诬陷萧道成在淮阴私通北魏,南朝宋明帝(刘彧)用银壶装酒并贴上封条,派吴喜带去赏赐给萧道成。萧道成害怕,准备逃走,吴喜把实情告诉了他,并且先饮下一杯后,萧道成才敢喝下去。吴喜回朝后,向明帝保证萧道成没有谋反之意。有人秘密给明帝上奏,说出吴喜出使时的真实情节,明帝认为吴喜足智多谋,而且平时人缘也不错,害怕将来不能忠于年幼的皇帝。于是,明帝把吴喜召进宫中,与他真诚地谈论,甚至开起了玩笑,吴喜出宫时,明帝还赏赐给吴喜山珍海味的美食,但不久就赐他自杀。
【原文】
戊寅,以淮阴为北兖州,征萧道成入朝[1]。道成所亲以朝廷方诛大臣,劝勿就征。道成曰:“诸卿殊不见事[2]。主上自以太子稚弱,翦除诸弟,何预他人?今唯应速发,淹留顾望,必将见疑[3]。且骨肉相残,自非灵长之祚,祸难将兴,方与卿等戮力耳[4]。”既至,拜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5]。
【注文】
[1]北兖州:古代侨州名。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侨立兖州于淮阴(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西南),南朝齐改名北兖州,曾移治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后复旧,辖境约当今江苏淮河以南、运河以西和高邮湖以北一带,东魏改名淮州。
[2]殊:完全,根本。 见事:认清事物,清楚形势。
[3]淹留:停留,逗留。 顾望:犹豫观望。
[4]灵长:广远绵长,长久。 戮(lù)力:齐心协力。
[5]太子左卫率:古代官职名,秦时直称卫率,汉因之。掌管门卫。西晋初改称中卫率,后增左、右、前、后、中卫率,合称五卫率。东晋初省前后二率。南朝宋时置左右二率。秩四百石。
【译文】
戊寅(二十二日),南朝宋把淮阴划归北兖州管辖,征召萧道成入朝。萧道成的亲信认为朝廷正在诛杀大臣,都劝他不要回朝,萧道成说:“诸位大臣还没有看清楚形势。皇上自己认为太子年幼柔弱,所以想铲除诸位兄弟,何必算计别人?现在正应该迅速出发,逗留观望必定会被怀疑。况且兄弟之间骨肉相残,自然不是维持国家长久的办法,祸乱即将出现,正是我与诸位大臣同心协力、大展鸿图的好机会。”萧道成到达建康后,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
【原文】
泰豫元年夏四月己亥,上大渐[1]。以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为司空,又以尚书右仆射褚渊为护军将军,加中领军刘勔右仆射[2]。诏渊、勔与尚书令袁粲、荆州刺史蔡兴宗、郢州刺史沈攸之并受顾命[3]。褚渊素与萧道成善,引荐于上,诏又以道成为右卫将军、领卫尉,与袁粲等共掌机事。是夕,上殂[4]。庚子,太子即皇帝位,大赦[5]。时苍梧王方十岁,袁粲、褚渊秉政,承太宗奢侈之后,务弘节俭,欲救其弊,而阮佃夫、王道隆等用事,货赂公行,不能禁也[6]。
【注文】
[1]泰豫元年:泰豫是南朝宋明帝刘彧在位时期的第二个年号,即泰豫元年(472年)一月至四月。泰豫元年即公元472年。 大渐:病危。本指久病不愈,后指病重将死。
[2]护军将军:古代武官名。四品资深中护军。 中领军:古代武官名。见前注。
[3]顾命:临终遗命。
[4]殂(cú):死亡,去世。
[5]太子:即刘昱(yù)(463—477年),南朝宋第七任皇帝(472—477年)。明帝刘彧长子,聪敏但残虐,杀人成瘾,喜怒无常,拳脚相向。474年,桂阳王刘休范以废皇帝之名起兵,但被萧道成平定,刘昱没有因此警悟,居然以萧道成肚脐为靶射箭玩乐,后被杨玉夫等人杀死,时十五岁,死后被废为苍梧王。为区别前废帝刘子业,称后废帝。
[6]苍梧王:即刘昱,死后被废为苍梧王。
【译文】
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夏季四月己亥(十七日),明帝病危,下诏任命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为司空,又改任尚书右仆射褚渊为护军将军,加授中领军刘勔为右仆射。下诏以褚渊、刘勔与尚书令袁粲、荆州刺史蔡兴宗、郢州刺史沈攸之一起为顾命大臣。褚渊平时与萧道成关系密切,把萧道成推荐给明帝,明帝又下诏任命萧道成为右卫将军,兼领卫尉,与袁粲等人一起掌管朝廷大事。当天晚上,明帝去世。庚子(十八日),太子(刘昱)登上皇位,大赦全国。当时苍梧王(刘昱)刚刚十岁,袁粲、褚渊主持朝政,改变明帝时的奢侈之风,务求节俭,又想改革弊政,但前朝的阮佃夫、王道隆等人依然把持权力,公开贪污受贿,袁粲和褚渊禁止不住。
【原文】
冬十一月,中书通事舍人阮佃夫加给事中、辅国将军,权任转重[1]。欲用其所亲吴郡张澹为武陵郡,袁粲等皆不同,佃夫称敕施行,粲等不敢执[2]。
【注文】
[1]中书通事舍人:即中书舍人。见前注。 给事中:古代官职名。秦始置,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负责实际政务,为中朝要职,多以名儒国亲充任。
[2]张澹(dàn)(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任武陵太守。 武陵:古郡名。治临沅(yuán),今湖南常德西。
【译文】
冬季十一月,南朝宋朝廷加授中书通事舍人阮佃夫给事中、辅国将军之职,权力渐渐加重。阮佃夫想任用自己的亲信、吴郡人张澹为武陵郡守,袁粲等人都不同意,阮佃夫声称按朝廷诏命委任亲信,袁粲等人也不敢坚持反对。
【原文】
苍梧王元徽元年[1]。桂阳王休范,素凡讷,少知解,不为诸兄所齿遇,物情亦不向之,故太宗之末得免于祸[2]。及帝即位,年在冲幼,素族秉政,近习用权[3]。休范自谓尊亲莫二,应入为宰辅,既不如志,怨愤颇甚。典签新蔡许公舆为之谋主,令休范折节下士,厚相资给,于是远近赴之,岁中万计,收养勇士,缮治器械[4]。朝廷知其有异志,亦阴为之备。会夏口阙镇,朝廷以其地居寻阳上流,欲使腹心居之[5]。二月乙亥,以晋熙王燮为郢州刺史[6]。燮始四岁,以黄门郎王奂为长史,行府州事,配以资力,使镇夏口[7]。复恐其过寻阳为休范所劫留,使自太洑径去[8]。休范闻之,大怒,密与许公舆谋袭建康,表治城隍,多解材板而蓄之[9]。奂,景文之兄子也[10]。
【注文】
[1]元徽元年:元徽是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在位时期的年号,即元徽元年(473年)一月至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元徽元年即公元473年。
[2]凡讷(nè):才智平庸,言语迟钝。 知解:认知和理解。 齿遇:礼遇,平等相待。 物情:众情,民心。
[3]素族:又称素姓、寒族、寒门,与士族相对,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层中无家族势力的中下层官员。 近习:指君主宠爱亲信之人。
[4]典签:古代官职名。见前注。 许公舆(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刘休范典签,是刘休范起兵反叛的重要谋士。 折节:降低自己的身份。
[5]夏口:古城名。今湖北武汉武昌区。 阙镇:缺少镇将。阙通“缺”。
[6]燮(xiè)(470—479年):即刘燮,南朝宋宗室。字仲绥,南朝宋明帝刘彧第六子,母为谢修仪,封晋熙王,元徽元年(473年)任监郢州、豫州之西阳、司州之义阳二郡诸军事,加封征虏将军,郢州刺史,平定桂阳王刘休范叛乱后,因功升安西将军,后历任镇西将军、抚军将军、扬州刺史、中军将军、司徒。萧道成受禅建齐,降爵阴安县公,不久被杀。 郢(yǐng)州:古州名。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分荆、湘、江、豫四置,治汝南(夏口城,今湖北武汉武昌区),辖境相当于今湖北钟祥以下的汉江流域,监利、阳新间的长江流域和湖南沅江流域以北地区。其后渐小,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名鄂州。
[7]王奂(huàn)(435—493年):南朝齐大臣。字彦孙,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历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黄门郎、晋煕王长史、江夏内史、侍中、步兵校尉、吏部尚书、丹阳尹、吴兴太守、征虏将军、左将军、右仆射、湘州刺史、散骑常侍、江州刺史、雍州刺史等职,后因罪被斩杀。 长史:古代官职名。战国秦置。秦汉沿置。西汉丞相下设两长史,将军慕府亦设。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和将军府亦设。三国、晋、南北朝沿置。魏、晋以后,州、郡刺史中带将军称号开府者亦设,多兼任首郡太守。
[8]太洑(fú):古地名。今湖北黄梅南长江南岸。
[9]城隍:城池。隍,原指城外的护城壕沟,泛称城池。城隍本指护城河,后受到民间信仰和道教的影响,衍化为城市和国家的保护神。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在南北朝时已形成,唐宋城隍神信仰兴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持。
[10]景文:即王彧(413—472年),南朝宋大臣。字景文,刘彧妻兄,因名与明帝相同,避讳以字行。历任黄门侍郎、司徒左长史、侍中、射声校尉、左卫将军、给事中、太子中庶子、尚书右仆射、丹阳尹、江州刺史、扬州刺史、太子詹事、中书令、中书监、太子太傅,封江安县侯,后被刘彧赐死,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懿”。
【译文】
南朝宋苍梧王(刘昱)元徽元年(473年)。桂阳王刘休范才智平庸,言语迟钝,愚昧无知,不被兄弟们所礼遇,民心也不归向于他,所以在南朝宋太宗(刘彧)末年才得以幸免一死。等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后,年纪幼小,寒族开始把持朝政,身边的宠幸之人掌权。刘休范认为自己是(刘昱)的至亲,应该入朝担任宰辅大臣,但事实并未如愿,因此非常怨恨愤怒。典签、新蔡人许公舆作为他的谋士,教导刘休范降低身份,礼贤下士,并给予士人优厚的待遇,因此,远近的士人争相前来投奔刘休范,一年中就集结了门客一万人。许公舆还让刘休范搜罗豢养勇猛之士,制造兵器。南朝宋朝廷知道刘休范有谋反的企图,也暗中有所防备。恰好夏口的镇将短缺,朝廷认为夏口地处寻阳的上游,计划派心腹前去镇守。二月乙亥(二十八日),朝廷任命晋熙王刘燮为郢州刺史。刘燮时年仅四岁,朝廷又派黄门郎王奂为他的长史,代行府州事务,并配备了物资和兵力,命其前去镇守夏口。又担心刘燮路过寻阳时被刘休范所劫持,让他从太洑的小路前往。刘休范听说后,异常愤怒,暗中与许公舆图谋袭击京城建康,他向朝廷上奏章说要修治城池,把建筑的木材拆解开保存起来。王奂是王景文的侄子。
【原文】
二年夏五月壬午,桂阳王休范反。掠民船,使军队称力请受,付以材板,合手装治,数日即办[1]。丙戌,休范帅众二万、骑五百发寻阳,昼夜取道。以书与诸执政,称:“杨运长、王道隆蛊惑先帝,使建安、巴陵二王无罪被戮,望执录二竖,以谢冤魂[2]。”
【注文】
[1]称力:尽力。 请受:申请,申报。
[2]蛊(gǔ)惑:迷乱,惑乱。 执录:逮捕,捕捉。
【译文】
南朝宋后废帝元徽二年(474年)夏季五月壬午(十二日),桂阳王刘休范起兵反叛。掠夺百姓的船只,让军队尽力申报所需数量,发给木板,共同组装船只,几天时间就准备完成。丙戌(十六日),刘休范率领二万名步兵、五百名骑兵从寻阳出发,昼夜不停地前进。同时,刘休范给朝廷中的各位执政官员写信,声称:“杨运长、王道隆迷惑先帝,导致建安王(刘休仁)、巴陵王(刘休若)被无罪斩杀,我希望前去捉住这两个奸臣,用他们向自己冤死的兄弟谢罪。”
【原文】
庚寅,大雷戍主杜道欣驰下告变,朝廷惶骇[1]。护军褚渊、征北将军张永、领军刘勔、仆射刘秉、右卫将军萧道成、游击将军戴明宝、骁骑将军阮佃夫、右军将军王道隆、中书舍人孙千龄、员外郎杨运长集中书省计事,莫有言者[2]。道成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至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3]。今应变之术,不宜远出,若偏师失律,则大沮众心[4]。宜顿新亭、白下,坚守宫城、东府、石头,以待贼至[5]。千里孤军,后无委积,求战不得,自然瓦解[6]。我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征北守白下,领军屯宣阳门为诸军节度,诸贵安坐殿中,不须竞出,我自破贼必矣[7]。”因索笔下议;众并注“同”[8]。孙千龄阴与休范通谋,独曰:“宜依旧遣军据梁山[9]。”道成正色曰:“贼今已近,梁山岂可得至!新亭既是兵冲,所欲以死报国耳。常时乃可屈曲相从,今不得也[10]。”坐起,道成顾谓刘勔曰:“领军已同鄙议,不可改易。”袁粲闻难,扶曳入殿[11]。即日,内外戒严。
【注文】
[1]大雷:古地名。今安徽望江。 杜道欣(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大雷戍主,参与平定刘休范叛乱。 惶骇(hài):惊恐害怕。
[2]刘秉(433—477年):南朝宋宗室、将领。字彦节,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人,刘义宗第二子,刘道邻之孙,历任著作郎、羽林监、越骑校尉、黄门侍郎、侍中、左卫将军、丹阳尹、太子詹事、吏部尚书、后将军、南徐州刺史、左仆射、中书令、抚军将军、尚书令、中领军,封当阳县侯。因谋杀欲篡位的萧道成,失败被擒杀。 孙千龄(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中书舍人,参与刘休范的叛乱。
[3]淹缓:迟缓;延缓。
[4]偏师:指在主力军翼侧协助作战的部队。 失律:行军无纪律,也指出战失利。
[5]新亭、白下:古地名。六朝建康西南的近郊军垒。新亭、白下,一南一北,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今江苏南京西南。 石头:古城名。今江苏南京清凉山。
[6]委积:指粮草储备。
[7]宣阳门:东晋南朝都城建康的正南门,又称白门。
[8]下议:写下会议记录以供讨论。
[9]梁山:古地名。今安徽和县南。
[10]屈曲:委曲,曲意迁就。
[11]扶曳(yè):搀扶着走。
【译文】
庚寅(二十日),大雷城的戍主杜道欣沿长江飞驰东下建康,报告刘休范起兵的消息,南朝宋朝廷惶恐震惊。护军禇渊、征北将军张永、领军将军刘勔、仆射刘秉、右卫将军萧道成、游击将军戴明宝、骁骑将军阮佃夫、右军将军王道隆、中书舍人孙千龄、员外郎杨运长等在中书省开会,商议对策,但没有一个人发言。萧道成说:“以前长江上游叛乱,都是因为行动迟缓而导致失败,刘休范必然会接受教训,一定会率轻装部队顺流而下,乘我们来不及防备突然袭击。现在我们的应变策略是不应远征,因为远征一旦偏师失利,则会导致全军士气沮丧。应该在新亭、白下屯兵,坚守宫城、东府、石头城,等待叛军的到来。叛军行军千里,孤军深入,又无粮草储备,想速战又不能,自然就会崩溃。我请求率军屯驻新亭,前去抵挡叛军的前锋部队,征北将军张永镇守白下,领军将军刘勔屯驻于宣阳门,统一指挥调度各处军队,其余诸位尊贵的官员可以安安稳稳坐在宫殿中,不需要争着出战,我们一定会打败叛军。”然后取来笔墨写下会议记录请求讨论,大家全都在记录下面签注“同意”。孙千龄暗中与刘休范通谋,所以只有他提出:“应该按照过去的老办法派遣军队据守梁山。”萧道成声色俱厉地说:“叛军现在已经离我们很近,我们怎么来得及赶到梁山!新亭既然是敌我争夺的军事要冲,我正准备坚守新亭以死报国。平时我可以屈从,现在不行。”说完,萧道成站起身来回头对刘勔说:“刘领军既然已经同意了我的作战方案,就不能更改。”袁粲听说刘休范起兵反叛之事,由人搀扶着来到皇宫。当天,南朝宋朝廷下令京城内外戒严。
【原文】
道成将前锋兵出屯新亭,张永屯白下,前南兖州刺史沈怀古戍石头,袁粲、褚渊入卫殿省[1]。时仓猝不暇授甲,开南北二武库,随将士意所取。
【注文】
[1]沈怀古:沈怀明之误,沈怀明(?—474年),南朝宋臣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历任建威将军、冠军将军、黄门侍郎、南兖州刺史,封吴兴县子,后在平定刘休范叛乱中兵败逃亡,忧愤而死。
【译文】
萧道成率领前锋部队出城屯驻于新亭,张永屯驻于白下,前南兖州刺史沈怀明戍守石头城,袁粲、褚渊进入宫殿守卫。当时,时间仓促,来不及分发盔甲和武器,只好打开南、北的两个武器库,让将士们随意挑选。
【原文】
萧道成至新亭,治城垒未毕,辛卯,休范前军已至新林[1]。道成方解衣高卧,以安众心,徐索白虎幡,登西垣,使宁朔将军高道庆、羽林监陈显达、员外郎王敬则帅舟师与休范战,颇有杀获[2]。壬辰,休范自新林舍舟步上,其将丁文豪请休范直攻台城[3]。休范遣文豪别将兵趣台城,自以大众攻新亭垒[4]。道成帅将士悉力拒战,自巳至午,外势愈盛,众皆失色[5]。道成曰:“贼虽多而乱,寻当破矣。”
【注文】
[1]新林: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市雨花台区善桥镇。
[2]高卧:高枕而卧,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 白虎幡(fān):有白虎图像的旗帜。古代用做传布朝廷政令或军令的符信。 垣(yuán):城墙。 宁朔将军:古代武官名。见前注。 高道庆(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南郡(治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人,凶险暴横,历任宁朔将军、游击将军、直阁将军等职,曾参与平定桂阳王刘休范叛乱,封乐安县男,后因与建平王刘景素通谋被赐死。 羽林监:古代官职名。西汉武帝初年置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置令、丞,西汉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谓之羽林中郎将,东汉又置羽林左监、羽林右监,至魏世不改。晋罢羽林中郎将,又省一监,只置羽林左监,南朝宋高祖永初初年复置,江右领营兵,江左无复营兵,秩六百石。 陈显达(427—500年):南朝宋、齐将领。南彭城(治吕县,今地不详)人,官至萧齐太尉、大司马,封鄱阳郡公。曾参与讨伐北魏的焦墟、泌阳、隔城之战和平定桂阳王刘休范的战争,后因反叛被东昏侯萧宝卷所诛。 王敬则(435—498年):南朝宋、齐将领。见前注。
[3]丁文豪(?—474年):南朝宋将领。后参加刘休范的反叛,兵败被杀。 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建康,又称“苑城”,是当时皇帝的办公和居住的场所。建康城从外到内由郭城、都城(京师)、宫城(台城,另台城内还有一道内城)几个主要城圈构成,郭外为郊。
[4]趣:同“趋”。
[5]悉力:全力,尽力。 巳(sì):即巳时,九时至十一时。 午:即午时,十一时至下午一时。
【译文】
萧道成到达新亭,防御工事还没有修建完毕,辛卯(二十一日),刘休范的前锋已经抵达新林。萧道成为稳定军心,正准备脱下战袍睡觉,听到消息后,从容不迫地拿出白虎幡,登上西城墙,派宁朔将军高道庆、羽林监陈显达、员外郎王敬则率领水兵与刘休范军战斗,斩杀了不少叛军。壬辰(二十二日),刘休范从新林弃船上岸从陆路进攻,他的将领丁文豪提议直接进攻宫城,刘休范派遣丁文豪率领一部分军队奔袭宫城,而自己亲自率领大部队进攻新亭的营垒。萧道成率领将士全力抵抗,从上午九点一直打到下午一点,叛军越攻越猛,萧道成的军队大惊失色。萧道成说:“叛军虽然人数多,但是非常混乱,我不久就会打败他们。”
【原文】
休范白服乘肩舆,自登城南临沧观,以数十人自卫[1]。屯骑校尉黄回与越骑校尉张敬儿谋诈降以取之,回谓敬儿曰:“卿可取之,我誓不杀诸王[2]。”敬儿以白道成。道成曰:“卿能办事,当以本州相赏。”乃与回出城南,放仗走,大呼称降。休范喜,召至舆侧。回阳致道成密意,休范信之,以二子德宣、德嗣付道成为质[3]。二子至,道成即斩之。休范(致)[置]回、敬儿于左右,所亲李恒、钟爽谏,不听[4]。时休范日饮醇酒,回见休范无备,目敬儿,敬儿夺休范防身刃,斩休范首,左右皆散走。敬儿驰马持首归新亭。
【注文】
[1]白服:古代指便服。 肩舆:即轿子。原本为山行的工具,后做平路的代步工具。初期的肩舆为二长竿,中置椅子以坐人,其上无覆盖。后来,椅子上下及四周增加覆盖遮蔽物,其状有如车厢,并加种种装饰,乘坐舒适,唐宋以后盛行。抬轿子的人数少则二人,多则数人。 临沧观:古建筑名。又名劳劳亭、劳楼、劳劳楼、望远楼、望远亭、远望楼,坐落于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2]屯骑校尉:古代武官名。西汉武帝置,北军八校尉之一。掌骑士,秩二千石。所属有丞及司马。东汉时属北军中候。魏、晋、南朝及北朝魏、齐均置,属领军将军,北齐时属左右卫府。隋不置。
[3]阳:同“佯”,假装。 德宣:即刘德宣(?—474年),南朝宋宗室。刘休范之子,后被萧道成所杀。 德嗣:即刘德嗣(?—474年),南朝宋宗室。刘休范之子,后被萧道成所杀。
[4]李恒(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刘休范的臣属。 钟爽(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刘休范的臣属。
【译文】
刘休范穿着白色的衣服,让两个人抬着,亲自登上建康城南的临沧观,并让几十个人护卫着。屯骑校尉黄回与越骑校尉张敬儿阴谋假装投降,然后刺杀刘休范,黄回对张敬儿说:“你可以去杀,我发过誓决不亲手杀害诸王。”张敬儿把这个计划禀告了萧道成。萧道成说:“如果你能刺杀成功,我就把雍州刺史一职赏给你。”于是,张敬儿与黄回前往城南,放下武器,大声呼叫请求投降。刘休范非常高兴,把他们召唤到轿子旁边。黄回假装传达了萧道成的秘密旨意,刘休范相信了,于是把他的两个儿子刘德宣、刘德嗣作为人质交给了萧道成。刘休范二子刚到,就被萧道成杀掉,刘休范不听从亲信李恒、钟爽的劝谏,把黄回、张敬儿安置在自己身边。当时刘休范每天饮酒,黄回看到刘休范并无防备,使眼色给张敬儿,张敬儿夺过刘休范防身的佩刀斩下他的首级,刘休范身边的侍卫都四散逃走。张敬儿骑着快马带着刘休范的首级回到新亭。
【原文】
道成遣队主陈灵宝送休范首还台[1]。灵宝道逢休范兵,弃首于水,挺身得达,唱云“已平”,而无以为验,众莫之信[2]。休范将士亦不之知,其将杜黑骡攻新亭甚急[3]。萧道成在射堂,司空主簿萧惠朗帅敢死士数十人突入东门,至射堂下[4]。道成上马,帅麾下搏战,惠朗乃退,道成复得保城。惠朗,惠开之弟也,其姊为休范妃[5]。惠朗兄黄门郎惠明时为道成军副,在城内,了不自疑[6]。
【注文】
[1]队主:古代武官名。东晋南朝时的江南军制,称长帅为队主、军主。队主即一队之主;军主即一军之主。 陈灵宝(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萧道成的队主。
[2]挺身:脱身,逃脱。 得达:到达。
[3]杜黑骡(?—474年):南朝宋将领。曾参加刘休范反叛,兵败被杀。
[4]射堂:古代习射的场所。 主簿:古代官职名。汉始置,汉代以后为中央和地方郡县官署主管文书簿籍和印鉴的官吏,乃掾史之首。魏晋以后,渐为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的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历代或罢或设。分公府、寺监、州县、杂主簿四类。 萧惠朗(生卒年不详):南朝宋、齐将领。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人,征西将军萧思话之子,善骑马,曾任司空主簿,参与桂阳王刘休范之乱,后被赦免,复加序用。南朝齐武帝永明九年(491年),任征虏长史,行南兖州事,受典签何益孙之罪牵连被免官。
[5]惠开:即萧惠开(423—471年),南朝宋大臣。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人,征西将军萧思话之子,刘休范妻弟。少有风气,涉猎文史,家虽贵戚而居服简素。初为秘书郎,后历任太子舍人、尚书水部郎、始兴王刘濬主簿、南徐州治中从事史、南徐州别驾、中书侍郎等职。
[6] 惠明(生卒年不详):即萧惠明,南朝宋臣僚。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人,萧思话之子,萧惠开次弟,有时誉,曾任吴兴太守,后病卒。
【译文】
萧道成派队主陈灵宝把刘休范的首级送回建康。陈灵宝在路上遇到刘休范的叛军,情急之下就把刘休范的首级扔到水沟里,才勉强脱身逃回宫中,高声叫“乱事已平”,但没有刘休范的首级为证,大家都不敢相信。叛将们也不知道刘休范已经被杀,他的将领杜黑骡还在猛烈地进攻新亭。萧道成当时在射堂,司空主簿萧惠朗率领敢死队几十人突袭进入东门,到达了射堂门外。萧道成上马,指挥部下激烈搏斗,萧惠朗才退走,萧道成再次保住了新亭城。萧惠朗是萧惠开的弟弟,他们的姐姐是刘休范的妃子。萧惠朗的哥哥、黄门郎萧惠明当时是萧道成军队的副长官,正在守卫新亭城,一点也不认为自己会被怀疑。
【原文】
道成与黑骡拒战,自晡达旦,矢石不息[1]。其夜,大雨,鼓叫不复相闻。将士积日不得寝食,军中马夜惊,城内乱走。道成秉烛正坐,厉声呵之,如是者数四[2]。
【注文】
[1]晡(bū):即晡时,15:00至17:00。 旦:早晨。 矢石:箭和垒石,代指战争。
[2]秉烛:持蜡烛照明。
【译文】
萧道成军与叛将杜黑骡军大战,从下午三点一直打到第二天清晨。当天夜里,天降大雨,听不到战鼓声和将士们呐喊的声音。将士们好多天没有好好吃饭和睡觉,夜里战马被惊,城内之人惊慌乱跑。萧道成端坐烛光下,对城内的混乱很是不满,连续大声呵斥了四五次。
【原文】
丁文豪破台军于皂荚桥,直至朱雀桁南,杜黑骡亦舍新亭北趣朱雀桁[1]。右军将军王道隆将羽林精兵在朱雀门内,急召鄱阳忠昭公刘勔于石头[2]。勔至,命撤桁以折南军之势,道隆怒曰:“贼至但当急击,宁言开桁自弱邪!”勔不敢复言。道隆趣勔进战,勔度桁南,战败而死。黑骡等乘胜度淮,道隆弃众走还台,黑骡兵追杀之。黄门侍郎王蕴重伤,踣于御沟之侧,或扶之以免[3]。蕴,景文之兄子也。于是中外大震,道路皆云台城已陷,白下、石头之众皆溃。张永、沈怀明逃还宫中,传新亭亦陷。太后执帝手泣曰:“天下败矣[4]!”
【注文】
[1]皂(zào)荚(jiá)桥:古桥梁名。在建康城外,故址不详。 朱雀桁(héng):古桥梁名。亦称大航、大桁、朱雀航、朱雀桥,是六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南城门朱雀门外的浮桥,横跨秦淮河上。三国吴时称南津桥,晋改名“朱雀桁”。桁为连船而成,长九十步,广六丈。因在台城南,又称“南航”。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此为最大,故又称“大航”。
[2]右军将军:古代武官名。三国魏置,领营兵千人,宿卫宫禁,为禁军主要将领之一,西晋时与前军、后军、左军将军合成四军将军。
[3]王蕴(?—478年):南朝宋大臣。字彦深,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历任宁朔将军、建安王刘休仁司徒参军、黄门郎和晋陵、义兴、东阳太守,在位贪婪放纵。曾参与平定桂阳王刘休范之乱,后任侍中、湘州刺史。后因参与沈攸之叛乱被萧道成所杀。 踣(bó):跌倒,摔倒。 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
[4]太后:即王贞风(436—479年),南朝宋明帝刘彧的皇后。王僧朗之女,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年),选为淮阳王妃,后来随其夫王号的改变而又成为湘东王妃,生晋陵长公主刘伯姒与建安长公主刘伯媛。
【译文】
叛将丁文豪在皂荚桥打败朝廷军,进至朱雀桥南,杜黑骡也放弃进攻新亭,向北进发,到达朱雀桥右军将军王道隆率领羽林精锐之兵在朱雀门内防守,急忙召唤防戍于石头的鄱阳忠昭公刘勔前来援助。刘勔到达后,下令撤毁朱雀桥来阻止叛军的进攻气势,王道隆大怒地说:“叛军马上就到,我们只有紧急迎战,哪能撤毁桥梁示弱呢!”刘勔不敢再说话。王道隆催促刘勔前去应战,刘勔到朱雀桥南迎战,兵败被杀。杜黑骡等人乘胜渡过秦淮河,王道隆扔下部队向皇宫逃跑,杜黑骡的兵士追上并杀死了他。黄门侍郎王蕴受重伤,跌进御沟河道中,幸亏有人把他拉上来,才幸免被杀。王蕴是王景文的侄子。当时,皇宫内外震惊,路上行走的人都说皇宫已经陷落,守卫白下、石头的将士们都已经溃散,张永、沈怀明等都逃回了宫中,传说新亭也已经失陷。皇太后(王贞风)拉着小皇帝(刘昱)的手哭着说:“我们战败了,皇位没有了!”
【原文】
先是,月犯右执法,太白犯上将[1]。或劝刘勔解职,勔曰:“吾执心行己,无愧幽明,若灾眚必至,避岂得免[2]!”勔晚年颇慕高尚,立园宅,名为东山,遗落世务,罢遣部曲[3]。萧道成谓勔曰:“将军受顾命,辅幼主,当此艰难之日,而深尚从容,废省羽翼,一朝事至,悔可追乎[4]?”勔不从而败。
【注文】
[1]先是: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词。 右执法、太白、上将:均为星宿名。右执法是室女座的一颗恒星,太白即金星,俗称启明星,上将属紫微垣。
[2]执心:秉性,性格。 行己:立身行事。 幽明:人和神鬼。 灾眚(shěng):灾殃,祸患。
[3]高尚:崇高,雅致。 遗落:遗忘弃置世俗之事。 部曲: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
[4]尚:崇尚。 从容:悠闲舒缓。 羽翼:党羽,指辅佐的人或力量。
【译文】
在此之前,月亮侵犯右执法星,太白星侵犯上将星,有人劝说刘勔辞去职务。刘勔说:“我按照我自己的内心立身行事,对得起百姓和天地神灵,如果灾难一定要到来,我又哪能逃避得了!”刘勔晚年非常崇尚高雅,修建园林宅第,称为东山,放弃世俗之事,解散了自己的亲兵。萧道成对刘勔说:“将军您受先帝遗嘱担任顾命之臣,辅佐幼小的皇帝,现在正是时事艰难之时,而您却崇尚悠闲舒缓的生活,解散了自己的亲兵,如果有一天发生大事,您后悔还来得及吗?”刘勔没有听从萧道成的话,果然导致兵败身亡的下场。
【原文】
甲午,抚军长史褚澄开东府门纳南军,拥安成王凖据东府,称桂阳王教曰:“安成王,吾子也,勿得侵犯[1]。”澄,渊之弟也。杜黑骡径进至杜姥宅,中书舍人孙千龄开承明门出降[2]。宫省恇扰[3]。时府藏已竭,皇太后、太妃剔取宫中金银器物以充赏,众莫有斗志。
【注文】
[1]褚澄(?—483年):南朝宋、齐大臣。字彦道,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祖父褚秀之,父褚湛之,母吴郡公主(南朝宋高祖刘裕第五女),妻为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之女庐江公主,拜驸马都尉。南朝齐时任吴郡(今江苏苏州)太守、左民尚书、侍中。女为南朝齐东昏侯皇后,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极喜医术,著《褚氏遗书》十篇。 準:即刘準(467—479年),南朝宋末帝(477—479年在位)。字仲谋,小字智观,明帝第三子(实际为桂阳王刘休范的亲生子)。长相端华,眉目如画,但性格平庸文弱,封安成王,477年,后废帝刘昱被弑之后,被萧道成拥立为帝,称顺帝,但朝政被萧道成掌控。479年禅位萧道成,后被幽杀,刘宋政权灭亡。
[2]杜姥:指西晋丹阳丞杜(yì)之妻,寡居抚养其女杜陵阳,杜陵阳后成为晋成帝的皇后,其母杜氏被先后封为高安乡君、广德县君,百姓称为“杜姥”。 承明门:南朝宋南京城的北门,北墙偏东侧。东晋以来名称有变化,曾称广莫门、平昌门、北掖门。此门门禁较严,开门须出具白兽幡、银字棨或皇帝墨敕。
[3]恇(kuāng)扰:恐惧慌乱。
【译文】
甲午(二十四日),抚军长史禇澄打开东府门放进叛军,拥戴安成王刘準入据东府,宣称桂阳王刘休范的命令说:“安成王是我的亲儿子,不可侵犯。”禇澄是禇渊的弟弟。杜黑骡直接进入杜姥宅中,中书舍人孙千龄打开承明门向叛军投降。皇宫中乱作一团。当时国家的府库已经空竭,皇太后、太妃赶紧挑选出宫中的金银器物赏赐给军士,但军队已经失去了斗志。
【原文】
俄而丁文豪之众知休范已死,稍欲退散。文豪厉声曰:“我独不能定天下邪?”许公舆诈称桂阳王在新亭,士民惶惑,诣萧道成垒投刺者以千数[1]。道成得,皆焚之,登北城谓曰:“刘休范父子昨已就戮,尸在南冈下[2]。身是萧平南,诸君谛视之[3]。名刺皆已焚,勿忧惧也。”
【注文】
[1]投刺:投递名帖,请求归降。
[2]就戮:受戮,被杀。
[3]谛视:仔细察看。
【译文】
不久,丁文豪的兵士们知道刘休范已经死去的消息,刚要撤退解散。丁文豪严厉地说:“难道我就不能夺取天下吗?”许公舆谎称桂阳王(刘休范)在新亭,士人们非常惶恐,都争着前去萧道成军营中投递名帖,人数多达几千人。萧道成收到名帖后全部焚毁,登上北面的城墙对他们说:“刘休范父子昨天已经被杀死,尸体就扔在南面的山冈下。我是萧道成,诸位看仔细。你们投递的名帖我已经全部焚烧,请你们不要担心害怕。”
【原文】
道成遣陈显达、张敬儿及辅师将军任农夫、马军主东平周盘龙等将兵自石头济淮,从承明门入卫宫省[1]。袁粲慷慨谓诸将曰:“今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付托,不能绥靖国家,请与诸军同死社稷[2]。”被甲上马,将驱之[3]。于是陈显达等引兵出战,大破杜黑骡于杜姥宅,飞矢贯显达目[4]。丙申,张敬儿等又破黑骡等于宣阳门,斩黑骡及丁文豪,进克东府,余党悉平。萧道成振旅还建康,百姓缘道聚观,曰:“全国家者此公也[5]。”道成与袁粲、褚渊、刘秉皆上表引咎解职,不许[6]。丁酉,解严,大赦。
【注文】
[1]辅师将军:古代武官名。品级不详。 任农夫(?—469年):南朝宋将军。临淮(治海西,今江苏灌南县境内)人,历任强弩将军、射声校尉、左军将军、辅师将军、淮南太守、豫州刺史、冠军将军、骁骑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历封广晋县子、孱陵县侯。死后追赠左将军,谥曰“贞肃”。 东平:古郡名。见前注。 周盘龙(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兰陵(今山东兰陵)人,曾任马军主,参与平定刘休范叛乱。
[2]绥靖:安抚,安定。
[3]被:同“披”,披上,穿上。
[4]贯:射中,穿透。
[5]缘道:沿途。 振旅:整理班师。
[6]引咎(jiù):把过失归于自己。
【译文】
萧道成派遣陈显达、张敬儿以及辅师将军任农夫、马军主东平人周盘龙等率军从石头城渡过淮河,从承明门进入,前去保卫宫城和各个衙署。袁粲慷慨激昂地对诸位将领说:“如今叛军已经逼近宫城,而我们的将士却失去斗志。我受先帝之托,却不能安定国家,现在请让我与诸位将士为保卫国家而战死。”说完披上盔甲跳上战马,准备前去决战。此时,陈显达等人率军出战,在杜姥宅大败杜黑骡,陈显达的眼睛被流箭贯穿。丙申(二十六日),张敬儿等在宣阳门再次打败杜黑骡等叛军,斩杀杜黑骡和丁文豪,攻克了东府,叛军余部也被平定。萧道成整理军队,班师回到建康,百姓们沿途聚集观望,说:“保全国家的人就是这一位。”萧道成与袁粲、禇渊、刘秉都上奏章请求引咎辞职,朝廷不许。丁酉(二十七日),朝廷解除了京城建康内外的戒严,大赦全国。
【原文】
六月庚子,以平南将军萧道成为中领军、南兖州刺史,留卫建康,与袁粲、褚渊、刘秉更日入直决事,号为“四贵”[1]。
【注文】
[1]平南将军:古代武官名。东汉末置,魏晋时为三品四平(平东、平西、平南、平北)将军之一。 更日:按日轮换。 入直:官员入宫值班供职。
【译文】
六月庚子(初一日),朝廷任命平南将军萧道成为中领军、南兖州刺史,留守京师保卫建康,他与袁粲、禇渊、刘秉隔天轮流入宫值班,当时号称“四贵”。
【原文】
桂阳王休范之反也,使道士陈公昭作《天公书》,题云“沈丞相”,付荆州刺史沈攸之门者[1]。攸之不开视,推得公昭,送之朝廷[2]。及休范反,攸之谓僚佐曰:“桂阳必声言我与之同。若不颠沛勤王,必增朝野之惑[3]。”乃与南徐州刺史建平王景素、郢州刺史晋熙王燮、湘州刺史王僧虔、雍州刺史张兴世同举兵讨休范[4]。休范留中兵参军毛惠连等守寻阳,燮遣中兵参军冯景祖袭之[5]。癸卯,惠连等开门请降,杀休范二子,诸镇皆罢兵。
【注文】
[1]道士:指奉守道教经典规戒并熟习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人。自南北朝起,道士之称专用于道教中人。金元之际,随着全真教等派的兴起,始有出家道士和在家道士之分。全真派称男道士为“乾道”,女道士为“坤道”。 陈公昭(生卒年不详):南朝宋道士。曾参与刘休范反叛被捕。
[2]推得:搜捕,搜索。
[3]颠沛:受磨难、挫折。 勤王: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危难时,臣下出兵救援君王(皇帝)。
[4]景素:即刘景素(452—476年),南朝宋宗室。彭城绥里(今江苏彭城)人,父为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七子刘宏,好文章书籍,招集才义之士,嗣父建平王爵,历任宁朔将军、南济阴太守、太子中庶子、步兵校尉、太子左卫率、南徐州刺史等职,后废帝刘昱狂凶失道,朝廷内外都想拥立其称帝,遭到权臣阮佃夫等反对,后起兵反叛,兵败被斩杀。著有文集十卷。 王僧虔(426—485年):南朝齐书法家。字简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四世族孙,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丰厚淳朴而有骨力。 张兴世(420—478年):南朝宋将领。字文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少时家贫,作战勇敢,有胆力,历任宣威将军、龙骧将军、左军将军、游击将军、辅国将军、骁骑将军、左卫将军、冠军将军、征虏将军、雍州刺史,封作唐县侯,曾在平定刘义宣之叛、平刘子勋之乱、刘休范之叛中屡立战功。
[5]参军:古代官职名。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亦称“参军事”。位任颇重。晋以后,凡诸王及将军开府者毕置参军,始定为正式官名。有单称的,有冠以职名的,如咨议、记室、录事及诸曹参军等。中兵参军是指掌京畿军队的参谋。 毛惠连(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中兵参军,参与刘休范反叛,后投降。 冯景祖(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中兵参军,参加平定刘休范叛乱。
【译文】
桂阳王刘休范起兵反叛之前,让道士陈公昭撰写《天公书》,题名为“沈丞相”,并把它送到荆州刺史沈攸之的守门者那里。沈攸之没有打开看,搜捕陈公昭,把他送往京城建康。等刘休范起兵时,沈攸之对手下的将士们说:“桂阳王必然会说我将与他一起反叛。如果我们不历尽艰苦平息国难,必然会增加朝廷上下的怀疑。”于是沈攸之与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郢州刺史晋熙王刘燮、湘州刺史王僧虔、雍州刺史张兴世共同发兵讨伐刘休范。刘休范留下中兵参军毛惠连等人镇守寻阳,刘燮派中兵参军冯景祖袭击他。癸卯(初四日),毛惠连打开城门投降,冯景祖杀掉刘休范的两个儿子,各州镇的军队才停战。
【原文】
三年(冬十二月)。南徐州刺史建平王景素,孝友清令,服用俭素,又好文学,礼接士大夫,由是有美誉[1]。太宗特爱之,异其礼秩[2]。时太祖诸子俱尽,诸孙唯景素为长。帝凶狂失德,朝野皆属意于景素[3]。帝外家陈氏深恶之。杨运长、阮佃夫等欲专权势,不利立长君,亦欲除之。其腹心将佐多劝景素举兵,镇军参军济阳江淹独谏之,景素不悦[4]。是岁,防阁将军王季符得罪于景素,单骑亡奔建康,告景素谋反[5]。运长等即欲发兵讨之,袁粲、萧道成以为不可,景素亦遣世子延龄诣阙自陈[6]。乃徙季符于梁州,夺景素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注文】
[1]清令:高洁美好。
[2]礼秩: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
[3]属(zhǔ)意:归心,着意。
[4]镇军:即镇军将军,古代武官名。见前注。 济阳:古郡名。治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 江淹(444—505年):南朝著名文学家。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人,字文通,历仕宋、齐、梁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历任吴兴县令、骠骑参军事、中书侍郎、庐陵内史、国子博士、御史中丞、宣城太守,梁代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一生留下大量的文学作品,“梦笔生花”“江郎才尽”“文通残锦”等成语均与之相关。
[5]防阁:即防阁将军,古代武官名。南朝宋置,朝廷禁卫武官置有直阁将军,诸王、都督、刺史置防阁将军,以勇略之士为之,掌侍从左右,防卫斋阁。 王季符(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防阁将军,举报刘景素谋反,被朝廷贬至雍州。
[6]世子:见前注。 延龄:即刘延龄(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宗室,刘景素嫡长子。 诣(yì)阙(quē):到皇宫门外拜见皇帝。
【译文】
南朝宋后废帝元徽三年(475年)。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孝敬友爱,高洁美好,生活衣着勤俭朴素,又爱好文学,礼待士大夫,因此有非常好的名声。南朝宋太宗(刘彧)特别喜欢他,给他特殊的礼遇。当时南朝宋太祖刘义隆的儿子们几乎都已经死了,孙子辈中刘景素又最长。后废帝(刘昱)凶暴狂妄,毫无品德,朝廷内外都归心于刘景素。但是刘昱的外戚陈氏非常厌恶他。杨运长、阮佃夫等人想专权擅政,怕拥立年长的君主对其不利,也想除掉他。刘景素的心腹将领多次劝他起兵,只有镇军参军、济阳人江淹极力劝阻,刘景素非常不高兴。这年,防阁将军王季符得罪刘景素后,独自骑马逃到京城建康,向朝廷告发刘景素将要谋反。杨运长等人想立即发兵讨伐刘景素,袁粲、萧道成等认为不可以,刘景素也派嫡长子刘延龄到朝廷报告真相。于是,朝廷把王季符贬至梁州,同时免去了刘景素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
【原文】
四年夏六月乙亥,加萧道成尚书左仆射。
【译文】
南朝宋后废帝元徽四年(476)夏季六月乙亥(十七日),朝廷加授萧道成为尚书左仆射。
【原文】
杨运长、阮佃夫等忌建平王景素益甚,景素乃与录事参军陈郡殷沵、中兵参军略阳垣庆延、参军沈颙、左暄等谋为自全之计[1]。遣人往来建康,要结才力之士,冠军将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辅国将军曹欣之、前军将军韩道清、长水校尉郭兰之、羽林监垣祗祖皆阴与通谋,武人不得志者无不归之[2]。帝好独出游走郊野,欣之谋据石头城,伺帝出作乱。道清、兰之欲说萧道成,因帝夜出,执帝,迎景素,道成不从者即图之;景素每禁使缓之。杨、阮微闻其事,遣伧人周天赐伪投景素,劝令举兵[3]。景素知之,斩天赐首送台。
【注文】
[1]陈郡:古郡名。治陈县,今河南淮阳。 殷沵(mǐ)(生卒年不详):南朝宋、齐臣僚。历任录事参军、尚书右丞等职。 略阳:古郡名。西晋武帝泰始年间改广魏郡置,治临渭(今甘肃天水东北),属秦州,辖境相当于今甘肃静宁、庄浪、清水、张家川等地及通渭、秦安、天水等部分地区。北魏时移治陇城(后改名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陇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废。 垣庆延(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略阳桓道(今陕西南郑)人,曾任中兵参军等职。 沈颙(yóng)(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参军。 左暄(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参军。
[2]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曹欣之(?—479年):南朝宋将领。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历任军主、左军骁骑将军、辅国将军、徐州刺史、钟离太守、冠军将军、散骑常侍等职。 韩道清(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前军将军。 垣祗祖(?—476年):南朝宋臣僚。曾任羽林监,后参加刘景素叛乱,兵败被杀。
[3]伧(cāng)人:粗野,鄙贱,缺乏教养的人。晋南北朝时,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 周天赐(?—475年):北方人,曾受杨运长、阮佃夫派遣,劝说刘景素起兵反叛,后被刘景素识破斩杀。
【译文】
杨运长、阮佃夫等人越来越忌恨建平王刘景素,因此,刘景素与录事参军陈郡人殷沵,中兵参军略阳人垣庆延、参军沈颙、左暄等密谋自保的办法。刘景素派人来往于京城建康,邀结有才能和有勇力的人才,冠军将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辅国将军曹欣之、前军将军韩道清、长水校尉郭兰之、羽林监垣祗祖,都暗中与刘景素通谋,武人中不得志者也都投靠刘景素。当时后废帝(刘昱)喜欢独自去郊区野外玩乐,曹欣之阴谋据守石头城,等后废帝外出时发动兵变。韩道清、郭兰之想游说萧道成乘后废帝夜间出城时把他抓获,然后拥立刘景素,如果萧道成不同意就杀掉萧道成;刘景素每次都禁止他们行动,嘱咐他们千万不能轻举妄动。杨运长、阮佃夫听到刘景素的一些风声,于是派遣北方人周天赐假装投奔刘景素,然后劝说他起兵反叛。刘景素知道真相后,斩杀了周天赐,把他的首级送到朝廷。
【原文】
秋七月,祗祖帅数百人自建康奔京口,云京师已溃乱,劝令速入。景素信之,戊子,据京口起兵,士民赴之者以千数。杨、阮闻祗祖叛走,即命纂严[1]。己丑,遣骁骑将军任农夫、领军将军黄回、左军将军兰陵李安民将步军,右军将军张保将水军,以讨之[2]。辛卯,又命南豫州刺史段佛荣为都统[3]。萧道成知黄回有异志,故使安民、佛荣与之偕行。回私戒其士卒:“道逢京口兵,勿得战。”道成屯玄武湖,冠军将军萧赜镇东府[4]。
【注文】
[1]纂严:戒严。
[2]兰陵:古郡名。治氶(zhěng),今山东枣庄峄城镇。永嘉之乱时南渡,侨置于武进,今江苏常州武进,又称南兰陵。 李安民(428—486年):南朝宋、齐将领。兰陵氶(今山东枣庄)人,曾任南朝宋左军将军,参加平定刘景素叛乱。 张保(?—476年):南朝宋将领。曾任右军将军,参加平定刘景素叛乱,兵败而死。
[3]南豫州:古代侨置州名。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分豫州淮河以南地置,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定远、来安、和县和江苏南京六合区、浦口区,河南光山、新县,湖北武湖水以东的江北、淮南地区。因此地当南朝首都建康的上游,为兵家必争之地,故其后屡经废复,治所辖境一再迁改。南朝梁侯景之乱后,定治姑孰(今安徽当涂)。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 段佛荣(?—476年):南朝宋将领。京兆(今陕西西安西北)人,历任游击将军、辅师将军、豫州刺史、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卫尉、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历阳太守,莅任清谨,边郡安定,死后追赠前将军,谥曰烈侯。 都统:古代武官名。始见于十六国前秦宣昭帝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兴兵攻东晋,征富家子弟年二十以下者三万余骑,置少年都统一人领之。”南北朝至唐及辽、金亦置。
[4]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位于今江苏南京城紫金山脚下。六朝时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清朝时辟为公园,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今天的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有玄武晨曦、北湖艺坊、玄圃、玄武烟柳、武庙古闸、明城探幽、古阅武台等众多景点。 萧赜(440—493年):南朝齐第二任皇帝。见前注。
【译文】
秋季七月,垣祗祖率领几百人从京城建康奔赴京口,说京城已经混乱崩溃,劝刘景素迅速向京城进发。刘景素相信了他的话。戊子(初一日),刘景素从京口起兵,士人和百姓投奔他的有几千人。杨运长、阮佃夫听说垣祗祖叛变逃走的消息,立即下令全城戒严。己丑(初二日),南朝宋朝廷派骁骑将军任农夫、领军将军黄回、左军将军兰陵人李安民率领步兵,右军将军张保率领水军,联合讨伐刘景素叛乱。辛卯(初四日),又任命由南豫州刺史段佛荣为都统。萧道成知道黄回有叛心,所以派李安民、段佛荣与他一起同行。黄回私下里警告将士说:“在路上遇到京口的军队,不得进攻。”萧道成屯驻在玄武湖,冠军将军萧赜镇守东府。
【原文】
始安王伯融、都乡侯伯猷,皆建安王休仁之子也,杨、阮忌其年长,悉称诏赐死[1]。
【注文】
[1]伯融:即刘伯融(459—476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刘休仁之子,历任南豫州刺史,琅邪、临淮二郡太守和宁朔将军、广州刺史,封始兴王。建平王刘景素起兵反叛时,杨运长等人畏惧、忌恨宗室的势力,矫诏赐死。 伯猷(yóu):即刘伯猷(?—476),南朝宋宗室、大臣。刘义隆第十二子刘休仁之子,封都乡侯,建平王刘景素起兵反叛时,杨运长等人畏惧、忌恨宗室的势力,矫诏赐死。
【译文】
始安王刘伯融、都乡侯刘伯猷都是建安王刘休仁的儿子,杨运长、阮佃夫忌恨他们年龄较大,全部假称诏命赐令自杀。
【原文】
景素欲断竹里以拒台军,垣庆延、垣祗祖、沈颙皆曰:“今天时旱热,台军远来疲困,引之使至,以逸待劳,可以一战而克[1]。”殷沵等固争不能得。农夫等既至,纵火烧市邑,庆延等各相顾望,莫有斗志。景素本乏威略,恇扰不知所为[2]。黄回迫于段佛荣,且见京口军弱,遂不发。
【注文】
[1]竹里:古地名。今江苏句容北,是京城建康通往京口的必经之路。 以逸待劳:成语。逸:安闲;待:等待;劳:疲劳。指在战争中采取守势,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原作“以佚待劳”。
[2]威略:声威谋略。 恇(kuāng)扰:恐惧慌乱。
【译文】
刘景素计划切断建康通往京口的要道竹里,抵抗朝廷军,垣庆延、垣祗祖、沈颙都说:“现在天气干旱,朝廷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把他们引到城下,我们可以以逸待劳,一举打败他们。”殷沵等人坚决反对,但没有得到刘景素的同意。任农夫等军到达后,放火毁烧了城镇村落,垣延庆等军互相观望,没有斗志。刘景素平时就缺乏威信和谋略,惶恐不安,不知所措。黄回迫于身边的段佛荣,再加上他看到京口军队薄弱,因此也不敢发动兵变。
【原文】
张保泊西渚,景素左右勇士数十人自相要结,进击水军[1]。甲午,张保败死,而诸将不相应赴,复为台军所破。台军既薄城下,颙先帅众走,祗祖次之,其余诸军相继奔退,独左暄与台军力战于万岁楼下,而所配兵力甚弱,不能敌而散[2]。乙未,拔京口。黄回军先入,自以有誓不杀诸王,乃以景素让殿中将军张倪奴[3]。倪奴擒景素,斩之,并其三子,同党垣祗祖等数十人皆伏诛。萧道成释黄回、高道庆不问,抚之如旧。是日,解严。丙申,大赦。
【注文】
[1]西渚(zhǔ):古渡口名。又称西津渡、京口渡,今江苏镇江西北。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2]薄:逼近,临近。 万岁楼:古宫殿名。位于今江苏镇江西南,是东晋权臣王恭改创当时的西南楼而建。
[3]殿中将军:古代武官名。见前注。 张倪(ní)奴(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殿中将军,杀掉反叛的刘景素及其三子。
【译文】
张保的水军停泊在西渚渡口,刘景素身边的勇士几十人自相结队进攻张保。甲午(初七日),张保战败而亡,但刘景素的其他将领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军事配合,后来又被朝廷军所击败。朝廷军开始逼近京口城下,沈颙首先率军逃走,垣祗祖紧随其后,其他诸路大军也相继逃奔溃退,只有左暄一支部队和朝廷军在万岁楼下战斗,但是左暄所分配的兵力太少,军队势力很弱,打不过朝廷军,随后也逃散了。乙未(初八日),攻陷京口。黄回的部队首先进入城中,他因曾发誓不亲手诛杀亲王,于是把刘景素交给殿中将军张倪奴处置。张倪奴活捉刘景素,连同他的三个儿子都斩杀了,刘景素的同伙垣祗祖等几十人也都被杀掉。萧道成放弃了对黄回、高道庆的追查,还像过去一样安抚他们。当天,京城内外解除戒严。丙申(初九日),大赦全国。
【原文】
八月庚午,以给事黄门侍郎阮佃夫为南豫州刺史,留镇京师[1]。
【注文】
[1]给事黄门侍郎:古代官职名。西汉时郎官给事于黄门(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东汉合并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之职,设给事黄门侍郎,为侍从皇帝左右之官,传达诏命。东汉献帝时曾改为侍中侍郎,不久恢复原名。魏、晋时仍为侍从官。齐、梁以后,因执掌诏令,备皇帝顾问,地位逐渐提高。隋炀帝除去“给事”二字,为黄门侍郎。
【译文】
八月庚午(十三日),南朝宋朝廷任命给事黄门侍郎阮佃夫为南豫州刺史,但仍让他留守京师。
【原文】
顺帝昇明元年[1]。初,苍梧王在东宫,好缘漆帐竿,去地丈余,喜怒乖节,主帅不能禁[2]。太宗屡敕陈太妃痛捶之[3]。及即帝位,内畏太后、太妃,外惮诸大臣,未敢纵逸[4]。自加元服,内外稍无以制,数出游行[5]。始出宫,犹整仪卫[6]。俄而弃车骑,帅左右数人,或出郊野,或入市廛[7]。太妃每乘青犊车,随相检摄[8]。既而轻骑远走一二十里,太妃不复能追,仪卫亦惧祸不敢追寻,唯整部伍,别在一处瞻望而已[9]。
【注文】
[1]顺帝:即刘準(467—479年)。南朝宋顺帝。见前注。 昇明元年:昇明是南朝宋顺帝刘準在位时期的年号,昇明元年(477年)七月至昇明三年(479年)四月。昇明元年即公元477年。此时应为四月。
[2]东宫: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常代称太子。 缘:攀爬。 乖节:失常,过度。
[3]陈太妃(生卒年不详):即陈妙登,南朝宋明帝刘彧的妃子。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初为刘彧的妃子,后被赐给宠臣李道儿,后又索要回来,生下了后废帝刘昱,刘昱继位后,尊为皇太妃,后被萧道成所杀。 痛捶(chuí):痛打。
[4]太后:即王贞风(436—479年)。见前注。 纵逸:恣纵放荡。
[5]元服:古代男子成年开始戴冠的仪式。内容是改变发型和服饰,加冠。年龄多在十一至十七岁。废止幼名,起正式的名字。这里指刘昱刚满十五岁,穿元服,行冠礼,表示成人。
[6]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
[7]俄而:副词。不久,一会儿。 市廛(chán):市中店铺。
[8]青犊车:皇宫内所用的车子,用青色小牛犊拉着,故名。 检摄:约束监督。
[9]既而:不久之后。表示时间短暂。 轻骑:单骑。 部伍:队伍。 瞻望:远望,远眺。
【译文】
南朝宋顺帝昇明元年(477年)四月。当初,苍梧王(刘昱)在东宫做太子时,喜欢沿着漆杆向上爬,离地有一丈多高,喜怒失常,侍卫的官员禁止不住。太宗(刘彧)屡次敇令他的生母陈太妃管教,甚至痛打。等到苍梧王即皇位后,宫内害怕太后和太妃,宫外又害怕诸位大臣,所以不敢放纵行为。自从穿上元服加了冠礼之后,宫内宫外对他的管教放松了一些,于是多次出游。刚开始出宫时,还能仪仗整齐。不一会儿,就丢下随行的仪仗队伍,带着身边的几个侍卫,或者前去荒郊野外,或者出入大街闹市。太妃每次坐着青牛犊车,尾随着监督他。但不久他就换上快马飞奔一二十里,太妃再也追不上他,仪仗和侍卫也害怕闯祸不敢继续追随,只能整好队伍在另一处远远眺望。
【原文】
初,太宗尝以陈太妃赐嬖人李道儿,已复迎还,生帝[1]。故帝每微行,自称刘统,或称李将军[2]。常著小裤衫,营署巷陌,无不贯穿。或夜宿客舍,或昼卧道傍,排突厮养,与之交易,或遭慢辱,悦而受之[3]。凡诸鄙事,裁衣、作帽,过目则能;未尝吹篪,执管便韵[4]。及京口既平,骄恣尤甚,无日不出,夕去晨返,晨出暮归。从者并执矛,行人男女及犬马牛驴,逢无免者[5]。民间扰惧,商贩皆息,门户昼闭,行人殆绝。针椎凿锯,不离左右,小有忤意,即加屠剖,一日不杀,则惨然不乐[6]。殿省忧惶,食息不保[7]。阮佃夫与直阁将军申伯宗等,谋因帝出江乘射雉,称太后令,唤队仗还,闭城门,遣人执帝,废之,立安成王准[8]。事觉,甲戌,帝收佃夫等杀之。
【注文】
[1]嬖(bì)人:受君主宠幸的人。 李道儿(?—468年):南朝宋臣僚。临淮(治海西,今江苏灌南县境内)人。因参与谋杀前废帝刘子业之功被提拔,历任员外散骑侍郎、淮陵太守、中书通事舍人、给事中。传说刘彧之子后废帝刘昱即是李道儿与陈妙登之子。
[2]微行:帝王或高官便服私访。
[3]傍:同“旁”,旁边。 排突:拥挤。 厮养:厮役,杂役。
[4]鄙事:指鄙俗琐细之事。 篪(chí):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5](chán)矛:铁柄小矛。
[6]惨然:内心痛苦的样子。
[7]食息:吃饭和休息。
[8]直阁将军:古代武官名。见前注。 申伯宗(?—477年):南朝宋将领。曾任直阁将军,因谋划兵变废除刘昱,拥立刘準称帝,事泄被杀。 江乘:古县名。今江苏南京市栖霞区。
【译文】
当初,南朝宋太宗(刘彧)曾把陈太妃赏赐给自己的宠臣李道儿,后来又迎回宫中才生下了后废帝。所以后废帝每次微服出行时,自称刘统或李将军。出行时常穿着短裤衫,军营、官署、街巷、野外,没有他不去的地方。有时夜晚睡在客栈,有时白天躺在道路边,与身边的杂役拥挤在一起,有时候与他们做买卖,遭到轻慢和侮辱,也高兴地接受。诸多鄙俗琐细之事,如裁衣、做帽等,只要看过一遍就能学会;从未吹过乐器箎,拿起来吹就能合上曲调。等京口之乱平定后,后废帝更加骄纵放肆,没有一天不出游,晚上出去要第二天早上才回来,早晨出去要到晚上才回来。随从的侍卫手执铁柄小矛,不论是男女行人还是犬、马、牛、驴只要被碰到,都得被杀掉。民间百姓忧虑恐惧,商贩关门停业,白天百姓大门紧闭,路上行人几乎断绝。针、椎、凿、锯时刻不离左右,侍卫人员稍有冒犯,立即屠杀,如果哪一天没有杀人,后废帝心里就痛苦、闷闷不乐。朝廷官员担忧恐惧,连好好吃饭和睡觉也不能保证。阮佃夫与直阁将军申伯宗等人,密谋趁后废帝去江乘猎射野鸡时,谎称太后之令,召回后废帝的卫队,然后关闭城门,派人捉住后废帝,废黜他,拥立安成王刘準为帝。不料密谋泄露,四月甲戌(二十一日),刘昱逮捕阮佃夫等人,然后全部杀掉。
【原文】
太后数训戒帝,帝不悦。会端午,太后赐帝毛扇,帝嫌其不华,令太医煮药,欲鸩太后[1]。左右止之曰:“若行此事,官便应作孝子,岂复得出入狡狯[2]。”帝曰:“汝语大有理。”乃止。
【注文】
[1]端午: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是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节日里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大中华地区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鸩(zhèn):指用毒酒、毒药杀人。
[2]孝子:指父母等亲人亡故后居丧者。 狡狯(kuài):儿戏,游戏。
【译文】
太后多次训诫后废帝,后废帝非常不高兴。恰好端午节到了,太后赐给后废帝一把羽毛扇子,刘昱嫌弃它不够华丽,下令让太医熬毒药,计划毒死太后。左右的侍从劝阻他说:“如果毒死太后,您就要为她老人家守孝,哪里还能出宫去玩耍?”后废帝说:“你说的话太有道理了。”于是停止了毒杀行动。
【原文】
六月甲戌,有告散骑常侍杜幼文、司徒左长史沈勃、游击将军孙超之与阮佃夫同谋者[1]。帝登帅卫士,自掩三家,悉诛之,刳解脔割,婴孩不免[2]。沈勃时居丧在庐,左右未至,帝挥刀独前[3]。勃知不免,手搏帝耳,唾骂之曰:“汝罪逾桀、纣,屠戮无日[4]!”遂死。是日,大赦。
【注文】
[1]沈勃(?—477):南朝宋大臣。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好为文章,善弹琴,能围棋,而轻薄逐利。历任尚书殿中郎、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因奢侈酗酒、收受贿赂被贬,南朝宋向废帝元徽初年结交阮佃夫等权臣,再任司徒左长史,后受阮佃夫牵连被诛。
[2]登:副词。即刻,立即。 掩:袭击,突袭。 刳(kū):挖,割。 脔(luán):切割成小块。
[3]居丧:为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中守孝。 庐:房屋,宅院。
[4]桀(jié)(生卒年不详):夏朝末代国王。名履癸,残酷剥削,暴虐荒淫,在有仍(今山东微山西北)会合诸侯,攻灭有缗氏,后被商汤所败,出奔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西南)而死。夏朝灭亡。 纣(zhòu)(?—前1046年):商朝末代国王。一作“受”,亦称“帝辛”,曾征服东夷,获得大量俘虏,又杀死比干、梅伯等,囚禁周文王,后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向商进攻,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战中,因部队倒戈,兵败自焚而死。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
【译文】
六月甲戌(二十二日),有人告发散骑常侍杜幼文、司徒左长史沈勃、游击将军孙超之与阮佃夫是同谋。后废帝立即率领卫兵,亲自突袭他们三家,把他们全部诛杀,然后挖心肢解,把肉切成小块,三家中的婴儿和孩子都没有幸免一死。沈勃当时在家中守丧,卫兵们还没有赶到,后废帝先挥舞着刀剑走在最前面。沈勃知道自己不能免死,用手抓住后废帝的耳朵,唾骂他道:“你的罪恶超过了桀、纣,你的死期不远了。”说着就被砍死了。当天,后废帝下诏大赦全国。
【原文】
帝尝直入领军府。时盛热,萧道成昼卧裸袒[1]。帝立道成于室内,画腹为的,自引满,将射之[2]。道成敛版曰:“老臣无罪[3]。”左右王天恩曰:“领军腹大是佳射堋,一箭便死,后无复射,不如以骲箭射之[4]。”帝乃更以骲箭射,正中其齐,投弓大笑,曰:“此手何如[5]?”帝忌道成威名,尝自磨,曰:“明日杀萧道成[6]。”陈太妃骂之曰:“萧道成有功于国,若害之,谁复为汝尽力邪!”帝乃止。
【注文】
[1]裸袒(tǎn):赤身露体。
[2]的(dì):箭靶的中心。 引满:拉弓至满。
[3]敛版:古代官员朝会时皆执手版,端持近身以示恭敬。
[4]王天恩(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后废帝刘昱的侍从。 堋(péng):箭垛子,箭靶。 骲(bào)箭:用骨或木做箭头的箭。箭头有孔,发射时能发出响声,故又称响箭。
[5]齐:通“脐”,肚脐。
[6](chán):古代一种铁柄短矛。也泛指短矛。
【译文】
南朝宋后废帝曾经径直闯入领军府。当时天气酷热,萧道成大白天正赤身裸体躺着休息。后废帝让萧道成站在室内,在他的肚皮上画了一个箭靶,然后亲自拉满弓,准备射击。萧道成手执手版说:“老臣我没有犯罪呀。”后废帝的侍从王天恩说:“领军将军肚皮很大,是个好箭靶,但是您一箭射下去,他就会死去,以后就不能再射了,不如用骲骨箭射击。”于是后废帝换了一支骲骨箭射,正好射中萧道成的肚脐眼。后废帝扔下弓箭大声笑着说:“我的箭法怎么样?”后废帝忌恨萧道成的威信和名声,曾经亲自磨砺矛说:“明天就杀掉萧道成。”陈太妃骂道:“萧道成是国家的功臣,你如果杀了他,谁来为你保卫国家呢!”后废帝这才停止行动。
【原文】
道成忧惧,密与袁粲、褚渊谋废立。粲曰:“主上幼年,微过易改。伊、霍之事,非季世所行,纵使功成,亦终无全地[1]。”渊默然。领军功曹丹阳纪僧真言于道成曰:“今朝廷猖狂,人不自保,天下之望,不在袁、褚[2]。明公岂得坐受夷灭!存亡之机,仰希熟虑[3]。”道成然之。
【注文】
[1]伊、霍之事:指商朝伊尹废黜太甲和西汉霍光废黜刘贺之事。 季世:末世,近世。
[2]功曹:古代官职名。亦称功曹史,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选署功劳,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东汉名称略有变更,历代沿置,相当于今天的秘书或助理。 丹阳:古郡名。“阳”一作“杨”,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改鄣郡置,治宛陵(今安徽宣城),辖境相当于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脉以西及浙江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三国吴移治建业(今江苏南京),其后辖境渐小。隋废。隋炀帝大业年间又曾改蒋州为丹阳郡。 纪僧真(生卒年不详):南朝齐大臣。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出身武吏,初随征西将军萧思话,后事萧道成,代答书疏,极受信任。萧道成称帝,纪僧真参与密谋,齐时历事三帝,历任东燕令、尚书主客郎、太尉中兵参军、中书舍人、前军将军、泰山太守、越骑校尉、建康令、游击将军、司农卿、庐陵内史,封新阳县男。
[3]明公:古人在日常交流中对称呼很讲究。“明公”即对地方割据长官的尊称,意为“贤能的主公”,或“尊敬的主公”。 夷灭:消灭,灭亡。 仰希:希望,期望。仰:古代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
【译文】
萧道成忧虑恐惧,秘密与尚书令袁粲、中书监褚渊谋划废黜后废帝拥立新君的事情。袁粲说:“皇帝现在年龄还小,有点小错误容易改正。当年伊尹和霍光废立的故事,在近世不适合,再说,即便当年他们废立成功,最终仍然无法保全自己。”褚渊默不作声。领军功曹、丹阳人纪僧真对萧道成说:“如今小皇帝太猖狂,朝臣们人人自危,天下人的期望,根本不在袁粲和褚渊身上。您怎么能等着被夷诛族灭!生死关头,希望您能深思熟虑。”萧道成认为纪僧真的话很有道理。
【原文】
或劝道成奔广陵起兵。道成世子赜,时为晋熙王长史,行郢州事,欲使赜将郢州兵东下会京口。道成密遣所亲刘僧副告其从兄行青冀二州刺史刘善明曰:“人多见劝北固广陵,恐未为长算[1]。今秋风行起,卿若能与垣东海微共动虏,则我诸计可立[2]。”亦告东海太守垣荣祖。善明曰:“宋氏将亡,愚智共知。北虏若动,反为公患。公神武高世,唯当静以待之,因机奋发,功业自定,不可远去根本,自贻猖獗[3]。”荣祖亦曰:“领府去台百步,公走,人岂不知?若单骑轻行,广陵人闭门不受,公欲何之?公今动足下床,恐即有扣台门者,公事去矣。”纪僧真曰:“主上虽无道,国家累世之基犹为安固。公百口,北度必不得俱。纵得广陵城,天子居深宫,施号令,目公为逆,何以避之?此非万全策也。”道成族弟镇军长史顺之及次子骠骑从事中郎嶷皆以为:“帝好单行道路,于此立计,易以成功[4]。外州起兵,鲜有克捷,徒先人受祸耳[5]。”道成乃止。
【注文】
[1]刘善明(432—480年):南朝宋、齐臣僚。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刘怀民之子,刘弥之之侄,历任治中从事史、青冀二州刺史等职,封新涂伯,曾参与平定刘子勋叛乱,帮助萧道成建宋等。死后家无遗储,只有八千卷书籍,谥曰“烈”。 长算:长远之计。
[2]垣东海:即东海太守垣荣祖(435—491年)。见前注。 微:稍微,轻微。 动:挑动。 虏:指北魏。虏是南朝对北魏的蔑称。
[3]神武: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 高世:高超卓绝,超越世俗。 贻(yí):遗留,留下。 猖獗:颠覆,失败。
[4]顺之:即萧顺之(生卒年不详),南朝齐、梁臣僚。字文纬,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人,南台治书侍御史萧道赐之子,南朝齐高帝萧道成之族弟,历任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死后赠镇北将军,谥号曰“懿”。其子萧衍建立梁朝后追尊太祖文皇帝。 嶷(nì)(444—492年):即萧嶷,南朝齐宗室、大臣。字宣俨,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第二子,武帝萧赜之弟,生母高昭皇后刘智容。宽仁弘雅,历任太学博士、侍中、冠军将军、散骑常侍、江州刺史、荆州刺史、尚书令、扬州刺史,历封晋寿县侯、永安县公。萧齐代刘宋任太尉、太傅、大司马,足智多谋,防御外寇、治理有方。死后追赠假黄钺、丞相、扬州牧等。
[5]鲜(xiǎn):很少。
【译文】
有人劝萧道成逃到广陵起兵。萧道成的嫡长子萧赜当时做晋熙王(刘燮)的长史,代行郢州事务,萧道成打算让萧赜率领郢州军队顺长江东下,与他在京口会师。萧道成秘密派遣亲信刘僧副前去告诉他的堂兄代理青冀二州刺史的刘善明说:“人们都劝我到北面的广陵固守,恐怕不是长远的打算。如今秋风将起,如果您能与东海太守垣荣祖一起稍微挑动一下北魏,那么我的全盘计划就可以实现。”同时,萧道成把这个想法也告诉了垣荣祖。刘善明说:“宋国将要灭亡,这不管是聪明还是愚蠢的人都知道。如果北魏行动起来,恐怕反而成为您的灾难。您高门大族,勇猛威严,只需要静静等待,寻找机会奋勇出击,功业自然可定,千万不能离开京城的根基之地而自己导致失败的结局。”垣荣祖也说:“领军府离宫城只有百步之遥,您一旦离开,别人会不知道?如果单枪匹马离开,广陵城的守军又关闭城门不接纳您,您要怎么办?您现在脚一下床,恐怕立即就会有人叩响皇宫的门去告发,您的大业也将会泡汤。”纪僧真说:“小皇帝虽然品德恶劣,但国家几代以来建立的根基还很稳固。您家一百多口人,北奔时一定不能全部走掉。即使您占据广陵城,小皇帝在皇宫中发号施令,把您视为叛贼,您又如何逃避?这个计划不是万全之策。”萧道成的族弟镇军长史萧顺之及次子骠骑从事中郎萧嶷都认为:“小皇帝喜好单独出行,在这方面考虑,比较容易成功。而外面的藩镇起兵反叛,很少有成功的,只是比别人遭受更多的灾祸。”萧道成于是取消了这个方案。
【原文】
东中郎司马行会稽郡事李安民,欲奉江夏王跻起兵于东方,道成止之[1]。越骑校尉王敬则潜自结于道成,夜著青衣,扶匐道路,为道成听察帝之往来[2]。道成命敬则阴结帝左右杨玉夫、杨万年、陈奉伯等二十五人,于殿中诇伺机便[3]。
【注文】
[1]东中郎:即东中郎将,古代武官名。东、西、南、北“四中郎将”之一,掌领兵征伐,或用以安置诸王及闲散武官。东汉灵帝始置,三国魏、吴、蜀、晋、南北朝沿置。 李安民(429—486年):南朝宋、齐将领。兰陵氶(今山东枣庄)人,南朝宋时历任武卫将军、宁朔将军、越骑校尉、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郢州刺史、左卫将军,封邵武县子。南朝齐时任中领军、领军将军、散骑常侍、侍中、抚军将军、丹阳尹、尚书左仆射、吴兴太守,封康乐侯。一生为刘宋和萧齐政权的稳固立下战功,赠镇东将军,谥曰肃侯。 跻(jī):即刘跻(470—479年),南朝宋宗室、大臣。初名智涣,字仲升,南朝宋明帝刘彧第八子,母为徐婕妤,先后出继临庆王刘休倩和江夏王刘义恭,历任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和东中郎将、会稽太守、左将军,封江夏王。萧齐代刘宋后降为沙阳县公,后被杀。
[2]青衣:青色或黑色的衣服。汉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 扶匐(fú):趴伏于地。
[3]杨玉夫(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后废帝刘昱的侍从。 杨万年(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后废帝刘昱的侍从,后暗杀刘昱。 陈奉伯(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后废帝刘昱的侍从。 诇(xiòng):侦察,探听。 机便:机会,机宜。
【译文】
东中郎司马、代理会稽郡事务的李安民计划拥立江夏王刘跻在东方起兵,萧道成制止了他。越骑校尉王敬则暗中与萧道成相交结,夜里身穿黑衣,趴在道路边,为萧道成侦察后废帝的来往行踪。萧道成让王敬则暗中交结后废帝身边的侍从杨玉夫、杨万年、陈奉伯等二十五人,他们都在皇宫中探听消息,等待行动的机会。
【原文】
秋七月丁亥夜,帝微行至领军府门[1]。左右曰:“一府皆眠,何不缘墙入?”帝曰:“我今夕欲于一处作适,宜待明夕[2]。”员外郎桓康等于道成门间听闻之[3]。
【注文】
[1]微行: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
[2]作适:寻欢作乐。
[3]桓康(?—482年):南朝宋、齐将领。北兰陵氶(今山东枣庄峄城区)人,勇果骁悍,南朝宋时跟随萧道成南征北战,常卫左右,历任殿中将军、宁朔将军、兰陵太守。南朝齐时任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南濮阳太守、辅国将军、左军将军、游击将军、冠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骁骑将军,封吴平县伯,曾多次参与讨伐北魏的战争,屡立战功。
【译文】
秋季七月丁亥(初六日)的夜里,南朝宋后废帝便服出行到达领军府门外。身边的侍卫说:“领军府的人都睡着了,我们为什么不从墙上跳进去?”后废帝说:“我今天晚上还要去另一处玩乐,明晚再说。”员外郎桓康等人在萧道成的领军府门口暗中听到这句话。
【原文】
戊子,帝乘露车,与左右于台冈赌跳,仍往青园尼寺,晚至新安寺偷狗,就昙度道人煮之[1]。饮酒醉,还仁寿殿寝。杨玉夫常得帝意,至是忽憎之,见辄切齿,曰:“明日当杀小子取肝肺。”是夜,令玉夫伺织女度河,曰:“见当报我,不见将杀汝[2]。”时帝出入无常,省内诸阁夜皆不闭,厢下畏相逢值,无敢出者[3]。宿卫并逃避,内外莫相禁摄[4]。是夕,王敬则出外。玉夫伺帝熟寝,与杨万年取帝防身刀刎之[5]。敕厢下奏伎陈奉伯袖其首,依常行法,称敕开承明门出,以首与敬则[6]。敬则驰诣领军府,叩门大呼,萧道成虑苍梧王诳之,不敢开门。敬则于墙上投其首,道成洗视,乃戎服乘马而出,敬则、桓康等皆从。入宫,至承明门,诈为行还。敬则恐内人觇见,以刀环塞窐孔,呼门甚急,门开而入[7]。他夕,苍梧王每开门,门者震慑,不敢仰视,至是弗之疑。道成入殿,殿中惊怖,既而闻苍梧王死,咸称万岁[8]。
【注文】
[1]露车:没有帷盖的车子。 赌跳:以跳跃的高低比赛胜负。 青园尼寺:古寺院名。故址在今江苏南京九华山麓。 新安寺:古寺院名。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为殷淑妃所建的寺院,故址在今江苏南京。 度道人:即昙度,南朝宋僧人。琅邪(今山东临沂)人,俗姓王,博通诸经,尤善涅槃、法华二经,复精通老庄及易学,住于京师新安寺,南朝宋后废帝元徽年间,受敕为僧主。
[2]织女度河:中国传统节日。即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
[3]厢下:厢房,在正房前面两侧的房屋。代指夜宿厢房中的官员。 逢值:遇上,碰到,相逢。
[4]禁摄:禁止,控制。
[5]熟寝:熟睡。
[6]袖:名词动用.藏在袖子里。
[7]觇(chān):偷窥,偷看。 窐(wā)孔:古代门旁圭形(一个圆环状,中间有个圆孔)的小孔。
[8]万岁:本意为永远存在之意,是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此后,“万岁”一词逐渐成为皇帝的代名词。
【译文】
戊子(初七日),后废帝乘坐露车,与身边的侍从在台冈上比赛跳高,然后前往青园尼寺,晚上到新安寺偷狗,让僧人昙度帮他们煮狗肉吃。喝醉酒后回到仁寿殿睡觉。侍从杨玉夫平时很受后废帝宠爱,到现在忽然怨恨起来,看到后废帝就咬牙切齿地说:“明天就杀了这小子取他的肝肺。”当天晚上,后废帝命令杨玉夫,等天上的织女星渡天河之时叫他,说:“看到就告诉我,没有看到我就杀了你。”当时后废帝出入皇宫没有规律,皇宫内的各个署衙的大门晚上都不能关闭,厢房里面值班的官员也害怕被后废帝碰到,不敢露面。保卫皇宫的卫兵纷纷逃避,朝廷内外没人控制。当天晚上,王敬则有事离开皇宫。杨玉夫等到后废帝睡熟之后,与杨万年取下后废帝防身用的佩刀杀死了他。下令让居于厢房的伎乐人陈奉伯把后废帝的首级藏在长袖中,依照皇宫的规定,奉令打开承明门出宫,把后废帝的首级交给王敬则。王敬则快马跑到领军府,敲门大声呼叫,萧道成担心是后废帝骗他,不敢打开府门。王敬则把后废帝的首级从墙外扔到府院中,萧道成清洗后察看确认是刘昱的首级,这才身披战袍、跨上战马驰出领军府,王敬则、桓康等都紧紧跟随。萧道成前往皇宫,到承天门,谎称是皇帝出行返回。王敬则害怕门内的侍卫看到他们,用刀环堵住了宫门的窐孔,高声急促叫门,门开后他们一行进入宫中。以前每天晚上,后废帝回宫时,守门人因为害怕,都不敢抬头看,所以当天晚上他们一行人进宫也没有人怀疑。萧道成进入仁寿殿,殿中官员惊恐害怕,不久听到后废帝已经死去,都高声大呼万岁。
【原文】
己丑旦,道成戎服出殿庭槐树下,以太后令召袁粲、褚渊、刘秉入会议。道成谓秉曰:“此使君家事,何以断之?”秉未答[1]。道成须髯尽张,目光如电[2]。秉曰:“尚书众事,可以见付;军旅处分,一委领军。”道成次让袁粲,粲亦不敢当[3]。王敬则拔白刃在床侧跳跃曰:“天下事皆应关萧公,敢有开一言者,血染敬则刀[4]!”仍手取白纱帽加道成首,令即位,曰:“今日谁敢复动?事须及热[5]!”道成正色呵之曰:“卿都自不解!”粲欲有言,敬则叱之,乃止。褚渊曰:“非萧公无以了此[6]。”手取事授道成[7]。道成曰:“相与不肯,我安得辞。”乃下议,备法驾诣东城,迎立安成王。于是长刀遮粲、秉等,各失声而去。秉出于路,逢从弟韫,韫开车迎问曰:“今日之事,当归兄邪[8]?”秉曰:“吾等已让领军矣。”韫拊膺曰:“兄肉中讵有血邪?今年族矣[9]!”是日以太后令数苍梧王罪恶,曰:“吾密令萧领军潜运明略。安成王準,宜临万国。”追封昱为苍梧王。仪卫至东府门,安成王令门者勿开,以待袁司徒。粲至,王乃入居朝堂。壬辰,王即皇帝位,时年十一,改元,大赦。葬苍梧王于郊坛西。
【注文】
[1]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一种称呼,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2]须髯(rán):络腮胡子。
[3]让:推让,辞让。
[4]床:坐具。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与今天只用做睡卧不同。 关:由……决断,由……裁决。
[5]白纱帽:南朝时一种特有的冠帽,尤为天子的首服,也称白纱高顶帽、白高帽、白帽、高屋帽,南朝天子宴私,都戴白纱帽。
[6]非……无以……:没有(谁)就不能(做什么)。 了(liǎo):结束,了结。
[7]取事:拿出来需要处理的文书或奏章。引申为权力。
[8]韫(yùn):即刘韫(?—477年),南朝宋宗室。字彦文,长沙王刘义欣之子,刘秉之堂弟。人才凡鄙,曾参加平定刘子勋之乱,为明帝刘彧宠爱,历任步兵校尉、宣城太守、黄门郎、太子中庶子、侍中,加荆、湘州、南兖州刺史和吴兴太守、左军将军、骁骑将军、抚军将军、雍州刺史、散骑常侍、中领军,南朝宋顺帝昇明元年(477年),谋反伏诛。
[9]拊(fǔ)膺(yīng):捶胸。表示哀痛或悲愤。 族:族诛。
【译文】
己丑(初八日)早晨,萧道成身着战袍出来,站在仁寿殿前院子的槐树下,传太后的命令,召唤袁粲、褚渊、刘秉入宫召开会议。萧道成对刘秉说:“这是您刘家的事情,您怎么决定?”刘秉没有应答。萧道成胡子横翘,目光如闪电地看着刘秉。刘秉赶紧说:“尚书省的事情可以托付给我;军队的指挥和调度全部委付于领军您。”萧道成推辞,把军权让给袁粲,袁粲不敢接受。王敬则拔出佩刀,从座位上跳起来说:“天下大事应该全由萧公裁决,敢有不同意见的,血溅我刀!”然后亲手取来白纱帽给萧道成戴上,请求萧道成登基称帝,说:“今天哪个人敢再反对?称帝之事就要趁热打铁决定下来!”萧道成声色俱厉地呵斥道:“您自己都不明白在干什么!”袁粲想说点什么,王敬则大声斥责,袁粲才住嘴。褚渊说:“没有萧公就不能了结此事。”然后把朝廷的奏章等交给萧道成。萧道成说:“大家都不愿理政,我哪能再推辞。”于是提议,准备法驾前往东城迎接安成王刘準入宫继位。于是用长刀围住袁粲、刘秉等人,他们大惊失色只好前往。刘秉出宫后,正好在路上碰到他的堂弟刘韫,刘韫打开车门迎上去问:“今天的朝廷大权,是不是归哥哥您执掌呢?”刘秉说:“我们已经把大权让给萧领军了。”刘韫捶胸顿足地说:“哥哥你的肉里难道没有血吗?今年我们就会被族诛!”当天,萧道成以太后的命令,历数苍梧王(刘昱)的种种罪行,说:“前面的事情都是我暗中让萧领军运用智慧和谋略而做的。安成王刘準,应该君临天下。”追封刘昱为苍梧王。仪仗队伍到东府门口,安成王(刘準)不许守门者开门,说等到司徒袁粲到后再开。袁粲到达后,安成王才答应入宫。壬辰(十一日),安成王即皇帝位,当年只有十一岁,改年号,大赦全国。把苍梧王埋葬于郊坛的西面。
【原文】
甲午,萧道成出镇东府。丙申,以道成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袁粲迁中书监,褚渊加开府仪同三司,刘秉迁尚书令、加中领军[1]。以晋熙王燮为扬州刺史。刘秉始谓尚书万机,本以宗室居之,则天下无变[2]。既而萧道成兼总军国,布置心膂,与夺自专,褚渊素相凭附,秉与袁粲阁手仰成矣[3]。辛丑,以尚书右仆射王僧虔为仆射。丙午,以武陵王赞为郢州刺史,萧道成改领南徐州刺史[4]。
【注文】
[1]录尚书事:古代官职名。东汉时始有录尚书事之名,位在三公以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凡常重权的大臣常加此名号。南齐始有单拜此职者。隋以后废。 骠(piào)骑大将军:古代武官名。西汉始置骠骑将军,列第二等,金印紫绶,东汉位同三公。历代沿置,有时加大将军,虽位高望高,但多为褒赠性质,属虚衔加官。
[2]宗室:又称皇族、帝宗、天潢(huáng),指国君或皇帝的宗族。通常以与皇帝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历代均专设官职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大宗伯”“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此外,古代也称大宗的庙为宗室。
[3]心膂(lǚ):心与脊骨。比喻主要的辅佐人员或亲信得力之人。 与夺:赐予和剥夺。 凭附:依附,依靠。 阁手仰成:手闲搁着等待,无法参与政事。阁手:阁同“搁”,手闲搁着。形容一事不做。仰成:指依赖别人取得成功。
[4]赞:即刘赞(470—478年),南朝宋宗室。字仲敷,南朝宋明帝刘彧第九子,封武陵王,历任督南徐兖青冀五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前将军、郢州刺史、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等职,萧道成代宋建齐后莫名而死。
【译文】
甲午(十三日),萧道成出宫前往东府镇守。丙申(十五日),南朝宋朝廷任命萧道成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把袁粲提拔为中书监,加授褚渊开府仪同三司,提拔刘秉为尚书令,加授中领军,任命晋熙王刘燮为扬州刺史。刘秉刚开始还以为尚书掌管朝廷大事,让身为宗室的自己身居此位,国家就会稳固,不会有大的变乱。不久,萧道成兼并军国大权,安置自己的亲信,专权擅政,褚渊平时就已投靠萧道成,只有刘秉和袁粲闲着无事可做。辛丑(二十日),朝廷任命尚书右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仆射。丙午(二十五日),朝廷任命武陵王刘赞为郢州刺史,萧道成改兼南徐州刺史。
【原文】
八月癸亥,诏袁粲镇石头。粲性冲静,每有朝命,常固辞,逼切不得已,乃就职[1]。至是,知萧道成有不臣之志,阴欲图之,即时顺命[2]。萧道成固让司空,庚辰,以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月戊申,封杨玉夫等二十五人为侯、伯、子、男[3]。
【注文】
[1]冲静:淡泊宁静。 朝命:朝廷的任命。 逼切:逼迫。
[2]至是:到了此时。 不臣:不守臣节,不合臣道。 即时:在某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同一时间。 顺命:服从命令。
[3]侯、伯、子、男:古代爵位名。爵位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译文】
八月癸亥(十二日),南朝宋朝廷下诏命令袁粲前往石头城镇守。袁粲性情淡泊宁静,每次有朝廷任命,都坚决推辞,实在逼迫得不行才接受任命。到了现在,他知道萧道成有篡位的打算,想暗中算计他,所以立刻就接受了朝命。萧道成坚决推辞司空之职,庚辰(二十九日),改任萧道成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月戊申(二十八日),朝廷封萧道成的亲信杨玉夫等二十五人侯、伯、子、男等不同的爵位。
【原文】
初,沈攸之与萧道成于大明、景和之间同直殿省,深相亲善,道成女为攸之子中书侍郎文和妇[1]。攸之在荆州,直阁将军高道庆家在华容,假还,过江陵,与攸之争戏槊[2]。驰还建康,言攸之反状已成,请以三千人袭之。执政皆以为不可,道成仍保证其不然。杨运长等恶攸之,密与道庆谋,遣刺客杀攸之,不克。会苍梧王遇弑,主簿宗俨之、功曹臧寅劝攸之因此起兵[3]。攸之以其长子元琰在建康为司徒左长史,故未发[4]。寅,凝之之子也[5]。
【注文】
[1]大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时期的第二个年号,即大明元年(457年)一月到大明八年(464年),共计八年。 景和:南朝刘宋前废帝刘子业在位的第二个年号,即景和元年(465年)八月至十一月。 文和:即沈文和(?—478年),南朝宋臣僚。沈攸之之子,萧道成之婿,曾任中书侍郎,后参与其父沈攸之对抗萧道成篡位,兵败自杀。
[2]华容:古县名。今湖北监利北。 戏槊(shuò):用长杆矛赌博。
[3]宗俨之(?—478年):南朝宋臣僚。任沈攸之主簿,曾参与沈攸之起兵反抗萧道成的战争,兵败被斩杀。 臧寅(yín)(?—478年):南朝宋臣僚。任沈攸之功曹,曾参与沈攸之对抗萧道成篡位的战争,沈攸之兵败后投水自杀。
[4]元琰(yǎn):即沈元琰(?—478年),南朝宋臣僚。沈攸之长子,曾任司徒左长史,后与其父反抗萧道成篡位,兵败被杀。
[5]凝之:即臧凝之(?—453年),臧焘之孙,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有当世才,与司空徐湛之交情深厚。历任随王刘诞后军记室录事、尚书右丞,因为徐湛之亲党而被太子刘劭所杀。
【译文】
当初,沈攸之与萧道成在大明、景和年间一起在皇宫中值班,感情很深厚,萧道成把女儿嫁给沈攸之的儿子、中书侍郎沈文和为妻。沈攸之在任荆州刺史时,直阁将军高道庆的家在华容,正值放假回家路过江陵,和沈攸之在一起用长杆矛赌博,发生争执。于是高道庆快马跑回建康,举报沈攸之图谋反叛,而且准备充分,请求朝廷派三千人前去袭击他。当时朝廷官员都认为不可能,萧道成更是保证沈攸之不可能谋反。当时权臣杨运长等非常厌恶沈攸之,暗中与高道庆谋划派遣刺客前去刺杀沈攸之,但没有成功。恰好苍梧王(刘昱)被杀,沈攸之的主簿宗俨之、功曹臧寅都劝沈攸之起兵。沈攸之认为他的儿子沈元琰在京城建康做司徒左长史,所以没有起兵。臧寅是臧凝之的儿子。
【原文】
时杨运长等已不在内,萧道成遣元琰以苍梧王刳斫之具示攸之[1]。攸之以道成名位素出己下,一旦专制朝权,心不平。谓元琰曰:“吾宁为王陵死,不为贾充生[2]。”然亦未暇举兵,乃上表称庆,因留元琰。
【注文】
[1]刳(kū)斫(zhuó):刳,挖,凿。斫,砍,斩。
[2]王陵:似应为王凌(172—251年),三国魏将领、大臣。字彦云,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汉司徒王允之侄,历任中山太守、曹操丞相掾属,历任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建武将军、征东将军、司空、太尉,封宜城亭侯、南乡侯。司马懿诛杀曹爽、拥立懦弱的曹芳为帝,把持朝廷大权后,王陵欲谋废曹芳,拥立智勇的曹彪,以维护曹氏、对抗司马氏,事泄服毒而死。 贾充(217—282年):三国魏、西晋重臣。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北)人,贾逵之子,三国魏时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深得司马氏信任,其女贾褒和贾南风分别嫁司马炎弟司马攸及儿子司马衷,地位显赫。西晋时历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封鲁郡公。死后追赠太宰,谥曰“武”。
【译文】
杨运长等人已经不在朝廷任职,萧道成派遣沈元琰带着苍梧王的刳斫刑具给沈攸之看。沈攸之认为萧道成平时名声和地位都在自己之下,如果真的让他专政朝廷,自己会心里极不平衡,所以对儿子沈元琰说:“我宁愿像王凌一样辞官,也不想像贾充那样屈辱地活着。”但也还没有来得及起兵,于是上奏章庆贺,顺便把儿子沈元琰留在荆州。
【原文】
雍州刺史张敬儿素与攸之司马刘攘兵善,疑攸之将起事,密以问攘兵[1]。攘兵无所言,寄敬儿马橙一只,敬儿乃为之备[2]。
【注文】
[1]刘攘(rǎng)兵(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历任荆州司马、巴东太守等职,后在荆州刺史沈攸之反抗萧道成篡位的战争中,投降萧道成。
[2]马橙:即马镫(dēng),骑马必备的一种工具,使用时拴于马上,骑马者的脚部悬挂处。为使马镫更牢固,大多用铁制成。据漠北出土壁画等文物,匈奴人可能为最早使用马镫的民族。马镫最大功能是可以解放双手,骑兵可以靠双脚控制平衡在马上冲、刺、劈、击,大大提升了骑兵战斗力。
【译文】
雍州刺史张敬儿平时与沈攸之的司马刘攘兵关系很好,他怀疑沈攸之即将起兵,就暗中向刘攘兵打听。刘攘兵一言不发,只是寄给张敬儿一只马镫,张敬儿于是暗中积极防备。
【原文】
攸之有素书十数行,常韬在裲裆角,云是明帝与己约誓[1]。攸之将举兵,其妾崔氏谏曰:“官年已老,那不为百口计?”攸之指裲裆角示之,且称太后使至,赐攸之烛,割之得太后手令,云:“社稷之事,一以委公。”于是勒兵移檄,遣使邀张敬儿及豫州刺史刘怀珍、梁州刺史梓潼范柏年、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行事庾佩玉、巴陵内史王文和同举兵[2]。敬儿、怀珍、文和并斩其使,驰表以闻。文和寻弃州奔夏口。柏年、道和、佩玉皆怀两端[3]。道和,后秦高祖之孙也[4]。
【注文】
[1]素书:在白绸上写的书信。 韬(tāo):隐藏,隐蔽。 裲(liǎng)裆:古代的一种背心。多为布帛所制,有夹有绵,男女皆可服用,妇女穿的常饰采绣。
[2]勒兵:整顿军队。 移檄(xí):发布文告,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 刘怀珍(421—483年):南朝宋将领。见前注。 梓(zǐ)潼(tóng):古郡名。治梓潼,今四川梓潼。 范柏年(?—479年):南朝宋大臣。祖籍梓潼(今四川梓潼),后移居梁州华阳(今陕西洋县北),最初在梁州做州将,州刺史派他到京师建康见南朝宋明帝刘彧并请示机宜,明帝在问及梁州是否有贪水时,范柏年灵巧答对,留下了“廉泉让水”故事,后来范柏年历位内外官职,终官至梁州刺史,因沈攸之起兵时持观望态度,被萧道成赐令自杀。 姚道和(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十六国后秦高祖姚兴之孙,历任征虏将军、司州刺史、义阳太守,封范阳县侯。 庾佩玉(?—478年):南朝宋臣僚。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历任宁朔将军长史、长沙内史、代理湘州刺史等职,沈攸之对抗萧道成专权时立场不明,被萧道成所杀。 王文和(生卒年不详):南朝宋、齐大臣。下邳(今江苏睢宁)人,历任义阳王刘昶征北府主簿、巴陵内史,沈攸之邀约起兵时,王文和斩杀使者,向萧道成报告,弃郡奔郢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官至青、冀、兖、益四州刺史和平北将军。
[3]两端: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
[4]后秦(384—417年):又称姚秦,十六国时期由羌族姚苌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盛时控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的一部分。历三主(姚苌、姚兴、姚泓),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高祖:即姚兴(366—416年),后秦第二任君主(394—416年)。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在位期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加强文化建设,尊崇佛教,广建寺院,翻译佛经,同时提倡儒学,发展儒家教育。
【译文】
沈攸之有封写在白绸上的十几行字的书信,经常被他藏在贴身背心的衣角里,声称是南朝宋明帝(刘彧)当年与自己的誓约。沈攸之准备起兵,他的小妾崔氏劝谏道:“官人您年纪已经老了,怎么也不为家中的一百多口人考虑?”沈攸之指着背心的衣角让她看,而且又说太后的使者到后,赐给他一支蜡烛,割开后得到太后亲手写的诏令:“国家大事,全部委托于沈公。”随后,沈攸之指挥军队,发布檄文,派遣使节前去邀请雍州刺史张敬儿、豫州刺史刘怀珍、梁州刺史梓潼人范柏年、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行事庾佩玉、巴陵内史王文和共同起兵。张敬儿、刘怀珍、王文和全部斩杀了使者,并派人快马向萧道成报告这个消息。不久,王文和放弃巴陵逃奔夏口。范柏年、姚道和、庾佩玉都持观望态度,一时无法取舍。姚道和是后秦高祖姚兴的孙子。
【原文】
[十二月]辛酉,攸之遣辅国将军孙同等相继东下[1]。攸之遗道成书,以为:“少帝昏狂,宜与诸公密议,共白太后,下令废之。奈何交结左右,亲行弑逆,乃至不殡,流虫在户。凡在臣下,谁不惋骇?又移易朝旧,布置亲党,宫阁管籥,悉关家人[2]。吾不知子孟、孔明遗训固如此乎[3]?足下既有贼宋之心,吾宁敢捐包胥之节邪[4]!”朝廷闻之,忷惧。
【注文】
[1]孙同(?—478年):南朝宋将领。历任辅国将军、中兵参军等职,参与沈攸之对抗萧道成篡权的战争,兵败被斩杀。
[2]管籥(yuè):锁钥,钥匙。
[3]子孟:即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是西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二十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成为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 孔明:即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封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追封武兴王。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文章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改造连弩。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4]足下:敬称。古代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 捐:舍弃,抛弃。 包胥:即申包胥,春秋楚国大夫。生卒年不详。与伍子胥友善,楚平王七年(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冤案逃离楚国,途遇申包胥时称“我必覆楚”,申包胥回答:“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王用伍子胥计破楚国,后申包胥自请赴秦,哭诉绝食请求秦国救楚,秦楚联军收复失地,申包胥拒受赏赐,隐居山中。
【译文】
十二月辛酉(十二日),沈攸之派遣辅国将军孙同等人相继顺江东下。沈攸之给萧道成写信,认为:“幼主昏庸狂暴,你应该与诸位大臣秘密商讨,一起向太后禀告,让太后下令废黜他。为什么要勾结身边的人,亲自参与杀害幼主,甚至人死了也不迅速埋葬,让尸首上腐烂的蛆虫在家里到处爬行?凡是上朝的臣僚,哪个不震惊恐惧?而且你更换朝廷旧臣,安置自己亲信,皇宫各个大门的钥匙,全部归你的家里人管理。我不知道当年霍光和诸葛亮的遗书中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吗?你既然有灭亡宋国的想法,我又哪敢抛弃申包胥的气节呢!”朝廷上下听到沈攸之的话都惶恐不安。
【原文】
(十二月)丁卯,道成入守朝堂,命侍中萧嶷代镇东府,抚军行参军萧映镇京口[1]。映,嶷之弟也。戊辰,内外纂严[2]。己巳,以郢州刺史武陵王赞为荆州刺史。庚午,以右卫将军黄回为郢州刺史,督前锋诸军以讨攸之。
【注文】
[1]萧映(459—489年):南朝齐宗室、大臣。字宣光,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第三子,吏治聪敏,风韵韶美,善骑射,解声律,工书射,南朝宋时历任著作佐郎、抚军行参军、南阳王文学、宁朔将军、南兖州刺史、给事黄门侍郎,南朝齐时任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湘州刺史、前将军、扬州刺史、侍中、骠骑将军,封临川王。
[2]纂严:谓军队严装、戒备。犹今之戒严。
【译文】
十二月丁卯(十八日),萧道成入宫守卫,下令让侍中萧嶷代替他镇守东府,抚军行参军萧映镇守京口。萧映是萧嶷的弟弟。戊辰(十九日),朝廷内外戒严。己巳(二十日),朝廷任命郢州刺史、武陵王刘赞为荆州刺史。庚午(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右卫将军黄回为郢州刺史,都督前锋部队诸路大军讨伐沈攸之。
【原文】
初,道成以世子赜为晋熙王燮长史,行郢州事,修治器械,以备攸之。及征燮为扬州,以赜为左卫将军,与燮俱下。刘怀珍言于道成曰:“夏口冲要,宜得其人。”道成与赜书曰:“汝既入朝,当须文武兼资与汝意合者,委以后事。”赜乃荐燮司马柳世隆自代[1]。道成以世隆为武(隆)[陵]王赞长史,行郢州事。赜将行,谓世隆曰:“攸之一旦为变,焚夏口舟舰,沿流而东,不可制也。若得攸之留攻郢城,必未能猝拔[2]。君为其内,我为其外,破之必矣。”及攸之起兵,赜行至寻阳,未得朝廷处分。众欲倍道趋建康,赜曰:“寻阳地居中流,密迩畿甸[3]。若留屯湓口,内藩朝廷,外援夏首,保据形胜,控制西南,今日会此,天所置也[4]。”或以为“湓口城小,难固”。左中郎将周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不可以小事难之[5]。苟众心齐壹,江山皆城隍也[6]。”庚午,赜奉燮镇湓口,赜悉以事委山图。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7]。道成闻之,喜曰:“赜真我子也。”以赜为西讨都督,赜启山图为军副[8]。时江州刺史邵陵王友镇寻阳,赜以为寻阳城不足固,表移友同镇湓口,留江州别驾豫章胡谐之守寻阳[9]。
【注文】
[1]柳世隆(442—491年):南朝宋、齐大臣。见前注。
[2]猝(cù):副词。突然地,出其不意地。 拔:夺取军事上的据点。
[3]倍道:兼程而行,指一日走两日的路程。 密迩(ěr):靠近,接近。 畿(jī)甸(diàn):指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4]湓口:古城名。今江西九江,因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
[5]左中郎将:参见前“中郎将”注。 周山图(420—483年):南朝宋、齐将领。义兴义乡(今江苏宜兴南)人,字季寂,家世寒微,气力过人,虽勇健而熟弓马,以军功升任员外郎、振武将军,后因好酒多失,南朝宋明帝数加指责,遂自改正,累迁淮南太守、左中郎将等职。南朝齐武帝时官终黄门郎。
[6]苟:假如,如果。 城隍:见前注。
[7]楼橹(lǔ):守城或攻城用的高台战具。
[8]启:启奏,禀告。
[9]友:即刘友(?—479年),南朝宋宗室、将领。字仲贤,南朝宋明帝刘彧第七子,母为泉美人,宋后废帝元徽二年(474年),任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晋熙三郡诸军事和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封邵陵王,宋顺帝昇明元年(477年)任左将军、都督南豫、豫、司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历阳太守,谥曰殇王。 胡谐之(?—492年):南朝齐大臣。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擅长书法,曾任南朝宋文帝刘骏别驾,封爵关内侯,南朝齐历任给事中、骁骑将军、左卫将军、都官尚书、度支尚书、豫州刺史,谥曰肃侯。
【译文】
当初,萧道成让嫡长子萧赜做晋熙王刘燮的长史,代理郢州事务,并让他修筑城池,磨砺武器以防备沈攸之。等宋朝廷调动刘燮任扬州刺史的同时,任命萧赜为左卫将军,与刘燮一起前往扬州。刘怀珍对萧道成说:“夏口是军事要地,应该选择恰当的人防守。”萧道成给萧赜写信说:“你既然已经被征调回京畿,需要考虑选择一个有文武才能并且与你关系密切的人,把夏口防备之事托付给他。”于是,萧赜推荐刘燮的司马柳世隆代替自己。萧道成委任柳世隆为武陵王刘赞的长史,代理郢州事务。萧颐将要离开前,对柳世隆说:“沈攸之一旦起兵反叛,焚烧夏口的船只,沿长江东下,将再也不好控制。如果你能把沈攸之拖住让他进攻郢州城,他一定无法快速攻克。你在郢州城内,我在城外,必定能够打败沈攸之。”等沈攸之起兵时,萧赜才走到寻阳,也没有得到朝廷的指示。部众们准备日夜兼程赶往京城建康,萧赜说:“寻阳地处长江中游,又与京城很近。如果我们留下屯驻于湓口,对内屏藩朝廷,对外可援助夏口,占据有利地势,控制京师的西南方向,今天正好到这里,真是上天的安排。”有人认为“湓口城很小,不容易镇守”。左中郎将周山图说:“如今我们占据长江中游,可以声援四面八方,千万不能因为一些小困难而改变。如果万众一心,哪里都可以固若金汤。”庚午(二十一日),萧赜侍奉刘燮前往湓口镇守。萧赜把军事指挥权委托给周山图。周山图夺取并拆掉往来船只的甲板制造攻城器械楼橹,在水里竖起木栅栏,十多天就完成了。萧道成听说后,高兴地说:“真不愧是我的儿子。”朝廷任命萧赜为西讨都督,萧赜向朝廷奏请任命周山图为副都督。当时江州刺史、邵陵王刘友镇守寻阳,萧赜认为寻阳城不坚固,上奏章请求把刘友的军队也调到湓口防守,只留下江州别驾、豫章人胡谐之在寻阳防守。
【原文】
湘州刺史王蕴遭母丧罢归,至巴陵,与沈攸之深相结[1]。时攸之未举兵,蕴过郢州,欲因萧赜出吊作难,据郢城[2]。赜知之,不出。还,至东府,又欲因萧道成出吊作难,道成又不出。蕴乃与袁粲、刘秉密谋诛道成,将帅黄回、任候伯、孙昙瓘、王宜兴、卜伯兴等皆与通谋[3]。伯兴,天与之子也[4]。
【注文】
[1]巴陵:古郡、县名。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设巴陵县。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置巴陵郡,治巴陵(今湖南岳阳),辖境相当于今湖南岳阳及湖北监利、通城、崇阳等县地。后废。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分长沙、江夏两郡重置。治巴陵(今湖南岳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改为巴州。
[2]吊: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作难:作乱,叛乱。
[3]任候伯(?—477年):南朝宋将领。任农夫之弟,曾参与谋杀萧道成,后被萧道成所杀。 孙昙瓘(guàn)(?—477年):南朝宋将领。吴郡富阳(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骁果有气力,因军功升任宁朔将军、越州刺史,曾参加刘子勋叛乱,在参加谋杀萧道成兵败后逃亡,被捕杀。 王宜兴(?—477年):南朝宋将领。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区)人,身材短小,果敢胆力,后因参与谋杀萧道成未遂,被同党黄回杀人灭口。 卜(bǔ)伯兴(?—477年):南朝宋将领。吴兴余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人,曾任直阁将军,后参与谋杀萧道成,兵败被杀。
[4]天与:即卜天与(?—453年),南朝宋将军。吴兴余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人,善射,弓力兼倍,容貌严正,担任皇子射箭教练多年,兼领东掖防关队,后兼领辇后第一队,抚恤士卒,甚得众心,升任广威将军,领左细仗,兼带营禄,后在抵抗刘劭叛乱时战死,赠龙骧将军、益州刺史,谥曰壮侯。
【译文】
湘州刺史王蕴遇上母亲去世,辞职回家守丧,到巴陵时与沈攸之密切交往。当时沈攸之还没有起兵,王蕴路过郢州,打算趁萧赜出来吊丧反叛,占据郢州城。萧赜知道后,并未出城吊丧。王蕴回到东府,又准备趁萧道成出城吊丧时起事,可惜萧道成也没出来。于是,王蕴与袁粲、刘秉等人密谋诛杀萧道成,将领黄回、任候伯、孙昙瓘、王宜兴、卜伯兴等都与王蕴通谋。卜伯兴是卜天与的儿子。
【原文】
道成初闻攸之事起,自往诣粲,粲辞不见[1]。通直郎袁达谓粲不宜示异同,粲曰:“彼若以主幼时艰,与桂阳时不异,劫我入台,我何辞以拒之[2]?一朝同止,欲异得乎!”道成乃召褚渊,与之连席,每事必引渊共之[3]。时刘韫为领军将军,入直门下省,卜伯兴为直阁,黄回等诸将皆出屯新亭[4]。
【注文】
[1]事起:起兵,反叛。 诣(yì):拜访,访问。
[2]通直郎:古代官职名。文职散官,郎官的一种。 袁达(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通直郎。 异同:不同意见。
[3]同止:同吃同住。 连席:席位相连,同席。
[4]领军将军:古代武官名。见前注。
【译文】
萧道成刚刚听说沈攸之起兵时,亲自前往袁粲府中拜见,袁粲拒绝接见。通直郎袁达对袁粲说,不应该表示反对,袁粲说:“如果他以皇帝年幼时局艰难,就如同当年的桂阳王刘休范一样,把我劫持到宫中,我怎么可能拒绝呢?一旦同吃同住在一起,我想表达不同意见又怎么可能!”于是,萧道成把褚渊召入宫内,与他同席而坐,每件事情都要和褚渊商量。当时刘韫任领军将军,在门下省值班,卜伯兴任直阁将军,黄回等诸位将领都屯驻在新亭。
【原文】
初,褚渊为卫将军,遭母忧去职,朝廷敦迫,不起[1]。粲素有重名,自往譬说,渊乃从之[2]。及粲为尚书令,遭母忧,渊譬说恳至,粲遂不起,渊由是恨之。及沈攸之事起,道成与渊议之。渊曰:“西夏衅难,事必无成,公当先备其内耳[3]。”粲谋既定,将以告渊,众谓渊与道成素善,不可告。粲曰:“渊与彼虽善,岂容大作同异。今若不告,事定便应除之。”乃以谋告渊,渊即以告道成。
【注文】
[1]卫将军:古代武官名。西汉文帝时始设,总领京城各军,是防卫部队的统帅。 母忧:母亲的丧事。 敦迫:催逼,敦促。
[2]重名:盛名,很高的名望或很大的名气。 譬说:譬解劝说。
[3]西夏:指建康城西面的藩镇。夏与夷相对。 衅难:挑起战争。
【译文】
当初,褚渊任卫将军,因为要为母亲守丧而辞官,朝廷多次催逼,他也不复任。袁粲平时名重朝野,亲自前往劝说褚渊,褚渊听从了他的话。等到袁粲任尚书令,也为其母守丧,褚渊非常诚恳地前往劝说,袁粲并没有听从,于是褚渊非常怨恨袁粲。等沈攸之起兵反叛,萧道成与褚渊商议时,褚渊说:“西边反叛的事情一定不会成功,萧公现在首先应该防备朝廷内部。”袁粲与诸位大臣商定谋杀萧道成后,准备去告诉褚渊,大家都认为褚渊与萧道成关系亲密,千万不能告诉他。袁粲说:“虽然褚渊与萧道成关系很好,但在大事上他哪敢有不同的想法。如果今天不告诉他,事后就应该除掉他。”于是,袁粲把阴谋告诉了褚渊,褚渊即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萧道成。
【原文】
道成亦先闻其谋,遣军主苏烈、薛渊、太原王天生将兵助粲守石头[1]。薛渊固辞,道成强之,渊不得已,涕泣拜辞。道成曰:“卿近在石头,日夕去来,何悲如是?且又何辞?”渊曰:“不审公能保袁公共为一家否?今渊往,与之同则负公,不同则立受祸,何得不悲[2]。”道成曰:“所以遣卿,正为能尽临事之宜,使我无西顾之忧耳[3]。但当努力,无所多言。”渊,安都之从子也[4]。道成又以骁骑将军王敬则为直阁,与伯兴共总禁兵[5]。
【注文】
[1]苏烈(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军主,后因不附萧道成被杀。 薛渊(?—494年):南朝齐将领。祖籍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南),刺史薛安都侄子。果干有气力,薛安都降魏后,投靠了萧道成,屡立战功,历任辅国将军、右军将军、骁骑将军,封竟陵侯。在萧道成消灭沈攸之的争战中,功勋卓著,南朝齐时历任宁朔将军、直阁将军、冠军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徐州刺史、大司马等职。 王天生(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曾任司马、将军等职,后参与平定袁粲叛乱。
[2]不审:不知道,不能预料。
[3]临事之宜:指能恰当地处理遇到的事情,处理事务得当。
[4]安都:即薛安都(?—469年),南北朝将领。见前注。
[5]骁(xiāo)骑将军:古代武官名。为杂号将军,负责统军出征。三国魏时置为中军,统营兵。两晋时为禁军主要将领,护卫宫廷,四品常设将军。
【译文】
萧道成也早已得到袁粲等想要谋杀自己的消息,派遣军主苏烈、薛渊、太原人王天生率兵援助袁粲镇守石头城。薛渊坚决推辞,萧道成强迫其前往,薛渊不得已,哭泣着跪拜推辞。萧道成说:“你就近在石头城,早上去晚上就可以回来,为什么如此悲伤,并且为什么要推辞?”薛渊说:“不知道萧公能不能保留袁粲一家人?如今我前去石头,与袁粲一心则对不起您,不与他一心就会立即遭到灾难,哪能不伤悲。”萧道成说:“之所以派你前往,正是想让你随机应变,以解除我的西顾之忧。你只管努力就可以了,不要再多说。”薛渊是薛安都的侄子。萧道成又改任骁骑将军王敬则为直阁将军,与卜伯兴共同掌管禁军。
【原文】
粲谋矫太后令,使韫、伯兴帅宿卫兵攻道成于朝堂,回等帅所领为应。刘秉、任候伯等并赴石头,本期壬申夜发,秉恇扰不知所为,晡后即束装,临去,啜羹,写胸上,手振不自禁[1]。未暗,载妇女尽室奔石头,部曲数百,赫奕满道[2]。既至,见粲,粲惊曰:“何事遽来?今败矣!”秉曰:“得见公,万死何恨。”孙昙瓘闻之,亦奔石头。丹阳丞王逊等走告道成,事乃大露[3]。逊,僧绰之子也[4]。
【注文】
[1]恇(kuāng)忧:恐惧慌乱。 啜(chuò):喝,饮。 羹(gēng):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 写:通“泻”,倾倒,倾泻。
[2]尽室:全家。 赫奕(yì):光辉炫耀的样子。
[3]王逊(xùn):南朝宋、齐臣僚。生卒年不详。王僧绰之子,南朝宋文学家王俭之弟,历任丹阳丞、晋陵太守,因向萧道成举报谋反之事,没有被封赏而有怨言,其兄王俭害怕被牵连,报告萧道成,被免官流放永嘉郡,途中被杀。
[4]僧绰(chuò):即王僧绰(423—453年),南朝宋大臣。字不详,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好学有理想,熟悉朝典。袭封豫章县侯,娶东阳献公主,累迁侍中,参掌大选,究识流品,举人得当,深沉有局度,不以才能凌人。南朝宋文帝将废立太子刘劭时,僧绰主张宜速断。太子刘劭杀父自立后被杀。宋孝武帝继位后追谥“愍”。
【译文】
袁粲预谋假传皇太后的旨令,派刘韫、卜伯兴率领值宿的禁军进攻在宫中指挥的萧道成,派黄回等率领部众接应。同时,让刘秉、任候伯等人逃往石头城,本来约定的时间是十二月壬申(二十三日)的夜里出发,刘秉恐惧慌乱,不知所措,下午三四点就整理行装,临出发时喝粥,倾倒到胸口,手颤抖得不能控制。还没等到天黑,就用车子拉上妻妾和家产直奔石头城,手下卫队有几百人,浩浩荡荡堵塞了道路。刘秉到石头城后,拜见袁粲,袁粲吃惊地说:“有什么事情,你这么急匆匆地赶来?我们必定失败!”刘秉说:“能见到袁公一面,我死而无憾!”孙昙瓘听说后,也逃奔到石头城。丹阳丞王逊等人跑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萧道成,袁粲等人的阴谋完全暴露。王逊是王僧绰的儿子。
【原文】
道成密使人告王敬则。时阁已闭,敬则欲开阁出,卜伯兴严兵为备,敬则乃锯所止屋壁得出,至中书省收韫。韫已戒严,列烛自照。见敬则猝至,惊起迎之,曰:“兄何能夜顾?”敬则呵之曰:“小子那敢作贼!”韫抱敬则,敬则拳殴其颊仆地而杀之[1]。又杀伯兴、苏烈等,据仓城拒粲。王蕴闻秉已走,叹曰:“事不成矣!”狼狈帅部曲数百向石头。本期开南门,时暗夜,薛渊据门射之[2]。蕴谓粲已败,即散走。
【注文】
[1]颊(jiá):脸的两侧,面颊。 仆:向前跌倒。
[2]本:本来,原本。 期:规定,约定。
【译文】
萧道成暗中派人告诉王敬则。当时宫门已经关闭,王敬则准备开门出去,但卜伯兴派重兵把守,于是王敬则用锯子把房子的墙壁锯开逃出,到中书省捕捉刘韫。刘韫已经把中书省戒严,烛光通明。看到王敬则突然而至,惊恐地站起来迎接,说:“老兄为什么晚上光顾呢?”王敬则呵斥道:“想不到你小子竟敢做叛贼!”刘韫抱住王敬则,王敬则用拳头直击刘韫面颊,把他打倒在地,然后杀了他,又杀死了卜伯兴、苏烈等人,夺取仓城抵抗袁粲军。王蕴听说刘秉已经逃走,叹息着说:“兵变失败了!”说完也仓皇率部众几百人逃往石头城。本来约定是开南门的,当时正是黑夜,薛渊占据城门向他射箭。王蕴以为袁粲已经兵败,也匆匆分散逃走。
【原文】
道成遣军主会稽戴僧静帅数百人向石头助烈等,自仓门得入,与之并力攻粲[1]。孙昙瓘骁勇善战,台军死者百余人。王天生殊死战,故得相持,自亥至丑[2]。戴僧静分兵攻府西门,焚之。粲与秉在城东门,见火起,欲还赴府。秉与二子俣、陔逾城走[3]。粲下城,列烛自照,谓其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4]。”僧静乘暗逾城独进,最觉有异人,以身卫粲,僧静直前斫之。粲谓最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遂父子俱死。百姓哀之,为之谣曰:“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刘秉父子走至额檐湖,追执,斩之[5]。任候伯等并乘船赴石头,既至,台军已集,不得入,乃驰还。
【注文】
[1]戴僧静(?—491年):南朝齐将领。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少有胆力,熟习弓马,后投奔萧道成,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历任前军将军、宁朔将军、太子左卫率、北徐州刺史、淮南太守、高平太守,封建昌县侯,死后谥曰壮侯。
[2]亥(hài):即亥时,21:00至23:00。 丑:即丑时,1:00至3:00。
[3]俣(yǔ):即刘俣(?—477年),刘秉之子,后受其父谋杀萧道成的牵连被杀。 陔(gāi):即刘陔(?—477年),刘秉之子,后受其父谋杀萧道成的牵连被杀。
[4]最:即袁最(?—477年),袁粲之子,其父谋杀萧道成兵败,父子并被杀。
[5]额檐湖:古代湖泊名。在今江苏南京,故址不详。
【译文】
萧道成派遣军主、会稽人戴僧静率领几百人前往石头城援助苏烈等人,从仓门进入城中,与苏烈等人合力进攻袁粲。孙昙瓘是个骁勇善战的将领,杀死萧道成军一百多人。王天生拼死战斗,从亥时一直打到丑时,才阻止了孙昙瓘的进攻,得以相持。戴僧静分出部分兵力进攻袁粲府城的西门,焚毁了它。袁粲与刘秉在府城东门上,看到火光四起,准备返回府中。刘秉与他的两个儿子刘俣和刘陔越城墙逃走。袁粲走下城墙,点起蜡烛照明,对儿子袁最说:“本来就知道一根木头是支撑不住行将崩溃的大厦的,只是为了名声和道义才这样做罢了。”戴僧静一个人趁夜色越过城墙进入府中,袁最发觉有外人,用身体挡住了袁粲,戴僧静径直向前砍去。袁粲对袁最说:“我不失为忠臣,你不失为孝子。”说完,父子两人都被砍杀。民间百姓哀悼袁粲,传唱歌谣说:“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刘秉父子逃到额檐湖边,被赶到的追兵斩杀。任候伯等人全都乘船逃往石头城,当他们到达后,萧道成的部队已经集结到一起,控制了石头城,任候伯等人无法进入,于是只好迅速返回来。
【原文】
黄回严兵,期诘旦帅所领从御道直向台门攻道成,闻事泄,不敢发[1]。道成抚之如旧。王蕴、孙昙瓘皆逃窜,先捕得蕴,斩之,其余粲党皆无所问。
【注文】
[1]严兵:部署军队。 诘(jié)旦:第二天早上。
【译文】
黄回部署军队,按照约定准备第二天早上率领军队从御道直接进攻皇宫里的萧道成,听说计划已经泄露,不敢再行动。萧道成还像以前那样安抚他。王蕴、孙昙瓘都逃跑了,王蕴先被抓住,被斩杀,袁粲其他的同伙则全部不问罪。
【原文】
粲典签莫嗣祖为粲、秉宣通密谋,道成召诘之曰:“袁粲谋反,何不启闻?”嗣祖曰:“小人无识,但知报恩,何敢泄其大事。今袁公已死,义不求生[1]。”蕴嬖人张承伯藏匿蕴[2]。道成并赦而用之。
【注文】
[1]莫嗣祖(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袁粲典签,袁粲谋反被杀后,因知恩图报被萧道成赦免并续用。 宣通:使疏通,使畅通。 启闻:禀报、报告(上级)。 义:道义。
[2]张承伯(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王蕴的宠臣,曾藏匿谋反失败逃亡的王蕴,后因知恩图报被萧道成赦免并续用。
【译文】
袁粲的典签莫嗣祖为袁粲、刘秉之间的密谋来往联络,萧道成召来责问他说:“袁粲谋反时,你为什么不向我禀告?”莫嗣祖说:“小人我没有见识,只知道报恩,哪敢泄露他们的大事。如今袁公已经死去,从道义上来说我也不想求生。”王蕴的宠臣张承伯在王蕴逃亡时曾经藏匿过他。萧道成全部赦免了他们,而且继续任用。
【原文】
粲简淡平素,而无经世之才,好饮酒,善吟讽[1]。身居剧任,不肯当事;主事每往谘决,或高咏对之[2]。闲居高卧,门无杂宾,物情不接,故及于败[3]。
【注文】
[1]简淡:简朴淡泊。 平素:平和,平凡。 经世:治理国家大事。 吟讽:吟咏作诗。
[2]剧任:要职,重任。 当事:执政,掌权。 谘决:谋议决断。
[3]物情:人情,人事。
【译文】
袁粲简朴淡泊,平和中庸,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喜欢饮酒,擅长吟诗。身居要职,却不肯执政;下属的主管每次前往咨询让其决断时,他常常高声吟诗回答。每天悠闲地躺着,非常闲适,家中没有乱七八糟的宾客,不懂人情世故,所以导致了他的失败。
【原文】
裴子野论曰:袁景倩民望国华,受付托之重,智不足以除奸,权不足以处变,萧条散落,危而不扶[1]。及九鼎既轻,三才将换,区区斗城之里,出万死而不辞,盖蹈匹夫之节,而无栋梁之具矣[2]。
【注文】
[1]袁景倩:即袁粲,字景倩。见前注。 民望国华:百姓的希望,国家的精华。
[2]九鼎:夏初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朝都城。此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成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三才:指天、地、人。出自《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喻指改朝换代。 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斗城:小城。斗,比喻微小。 匹夫:多指有勇无谋的人,含轻蔑意味。
【译文】
(南朝史家)裴子野评论说:袁粲是百姓的希望,国家的精英,接受了先帝深厚的重托,而智力不足以铲除奸邪之人,权术不足以处理变乱,导致国家的衰败零落,国家处于危亡之时也不匡扶。等到皇权衰落,改朝换代时,才在微不足道的小城中拼死,不过是重蹈匹夫的气节,是没有匡时济世能力的表现。
【原文】
乙亥,以尚书仆射王僧虔为左仆射,新除中书令王延之为右仆射,度支尚书张岱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王奂为丹杨尹[1]。延之,裕之孙也[2]。
【注文】
[1]新除:新任官职。 中书令:古代官职名。西汉武帝时中书谒令的省称,委以宦官,传宣诏命。三国魏文帝曹丕改任亲信担任,掌机要,为事实上的宰相。南朝末期权任更重。隋因讳改名内史令,与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尚书令及仆射称三省长官,而中书令居首。宋代具名而无实任。元代以皇太子兼任。明代废。 王延之(421—484年):南朝宋、齐大臣。字希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裕之孙,少静默,不交人事,历任法曹行参军、州别驾、卫军长史、宣威将军、侍中、吴郡太守、吏部尚书、吴兴太守、会稽太守、中书令、右仆射、左仆射、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右光禄大夫,死后追赠散骑常侍,谥“简子”。 度支尚书:古代官职名。三国魏文帝置,掌管贡赋和税租。晋、南北朝以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北齐时兼辖左户、右户、库部等曹,分管民政。隋定六部制度,亦设度支尚书。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称民部尚书(因度支改称民部)。唐高宗时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以后各代沿设。清改户部为度支部,其长官为度支大臣。 张岱(dài)(414—484年):南朝宋、齐臣僚。字景山,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历任临海章郡晋安三王府咨议、吴兴太守、度支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以宽恕著名,谥曰“贞子”。 丹杨尹:即丹阳尹,古代官职名。东晋南朝五朝皆定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建康隶于原丹阳郡(晋治建康),为提高京都地位,显天子之尊,参照两汉京兆、河南尹故事,东晋元帝太兴元年(318年)改丹阳内史为丹阳尹,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但参与朝议。
[2]裕:即王裕(360—447年),东晋、南朝宋大臣。字敬弘,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因避刘裕讳以字称,东晋权臣桓玄姐夫,性恬静,乐山水,东晋至南朝宋历任左常侍、参军、天门太守、从事中郎、治中从事史、中书侍郎、吴兴太守、侍中、度支尚书、太常、散骑常侍、吏部尚书、秘书监、尚书仆射、太子少傅等职,后谥文贞公。
【译文】
乙亥(二十六日),南朝宋朝廷任命尚书仆射王僧虔为左仆射,新任中书令王延之为右仆射,度支尚书张岱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王奂为丹杨尹。王延之是王裕的孙子。
【原文】
刘秉弟遐为吴郡太守[1]。司徒右长史张瓌,永之子也,遭父丧在吴,家素豪盛,萧道成使瓌伺间取遐[2]。会遐召瓌诣府,瓌帅部曲十余人直入斋中,执遐斩之,郡中莫敢动。道成闻之,以告瓌从父领军沖[3]。冲曰:“瓌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4]。”道成即以瓌为吴郡太守。
【注文】
[1]遐(xiá):即刘遐(?—477年),南朝宋宗室、臣僚。字彦道,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人,刘义宗之子,刘秉之弟,历任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黄门侍郎、都官尚书、吴郡太守,受其兄刘秉反叛牵连,被萧道成斩杀。
[2]张瓌(?—505年):南朝宋、齐、梁将领。字祖逸,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张永之子,晓通音律,刘宋时历任参军、中书郎、司徒右长史、通直散骑常侍、辅国将军、吴郡太守,萧齐时历任侍中、都官尚书、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度支尚书、冠军将军、辅国将军、雍州刺史、左民尚书、太常、光禄大夫、后将军、南东海太守等职。 永:即张永(410—475年),南朝宋大将。见前注。
[3]冲:即张冲,南朝宋、齐将领。生卒年不详。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南朝宋、齐时历任主簿、绥远将军、吴郡太守、盱眙太守、尚书驾部郎、振威将军、征虏将军,封定襄侯。追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4]得卢:卢,古代樗(chū)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称得卢,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译文】
刘秉的弟弟刘遐任吴郡太守。司徒右长史张瓌是张永的儿子,当时正在吴郡办理父亲的丧事,他的家族在当地非常显赫,萧道成让张瓌找个机会除掉刘遐。恰好刘遐请张瓌到府中做客,张瓌率领家兵十几人径直冲入刘遐的书房内,捉住并斩杀了刘遐,吴郡没有人敢起来反抗。萧道成听说后,把消息告诉了张瓌的伯父中领军张冲。张冲说:“张瓌用一家百十来口人做赌注,一出手就赢得大满贯。”萧道成立即任命张瓌为吴郡太守。
【原文】
道成移屯阅武堂,犹以重兵付黄回使西上,而配以腹心[1]。回素与王宜兴不协,恐宜兴反告其谋,闰月辛巳,因事收宜兴,斩之。诸将皆言回握强兵必反,宁朔将军桓康请独往刺之。道成曰:“卿等何疑,彼无能为也。”
【注文】
[1]阅武堂:古代宫殿名。在建康宫城内的华林园中,南朝梁初改名德阳堂,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时毁。
【译文】
萧道成把军队移到阅武堂屯守,仍把重兵交给黄回,派他沿长江逆流西上,但同时也在他的军中安置了心腹。黄回平时与王宜兴不和,担心王宜兴举报自己参与袁粲谋反,闰十二月辛巳(初二日),找了个理由逮捕了王宜兴,并斩杀了他。诸位将领都说黄回手握强兵,必定会反叛,宁朔将军桓康请求独自前往刺杀黄回。萧道成说:“你们何必多疑,他没有能力干大事。”
【原文】
沈攸之遣中兵参军孙同等五将以三万人为前驱,司马刘攘兵等五将以二万人次之;又遣中兵参军王灵秀等四将分兵出夏口,据鲁山[1]。癸巳,攸之至夏口,自恃兵强,有骄色。以郢城弱小,不足攻,云欲问讯安西,暂泊黄金浦[2]。遣人告柳世隆曰:“被太后令,当暂还都。卿既相与奉国,想得此意。”世隆曰:“东下之师,久承声问[3]。郢城小镇,自守而已。”宗俨之劝攸之攻郢城,臧寅以为:“郢城兵虽少而地险,攻守势异,非旬日可拔。若不时举,挫锐损威[4]。今顺流长驱,计日可捷,既倾根本,则郢城岂能自固。”攸之从其计,欲留偏师守郢城,自将大众东下。乙未,将发,柳世隆遣人于西渚挑战,前军中兵参军焦度于城楼上肆言骂攸之,且秽辱之[5]。攸之怒,改计攻城,令诸军登岸烧郭邑,筑长围,昼夜攻战。世隆随宜拒应,攸之不能克。
【注文】
[1]王灵秀(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中兵参军,参加沈攸之对抗萧道成的战争。 鲁山:古地名。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东北。
[2]问讯:问候。 安西:指安西将军刘赞。 黄金浦:古地名。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鹦鹉洲。
[3]承:接受,承受。 声问:音讯,音信。
[4]不时:不及时。 举:攻占,攻下。
[5]焦度(?—483年):南朝宋、齐将领。字文续,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东南)人。容貌壮丑,皮肤漆黑,口不出言,气力大,擅弓马。初为颜师伯幢主,手杀魏军数十人,后任晋安王刘子勋队主、龙骧将军。兵败逃走,后降。历任参军、辅国将军、屯骑校尉,因平定沈攸之叛乱之功封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后任淮陵太守、游击将军。 肆言:无所顾忌地说话,纵言。 秽辱:污辱,侮辱。
【译文】
沈攸之派遣中兵参军孙同等五员大将率领三万人为前锋,司马刘攘兵等五员大将率二万人为后继,又派遣中兵参军王灵秀等四员大将分开兵力攻击夏口,据守鲁山。癸巳(十四日),沈攸之到达夏口,自以为兵力强盛,有骄傲的情绪。他认为郢州城太小,不值得进攻,说想问候安西将军刘赞,暂且把战舰停泊在黄金浦。他派人告诉柳世隆说:“接太后的命令,现在临时回朝。您既然与我一起孝忠朝廷,想必明白我的意思。”柳世隆说:“沈公要挥师东下的消息,我早就听说了。只是我郢州城小,只能自保而已。”宗俨之劝说沈攸之进攻郢城,臧寅说:“郢城虽然兵力薄弱,但是地形险要,攻守的形势不同,不是十天半个月能攻下来的。如果不能及时攻克,就会挫伤我们的精锐,丧失我们的军威。不如现在沿江顺流而下,长驱直入,胜利之日屈指可数。一旦攻陷京城根本之地,郢城怎能固守得住。”沈攸之听从臧寅的建议,准备只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郢城,亲率大军顺江东下,乙未(十六日),准备出发时,柳世隆派人到西渚挑战,柳世隆的前军中兵参军焦度在城楼上肆无忌惮地大骂沈攸之,而且用脏话侮辱他。沈攸之被激怒,改变计划,进攻郢州城,下令派军队登上江岸烧毁城郭村落,构筑起攻城长围,昼夜攻城。柳世隆根据情况作战,沈攸之一时无法攻陷郢州城。
【原文】
道成命吴兴太守沈文秀督吴钱唐军事,文秀收攸之弟新安太守登之,诛其宗族[1]。
【注文】
[1]吴兴:古郡名。三国吴甘露二年(266年),吴主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改乌程为吴兴,并设吴兴郡,辖地相当于今浙江杭州余杭区、临安区及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等地。隋代因地濒太湖而更名湖州。唐玄宗天宝、肃宗至德时又改湖州为吴兴郡。 沈文秀:沈文季之讹。沈文季(442—499年),南朝宋臣僚。字仲达,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沈庆之之子,南朝宋时历任黄门郎、长水校尉、秘书监、吴兴太守。宋亡后仕齐,历任侍中、秘书监、太子詹事,后见时局混乱,以年老多病为辞拒绝参政,后被东昏侯萧宝卷所杀,南朝梁武帝时赠司空,谥忠宪公。 钱唐:古县名。秦置,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避讳,改“唐”为“塘”。今浙江杭州。 新安:古郡名。治始新,今浙江淳安。 登之:即沈登之(?—477年),南朝宋臣僚。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沈攸之之弟,曾任新安太守,后随从其兄沈攸之反叛,被吴兴太守沈文季所杀,并诛其宗族。
【译文】
萧道成命令吴兴太守沈文季都督吴、钱唐的军事,沈文季活捉了沈攸之的弟弟新安太守沈登之,并诛杀了他的宗族。
【原文】
乙未,以后军将军杨运长为宣城太守,于是太宗嬖臣无在禁省者矣[1]。
【注文】
[1]后军将军:古代武官名。西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置,与前军、左军、右军将军合称“四军”将军,各领营兵千人,是护卫皇帝宫禁的主要禁军将领之一。 宣城:古郡名。东汉顺帝始置宣城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
【译文】
乙未(十六日),南朝宋朝廷任命后军将军杨运长为宣城太守,从此以后太宗(刘彧)朝的宠臣全部被调离中央的重要机构。
【原文】
沈约论曰:夫人君南面,九重奥绝,陪奉朝夕,义隔卿士,阶闼之任,宜有司存[1]。既而恩以狎生,信由恩固,无可惮之姿,有易亲之色[2]。孝建、泰始,主威独运,而刑政纠杂,理难遍通,耳目所寄,事归近习[3]。及觇欢愠,候惨舒,动中主情,举无谬旨[4]。人主谓其身卑位薄,以为权不得重。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效,势倾天下,未之或悟[5]。及太宗晚运,虑经盛衰,权幸之徒,慑惮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构造同异,兴树祸隙,帝弟宗王,相继屠剿[6]。宝祚夙倾,实由于此矣[7]。
【注文】
[1]夫(fú):文言文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 奥绝:深居而与世隔绝。 阶闼(tà):陛阶和宫门。
[2]易亲:平易亲切。
[3]孝建、泰始:孝建、泰始分别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和明帝刘彧的年号,用以指刘骏和刘彧在位期间。 独运:指帝王独自运用(威权、谋略)。
[4]觇(chān):偷偷察看,偷窥。 欢愠(yùn):高兴和恼怒。 候:观察,观测。 惨舒:忧乐、宽严、盛衰。 动中:猜中。 谬(miù):错误。
[5]鼠凭社贵:成语。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老鼠凭借土神庙逞威。比喻坏人仗势欺人。也比喻君主近臣依仗君主威势横行无忌。
[6]构造:制造,挑起。 同异:不同意见,矛盾。 兴树:造成,导致。
[7]夙(sù):副词。早早地,很早地。
【译文】
(南朝史家)沈约评论说:君主称帝后,皇室九重,与世隔绝,朝夕奉陪的只是些侍从,与朝廷的大臣相隔很远,诏令的传达,也应有相应的机构。长期以来,侍从们因为受到恩宠而与皇帝亲昵,由恩宠渐渐产生信任,皇帝身边没有可以忌惮的人,只有亲切取悦的表情。孝武帝、明帝称帝时,有君主之威,独立执政,但刑事和政事纷繁复杂,事理难以全面掌握,皇帝只好依靠侍从作为自己的耳目,所以政事多由身边的侍从管理。侍从们及时观察皇帝的喜怒,揣测皇帝的喜忧,所以行动都能符合皇帝的意思,几乎没有出现错误。皇帝认为侍从们出身卑微,手中又没有掌握重权。但皇帝不知道鼠凭社贵、狐假虎威的道理,他们外无逼近皇帝的嫌疑,内有为皇帝专用的绩效,所以就算身边的侍从们势倾天下,皇帝也没有醒悟过来。等到太宗(刘彧)晚年,担心幼子执政国家会衰落,但受宠的幸臣们,忌惮皇族的强大,希望让年幼的儿子继位,这样他们就可以长期把持朝政,掌握皇权,所以制造出很多矛盾,导致祸患丛生,明帝(刘彧)的弟弟及皇室的诸王,相继遭到屠杀。刘宋的皇位早早地倾覆,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原文】
辛丑,尚书左丞济阳江谧建议,假萧道成黄钺,从之[1]。
【注文】
[1]尚书左丞:古代官职名。东汉始置,为尚书台佐贰官,居尚书右丞上。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历代沿置,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品级逐渐提高,隋从四品,唐时至正四品。宋、辽、金亦置。元隶于中书省,正二品,后尚书省并入中书省,遂废。 济阳:古郡名。为郡,治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 江谧(mì)(生卒年不详):南朝宋、齐大臣。字令和,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北)人,性流俗,善趋势利,南朝宋时历任奉朝请、辅国行参军、骠骑参军、尚书度支郎、右丞兼比部郎、长沙内史、广陵太守、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吏部郎,南朝齐时任侍中、长沙内史、左民尚书,封永新县伯。为政长于刀笔,严刑苛刻,后被南朝齐武帝萧赜赐死。 黄钺(yuè):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
【译文】
辛丑(二十二日),尚书左丞、济阳人江谧提议朝廷加授萧道成黄钺,南朝宋朝廷同意。
【原文】
乙巳,萧道成出顿新亭,谓骠骑参军江淹曰:“天下纷纷,君谓何如?”淹曰:“成败在德,不在众寡。公雄武有奇略,一胜也。宽容而仁恕,二胜也。贤能毕力,三胜也。民望所归,四胜也。奉天子以伐叛逆,五胜也。彼志锐而器小,一败也[1]。有威而无恩,二败也。士卒解体,三败也。搢绅不怀,四败也[2]。悬兵数千里而无同恶相济,五败也[3]。虽豺狼十万,终为我获。”道成笑曰:“君谈过矣。”南徐州行事刘善明言于道成曰:“攸之收众聚骑,造舟治械,苞藏祸心,于今十年[4]。性既险躁,才非持重,而起逆累旬,迟回不进[5]。一则暗于兵机,二则人情离怨,三则有掣肘之患,四则天夺其魄[6]。本虑其剽勇轻速,掩袭未备,决于一战[7]。今六师齐奋,诸侯同举,此笼中之鸟耳[8]。”萧赜问攸之于周山图,山图曰:“攸之相与邻乡,数共征伐,颇悉其为人,性度险刻,士心不附[9]。今顿兵坚城之下,适以为离散之渐耳[10]。”
【注文】
[1]志锐:意气用事,性格急躁。 器:器量,度量。
[2]搢(jìn)绅: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搢,插;绅,官员围于腰际的大带。 不怀:不爱,不支持。
[3]同恶相济:成语。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4]苞藏祸心:成语。苞同“包”。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5]持重:成熟稳重。 迟回:迟疑,犹豫。
[6]离怨:指因怨恨而产生的背离之心。 掣(chè)肘(zhǒu):牵制,阻挠。
[7]剽(piāo)勇:轻捷勇猛。 轻速:轻快迅捷。 掩袭:突然袭击。
[8]六师:即六军。见前“六军”注。 笼中之鸟:成语。被关在笼中的鸟。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敌人。
[9]性度:性情度量。 险刻:阴险刻薄。
[10]适:副词。恰好,正好。 渐:名词。征兆,迹象。
【译文】
乙巳(二十六日),萧道成出宫屯驻于新亭,向骠骑参军江淹问道:“现在天下大乱,您认为结果会如何?”江淹答:“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无贤德,而不在于兵力多少。萧公雄才大略,是第一胜因。宽容仁爱,是第二胜因。贤德怀才之人,全都会尽力相助,是第三胜因。百姓归心,是第四胜因。承君主之命讨伐叛逆,是第五胜因。沈攸之性格急躁,意气用事,气度狭小,是第一败因。只有威严而无恩德,是第二败因。将士们离心离德,是第三败因。地方势力和豪门大族不支持,是第四败因。悬军深入千里,但没有同党的援助,是第五败因。即使是拥兵十万,最终也会被我们俘获。”萧道成笑着说:“你的话有点过头了。”南徐州行事刘善明对萧道成说:“沈攸之招兵买马,造船铸剑,野心勃勃,阴谋反叛的企图已经十年了。虽然他性情阴险急躁,但是缺乏深谋远虑,已经起兵几十天,还在犹豫不决,迟迟不前进。其中的原因,一是其不懂兵法,二是军心涣散,三是被别人牵制,四是上天夺取了其灵魂。原本我还担心他会率彪悍之军急速进攻,趁我们防备不及袭击我军,决一死战。但如今朝廷的大军全部出动,各地的诸侯也与我们统一行动,可以说沈攸之已成为笼中之鸟了啊。”萧赜向周山图打听沈攸之的情况,周山图说:“沈攸之和我是邻乡,而且多次一起征战,我非常熟悉他,这个人性情阴险刻薄,不得士人和百姓之心。如今,他屯兵于坚固的郢州城池下,正是他的部队开始离散的征兆。”
【原文】
二年春正月己酉朔,百官戎服入朝。
【译文】
南朝宋顺帝昇明二年(478年)春季正月己酉朔(初一日)早晨,文武百官全部身着戎装入朝。
【原文】
沈攸之尽锐攻郢城,柳世隆乘间屡破之[1]。萧赜遣军主桓敬等八军据西塞,为世隆声援[2]。
【注文】
[1]乘间:利用机会,趁空子。
[2]桓敬(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任军主,参加平定沈攸之的叛乱。 西塞:地名。今湖北黄石东。
【译文】
沈攸之下令让全部的精锐部队进攻郢州城,柳世隆寻找机会多次打败他们。萧赜派遣军主桓敬等八路大军占据西塞,声援柳世隆。
【原文】
攸之获郢府法曹南乡范云,使送书入城,饷武陵王赞犊一羫,柳世隆鱼三十尾,皆去其首[1]。城中欲杀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2]。”乃赦之。
【注文】
[1]法曹:指古代司法官署,亦指掌司法的官吏,掌鞫狱丽法(施行法律),督盗贼,知赃贿没入。 南乡:古郡、县名。治南乡,今河南淅川境内。 范云(451—503年):南朝齐、梁大臣,文学家。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南朝宋时历任郢州西曹书佐、法曹行参军,南朝齐时历任尚书殿中郎、零陵内史、始兴内史、广州刺史、国子博士、黄门侍郎,梁时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封霄城县侯,赠侍中、卫将军,谥曰“文”,是当时的文坛领袖。 犊(dú):小牛。 羫(qiāng):同“腔”,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
[2]荠(jì):甜菜。
【译文】
沈攸之俘获郢州府法曹、南乡人范云,派他向城中送信,沈攸之送给武陵王刘赞一副小牛的骨架,送给柳世隆三十条鱼,全部割掉了脑袋。城中之人要杀死范云,范云说:“当时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性命全都掌控在沈攸之的手中,如果违抗他的命令,灾难就会降临到亲人们的头上。现在就算被杀,也心甘情愿。”城中人听到这话才宽恕了他。
【原文】
攸之遣其将皇甫仲贤向武昌,中兵参军公孙方平向西阳[1]。武昌太守臧涣降于攸之,西阳太守王毓奔湓城[2]。方平据西阳,豫州刺史刘怀珍遣建宁太守张谟等将万人击之,辛酉,方平败走[3]。平西将军黄回等军至西阳,溯流而进。
【注文】
[1]皇甫仲贤(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参加沈攸之反抗萧道成篡权的战争。 公孙方平(生卒年不详):南朝宋将领。曾参加沈攸之反抗萧道成篡权的战争。 西阳:古地名。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东。
[2]臧涣(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武昌太守,沈攸之起兵进攻武昌城时投降。 王毓(yù)(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西阳郡太守,沈攸之起兵进攻西阳城时,兵败逃亡。 湓城:古县名。今江西九江。
[3]建宁:古郡名。治今湖北麻城西南。 张谟(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参加平定沈攸之叛乱的战争。
【译文】
沈攸之派遣将领皇甫仲贤进攻武昌,中兵参军公孙方平进攻西阳。武昌太守臧涣投降沈攸之,西阳太守王毓逃奔湓城。公孙方平占领西阳,豫州刺史刘怀珍派遣建宁太守张谟等人率领一万人进攻公孙方平,辛酉(十三日),公孙方平战败逃走。平西将军黄回等率军队抵达西阳,继续逆流而上。
【原文】
攸之素失人情,但劫以威力[1]。初发江陵,已有逃者。及攻郢城,三十余日不拔,逃者稍多。攸之日夕乘马历营抚慰,而去者不息。攸之大怒,召诸军主曰:“我被太后令,建义下都,大事若克,白纱帽共著耳[2]。如其不振,朝廷自诛我百口,不关余人。比军人叛散,皆卿等不以为意,我亦不能问叛身,自今军中有叛者,军主任其罪[3]。”于是一人叛,遣人追之,亦去不返,莫敢发觉,咸有异计。
【注文】
[1]但:只是,仅仅。 劫:威胁,威逼。
[2]著:通“着”,穿戴。
[3]比:近日,最近。 问:追究。 任:承担,负责。
【译文】
沈攸之平时就不得人心,只是依靠暴力胁迫。当初从江陵城出发时,就已经有逃跑的士兵。等到进攻郢州城时,三十多天没有攻下来,逃跑的人就更多了。沈攸之白天晚上都要亲自到军营中安抚将士,但逃跑者并没有停止。沈攸之非常愤怒,召集各路大军的军主说:“我奉太后之命起兵进攻建康。如果能够成功,我们可以加官晋爵。如果失败,朝廷自然会诛杀我家一百多口人,不会牵涉到其他人。最近士兵逃跑叛变的现象,都是因为你们管理不严格,我又不能去追究每一个逃叛者,所以从今以后军中有逃跑叛变者,军主要承担罪责。”从此以后,一个人逃叛,军主就派人去追,去追的人也一去不复返,没有人敢向沈攸之报告情况,大家各自都心怀打算。
【原文】
刘攘兵射书入城请降,柳世隆开门纳之。丁卯夜,攘兵烧营而去。军中见火起,争弃甲走,将帅不能禁。攸之闻之,怒,衔须咀之,收攘兵兄子天赐、女婿张平虏斩之[1]。向旦,攸之帅众过江,至鲁山,军遂大散,诸将皆走。臧寅曰:“幸其成而弃其败,吾不忍为也。”乃投水死。攸之犹有数十骑自随,宣令[2]军中曰:“荆州城中大有钱,可相与还取以为资粮。”郢城未有追军,而散军畏蛮抄,更相聚结,可二万人,随攸之还江陵。
【注文】
[1]衔须:口含胡须。一种愤怒的表示。 咀(jǔ):咀嚼。 天赐:即刘天赐(?—478年),南朝宋臣僚。刘攘兵侄子,曾任荆州西曹,后被沈攸之所杀。 张平虏(?—478年):南朝宋将领。刘攘兵之婿,后被沈攸之所杀。
[2] 宣令:传达帝王、将领的命令。
【译文】
刘攘兵将书信用箭射入郢州城中,请求投降,柳世隆答应开城门迎接他。丁卯(十九日)夜,刘攘兵烧毁军营叛逃。军营中火光四起,士兵顾不上带兵器就争先恐后逃走,将领们禁止不住。沈攸之听说后非常愤怒,狠狠地咬住自己的胡子,逮捕了刘攘兵的侄子刘天赐和女婿张平虏,并杀掉他们。第二天早上,沈攸之率领部队渡江,到达鲁山,军队崩溃,将领逃走。臧寅说:“侥幸人家的成功,背弃人家的失败,我不忍这样做。”于是跳江自杀。沈攸之手下还有几十名骑兵跟随,沈攸之对军中人宣布说:“荆州城中有很多钱粮,我们一起去那里抢夺,作为我们返回的资粮。”郢州城没有追兵,再加上逃散的士兵们也怕被蛮人劫杀,于是再次聚集到一起,达二万人,他们跟随沈攸之返回江陵城。
【原文】
张敬儿既斩攸之使者,即勒兵,侦攸之下,遂袭江陵。攸之使子元琰与兼长史江乂、别驾傅宣共守江陵城[1]。敬儿至沙桥,观望未进[2]。城中夜闻鹤唳,谓为军来,乂、宣开门出走,吏民崩溃[3]。元琰奔宠洲,为人所杀[4]。敬儿至江陵,诛攸之二子、四孙。
【注文】
[1]江(yì)(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历任主簿、长史等职,沈攸之起兵反抗萧道成时,与沈攸之子沈元琰等留守江陵,沈攸之兵败后逃走。 别驾:古代官职名。又称别驾从事史,汉代为州刺史出巡的佐吏,另乘传车,故称别驾。魏、晋时因州郡不甚分别,故于诸州置,总理众务,职权甚重。 傅宣(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别驾,沈攸之起兵反抗萧道成时,与沈攸之子沈元琰等留守江陵,沈攸之兵败后逃走。
[2]沙桥:古地名。今湖北江陵北。
[3]鹤唳(lì):仙鹤鸣叫之声。多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
[4]宠洲:古地名。今湖北江陵西南。
【译文】
张敬儿斩杀了沈攸之派来联系的使者,立即集结军队,侦察到沈攸之率军东下后,立即袭击江陵城。沈攸之派儿子沈元琰与兼长史江、别驾傅宣共同镇守江陵。张敬儿抵达沙桥后,停下来观望。江陵城里的人夜里听到仙鹤的鸣叫,以为敌人到达,江、傅宣打开城门逃走,城中的官民溃散。沈元琰逃到宠洲时被人杀死。张敬儿进入江陵城,诛杀了沈攸之的两个儿子和四个孙子。
【原文】
攸之将至江陵百余里,闻城已为敬儿所据,士卒随之者皆散。攸之无所归,与其子文和走至华容界,皆缢于栎林,己巳,村民斩首送江陵[1]。敬儿擎之以楯,覆以青伞,徇诸市郭,乃送建康[2]。敬儿诛攸之亲党,收其财物数十万,皆以入私。
【注文】
[1]栎(lì):树名。即栎树。
[2]擎(qíng):托,举。 楯(shūn):栏杆的横木。 徇(xùn):巡行示众。
【译文】
沈攸之到达离江陵一百多里的地方,听说江陵城已经被张敬儿攻陷,手下跟随的士卒们都逃跑了。沈攸之走投无路,与他的儿子沈文和逃到华容边界,都在栎树林中上吊自杀,己巳(二十一日),村民砍掉沈攸之父子的首级送到江陵。张敬儿把沈攸之的首级绑在横杆上,上面用黑伞遮盖着,到江陵城乡的各个地方巡行示众,然后送到京城建康。张敬儿诛杀了沈攸之在江陵的亲信和党羽,没收了他们的财物,价值几十万,全部收入自己私囊。
【原文】
初,仓曹参军金城边荣为府录事所辱,攸之为荣鞭杀录事[1]。及敬儿将至,荣为留府司马,或说之使诣敬儿降。荣曰:“受沈公厚恩,共如此大事,一朝缓急,便易本心,吾不能也[2]。”城溃,军士执以见敬儿。敬儿曰:“边公何不早来?”荣曰:“沈公见留守城,不忍委去。本不祈生,何须见问[3]。”敬儿曰:“死何难得!”命斩之。荣欢笑而去。荣客太山程邕之抱荣曰:“与边公周游,不忍见边公死,乞先见杀[4]。”兵人不得行戮,以白敬儿,敬儿曰:“求死甚易,何为不许!”先杀邕之,然后及荣,军人莫不垂泣。孙同、宗俨之等皆伏诛。
【注文】
[1]仓曹:即司仓参军事,官职名,掌管谷仓之事。 金城:古郡名。治榆中,今甘肃榆中北。 边荣(?—478年):南朝宋臣僚。金城(今甘肃榆中北)人,曾任荆州府仓曹参军、荆州司马,曾参加沈攸之反抗萧道成篡位的战争,兵败后不降被杀。
[2]缓急:指危急之事或发生变故之时。
[3]祈生:祈求活着。 何须:何必,何用。
[4]客:门客,食客。 太山:即泰山,古郡名,治奉高,今山东泰安东南。 程邕(yōng)之(?—478年):泰山(治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南朝宋臣僚边荣的门客,沈攸之兵败,江陵城降落后与边荣一起被张敬儿所杀。
【译文】
当初,仓曹参军、金城人边荣被府录事侮辱,沈攸之为替边荣报仇,用鞭子抽死府录事。当张敬儿将要进入江陵城,边荣时任沈攸之的留府司马,有人劝边荣向张敬儿投降。边荣说:“我受到沈公的深厚恩泽,担负守城的大事,一旦遇到危险,就改变自己的良心,我不能这样做。”江陵城被攻陷后,士兵们捉住边荣交给张敬儿。张敬儿说:“边公怎么不早点来投降呢?”边荣答:“沈公留下我镇守江陵城,我不忍心放弃。本来我就不祈求活下来,你何必多问呢。”张敬儿说:“想死还不容易!”于是下令斩杀。边荣含笑而去。边荣的门客、太山人程邕之抱住边荣说:“我与边公交游多年,不忍心看到您死,请求先杀掉我。”斩杀无法进行,行刑者向张敬儿报告,张敬儿说:“想死很容易,为什么不准许!”于是先杀了程邕之,然后又杀了边荣,士兵们无不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孙同、宗俨之等都被诛杀。
【原文】
丙子,解严。以侍中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萧道成还镇东府。丁丑,以左卫将军萧赜为江州刺史,侍中萧嶷为中领军。二月庚辰,以尚书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令,右仆射王延之为左仆射。癸未,加萧道成太尉、都督南徐等十六州诸军事,以卫将军褚渊为中书监、司空。道成表送黄钺。
【译文】
丙子(二十八日),南朝宋朝廷内外解除戒严。改任侍中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萧道成又返回镇守东府。丁丑(二十九日),任命左卫将军萧赜为江州刺史,改任侍中萧嶷为中领军。二月庚辰(初二日),改任尚书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令,右仆射王延之为左仆射。癸未(初五日),朝廷加授萧道成为太尉、都督南徐等十六州诸军事,改任卫将军褚渊为中书监、司空。萧道成向朝廷上奏章,并把黄钺送还朝廷。
【原文】
夏四月,萧道成以黄回终为祸乱,回有部曲数千人,欲遣收,恐为乱。辛卯,召回入东府。至,停外斋,使桓康将数十人,数回罪而杀之。
【译文】
夏季四月,萧道成认为黄回最终会造成祸乱,黄回有私家部队几千人,萧道成想逮捕他,又怕引起叛乱。辛卯(十四日),萧道成召黄回到东府。黄回到东府后,萧道成把他安置在外间,派桓康带着几十个侍卫,历数黄回的罪行后把他杀掉。
【原文】
秋八月乙未,以萧赜为领军将军,萧嶷为江州刺史。
【译文】
秋季八月乙未(二十日),任命萧赜为领军将军,萧嶷为江州刺史。
【原文】
九月,萧道成欲引时贤参赞大业,夜,召骠骑长史谢朏,屏人与语,久之,朏无言[1]。唯二小儿捉烛,道成虑朏难之,仍取烛遣儿,朏又无言,道成乃呼左右。朏,庄之子也[2]。
【注文】
[1]参赞:参谋,顾问。 谢朏(fěi)(?—509年):南朝齐、梁大臣。字敬冲,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年幼聪慧,时人誉为“神童”,历仕宋、齐、梁三代。起家抚军法曹参军,历任太子舍人、中书郎、临川内史。萧道成辅政时引为左长史,历任侍中、秘书监、尚书令,掌管齐国文化典籍、诏令奏议等。南朝梁时辞官隐居,谥曰“敬孝”。
[2]庄:即谢庄(421—466年):南朝宋臣僚、文学家。字希逸,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历任太子洗马、中舍人、谘议参军、记室参军、太子中庶子,其诗文《月赋》《赤鹦鹉赋》等闻名当时。
【译文】
九月,萧道成想延请当时德才兼修的士人为他谋划篡位大事,夜里,召来骠骑长史谢朏,屏退侍从与他说悄悄话,很长时间谢朏都不说一句话。当时家里还剩下两个持烛的侍儿,萧道成担心谢朏为难,于是取过蜡烛,遣退两个侍儿,谢朏还是一句也不说,萧道成才又把手下的侍从们喊回来。谢朏是谢庄的儿子。
【原文】
太尉右长史王俭知其指,他日,请间言于道成曰:“功高不赏,古今非一[1]。以公今日位地,欲终北面,可乎?”道成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2]。俭因曰:“俭蒙公殊眄,所以吐所难吐,何赐拒之深?宋氏失德,非公岂复宁济[3]。但人情浇薄,不能持久,公若小复推迁,则人望去矣[4]。岂唯大业永沦,七尺亦不可得保[5]。”道成曰:“卿言不无理。”俭曰:“公今名位,故是经常宰相,宜礼绝群后,微示变革[6]。当先令褚公知之,俭请衔命[7]。”道成曰:“我当自往。”经少日,道成自造褚渊,款言移晷[8]。乃谓曰:“我梦应得官。”渊曰:“今授始尔,恐一二年间未容便移。且吉梦未必应在旦夕。”道成还,以告俭,俭曰:“褚是未达理耳。”
【注文】
[1]王俭(452—489年):南朝齐大臣、文学家。字仲宝,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东晋名相王导五世孙,王僧绰之子,自幼勤学,手不释卷,娶南朝宋明帝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后历任秘书郎、秘书丞、义兴太守、太尉右长史等职。辅佐萧道成即位,礼仪诏策,皆出其手,因功封南昌县公,升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兼丹阳尹。南朝齐武帝时任侍中、尚书令,领国子祭酒、学士馆主、太子少傅、卫军将军、中书监,卒谥“文宪”。 指:同“旨”,意图,企图。 间言:密谈。
[2]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为北面。 正色:态度严厉。 裁:制止,抑制。神采: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 内和:内心平和。
[3]眄(miǎn):盼望,期望。 宁济:安定匡济。
[4]浇薄:社会风气浮薄,不淳朴敦厚。
[5]七尺: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
[6]经常:平常,普通。 绝:越过,超过。
[7]衔命:尊奉命令。
[8]造:造访,拜访。 款言:恳切的言辞。 移晷(guǐ):日影移动。意指经过很长一段时间。
【译文】
太尉右长史王俭知道萧道成的企图,有一天,他请求和萧道成密谈,说道:“功勋太高就没办法再赏赐了,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不少。以萧公现在的地位,想一直做臣子,怎么可以呢?”萧道成严厉地制止了他,但神情间流露出喜悦的表情。于是,王俭继续说:“王俭我承蒙您的特殊期盼,所以吐露出别人不敢说的话,萧公您何必拒绝得那么果断?刘宋政权已经失去德行,如果不是因为您,国家哪能安定?但是人心浮躁奸猾,记忆不会持久,如果您稍微推迟变迁,就会失去人心。到那时,岂止是没有大业,就连七尺之躯怕都保不住。”萧道成说:“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王俭说:“萧公您现在的名声和地位,依然是一位普通的宰相,现在应该在礼节上表现出远超其他宰相,略微显示出改朝换代的迹象。不过,应该先让褚渊知道这个想法,我请求奉命去告诉他。”萧道成说:“我自己去说吧。”过了些日子,萧道成亲自到褚渊府中造访,融洽诚恳地谈了很长时间。然后萧道成对他说:“我梦见自己升官了。”褚渊说:“刚刚授的官,恐怕一两年内不会升迁。况且吉利的梦也不一定就会很快变成现实。”萧道成回来后,把谈话告诉了王俭。王俭说:“那是因为褚渊还是没有听明白您的话罢了。”
【原文】
俭乃唱议加道成太傅,假黄钺,使中书舍人虞整作诏[1]。道成所亲任遐曰:“此大事,应报褚公[2]。”道成曰:“褚公不从奈何?”遐曰:“彦回惜身保妻子,非有奇才异节,遐能制之[3]。”渊果无违异[4]。
【注文】
[1]唱议:即倡议,首先提出建议,发起做某事。 太傅:古代官职名。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君主的辅佐大臣,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后代沿置。西汉平帝时与太师、太保、少傅合称四辅,位上公,无实际职司。东汉长期设立该职,以后各代均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假黄钺(yuè):假:借、授予、给予。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以黄钺借给大臣,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之意。魏晋南北朝时,重臣出征往往加有此称号。 虞整(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中书舍人,萧道成欲篡宋,命其草拟诏书,但其因整夜醉酒误事,从此默默无闻。
[2]任(rén)遐(xiá)(生卒年不详):南朝齐臣僚。字景远,自幼勤于学业,家教严谨,官至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
[3]彦回:即褚渊(435—482年),字彦回。见前注。
[4]违异:不一致,违背。
【译文】
于是,王俭提议加授萧道成太傅,假黄钺,命令中书舍人虞整撰写诏书。萧道成的亲信任遐说:“这是大事,应该向褚渊通报。”萧道成说:“褚渊如果不听从,怎么办?”任遐说:“褚渊是为了爱惜自己和保护妻儿,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和高尚的操守,我任遐可以制服他。”褚渊果然没有提出反对。
【原文】
丙午,诏进道成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使持节、太尉、骠骑大将军、录尚书、南徐州刺史如故[1]。道成固辞殊礼。
【注文】
[1]大都督:古代武官名。古代军事统帅。三国吴、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魏晋南北朝时称“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者,即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 中外诸军事:即都督中外诸军事,古代职官名。三国魏置,为最高军事长官,仅次于大都督。盛行于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达到顶峰。 剑履上殿:古代得到帝王特许的大臣,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被视为极大的优遇。 入朝不趋:古代臣子入朝必须快步走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 赞拜不名:臣子朝拜帝王时,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是皇帝给予大臣的一种特殊礼遇。
【译文】
丙午(初二日),南朝宋顺帝刘準下诏,赐予萧道成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兼领扬州牧,允许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使持节、太尉、骠骑大将军、录尚书、南徐州刺史等职务不变。萧道成坚决辞让特殊的礼遇。
【原文】
戊申,太傅道成以萧映为南兖州刺史。冬十月丁丑,以萧晃为豫州刺史[1]。
【注文】
[1]萧映(459—489年):字宣光,临川献王,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第三子。 萧晃(460—490年):南朝齐宗室、大臣。字宣明,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第四子,生母谢贵嫔。少有武力,历任宁朔将军和淮南、宣城二郡太守,豫州刺史、南徐州刺史、侍中、护军将军、中军将军、散骑常侍、中书监、镇军将军、丹阳尹、车骑将军,封长沙王,死后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威”。
【译文】
戊申(初四日),太傅萧道成任命萧映为南兖州刺史。冬季十月丁丑(初三日),任命萧晃为豫州刺史。
【原文】
齐高帝建元元年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1]。
【注文】
[1]建元元年:建元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在位时期的年号,即建元元年(479年)四月至建元四年(482年),共计四年。建元元年即公元479年。
【译文】
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春季正月甲辰(初二日),改任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原文】
太傅道成以谢朏有重名,必欲引参佐命,以为左长史。尝置酒与论魏、晋故事,因曰:“石苞不早劝晋文,死方恸哭,方之冯异,非知机也[1]。”朏曰:“晋文世事魏室,必将身终北面;借使魏依唐、虞故事,亦当三让弥高[2]。”道成不悦。甲寅,以朏为侍中,更以王俭为左长史。
【注文】
[1]石苞(?—273年):魏、晋将领。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为人多智谋,容仪伟丽,不修小节,因受司马懿赏识,历任尚书郎、镇东将军、骠骑将军、大司马,先后封东光侯、乐陵郡公。 晋文:即司马昭(211—265年),三国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次子,司马师之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曹魏政权,派钟会、邓艾灭蜀。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文皇帝。有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恸(tòng)哭:放声痛哭。 冯异(?—34年):东汉开国名将。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在刘秀统一天下中,任征西大将军,治军严明,作战勇敢,善用谋略,身先士卒,为刘秀平定关中立有大功。为人谦退,不居功。因其独坐树下不争战功,故得“大树将军”的美称,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2]唐、虞故事:即唐虞揖让的故事。唐、虞是指帝尧、帝舜,帝尧把天下让给贤明有德的帝舜,由帝舜做皇帝,体现了古代帝王任人唯贤、大公无私的胸怀。 三让: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语出班固《后汉书·和帝纪》:“故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群贤首。”
【译文】
太傅萧道成因为谢朏名声显赫,千方百计想让他来辅佐自己,所以任命他为左长史。萧道成曾经设宴与他谈论魏晋时期的旧事,乘机说:“石苞没有及早劝说晋文帝(司马昭)称帝,死后才后悔痛哭,与汉代时的冯异相比,可以说是不识时机。”谢朏说:“晋文帝侍奉曹魏,必定会终身做忠臣;假如曹魏当年依照唐尧把皇位禅让给虞舜的先例,晋文帝也应该经过三次推让来显示出高尚。”萧道成听后不高兴。甲寅(十二日),改任谢朏为侍中,重新任命王俭为左长史。
【原文】
丙辰,以给事黄门侍郎萧长懋为雍州刺史[1]。
【注文】
[1]萧长懋(mào)(458—493年):南朝齐宗室、故太子。见前注。
【译文】
丙辰(十四日),改任给事黄门侍郎萧长懋为雍州刺史。
【原文】
二月甲午,诏申前命,命太傅赞拜不名。
【译文】
二月甲午(二十二日),南朝宋顺帝刘準下诏重申前命,赐给太傅萧道成赞拜不名的特权。
【原文】
(二)[三]月甲辰,以太傅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齐公,加九锡,其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如故[1]。乙巳,诏齐国官爵礼仪并仿天朝。丙午,以世子赜领南豫州刺史。
【注文】
[1]相国:古代官职名。春秋即有,是对宰辅大臣的尊称。秦统一后唯置丞相,西汉曾用此称,东汉不设,三国魏不常置,两晋南北朝时由权臣担任。 百揆(kuí):传说尧置,百官之长。后世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 九锡:古代“锡”通“赐”,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嚣、朱户、纳陛、虎贲、钺、弓矢、秬(jù)鬯(chàng)。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译文】
三月甲辰(初二日),南朝宋顺帝刘準任命太傅萧道成为相国,总百揆,封齐公,实封十个郡,颁赐九锡,仍然担任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等职务。乙巳(初三日),下诏批准齐国官爵、礼仪都一律都依照皇帝的规格。丙午(初四日),任命萧道成的嫡长子萧赜为南豫州刺史。
【原文】
杨运长去宣城郡还家,齐公遣人杀之。凌源令潘智与运长厚善[1]。临川王绰,义庆之孙也,绰遣腹心陈讃说智曰:“君先帝旧人,身是宗室近属,如此形势,岂得久全!若招合内外,计多有从者[2]。台城内人,常有此心,正苦无人建意耳。”智即以告齐公。庚戌,诛绰兄弟及其党与。
【注文】
[1]凌源:古县名。即凌县,今江苏泗阳西北。 令:即县令。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的行政长官则成为郡守的下属。秦汉政府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隋唐以后,县官一律称令。 潘智(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曾任凌源令,举报刘宋宗室刘绰等人密谋反抗权臣萧道成。
[2]绰:即刘绰(?—479年),南朝宋宗室、臣僚。字子流,临川哀王刘烨之子,承嗣临川王爵位,官至步兵校尉。南朝宋顺帝昇明三年(479年)因欲密谋推翻萧道成,事泄被杀,临川国废除。 义庆:即刘义庆(403—444年),南朝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性简素,寡嗜欲,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历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著作有《世说新语》《幽明录》等。 陈讃(zàn)(?—479年):南朝宋臣僚。临川王刘绰的心腹,因密谋推翻权臣萧道成,事泄被杀。 招合:招揽聚合。 计:考虑。
【译文】
杨运长从宣城郡守离职回家,齐公(萧道成)派人杀死了他。凌源令潘智与杨运长交情深厚。临川王刘绰,是刘义庆的孙子,刘绰派心腹陈讚劝说潘智说:“您是先朝皇帝的臣僚,而我是宗室的近亲,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哪能保全自己!如果招集朝廷内外的反抗,我想会有很多人响应。朝廷内部有这样想法的人,正是苦于没人提出而已。”潘智立即把这个情况报告给齐公。庚戌(初八日),萧道成诛杀了刘绰兄弟以及他们的同伙。
【原文】
甲寅,齐公受策命,赦其境内[1]。以石头为世子宫,一如东宫。褚渊引何曾自魏司徒为晋丞相故事,求为齐官,齐公不许[2]。以王俭为齐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俭时年二十八。夏四月壬申朔,进齐公爵为王,增封十郡。甲戌,武陵王赞卒,非疾也。丙戌,加齐王殊礼,进世子为太子[3]。
【注文】
[1]策命:也称册命,以策书封官授爵。
[2]何曾(199—278年):西晋大臣。字颖考,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三国魏明帝时封平原侯,任散骑侍郎、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与曹魏权臣司马懿私交深厚,司马炎袭父爵为晋王时,何曾为丞相,在魏晋禅代的进程中立功,晋时历官太尉、太保兼司徒,爵位也由侯晋升为公,享有坐车佩剑的特权。
[3]殊礼:特别的礼遇。
【译文】
甲寅(十二日),齐公(萧道成)接受朝命,在齐国内施行大赦。以石头城作为嫡长子的宫室,如同太子东宫一样。褚渊援引何曾从曹魏的司徒成为西晋丞相的旧事,请求为齐国的官员,齐公不同意。萧道成让王俭做了齐国的尚书右仆射,主管吏部。王俭当时只有二十八岁。夏季四月壬申朔(初一日),进封萧道成之爵为齐王,增加十个郡的封地。甲戌(初三日),武陵王刘赞去世,他不是病死的。丙戌(初五日),加授萧道成特殊礼节,进封萧道成的嫡长子为太子。
【原文】
辛卯,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1]。壬辰,帝当临轩,不肯出,逃于佛盖之下,王敬则勒兵殿庭,以板舆入迎帝[2]。太后惧,自帅阉人索得之,敬则启譬令出,引令升车[3]。帝收泪谓敬则曰:“欲见杀乎?”敬则曰:“出居别宫耳,官先取司马家亦如此。”帝泣而弹指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4]!”宫中皆哭。帝拍敬则手曰:“必无过虑,当饷辅国十万钱。”是日,百僚陪位[5]。侍中谢朏在直,当解玺绶,阳为不知,曰:“有何公事[6]?”传诏云:“解玺绶授齐王。”朏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使朏称疾,欲取兼人,朏曰:“我无疾,何所道[7]!”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仍登车还宅[8]。乃以王俭为侍中,解玺绶。礼毕,帝乘画轮车出东掖门,就东邸。问:“今日何不奏鼓吹?”左右莫有应者[9]。右光禄大夫王琨,华之从父弟也,在晋世已为郎中,至是,攀车獭尾恸哭,曰:“人以寿为欢,老臣以寿为戚[10]。既不能先驱蝼蚁,乃复频见此事[11]。”呜咽不自胜,百官雨泣[12]。
【注文】
[1]禅(shàn)位:即禅让,它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部落集体表决,以多数决定。但其真实性存在争议。后来中国古代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2]临轩(xuān):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 板舆:木板车。
[3]启譬(pì):开导晓谕。
[4]弹指:捻弹手指作声。原为印度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含义。
[5]陪位:陪同,陪席。
[6]玺(xǐ)绶(shòu):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 阳:通“佯”,假装。
[7]称疾:称病,借口生病。
[8]东掖门:东晋时建康城(台城)南面东侧的大门,南朝宋时改称万春门,梁时改称东华门。
[9]鼓吹:原指汉魏以后流行的演奏方式,源自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演奏乐器为打击乐器和吹奏乐曲,如鼓、茄、箫等,所以称为“鼓吹”。以后鼓吹逐步由演出的形式转化为对乐队的称谓,再引申为宣扬、宣传等意思,现在使用鼓吹多带有贬义。
[10]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战国置中大夫,秦为郎中令属官,汉武帝改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与谏议大夫、太中大夫同,掌顾问应对,属光禄勋。魏、晋以后无定员,为加官及礼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为阶官,唐宋光禄大夫从二品,元明升为从一品,清升为正一品,为文官最高的阶官。 王琨(399—482年):南朝宋、齐臣僚。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华堂弟,少谨笃,南朝宋、齐时历任驸马都尉、仪曹郎、宣城太守、义兴太守、黄门郎、宁朔将军、东阳太守、廷尉卿、吏部郎、建威将军、广州刺史、辅国将军、右卫将军、度支尚书、广陵太守、吴郡太守、中领军、散骑常侍、会稽太守、右光禄大夫等职,性格谨慎,但过分吝啬,卒后赠左光禄大夫。 华:即王华(?—427年),东晋、南朝宋大臣。字子陵,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司徒左长史王廞(xīn)之子。王廞因反王恭被逐,王华幸免于难。投奔刘裕,任州主簿、治中从事史、咨议参军。后任宜都王刘义隆司马、南郡太守,支持刘义隆继承皇位,任职侍中、右卫将军。曾协助诛杀徐羡之等人。死后追赠散骑常侍、卫将军、新建县侯。 郎中:古代官职名。战国始有,为郎官的通称。秦汉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职责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獭(tǎ)尾:悬挂于车子上用来装饰和防尘土的饰物。
[11]先驱蝼蚁:成语。自己先死埋葬地下,为别人驱除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12]雨泣:泪如雨下。
【译文】
辛卯(二十日),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王(萧道成)。壬辰(二十一日),举行禅让仪式,本来顺帝应该到前殿出席,但他害怕不敢去,躲藏到佛伞下面,辅国将军王敬则率军到达殿庭,用木板车来接顺帝出宫。太后害怕,赶紧亲自带着宦官们找到了顺帝,王敬则哄劝让他从佛伞下出来坐到木板车上。顺帝止住泪水问王敬则:“你们是要杀我吗?”王敬则说:“只是让您搬到别的宫殿去住。您的祖先取代司马氏时也是这样做的。”顺帝哭泣着捻弹手指说:“希望转生以后生生世世不再生于帝王家!”宫中的人都伤心地哭了。顺帝拍着王敬则的手说:“你一定不要担心,我会赏赐给你十万钱。”当天,文武百官都陪同在萧道成周围。侍中谢朏当天正好值班,应该让他解下玉玺的绶带,谢朏假装不知道,对传递诏令的使者说:“你有什么事吗?”使者说:“请您前去解下玺绶交给齐王。”谢朏说:“齐国应该也有自己的侍中。”说完搬过枕头就睡。传诏的使者害怕,建议谢朏称病,另找一位兼职侍中,谢朏说:“我没有病,怎么能说有病!”说完身穿朝服走出东掖门,仍旧乘车回到家中。萧道成只好任命王俭为侍中,解下玺绶。禅让仪式举行完毕,顺帝乘画轮车从东掖门回到东宫。顺帝向身边的侍从问:“为什么今天不奏鼓乐?”手下的人没有人回答。右光禄大夫王琨是王华的堂弟,在东晋时就已经担任郎中,到此时,抓住顺帝车子的獭尾痛哭说:“人们都以为长寿是令人高兴的事,而我认为长寿是一种悲哀。既然不能早早地死去,所以才会屡屡看到这样改朝换代的事。”说着,哽咽地抽泣着,悲伤之情无法抑制,陪同的文武官员也都泪如雨下。
【原文】
司空兼太保褚渊等奉玺绶,帅百官诣齐宫劝进[1]。王辞让,未受。渊从弟前成安太守炤谓渊子贲曰:“司空今日何在[2]?”贲曰:“奉玺绶在齐大司马门。”炤曰:“不知汝家司空将一家物与一家,亦复何谓?”甲午,王即皇帝位于南郊,还宫,大赦,改元。奉宋顺帝为汝阴王,优崇之礼,皆仿宋初。筑宫丹杨,置兵守卫之。宋神主迁汝阴庙,诸王皆降为公。自非宣力齐室,余皆除国[3]。独置南康、华容、萍乡三国,以奉刘穆之、王弘、何无忌之后,除国者凡百二十人[4]。二台官僚,依任摄职,名号不同、员限盈长者,别更详议[5]。
【注文】
[1]太保:古代官职名。古代三公之一,位次于太傅,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置于西周,战国后废,秦无此官。西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初复置,无实际职掌,旋废。三国魏末复置,安置元老重臣,位在三司之上,无实际职掌。此后多为勋戚、文武大臣的加衔赠官,无实职。自晋以后,太子官属有太子太保,辅导太子。 劝进: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2]成安:疑为“安成”。古郡名。治今江西安福东南。 炤(zhào):即褚炤(生卒年不详),南朝宋、齐臣僚。字彦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褚渊的堂弟,一目失明,少有气节,任萧齐国子博士,对褚渊身事宋、齐二代,异常不满。 贲(bì):即褚贲(?—489年),南朝齐大臣。字蔚先,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褚渊长子,少耿介,终身鄙视其父背叛袁粲等依附萧道成的行为,萧道成虽委任其为侍中、领步兵校尉、左户尚书,但其常常称病不朝。
[3]宣力:效力,尽力。 除国:剥夺王爵并不得被继承。
[4]萍乡:古国名。治今江西萍乡。 刘穆之(360—417年):东晋大臣。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跟随刘裕南征北战,为其得力干将,东晋时官至左仆射,追赠侍中、司徒、南昌县侯。南朝宋时追封南康郡公,谥“文宣”。 王弘(379—432年):东晋、南朝宋大臣。字休元,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刘宋时任尚书仆射,掌选举,后历任彭城太守、江州刺史、车骑大将军、侍中、司徒。遵守礼法,不营财利,死后赠太保。 何无忌(?—410年):东晋将领。东海郯(tán)县(今山东郯城北)人。东晋名将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曾与刘裕等起兵讨伐篡位的桓玄,后官至江州刺史,在卢循之乱中与徐道覆作战时战死。
[5]摄职:代理官职。 盈长:超出,多出。
【译文】
司空兼太保褚渊等手捧玺绶,率领着文武百官到齐王萧道成的府中请求登基。齐王推辞谦让,拒不接受。褚渊的堂弟、前安成太守褚炤对褚渊的长子褚贲说:“司空今天去哪里了?”褚贲说:“他正手捧着玺绶在齐王府前的大司马门进献。”褚炤说:“不知道你家的司空把一家之物送给另一家,又是什么意思呢?”甲午(二十三日),齐王在建康南郊即皇帝位,回宫后大赦全国,改年号。奉宋顺帝为汝阴王,优待尊崇的礼遇都模仿刘宋初年的规制。萧道成在丹杨建筑宫殿,派兵守卫,把南朝宋的诸位先帝的牌位迁移到汝阴庙中,原皇室诸王都降为公爵。其余没有在齐国政权建立的过程中尽心竭力的王国,全部被剥夺,只留下南康、华容、萍乡三个王国,分别承继刘穆之、王弘、何无忌的王爵,当时被剥夺的王国有一百二十个。对刘宋和萧齐两朝的官员,萧道成仍然维持他们的职务,对于两朝官员称号不同和员额超编的现象,另外再详细商议。
【原文】
以褚渊为司徒[1]。宾客贺者满座,褚炤叹曰:“彦回少立名行,何意披猖至此[2]!门户不幸,乃复有今日之拜。使彦回作中书郎而死,不当为一名士邪?名德不昌,乃复有期颐之寿[3]。”渊固辞不拜。
【注文】
[1]司徒:古代官职名。见前注。
[2]名行:名声和品行。 披猖:猖獗,猖狂。
[3]期颐(yí):也称人瑞,百岁以上的老人。此处是讽刺之意。
【译文】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任命褚渊为司徒。祝贺的宾客们挤满了座席,褚炤叹息着说:“褚渊年少时就树立了自己的名声和节操,真没有想到如今会猖狂到如此地步!我们褚家真不幸,才会有今天的加官晋爵之举。假如褚渊在做中书郎时就去世了,难道不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吗?如今名声和节操都败坏了,于是才有了百岁之寿。”褚渊坚决推辞司徒之职。
【原文】
奉朝请河东裴上表,数帝过恶,挂冠径去[1]。帝怒,杀之。太子赜请杀谢朏,帝曰:“杀之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2]。”久之,因事废于家。
【注文】
[1]奉朝请:原本为贵族、官僚定期朝见皇帝之称。古代称春季朝见为朝,秋季朝见为请。汉代对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晋代以皇帝侍众官奉车和驸马、骑三都尉为奉朝请。南朝为安置闲散官员,曾一度增至六百多人,成为官号之一。隋初罢,别设朝请大夫、朝请郎,为散官官号,朝请郎至元代废除,朝请大夫到清代废除。 河东郡:古郡名。战国魏置,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北魏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文帝废,寻复置,唐曾改蒲州,复改为河东郡。东晋侨置南河东郡,南齐曰河东郡,隋废,故治在今湖北松滋县西。 裴(yǐ)(?—479年):南朝宋臣僚。字彦齐,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裴昭明堂弟,少有异操,南朝宋明帝泰始年间为刘秉参军,宋顺帝昇明末年任奉朝请,因诽谤萧道成弃职被诛杀。 挂冠:辞官,辞职。
[2]容:容忍。 度外:心意计虑之外。
【译文】
奉朝请、河东人裴上奏章,历数齐高帝萧道成的罪行,然后直接弃官而去。齐高帝大怒,杀了他。太子萧赜请求杀死谢朏,齐高帝说:“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好名声,我们把他置之度外,暂且容忍着他。”过了很长时间,借口犯错误罢免了谢朏的官职。
【原文】
帝问为政于前抚军行参军沛国刘,对曰:“政在《孝经》[1]。凡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者,皆是也。陛下若戒前车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帝叹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2]。”
【注文】
[1]沛国:古郡、国名。西汉置,治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曹魏时迁治于沛县(今江苏沛县),西晋时复治相县,北周时并入彭城郡。 刘(huán):南朝齐学者。字子珪,小名阿称,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年少笃学,博通《五经》,聚徒教授,多次拒绝做官,身材瘦小,谦虚平和,不以高名自居,死后谥贞简先生,著作有《周易乾坤义》《周易四德例》《周易系辞义疏》《毛诗序义疏》《毛诗篇次义》《丧服经传义疏》等。 《孝经》:书名。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十八章。
[2]宝:珍藏,珍视。
【译文】
齐高帝向前抚军行参军、沛国人刘问政,刘说:“执政的道理就在《孝经》里。刘宋王朝之所以灭亡,陛下之所以能得国的原因都在这本书里。陛下如果能吸取前车之鉴,再加上用宽厚的理念治国,即使国家有危险也会转危为安,如果重犯刘宋的错误,即使是安定的国家也会面临危险。”齐高帝叹息着说:“儒士的话,真是可以作为千年万载的治国法宝。”
【原文】
夏五月己未,或走马过汝阴王之门,卫士恐。有为乱者奔入杀王,而以疾闻,上不罪而赏之。辛酉,杀宋宗室阴安公燮等,无少长皆死。前豫州刺史刘澄之,遵考之子也,与褚渊善,渊为之固请曰:“澄之兄弟不武,且于刘宗又疏[1]。”故遵考之族独得免。
【注文】
[1]刘澄之(生卒年不详):南朝宋臣僚。彭城绥里(今江苏徐州)人,刘遵考之子,曾任豫州刺史,萧道成篡宋建齐后,大杀刘宋宗室,褚渊为之求情才免于一死。 遵考:即刘遵考(392—473年),东晋、刘宋大臣。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族弟。刘裕北伐后任并州刺史、兼河东太守,镇守蒲坂(今山西永济)。刘裕即位初年,封为营浦县侯。后升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衔。在任贪婪残暴,聚敛财富。孝武帝刘骏时任左仆射。明帝泰始年间,再拜为侍中、特进、右光禄大夫。死后,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公。 不武:不逞勇武。
【译文】
夏季五月己未(十八日),只要是有人骑马路过汝阴王(刘準)的府第,防守的卫士就会恐惧。但还是有人趁乱进入府第杀死了汝阴王,却以病故汇报给皇上(萧道成),皇上没有加罪,反而还赏赐了凶手。辛酉(二十日),齐高帝萧道成杀死刘宋宗室阴安公刘燮等人,宗室内无论是老少都被诛杀。前豫州刺史刘澄之是刘遵考之子,与褚渊关系很好,褚渊坚决为他求情,说:“刘澄之兄弟不懂军事,而且又是刘宋皇族的远亲。”因此,刘姓宗室只有刘遵考一家幸免。
【原文】
丙寅,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陈氏曰孝皇后[1]。丁卯,封皇子钧为衡阳王[2]。六月甲申,立王太子赜为皇太子,皇子嶷为豫章王,映为临川王,晃为长沙王,晔为武陵王,暠为安成王,锵为鄱阳王,铄为桂阳王,鑑为广陵王,皇孙长懋为南郡王[3]。
【注文】
[1]皇考、皇妣(bǐ):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父亲;妣,指死去的母亲。皇考皇妣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先母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为先妣,已故父母合称考妣。 宣皇帝:即萧承之(383—447年),南朝宋著名将领。字嗣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之父,初居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镇东),东晋渡江寓居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历任扬武将军、威烈将军、右卫将军、太子屯骑校尉,龙骧将军、右军将军,封晋兴县五等男,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萧道成建齐后追尊为宣皇帝。 孝皇后(生卒年不详):即陈道正(一作陈道止),萧承之正妻。临淮东阳(今江苏盱眙东南)人,三国魏司徒陈矫之后,南朝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生母。幼时家贫,辛勤纺织,后嫁萧承之,生子萧道成。生活俭朴,年七十三去世。萧道成建齐后,追谥尊为孝皇后。
[2]钧:即萧钧(473—494年),南朝齐宗室、诗人。字宣礼,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北万绥镇)人,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第十一子,出继伯父萧道度,继爵衡阳王,性至孝,好诗文,历任江州刺史、散骑常侍、征虏将军、骁骑将军、左卫将军、中书令、侍中,海陵王萧昭文继位后,萧鸾专政时被杀。
[3]晃:即萧晃(生卒年不详),南朝萧齐宗室。萧道成之子,封长沙王。 晔:即萧晔(467—494年),南朝齐宗室、大臣。字宣照,萧道成第五子,母罗氏,擅弈棋作文,封武陵王,历任冠军将军、征虏将军、会稽太守、左将军、中书令、散骑常侍,太常卿、祠部尚书、江州刺史、左民尚书、前将军,太常卿、护军将军等职,卒赠司空。 暠(gǎo):即萧暠(468—491年),南朝齐宗室、大臣。字宣曜,萧道成第六子,生母任太妃,性情清和,多疾病,封安成王,历任冠军将军、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征虏将军、左卫将军、侍中、中书令、祠部尚书、骁骑将军、南徐州刺史、散骑常侍、秘书监,卒赠抚军将军。 锵(qiāng):即萧锵(469—494年),南朝齐宗室、大臣。字宣韶,萧道成第七子,母为陆修仪,封鄱阳王,历任北中郎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征虏将军、左卫将军、侍中、丹阳尹、散骑常侍、江州刺史、安南将军、尚书右仆射、骠骑将军、司徒,后被萧鸾所杀。 铄(shuò):即萧铄(470—494年),南朝萧齐宗室、大臣。字宣朗,萧道成第八子,母为袁修容,封桂阳王,历任南徐州刺史、散骑常侍、中书令、度支尚书、太常、前将军、侍中、抚军将军、中军将军,羸弱多病,常常病卧,后被萧鸾所杀。 鑑:即萧鑑(471—491年),南朝齐宗室、大臣。字宣彻,萧道成第十子,母为何氏,封广陵王,历任益州刺史、安西将军、散骑常侍、秘书监、左卫将军等,病卒,赠中军将军。
【译文】
丙寅(二十五日),萧道成追尊其亡父为宣皇帝,亡母陈氏为孝皇后。丁卯(二十六日),册封皇子萧钧为衡阳王。六月甲申(十四日),册立王太子萧赜为皇太子,皇子萧嶷为豫章王,萧映为临川王,萧晃为长沙王,萧晔为武陵王,萧暠为安成王,萧锵为鄱阳王,萧铄为桂阳王,萧鑑为广陵王,封皇孙萧长懋为南郡王。
【原文】
乙酉,葬宋顺帝于遂宁陵[1]。
【注文】
[1]遂宁陵:南朝宋顺帝刘準的陵墓,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区。
【译文】
乙酉(十五日),葬宋顺帝于遂宁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