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中华历史/元魏之乱

元魏之乱

元魏之乱【内容提要】《元魏之乱》叙述了北魏后期孝明帝元诩(xǔ)正光年间至孝武帝元修永熙年间(520—534年)中枢政局的动荡及变乱过程​‍‌‍​‍‌‍‌‍​‍​‍‌‍​‍‌‍​‍​‍‌‍​‍‌​‍​‍​‍‌‍​‍​‍​‍‌‍‌‍‌‍‌‍​‍‌‍​‍​​‍​‍​‍​‍​‍​‍​‍‌‍​‍‌‍​‍‌‍‌‍‌‍​。北魏后期,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生活腐化,中央集...

元魏之乱

【内容提要】

《元魏之乱》叙述了北魏后期孝明帝元诩(xǔ)正光年间至孝武帝元修永熙年间(520—534年)中枢政局的动荡及变乱过程​‍‌‍​‍‌‍‌‍​‍​‍‌‍​‍‌‍​‍​‍‌‍​‍‌​‍​‍​‍‌‍​‍​‍​‍‌‍‌‍‌‍‌‍​‍‌‍​‍​​‍​‍​‍​‍​‍​‍​‍‌‍​‍‌‍​‍‌‍‌‍‌‍​。

北魏后期,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生活腐化,中央集权统治日趋衰败,各种社会矛盾愈来愈尖锐​‍‌‍​‍‌‍‌‍​‍​‍‌‍​‍‌‍​‍​‍‌‍​‍‌​‍​‍​‍‌‍​‍​‍​‍‌‍‌‍‌‍‌‍​‍‌‍​‍​​‍​‍​‍​‍​‍​‍​‍‌‍​‍‌‍​‍‌‍‌‍‌‍​。公元523年,六镇起义爆发,使北魏王朝的统治陷入内忧外患的漩涡之中​‍‌‍​‍‌‍‌‍​‍​‍‌‍​‍‌‍​‍​‍‌‍​‍‌​‍​‍​‍‌‍​‍​‍​‍‌‍‌‍‌‍‌‍​‍‌‍​‍​​‍​‍​‍​‍​‍​‍​‍‌‍​‍‌‍​‍‌‍‌‍‌‍​。一方面,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胡太后自从再次临朝以后,宠幸奸佞(nìng),独断专行,败坏朝政,且与孝明帝元诩之间矛盾日深。另一方面,自六镇起义以来,北方各地的叛乱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一些手握兵权的边地军阀开始在混战中崭露头角,如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北)的高欢、北秀容川(今山西朔州一带)的尔朱荣等。

公元528年,胡太后联合手下的宠臣郑俨(yǎn)、徐纥(hé)毒死了十九岁的孝明帝元诩,拥立三岁的元钊为傀儡。统领并、肆、汾、广、恒、云六州兵马的大都督、契胡酋长尔朱荣以“斩除奸邪”为借口,率军南下,开启了北魏末年中枢政治动乱的序幕。由此,边地军阀开始入主中枢政局,左右帝王废立,掌控朝政。

尔朱荣率军进入洛阳后,拥立北魏宗室元子攸(yōu)为帝,即孝庄帝。他将胡太后和元钊沉入黄河,又采纳费穆的建议,以祭天为名,在河阴(今河南孟津西北),将朝廷的两千多名文武官员全部杀死,史称“河阴之变”。支撑北魏王朝统治的鲜卑及汉人士家大族几乎被消灭殆(dài)尽,元魏的中枢政权实际上落入以尔朱荣为代表的边地军阀集团手中。尔朱荣独霸朝纲,专横跋扈,孝庄帝虽系其拥立,但不甘心受其摆布,因此,双方开始产生矛盾。公元530年,孝庄帝设计,在明光殿将尔朱荣斩杀。尔朱荣虽死,但尔朱氏一族仍然身居要职、手握兵权。尔朱兆和尔朱世隆共同推举北魏宗室长广王元晔(yè)为帝,将孝庄帝杀害,北魏政权重归于尔朱氏。公元531年,尔朱氏废掉了长广王元晔,又拥立广陵王元恭为节闵帝,继续掌控朝政,其独裁和专制较尔朱荣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上自官僚贵族下到庶民百姓都对其恨之入骨。同时,军阀集团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以高欢为首的六镇集团开始与尔朱氏集团争权。

幽、安、营、并四州行台刘灵助和冀州的高乾兄弟及封隆之首先联合起兵讨伐尔朱氏。接着,尔朱兆的部下高欢也在信都(今河北冀县)起兵,拥立北魏宗室安定王元朗为帝,史称后废帝,正式与尔朱氏展开对决。高欢使用离间计,使尔朱氏之间互相猜忌,在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大败尔朱兆,攻占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双方又交战于韩陵(今河南安阳东北),高欢以少胜多,大败尔朱氏,率军进入洛阳,废安定王元朗,立北魏宗室元修为帝,史称孝武帝。公元533年,高欢派手下大将窦泰突袭尔朱兆,尔朱兆在穷途末路的情况下上吊自杀。自此,高氏取代尔朱氏,暂时掌控了北魏的中枢政权。

总之,北魏末年,各种矛盾日趋激化,王朝统治风雨飘摇,在内忧外患的情势之下,边地军阀集团开始入主中枢政局,北魏王朝的政权先后落入尔朱氏和高氏手中。然而,北魏的政治动乱并没有就此结束,在针对尔朱氏的斗争中,以贺拔岳、宇文泰为首的武川军人集团入据关西,并不接受高欢的统治,为北魏分裂及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产生和争斗埋下了伏笔。

【原文】

梁武帝天监十八年春正月,魏征西将军平陆文侯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1]。于是喧谤盈路,立榜大巷,克期会集,屠害其家,彝父子晏然不以为意[2]。二月庚午,羽林、虎贲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求仲瑀兄左民郎中始均不获,以瓦石击省门[3]。上下慑惧,莫敢禁讨。遂持火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辱极意,唱呼动地,焚其第舍[4]。始均逾垣走,复还拜贼,请其父命,贼就殴击,生投之火中[5]。仲瑀重伤走免,彝仅有余息,再宿而死。远近震骇。胡太后收掩羽林、虎贲凶强者八人斩之,其余不复穷治。乙亥,大赦以安之,因令武官得依资入选。识者知魏之将乱矣[6]

【注文】

[1]平陆文侯:即张彝(yí)之爵位,魏献文帝拓跋弘朝获赐平陆侯,也称平陆文侯。  仲瑀(yǔ):即张仲瑀,生卒年不详,张彝次子,北魏孝明帝神龟二年(519年)上书,请求改变选官标准,限制武人进入高官阶层,招致家祸,父兄均亡,出逃荥(xíng)阳,伤愈后奔父丧,后官至司徒祭酒、给事中。  封事:古代指臣子呈给皇上的秘密奏章。  铨(quán)削:衡量改变。铨,衡量,古指选官;削,削减,此指改变。  豫清品:进入位高权重的官职阶层。豫,同“预”;清品,古代指位高权重的职位。

[2]喧谤:谓大声指责。  晏(yàn)然:安宁、淡定。

[3]尚书省:官署名,始于南北朝时期。其前身为东汉之尚书台,原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后逐渐演变为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为三省,掌国家政务。尚书省,是国家政令的执行机构,长官有尚书令、尚书仆射(yè)、各部尚书等,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诟(gòu)骂:辱骂。诟,骂。  左民郎中:职官名,即尚书左民郎,掌户籍、税赋等事宜。始置于晋武帝司马炎之时,后世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从第五品中,宣武帝后改为右第六品。  始均:即张始均(?—519年),张彝之长子,字子衡,好学,有文采,魏献文帝拓跋弘朝任左民郎中。神龟二年(519年),因其弟张仲瑀之故,遇害。

[4]造:前往、到。  捶辱:捶打折辱。  唱呼:呼叫。

[5]垣(yuán):即墙。

[6]凶强:凶暴强横。

【译文】

梁武帝萧衍天监十八年(519年)春季正月,北魏征西将军平陆文侯张彝(yí)的儿子张仲瑀呈上密封奏章,请求衡量修改选官标准,排斥、限制武人,不让他们入选清贵的官职。于是喧嚣吵闹之声四起,有人在大街上张榜,约定时间集会,屠害张家,张彝父子安然不动,不以为意。二月庚午(二十日),羽林、虎贲(bēn)军士将近一千人,相继来到尚书省叫骂,寻找张仲瑀的哥哥左民郎中张始均,没有找到,就用瓦片、石块打砸尚书省的大门。尚书省上上下下都很害怕,没人敢上前禁止或惩罚这种行为。这些人于是一路上手持火把,拔下柴草,以木棍、石头为武器,直奔张府,将张彝拽(zhuài)到堂下,恣意捶打羞辱,喊叫声震天动地,并放火焚烧了张府的房舍。张始均越墙逃跑,又返回来向贼兵叩拜,请求放过他的父亲,贼兵趁机殴打他,并把他投进了火中。张仲瑀身受重伤逃走,免于一死,张彝仅剩下一口气,过了一夜就死了。此事使远近四方都感到震惊。胡太后把羽林、虎贲中间凶残强悍的八个人斩杀了,其余的人不再追究。乙亥(二十五日),朝廷大赦天下以安定人心,又下令武官可以凭资格入选为官。有识之士认为魏朝将要发生变乱了。

【原文】

初,燕燕郡太守高湖奔魏,其子谧为侍御史,坐法徙怀朔镇,世居北边,遂习鲜卑之俗[1]。谧孙欢,沈深有大志,家贫,执役在平城,富人娄氏女见而奇之,遂嫁焉[2]。始有马,得给镇为函使[3]。至洛阳,见张彝之死,还家,倾赀以结客[4]。或问其故,欢曰:“宿卫相帅焚大臣之第,朝廷惧其乱而不问。为政如此,事可知矣,财物岂可常守邪?”欢与怀朔省事云中司马子如、秀容刘贵、中山贾显智、户曹史咸阳孙腾、外兵史怀朔侯景、狱掾善无尉景、广宁蔡隽特相友善,并以任侠雄于乡里[5]

【注文】

[1]燕:即后燕。  燕郡:郡名,即后燕之东燕郡。治所在东燕(今河南延津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延津、滑县等地。  高湖:高欢之高祖。生卒年不详,字大渊,勃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出身官宦,祖、父均曾官于后燕。仕后燕为燕郡太守,魏道武帝拓跋珪(guī)朝弃燕归魏,魏太武帝拓跋焘朝任宁西将军、凉州镇都大将,镇守姑臧,为政有佳绩。年七十亡。  谧(mì):即高谧(428—472年),高湖第三子,字安平,才兼文武。魏献文帝拓跋弘天安年间(466—467年)入仕,魏孝文帝元宏朝,任兰台御史、治书侍御史,弹劾非法,无所畏惧。延兴二年(472年)去世,年四十五岁。长孙即齐武献王高欢。  鲜卑:我国古代东北部游牧民族之一,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东汉时西迁,占据匈奴故地。魏晋时期,被称为北部鲜卑的拓跋鲜卑崛起,建立了北魏王朝,后逐渐汉化。

[2]欢:即指高欢(496—547年),鲜卑化汉人,原名贺六浑,世居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东魏的建立者,北齐的奠基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起家于六镇起义,先后投靠杜洛周、葛荣、尔朱荣。北魏孝武帝元修太昌元年(532年),消灭尔朱氏,拥立元修为帝,掌控北魏政权。两年后,废孝武帝,立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东魏。武定五年(547年)病逝。在位期间,平衡鲜卑和汉族地主的权势,对峙西魏,为北齐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沈深:亦作“沉深”。深沉;沉着​‍‌‍​‍‌‍‌‍​‍​‍‌‍​‍‌‍​‍​‍‌‍​‍‌​‍​‍​‍‌‍​‍​‍​‍‌‍‌‍‌‍‌‍​‍‌‍​‍​​‍​‍​‍​‍​‍​‍​‍‌‍​‍‌‍​‍‌‍‌‍‌‍​。  娄氏:即北齐神武明皇后娄氏(501—562年),名昭君,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出身于鲜卑贵族。聪慧,宽厚,尚俭朴。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545年),为交好柔然,识大体,主动将正室之位让与柔然公主。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初,被尊为皇太后。北齐武成帝高湛大宁二年(562年)病逝,年六十二岁。

[3]函使:即信使。当时地方往中央送信的专门人员,所送之书表均用封套密封,所以称为函使。

[4]赀(zī):同资,即资产、财产。

[5]省事:职官名,北魏军镇属官。  司马子如:生卒年不详,字遵业,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后徙居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身官宦。少机敏,有口才,好结交豪杰。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中,与尔朱荣结识,从其征讨。尔朱荣亡,与尔朱世隆兴兵入洛,在魏长广王元晔(yè)及前废帝元恭时均居要职。后弃尔朱氏投奔高欢,历任要职,齐文宣帝高洋朝病亡,年六十四岁。  刘贵(?—539年):秀容阳曲(今山西阳曲)人。父曾任魏肆州刺史,魏末,投尔朱荣帐下,累历要职。后弃尔朱氏奔高欢,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去世。  贾显智:生卒年不详,本名智,字显智,以字行于世。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父曾为魏沃野镇长史。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中率军南讨,平元颢(hào)之乱。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初(531年),于尔朱氏帐下听令,后与斛(hú)律春等谋诛尔朱氏,魏孝武帝元修初官至侍中,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初(534年)投奔高欢,后因罪被杀,年四十五岁。  户曹史:职官名,州、镇掌户籍的属吏。  咸阳:郡名,即咸阳郡,时北魏雍州属郡,领石安、池阳、灵武、宁夷、泾阳五县。  孙腾(481—548年):字龙雀,咸阳石安(今陕西高陵西北)人。祖曾仕北凉,北凉亡,投奔北魏,因居北边。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中投奔尔朱荣,后从高欢举兵,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初任司空、尚书令,与司马子如、高隆之、高岳并称“四贵”。武定六年(548年)去世,年六十八岁。  外兵史:职官名,州、镇掌军队的属吏。  狱掾(yuàn):职官名,州、镇掌监狱事务的属吏。  善无:地名,即善无县,前汉属雁门郡、后汉属定襄郡,魏置善无郡,属恒州。今山西右玉。  广宁:郡名,即北魏之朔州广宁郡,领石门、中川二县。  蔡隽(495—536年):又作蔡俊,见前“蔡俊”条注。  任侠:特指古之豪侠之气,其特质是讲义气、重承诺、轻生死。

【译文】

当初,燕国燕郡太守高湖投奔北魏,他的儿子高谧任侍御史,因犯法被贬至怀朔镇,因此世代居于北部边地,于是习染了鲜卑的风俗。高谧的孙子高欢,性格深沉胸怀大志,因家贫,在平城服役,富家女娄氏见高欢非同一般,于是就嫁给了他。高欢因此有了马匹,得到了怀朔镇信使的职位。他到了洛阳,看到张彝之死,回到家后,就倾尽家财结交宾客。有人问他缘故,高欢说:“京城的宿卫前后相随焚烧了大臣的府第,朝廷因惧怕军士叛乱而不问其责。朝廷为政到了这种地步,事情就可想而知了,财物怎能长久地守住呢?”高欢与怀朔镇的省事云中人司马子如、秀容人刘贵、中山人贾显智、户曹史咸阳人孙腾、外兵史怀朔人侯景、狱掾善无人尉景、广宁人蔡隽等人十分友善,并且都以仗义豪侠之气称雄于乡里。

【原文】

普通五年,秀容酋长尔朱荣,羽健之玄孙也[1]。荣神机明决,御众严整。时四方兵起,荣阴有大志,散其畜牧资财,招合骁勇,结纳豪杰,于是侯景、司马子如、贾显度及五原段荣、太安窦泰皆往依之[2]。显度,显智之兄也。

【注文】

[1]羽健:即尔朱羽健,生卒年不详,尔朱荣之高祖,魏道武帝登国初(386年)任领民酋长,率契(qì)胡武士一千七百人从拓跋珪平定晋阳、中山,因功任散骑常侍,居秀容川。魏太武帝拓跋焘时去世。

[2]贾显度(?—534年):贾显智之兄,形容伟岸,有志气。魏孝明帝正光末年,投奔尔朱荣。尔朱荣死后,投奔萧衍。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初北还,参与诛杀尔朱氏,魏孝武帝元修初官至定州大中正​‍‌‍​‍‌‍‌‍​‍​‍‌‍​‍‌‍​‍​‍‌‍​‍‌​‍​‍​‍‌‍​‍​‍​‍‌‍‌‍‌‍‌‍​‍‌‍​‍​​‍​‍​‍​‍​‍​‍​‍‌‍​‍‌‍​‍‌‍‌‍‌‍​。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死于关中。  太安:郡名。即太安郡,魏正光末年,与怀朔镇同时设置,原属朔州,魏末,侨置于并州。  窦泰(?—537年):字世宁,太安捍殊(今山西寿阳)人。魏末投奔尔朱荣,后从高欢,其妻为高欢娄后之妹。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537年)遭西魏宇文泰追杀,全军覆灭,自杀身亡。

【译文】

梁武帝萧衍普通五年(524年),魏秀容川酋长尔朱荣,是尔朱羽健的玄孙。尔朱荣有谋略、英明果断,统帅部下严明整肃。当时四方纷纷起兵,尔朱荣暗中怀有远大志向,将家中的畜牧资财散发给大家,招募聚集骁勇善战之士,结交天下豪杰,于是侯景、司马子如、贾显度及五原人段荣、太安人窦泰等前往依附于他。贾显度,是贾显智的兄长。

【原文】

六年。初,郑羲之兄孙俨为司徒胡国珍行参军,私得幸于太后,人未之知[1]。萧宝寅西讨,以俨为开府属。太后再摄政,俨请奉使还朝,太后留之,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领尚食典御,昼夜禁中[2]。每休沐,太后尝遣宦者随之,俨见其妻,唯得言家事而已[3]。中书舍人乐安徐纥粗有文学,先以谄事赵修,坐徙枹罕[4]。后还,复除中书舍人,又谄事清河王怿;怿死,出为雁门太守[5]。还洛,复谄事元乂。乂败,太后以纥为怿所厚,复召为中书舍人。纥又谄事郑俨,俨以纥有智数,仗为谋主。纥以俨有内宠,倾身承接,共相表里,势倾内外,号为“徐、郑”。俨累迁至中书令、车骑将军;纥累迁至给事黄门侍郎,仍领舍人,总摄中书、门下之事,军国诏令莫不由之[6]。纥有机辩强力,终日治事,略无休息,不以为劳。时有急诏,令数吏执笔,或行或卧,人别占之,造次俱成,不失事理[7]。然无经国大体,专好小数,见人矫为恭谨,远近辐凑附之。给事黄门侍郎袁翻、李神轨皆领中书舍人,为太后所信任,时人云神轨亦得幸于太后,众莫能明也[8]

【注文】

[1]郑羲(xī)(?—492年):字幼驎(lín),荥(xíng)阳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出身官宦。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时以秀才入仕。历魏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三朝,为政不廉,为时人所诟。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六年(492年)亡。  俨:即郑俨,生卒年不详,郑羲侄孙,字季然。魏末因得幸于胡太后而受重用,与另一宠臣徐纥(hé)相互勾结,专权用事。魏孝明帝元诩死,时人都说是郑俨之计。尔朱荣入洛,逃归乡里,被部下所杀。  行参军:职官名,为王公府、将军府属官,掌日常事务。始置于魏晋。后世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六品上,宣武帝后改为右第七品。  私得幸:私通。

[2]谏议大夫:职官名。始置于秦,掌议论。两汉属光禄勋,后世沿置,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四品下,宣武帝后改为右从第四品。

[3]休沐:古时秦汉以来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官府每五天给官员一天假,称为休沐,意即休假。

[4]乐安:郡名,即乐安郡,时北魏青州属郡,领千乘、博昌、安德、勃海四县,治千乘(今山东广饶西北)。  徐纥(hé):生卒年不详,字武伯,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出身贫寒。少好学,以文词著称于时。魏孝文帝元宏朝任主书,魏宣武帝元恪(kè)初任中书舍人。后因谄媚依附于宠臣赵修,升任通直散骑侍郎,并因受赵修牵连,被流放。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中复任中书舍人,与郑俨勾结专权。尔朱荣将入洛,出逃兖(yǎn)州,说服羊侃(kǎn)举兵反魏,后投奔南梁,下落不明。  谄事:逢迎侍奉​‍‌‍​‍‌‍‌‍​‍​‍‌‍​‍‌‍​‍​‍‌‍​‍‌​‍​‍​‍‌‍​‍​‍​‍‌‍‌‍‌‍‌‍​‍‌‍​‍​​‍​‍​‍​‍​‍​‍​‍‌‍​‍‌‍​‍‌‍‌‍‌‍​。  枹(fú)罕:地名,北魏河州治所,今甘肃临夏。

[5]雁门:郡名,即雁门郡,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中属司州,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后属肆州。领原平、广武,治广武(今山西代州)。

[6]中书、门下: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与尚书省共称为三省,是成熟于隋唐的中央权力机构。中书省,也称内史省,是决策机关,掌政令决策,长官有令、监等;门下省,是审议机关,掌封驳审议,长官有纳言、侍中等。后世,中书、门下并称两省,凡军国政要,皆由中书省定策,并草拟诏令,交门下省审议,然后交尚书省颁行。

[7]造次:须臾;片刻。

[8]袁翻(476—528年):字景翔,陈郡项县(今河南沈丘)人。少以才学闻名于世。北魏宣武帝元恪时官至豫州中正。魏孝明帝孝昌中,与徐纥(hé)共同供职于门下省,掌国家文翰。富于才学又善于附会,深得胡太后信任。魏孝庄帝建义初(528年),在河阴之变中遇害,年五十三岁。有文章百余篇传世。

【译文】

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当初,郑羲哥哥的孙子郑俨曾担任司徒胡国珍的行参军,私下里得到胡太后的宠幸,外人都不知道。萧宝寅西征,任命郑俨为其开府属官。胡太后再次摄政后,郑俨请求奉命还朝,胡太后将其留下,任命为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兼领尚食典御,日夜待在宫中。每到休假回家时,胡太后就派太监跟着他,郑俨见了妻子,只能说说家务事而已。中书舍人乐安人徐纥略有文采,先前因为谄媚侍奉赵修,受牵连被流放到枹罕。还朝后,又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又谄媚奉迎清河王元怿;元怿死后,出任雁门太守。回到洛阳,又谄媚奉迎元乂。元乂败亡,胡太后因徐纥曾被元怿所厚待,再次诏任为中书舍人。徐纥又谄媚侍奉郑俨,郑俨因徐纥有智谋,就依仗他为主要的出谋划策之人。徐纥因郑俨有宠于胡太后,就全力奉迎,二人互为表里,权倾朝廷内外,号称“徐、郑”。郑俨累迁官至中书令、车骑将军;徐纥累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仍然兼任中书舍人,总管中书、门下之事,军、政诏令无不由他们掌管。徐纥机智善变,精力旺盛,整日处理政事,几乎不休息,也不感到劳累,当有紧急诏令时,他就命令几个官吏同时执笔,自己或行走或躺卧,分别口述,一会儿就写成了,而且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然而徐纥没有经国济世的大才,专意于雕虫小技,见人假意做出恭敬的姿态,远近的人都争相依附于他。给事黄门侍郎袁翻、李神轨都兼任中书舍人,为胡太后所信任,当时人说李神轨也得幸于胡太后,但大家不明白具体情形。

【原文】

大通二年春二月,魏灵太后再临朝以来,嬖佞用事,政事纵弛,威恩不立,盗贼蜂起,封疆日蹙[1]。魏肃宗年浸长,太后自以所为不谨,恐左右闻之于帝,凡帝所爱信者,太后辄以事去之,务为壅蔽,不使帝知外事[2]。通直散骑常侍昌黎谷士恢有宠于帝,使领左右,太后屡讽之,欲用为州,士恢怀宠,不愿出外,太后乃诬以罪而杀之[3]。有蜜多道人,能胡语,帝常置左右,太后使人杀之于城南,而诈悬赏购贼[4]。由是母子之间,嫌隙日深[5]

【注文】

[1]再临朝:此指北魏胡太后再次执政。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元恪去世,孝明帝元诩幼年即位,其生母胡太后在元乂(yì)及刘腾的支持下临朝执政。正光元年(520年),胡太后被元乂、刘腾幽禁。孝昌元年(525年),元乂等人被诛杀,胡太后再次临朝执政。  嬖(bì)佞(nìng):指皇帝身边受宠幸的奸臣。嬖,古时指受帝王宠幸之人;佞,指善以花言巧语谄媚、吹捧的奸人。  威恩:指北魏王朝的威信和恩德。  封疆日蹙:指北魏的疆域范围日渐变小。当时,秦、陇以西,冀、并以北,都是义军蜂起之地;淮、汝、沂、泗之间,都被南梁所侵占。

[2]魏肃宗:即孝明帝元诩。  浸(jìn):逐渐。  不谨:指行为放荡。  壅(yōng)蔽:隔绝蒙蔽。多指用不正当手段有意隔绝别人的视听,使人不明真相。

[3]通直散骑常侍:职官名,掌顾问应对。始置于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时,使编外散骑常侍与散骑常侍通直(共同宿值禁中),称为通直散骑常侍​‍‌‍​‍‌‍‌‍​‍​‍‌‍​‍‌‍​‍​‍‌‍​‍‌​‍​‍​‍‌‍​‍​‍​‍‌‍‌‍‌‍‌‍​‍‌‍​‍​​‍​‍​‍​‍​‍​‍​‍‌‍​‍‌‍​‍‌‍‌‍‌‍​。后世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三品下,宣武帝后改为右第四品。  昌黎:郡名,即昌黎郡,时属北魏营州,领龙城、广兴、定荒三县。今辽宁锦州。  谷士恢(?—528年):魏初名将谷浑之后代。昌黎(今辽宁锦州)人,字绍达,少好琴书。正光中,深得魏孝明帝元诩宠待。因参与平定元乂之乱,受封为元城县开国侯。当时,胡太后宠幸郑俨,害怕谷士恢告与孝明帝,将其杀害。

[4]蜜多道人(?—528年):胡僧。蜜多,来源于梵(fàn)语,意为无极。  胡语:指游牧民族的语言。

[5]嫌(xián)隙(xì):即隔阂。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恶感、仇怨。

【译文】

梁武帝萧衍大通二年(528年)春季二月,北魏灵太后再度临朝以来,任用嬖幸奸佞小人专权,政事放纵松懈,朝廷威严和恩德不存,盗贼蜂起,领土日益缩小。北魏肃宗皇帝(孝明帝)元诩日渐长大,胡太后自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失检点,害怕手下人将实情告诉皇帝,凡是皇帝所宠爱信任的人,胡太后就以各种事由令其离去,尽力隐瞒,不让孝明帝知道外面的事情。通直散骑常侍昌黎人谷士恢得宠于孝明帝,孝明帝让他统领宫中卫士,胡太后多次暗示谷士恢,想让他外任州官,谷士恢心想有皇帝的宠幸,不想外任为官,胡太后就让人诬告其有罪而将其杀害。有个蜜多道人,会说胡语,孝明帝让他留在身边,胡太后派人将其杀死于城南,然后假装悬赏捉贼。因此孝明帝母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原文】

是时,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肆汾广(1)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兵势强盛,魏朝惮之[1]。高欢、段荣、尉景、蔡隽先在杜洛周党中,欲图洛周不果,逃奔葛荣,又亡归尔朱荣。刘贵先在尔朱荣所,屡荐欢与荣,荣见其憔悴,未之奇也。欢从荣之马厩,厩有悍马,荣命欢翦之,欢不加羁绊而翦之,竟不蹄啮[2]。起谓荣曰:“御恶人亦犹是矣。”荣奇其言,坐欢于床下,屏左右,访以时事[3]。欢曰:“闻公有马十二谷,色别为群,畜此竟何用也[4]?”荣曰:“但言尔意。”欢曰:“今天子暗弱,太后淫乱,嬖孽擅命,朝政不行。以明公雄武,乘时奋发,讨郑俨、徐纥之罪,以清帝侧,霸业可举鞭而成,此贺六浑之意也[5]。”荣大悦,语自日中至夜半乃出,自是每参军谋。

【注文】

[1]汾广恒:即北魏之汾州、唐州、恒州。汾州,魏太武帝拓跋焘延和三年(434年)置镇,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8年)置州。领西河、吐京、五城、中阳四郡、十县,治蒲子城(今山西隰[xí]县),孝明帝孝昌中陷落,移治西河(今山西汾阳)。所辖约相当于今山西吕梁。广,此应为“唐”字,即唐州。唐州,即北魏之晋州,孝昌中置唐州,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建义元年(528年)改唐州为晋州,领十二郡、三十一县,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  讨虏大都督:武官名,掌军事,大都督之一。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一品下,宣武帝后改为右第二品。

[2]马厩(jiù):即马棚,养马的地方。厩,即马舍。  羁(jī)绊(bàn):此指马笼头和拴住马脚的绳索。羁,套马笼头;绊,拴马脚。  蹄啮(niè):意即踢咬。啮,啃咬。

[3]屏(bǐng):除去,使退去。

[4]谷:此指量马的单位。

[5]暗弱:谓懦弱而不明事理或昏暗微弱。  嬖(bì)孽(niè):受君主宠爱的小人。指庶妾、宦官等。  贺六浑:此指高欢。高欢,小名贺六浑。

【译文】

当时,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肆汾广(唐)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兵力强盛,北魏朝廷对他十分惧怕​‍‌‍​‍‌‍‌‍​‍​‍‌‍​‍‌‍​‍​‍‌‍​‍‌​‍​‍​‍‌‍​‍​‍​‍‌‍‌‍‌‍‌‍​‍‌‍​‍​​‍​‍​‍​‍​‍​‍​‍‌‍​‍‌‍​‍‌‍‌‍‌‍​。高欢、段荣、尉景、蔡隽等人之前在杜洛周帐下听令,想要谋杀杜洛周,没有得逞,于是都逃奔葛荣麾下,后又逃归了尔朱荣。在此之前投奔尔朱荣的刘贵曾多次向尔朱荣推荐高欢,尔朱荣见高欢身形憔悴,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高欢跟从尔朱荣到了马厩,马厩中有一匹强悍不驯的马,尔朱荣命令高欢给这匹马修剪鬃毛,高欢没有给马套上笼头、捆住马脚,就修剪起来,而马竟然没有踢他、咬他。高欢起身对尔朱荣说:“制服恶人也是一个样。”尔朱荣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惊奇,让高欢在座席上坐下,屏退手下,向他请教时事。高欢说:“听说您有十二群马,按颜色分群,养这些马究竟有什么用呢?”尔朱荣说:“只管说你的意思。”高欢说:“如今天子暗弱,太后淫乱,奸佞小人专权,朝廷政令不行。以明公的雄武之势,趁机奋起,讨伐郑俨、徐纥的罪过,以肃清皇上身边的小人,则霸业举鞭可成,这就是贺六浑的意思。”尔朱荣十分高兴,与高欢从中午一直交谈到半夜才出来,从此经常让高欢参与军事谋划。

【原文】

并州刺史元天穆,孤之五世孙也,与荣善,荣兄事之[1]。荣常与天穆及帐下都督贺拔岳密谋,欲举兵入洛,内诛嬖幸,外清群盗,二人皆劝成之。

【注文】

[1]孤:即拓跋孤,生卒年不详,北魏平文帝拓跋郁律第四子。多才艺,有智谋。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四年(338年),烈帝拓跋翳(yì)槐病亡,临终嘱立拓跋什翼犍(jiān)为帝。时拓跋什翼犍在后赵作人质,群臣议立拓跋孤为新君。拓跋孤不同意,亲自迎立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拓跋什翼犍即位,分一半国土给拓跋孤。

【译文】

魏并州刺史元天穆,是拓跋孤的五世孙,和尔朱荣关系很好,尔朱荣待他像兄长一样。尔朱荣经常与元天穆及其帐下的都督贺拔岳密谋,计划举兵攻入洛阳,内诛奸佞小人,外清群盗,元天穆与贺拔岳都劝尔朱荣成就此事。

【原文】

荣上书,以“山东群盗方炽,冀、定覆没,官军屡败,请遣精骑三千东援相州”[1]。太后疑之,报以“念生枭戮,宝寅就擒,丑奴请降,关、陇已定。费穆大破群蛮,绛、蜀渐平[2]。又北海王颢率众二万出镇相州,不须出兵”。荣复上书,以为:“贼势虽衰,官军屡败,人情危怯,恐实难用。若不更思方略,无以万全。臣愚以为蠕蠕主阿那瑰荷国厚恩,未应忘报,宜遣发兵东趣下口以蹑其背,北海之军严加警备以当其前[3]。臣麾下虽少,辄尽力命,自井陉以北,滏口以西,分据险要,攻其肘腋[4]。葛荣虽并洛周,威恩未著,人类差异,形势可分。”遂勒兵,召集义勇,北捍马邑,东塞井陉[5]。徐纥说太后以铁券间荣左右,荣闻而恨之。

【注文】

[1]山东:指崤(xiáo)山以东地区。崤山,位于今河南西部,是隔离关中与中原的天然屏障。

[2]枭戮:擒获斩首。  绛:郡名,即绛郡。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置北绛郡,领北绛、新安二县,治北绛县(今山西翼城东南),属唐州。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年),置南绛郡,领南绛、小乡二县,治浍(kuài)交川(今山西绛县东北),属晋州。今山西南部绛县、新绛、翼城等地。

[3]下口:即飞狐口,位于今河北蔚(yǔ)县境内,是山西高原通往华北的重要孔道之一,为历代兵家重地,太行八陉(xíng)之一。太行八陉,指太行山脉东西走向的通道,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fǔ)口陉、白陉、太行陉、轵(zhǐ)关陉等,是晋、冀、豫三省之间经太行山交互往来的八条咽喉要道。

[4]井陉:此指井陉关,时北魏并州界内,今山西平定东北。是历代军事要塞。  滏口:即滏口陉,魏相州界内,今河北邯郸境内,是出太行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孔道,太行八陉之一。  肘腋:借指敌军的两侧。

[5]马邑:地名,即马邑城,时北魏恒州属地,今山西朔州朔城区。

【译文】

尔朱荣上书朝廷,认为“山东群盗正猖狂,冀、定二州均陷入贼寇手中,官军屡屡战败,请派三千名精骑兵向东开进救援相州”。胡太后对尔朱荣心存怀疑,回复说“莫折念生已杀,萧宝寅被擒,万俟(mòqí)丑奴请求投降,关、陇地区的叛乱已平定。费穆大败群蛮,绛、蜀地区也逐渐平定。另外,北海王元颢(hào)已率众二万出镇相州,不用出兵”。尔朱荣再次上书朝廷,认为:“贼寇的气势虽然已衰弱,但官军屡败,人心危惧,恐怕难以发挥实际的用处。如果不调整策略,将不能确保万全​‍‌‍​‍‌‍‌‍​‍​‍‌‍​‍‌‍​‍​‍‌‍​‍‌​‍​‍​‍‌‍​‍​‍​‍‌‍‌‍‌‍‌‍​‍‌‍​‍​​‍​‍​‍​‍​‍​‍​‍‌‍​‍‌‍​‍‌‍‌‍‌‍​。臣愚笨,认为蠕蠕可汗阿那瑰承蒙国家的厚恩,不应当忘记回报,应当派他出兵东去下口从背后攻击敌人,北海王的军队严加戒备在前面阻挡敌军。臣手下的军队虽少,但会尽力赴命,从井陉关以北,滏口以西,派兵分别占据险要位置,从侧面进攻贼兵。葛荣虽然兼并了杜洛周的部队,但其威严和恩幸有限,杜洛周的部下并没有真心归附,看其形势可以分化他们。”于是整顿军队,招募义勇之士,北面捍卫马邑,东面阻塞井陉关。徐纥说服胡太后赐以免死铁券以离间尔朱荣的部下,尔朱荣听说后十分憎恨徐纥。

【原文】

魏肃宗亦恶俨、纥等,逼于太后,不能去,密诏荣举兵内向,欲以胁太后。荣以高欢为前锋,行至上党,帝复以私诏止之[1]。俨、纥恐祸及己,阴与太后谋酖帝,癸丑,帝暴殂[2]。甲寅,太后立皇女为帝,大赦[3]。既而下诏称:“潘充华本实生女[4]。故临洮王宝晖世子钊,体自高祖,宜膺大宝[5]。百官文武加二阶,宿卫加三阶。”乙卯,钊即位。钊始生三岁,太后欲久专政,故贪其幼而立之。

【注文】

[1]上党:郡名,即上党郡,时魏并州属郡,领屯留、长子、壶关、寄氏、乡郡五县,治壶关(今山西长治北),所辖约相当于今山西长治。

[2]酖(zhèn):同鸩。鸩,本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引申为用毒酒害人。  暴殂(cú):突然死亡。

[3]皇女(528—?):即魏孝明帝元诩的女儿。她出生时,皇太后胡氏对外宣称为“皇子”,并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武泰”以安定人心。不久,孝明帝突然死亡,尚在襁褓中的她被胡太后宣布继位。然而,当天即被废黜,之后下落不明。

[4]潘充华:生卒年不详。名外怜,史书中称其为潘嫔、潘充华、充华潘氏等。魏孝明帝元诩之宠妃。武泰元年(528年)生女,被胡太后立为帝。不久又改立元钊,潘充华与其女下落不明。  充华:南北朝时期的妃嫔称号之一,位列九嫔。

[5]临洮(táo)王宝晖:即元宝晖,生卒年不详,北魏宗室,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魏宣武帝元恪永平初(508年),元愉因反叛被杀,元宝晖因年幼被宣武帝赦免。孝明帝正光末(525年),袭封为临洮王。其子元钊,被胡太后拥立为帝。  钊(zhāo):即元钊(526—528年),魏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孝明帝元诩突然死亡后,被胡太后拥立为帝。孝昌末(527年),尔朱荣举兵入洛,次年将其与胡太后沉入黄河,时年三岁。  膺(yīng)大宝:即即帝位。膺,接受、担当。

【译文】

魏孝明帝元诩也十分讨厌郑俨、徐纥等人,迫于太后的压力,不能将他们除去,于是秘密下诏召尔朱荣举兵入京,想以此来胁迫太后。尔朱荣任命高欢为前锋,行军至上党郡,孝明帝又私下里下诏命令尔朱荣停止前进。郑俨、徐纥害怕祸患会殃及自己,暗中与太后密谋毒死孝明帝,大通二年(528年)二月癸丑(二十五日),魏孝明帝突然死亡。甲寅(二十六日),胡太后立皇女为皇帝,大赦天下。不久又下诏书说:“潘充华所生的本是女儿。已故临洮王元宝晖的嫡子元钊,是高祖的嫡嗣,应当承继大统。文武百官官加二阶,宿卫官升三级。”乙卯(二十七日),元钊即皇帝位。元钊刚刚三岁,胡太后想长期把持朝政,所以看重其年幼而立他为皇帝。

【原文】

尔朱荣闻之,大怒,谓元天穆曰:“主上晏驾,春秋十九,海内犹谓之幼君[1]。况今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欲求治安,其可得乎?吾欲帅铁骑赴哀山陵,翦诛奸佞,更立长君,何如[2]?”天穆曰:“此伊、霍复见于今矣[3]。”乃抗表称:“大行皇帝背弃万方,海内咸称酖毒致祸。岂有天子不豫,初不召医,贵戚大臣皆不侍侧,安得不使远近怪愕?又以皇女为储两,虚行赦宥,上欺天地,下惑朝野​‍‌‍​‍‌‍‌‍​‍​‍‌‍​‍‌‍​‍​‍‌‍​‍‌​‍​‍​‍‌‍​‍​‍​‍‌‍‌‍‌‍‌‍​‍‌‍​‍​​‍​‍​‍​‍​‍​‍​‍‌‍​‍‌‍​‍‌‍‌‍‌‍​。已乃选君于孩提之中,实使奸竖专朝,堕乱纲纪,此何异掩目捕雀,塞耳盗钟。今群盗沸腾,邻敌窥窬,而欲以未言之儿镇安天下,不亦难乎!愿听臣赴阙,参预大议,问侍臣帝崩之由,访禁卫不知之状,以徐、郑之徒付之司败,雪同天之耻,谢远近之怨,然后更择宗亲以承宝祚。”[4]荣从弟世隆时为直阁,太后遣诣晋阳慰谕荣,荣欲留之,世隆曰:“朝廷疑兄,故遣世隆来[5]。今留世隆,使朝廷得预为之备,非计也。”乃遣之。

【注文】

[1]主上:此指魏孝明帝元诩。  晏驾:古代帝王去世之讳称。  春秋:年龄。

[2]未言之儿:幼儿。  铁骑:指精锐骑兵。  赴哀:意即奔丧。  山陵:指魏孝明帝元诩之殡葬地定陵。

[3]伊、霍:此指伊尹和霍光。伊尹:生卒年不详,名伊,一说名挚,小名阿衡,商初政治家,被商汤任为尹(即相),助商汤灭夏,并教育、辅佐太甲,继承商汤之大业,为商代之政治清明立下了不世之功,是历史有名的贤相之一。

[4]大行皇帝:在古代,对皇帝死后且谥号、庙号未确立之前的称呼。大行,就是永远离去的意思。  背弃:死亡的婉辞。  万方:指各地,四方。  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  怪愕:惊异,惊奇。  储两:也作储贰、储副、储君,即太子。语出《周易》:“明两作通难,大人以继明照四方。故称储两。”  已乃:副词。旋即,不久。  孩提:2—3岁的儿童。幼儿时期。  奸竖:奸诈的小人。  专朝:独揽朝政。  堕(huī):古同“隳”,毁坏。  纲纪:法度;纲常。  掩目捕雀: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语出《三国志·魏志·陈琳传》:“《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  塞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语出《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沸腾:比喻情绪激昂或兴旺发达,喧嚣嘈杂。  窥(kuī)窬(yú):亦作“窥觎”“窥逾”。意为觊(jì)觎(yú),渴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宝祚(zuò):此指帝位。

[5]世隆:即尔朱世隆。  晋阳:县名,即晋阳县,时魏并州太原郡所属,今山西太原南。

【译文】

尔朱荣听说此事,十分愤怒,对元天穆说:“皇上驾崩,年已十九,天下人仍然将其视为幼帝,更何况如今把还不会说话的小儿推上帝位君临天下,想要求得治政安宁,这怎么可能达到呢?我打算率领骑兵前去孝明帝的陵寝表示哀悼,除掉奸佞之臣,重新拥立皇帝,怎样?”元天穆说:“此乃伊尹、霍光重现于今世。”尔朱荣于是抗旨上表说:“大行皇帝离天下臣民而去,天下人都认为是被毒死的。哪里有天子身体不适,开始竟然不传太医救治,贵戚大臣们都不服侍在侧,怎么能不使天下的人感到怪异惊愕呢?又把皇帝的女儿立为太子,假意大赦天下,对上欺骗天地,对下迷惑臣民。接着又选立孩童为帝,实质上安排奸佞小人专权,毁坏扰乱国家纲纪,此举与掩上双眼捕雀、塞住双耳盗钟有何区别。如今天下盗贼气势汹涌,邻近的敌人暗中窥视,而想依靠尚不会说话的小儿来镇服安定天下,不是太难了吗!愿陛下让臣赶赴朝廷,参与国家大计,责问侍臣皇帝驾崩的缘由,寻访禁卫不了解的真实情况,将徐纥、郑俨之徒交付执法机构,以雪天下之耻,消除四方之愤怒,然后再从宗室中择选皇帝以继大统。”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当时在朝中担任直阁将军,胡太后派他到晋阳安慰晓谕尔朱荣。尔朱荣想把他留下,尔朱世隆说:“朝廷怀疑兄长,所以派世隆来。现在留下世隆,会使朝廷预先有所准备,不是好计策​‍‌‍​‍‌‍‌‍​‍​‍‌‍​‍‌‍​‍​‍‌‍​‍‌​‍​‍​‍‌‍​‍​‍​‍‌‍‌‍‌‍‌‍​‍‌‍​‍​​‍​‍​‍​‍​‍​‍​‍‌‍​‍‌‍​‍‌‍‌‍‌‍​。”尔朱荣于是派尔朱世隆返回洛阳。

【原文】

三月,尔朱荣与元天穆议,以彭城武宣王有忠勋,其子长乐王子攸素有令望,欲立之[1]。又遣从子天光及亲信奚毅、仓头王相入洛,与尔朱世隆密议[2]。天光见子攸,具论荣心,子攸许之。天光等还晋阳,荣犹疑之,乃以铜为显祖诸子孙各铸像,唯长乐王像成[3]。荣乃起兵发晋阳,世隆逃出,会荣于上党。灵太后闻之。甚惧,悉召王公等入议,宗室大臣皆疾太后所为,莫肯致言。徐纥独曰:“尔朱荣小胡,敢称兵向阙,文武宿卫足以制之。但守险要,以逸待劳,彼悬军千里,士马疲弊,破之必矣。”[4]太后以为然,以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帅众拒之。别将郑季明、郑先护将兵守河桥,武卫将军费穆屯小平津[5]。先护,俨之从祖兄弟也。

【注文】

[1]彭城武宣王:即彭城王元勰(xié)。  长乐王子攸: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令望:美好的声望。

[2]奚毅(?—530年):尔朱荣亲信,后协助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斩杀尔朱荣。北魏长广王元晔(yè)建明元年(530年)被尔朱氏斩杀。  仓头:也作苍头,意即奴仆、亲信之人。  王相:生卒年不详,时尔朱荣部下。

[3]显祖:即北魏第六位皇帝献文帝拓跋弘(454—476年),魏文成帝拓跋濬的长子。文成帝和平六年(465年)即位,皇兴五年(471年)传位于太子拓跋宏,自称太上皇。在位六年,励精图治,为北魏的发展和强盛做了贡献。孝文帝元宏承明元年(476年)去世,年二十三岁。  铸像:北魏立帝时,皆铸像以卜(bǔ)吉凶,尔朱荣效法此举,意在看长乐王元子攸有无天象,可否称帝。

[4]称兵向阙:指带领军队向都城皇宫进攻。阙,皇宫的代称。  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5]郑季明(?—528年):郑羲(xī)族孙,入仕为太学博士。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率军抗御南梁。武泰元年(528年)暗通尔朱荣,谋奉孝庄帝元子攸,被乱兵杀害于河阳(今河南孟津西)。  小平津:关隘名称,位于魏司州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黄河边。

【译文】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三月,尔朱荣与元天穆商议,认为彭城武宣王元勰有忠君效国的功勋,他的儿子长乐王元子攸平素有声望,想立其为帝。于是派遣他的侄子尔朱天光及亲信奚毅、奴仆王相到洛阳,和尔朱世隆秘密商议。尔朱天光见到元子攸,全面转达了尔朱荣的想法,元子攸答应了他的计划。尔朱天光等人回到晋阳,尔朱荣仍然怀疑此事能否成功,于是用铜为魏显祖献文帝拓跋弘的诸位子孙每人铸像一尊,只有长乐王元子攸的像塑成了。尔朱荣于是发兵晋阳,尔朱世隆从洛阳出逃,与尔朱荣相会于上党。灵太后听说此事,十分害怕,把王公大臣全部召入皇宫商议,宗室大臣们都反感胡太后的所作所为,没有人肯说出肺腑之言。只有徐纥说:“尔朱荣本是一个小胡人,胆敢兴兵侵犯朝廷,文武百官及朝廷宿卫足以制服他。只要守住险要之地,以逸待劳,他举兵千里,孤军深入,军士马匹疲劳,打败他是必然的事情。”胡太后认为他说的有道理,派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率军抗击尔朱荣。别将郑季明、郑先护率兵驻守河桥,武卫将军费穆屯兵在小平津关。郑先护,是郑俨的同族兄弟。

【原文】

荣至河内,复遣王相密至洛,迎长乐王子攸。夏四月丙申,子攸与兄彭城王劭、弟霸城公子正潜自高渚渡河[1]。丁酉,会荣于河阳,将士咸称万岁[2]。戊戌,济河,子攸即帝位。以劭为无上王,子正为始平王​‍‌‍​‍‌‍‌‍​‍​‍‌‍​‍‌‍​‍​‍‌‍​‍‌​‍​‍​‍‌‍​‍​‍​‍‌‍‌‍‌‍‌‍​‍‌‍​‍​​‍​‍​‍​‍​‍​‍​‍‌‍​‍‌‍​‍‌‍‌‍‌‍​。以荣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封太原王。

【注文】

[1]彭城王劭(shào):即魏彭城王元勰(xié)之嫡子元劭(?—528年),字子讷,袭封为彭城王。魏孝明帝元诩朝,率众御南边。孝昌末,弟元子攸即位为孝庄帝,封其为无上王,河阴之变中遇害。  霸城公子正:即魏彭城王元勰之子,元劭之弟元子正(?—528年),美貌,性宽和。魏孝明帝元诩初,受封为霸城县公。孝庄帝即位,封始平王。武泰初,与其兄元劭同时遇害。  高渚(zhǔ):也称雷陂(bèi)、雷波,黄河上的渡口。

[2]河阳:县名,即河阳县,时属北魏司州,位于黄河北岸,与河阴隔河相望,今河南孟津西。

【译文】

尔朱荣到达河内,又派王相秘密到洛阳,迎接长乐王元子攸。大通二年(528年)夏季四月丙申(初九日),元子攸与他的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公元子正暗地里从高渚渡过黄河。丁酉(初十日),在河阳与尔朱荣会面,将士们都尊称万岁。戊戌(十一日),渡河,元子攸即皇帝位。任命元劭为无上王,元子正为始平王。尔朱荣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统领左右千牛卫,封为太原王。

【原文】

郑先护素与敬宗善,闻帝即位,与郑季明开城纳之。李神轨至河桥,闻北中不守,即遁还[1]。费穆弃众先降于荣。徐纥矫诏夜开殿门,取骅骝厩御马十匹东奔兖州,郑俨亦走还乡里[2]。太后尽召肃宗后宫皆令出家,太后亦自落发。荣召百官迎车驾,己亥,百官奉玺绶,备法驾,迎敬宗于河桥[3]。庚子,荣遣骑执太后及幼主,送至河阴[4]。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沈太后及幼主于河。

【注文】

[1]敬宗: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其庙号为敬宗。  北中:即北中城。晋杜预在盟津(今河南孟津)(又名富平津)建造河桥。过了河桥即到了黄河之北岸,魏孝文帝元宏在此置北中郎府,置兵防守。北中城不守,尔朱荣可直抵洛阳。

[2]骅(huá)骝(liú)厩(jiù):官署名,掌车驾及宫中之马,属官有骅骝厩丞及骅骝令。两汉时,名未央厩,其属官西汉时称龙马长,东汉时称未央厩令。曹魏时为骅骝厩,晋时设骅骝、龙马二厩。  兖(yǎn)州:时北魏属州,领六郡、三十一县,治瑕(xiá)丘(今山东兖州东北),所辖约相当于今山东莱芜、泰安、新泰、菏泽、济宁、藤县、邹城及河南民权等地。

[3]奉玺绶(shòu):捧着玉玺。玺绶,指代玉玺。

[4]河阴:地名,时北魏司州属地,位于今河南洛阳北面,紧临黄河,位于黄河南岸。

河阴之变示意图

【译文】

郑先护素来与魏敬宗元子攸(即孝庄帝)友善,听说孝庄帝即位,与郑季明开城迎接孝庄帝。李神轨到达河桥,听到北中郎城失守,立即逃回洛阳。费穆抛弃了部众,率先投降了尔朱荣。徐纥伪造诏书,夜里打开殿门,从骅骝厩厩中牵出十匹御马,向东逃奔兖州,郑俨也逃回了乡下。胡太后把魏孝明帝元诩的后宫妃嫔悉数招来,令她们全部出家,胡太后自己也落发为尼。尔朱荣召集百官迎接孝庄帝,大通二年(528年)四月己亥(十二日),百官捧着玉玺,备好法驾,迎接魏敬宗于河桥。庚子(十三日),尔朱荣派骑兵把胡太后和幼帝押来,送到河阴。胡太后对尔朱荣说了不少求情的话,尔朱荣拂衣而起,把胡太后和幼帝元钊沉入了黄河。

【原文】

费穆密说荣曰:“公士马不出万人,今长驱向洛,前无横陈,既无战胜之威,群情素不厌服。以京师之众,百官之盛,知公虚实,有轻侮之心。若不大行诛罚,更树亲党,恐公还北之日,未度太行而内变作矣。”荣心然之,谓所亲慕容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不加芟翦,终难制驭[1]。吾欲因百官出迎悉诛之,何如?”绍宗曰:“太后荒淫失道,嬖幸弄权,殽乱四海,故明公兴义兵以清朝廷[2]。今无故歼夷多士,不分忠佞,恐大失天下之望,非长策也[3]​‍‌‍​‍‌‍‌‍​‍​‍‌‍​‍‌‍​‍​‍‌‍​‍‌​‍​‍​‍‌‍​‍​‍​‍‌‍‌‍‌‍‌‍​‍‌‍​‍​​‍​‍​‍​‍​‍​‍​‍‌‍​‍‌‍​‍‌‍‌‍‌‍​。”荣不听,乃请帝循河西至淘渚,引百官于行宫西北,云欲祭天[4]。百官既集,列胡骑围之,责以天下丧乱,肃宗暴崩,皆由朝臣贪虐,不能匡弼,因纵兵杀之,自丞相高阳王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略以下死者二千余人[5]。前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居父丧,其母,敬宗之从母也,相帅出迎,俱死[6]。遵业,慧龙之孙也,隽俊爽涉学,时人惜其才而讥其躁[7]。有朝士百余人后至,荣复以胡骑围之,令曰:“有能为禅文者免死[8]。”侍御史赵元则出应募,遂使为之[9]。荣又令其军士言“元氏既灭,尔朱氏兴”,皆称万岁。荣又遣数十人拔刀向行宫,帝与无上王劭、始平王子正俱出帐外。荣先遣并州人郭罗刹、西部高车叱烈杀鬼侍帝侧,诈言防卫,抱帝入帐,余人即杀劭及子正,又遣数十人迁帝于河桥,置之幕下[10]

【注文】

[1]慕容绍宗(501—549年):魏末大将之一,族属慕容鲜卑,前燕太原王慕容恪(kè)之后;魏恒州刺史慕容远之子,尔朱荣之表兄弟。从小言语不多,有胆略,魏末,先后投奔尔朱荣、高欢。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五年(549年)去世,年四十九岁。  芟(shān)殽(jiǎn):抑制、消除、消灭。

[2]淆(xiáo)乱:使混乱。

[3]歼(jiān)夷:诛杀、诛灭。  多士:古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

[4]循河:沿河行进。  淘渚:地名。魏司州洛阳以北黄河之上的小块陆地。淘渚又作“陶渚”,今河南孟州市南一段古黄河的别称。  行宫:古代指皇帝出行在外的宫殿。

[5]匡弼(bì):匡正辅佐。匡,纠正、救助;弼,辅佐。  元钦(qīn)(525—554年):西魏第二任皇帝(废帝),北魏孝文帝元宏之曾孙,京兆王元愉之孙,西魏文帝元宝炬之长子,母为乙弗皇后。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即帝位,虽为傀儡,但不甘心被宇文氏摆布,废帝三年(554年),因谋杀宇文泰,被废杀,史称废帝。

[6]王遵业(?—528年):王慧龙之曾孙;王瑰之长子。美仪容、通经史,曾与崔鸿同撰《起居注》、修订制度。以文采著称于时,与陈郡袁翻、琅琊王诵并称为“三哲”。孝昌末年(527年)被害。  从母:指母亲的姐妹。

[7]慧龙:即王慧龙(?—440年),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晋阳区)人。出身南朝世家大族,其家族皆长“齄(zhá)鼻”(有类于今之酒糟鼻),江南称之为“齄王”。其祖父王愉,曾与南朝宋武帝刘裕同仕东晋,不睦,阖家被刘裕所杀,王慧龙幸免于难,先后投奔后秦、北魏。历魏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焘两朝,太武帝朝,因南讨不利遭贬。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去世,有文章传世。  隽爽:英俊豪爽,人品高超,性格豪爽。  躁(zào):性急,不冷静。

[8]禅(shàn)文:即禅让之文。禅让:是中国古代从军事民主制发展而来的一种政治制度。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军事首领,要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由众多部落首领代表氏族成员选举产生,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举能。尧传舜,舜传禹,都是禅让制的体现。后世,皇朝兴替、改朝换代之时,继任者为了给自己夺权纂(cuàn)位的行为贴上合理、公正的标签,往往以禅让称之。

[9]赵元则:生卒年不详,时任侍御史,当时北魏之颇具文采之士,如陇西郡之李神隽、顿丘之李谐、太原郡之温子昇(《魏书》中均列《文苑传》)等人皆在被围之列,但俱不出列,只有赵元则应尔朱荣之募。

[10]郭罗刹(chà):生卒年不详,时尔朱荣手下。  叱(chì)烈杀鬼:生卒年不详,时尔朱荣手下。  幕下:即帐下,意即尔朱荣将魏孝庄帝元子攸置于其管制之下。

【译文】

费穆秘密地对尔朱荣说:“您的兵马不超过一万人,如今长驱直奔洛阳,前面不会遇到较大的抵抗,因此不会有战功的威望,大家平时对您也不是心服口服。就京师而言,人多,百官气盛,如果知道了您的虚实,必会有轻视您的心理。如果不大行诛杀责罚,重新树立自己的亲信党羽,恐怕您北还的时候,还没有过太行山,内部便会有变乱产生了。”尔朱荣内心认同他的说法,对亲信慕容绍宗说:“洛阳城中人口众多,骄纵奢侈渐成习俗,如果不加以削减,最终将难以控制​‍‌‍​‍‌‍‌‍​‍​‍‌‍​‍‌‍​‍​‍‌‍​‍‌​‍​‍​‍‌‍​‍​‍​‍‌‍‌‍‌‍‌‍​‍‌‍​‍​​‍​‍​‍​‍​‍​‍​‍‌‍​‍‌‍​‍‌‍‌‍‌‍​。我想趁文武百官出来迎接新帝的时候,将他们全部杀死,你认为如何?”慕容绍宗说:“胡太后荒淫无道,奸佞小人专权用事,致使四方混乱,所以明公才大举义兵以肃清朝廷。如今无故杀死那么多人,不分忠奸,恐怕会让天下人大失所望,不是长久的计策。”尔朱荣不听,于是请孝庄帝元子攸沿着黄河向西行至淘渚,尔朱荣带领百官到了皇帝行宫的西北,说准备行祭祀天地之礼。百官集中后,尔朱荣令胡人骑兵列队将他们包围,指责百官说,天下之所以丧乱,魏肃宗(孝明帝)元诩之所以暴亡,都是由于朝臣贪婪暴虐,不能匡辅朝政所致,因而下令军士将朝臣大肆杀害,自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元略以下的官员,被杀者有二千多人。前黄门郎王遵业兄弟正在父丧期间,他们的母亲,是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之姨母,所以他们先后出来迎接新帝,也一同被杀。王遵业,是王慧龙的曾孙,美仪容,性格爽快,且有学问,当时的人们都很爱惜他的才学但讥讽他处事太过急躁。有一百多名朝臣后到,尔朱荣又命令胡人骑兵将他们包围,下令说:“有谁能写出禅让的文告,就可以免去一死。”时任侍御史的赵元则出列应命,尔朱荣于是让他执笔禅让文告。尔朱荣又命令他手下的军士说:“元氏已经灭亡,尔朱氏已兴”,众人皆呼万岁。尔朱荣又派遣几十人拔刀向行宫行进,孝庄帝元子攸与无上王元劭、始平王元子正都走出了行宫站在帐外。尔朱荣先派并州人郭罗刹、西部高车人叱烈杀鬼守在孝庄帝元子攸的两侧,谎称是为了保护皇帝,将皇帝抱入了帐中,其余的人就杀了元劭及元子正,又派几十人将皇帝迁徙到河桥,置于其帐幕之中。

【原文】

帝忧愤无计,使人谕旨于荣曰:“帝王迭兴,盛衰无常。今四方瓦解,将军奋袂而起,所向无前,此乃天意,非人力也。我本相投,志在全生,岂敢妄希天位?将军见逼,以至于此。若天命有归,将军宜时正尊号。若推而不居,存魏社稷,亦当更择亲贤而辅之。”[1]时都督高欢劝荣称帝,左右多同之,荣疑未决。贺拔岳进曰:“将军首举义兵,志除奸逆,大勋未立,遽有此谋,正可速祸,未见其福。”荣乃自铸金为像,凡四铸不成。功曹参军燕郡刘灵助善卜筮,荣信之,灵助言:“天时人事未可[2]。”荣曰:“若我不吉,当迎天穆立之。”灵助曰:“天穆亦不吉,唯长乐王有天命耳。”荣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久而方悟,深自愧悔,曰:“过误若是,唯当以死谢朝廷。”贺拔岳请杀高欢以谢天下,左右皆曰:“欢虽复愚疏,言不思难。今四方多事,须藉武将,请舍之,收其后效。”[3]荣乃止。夜四更,复迎帝还营,荣望马首叩头请死。

【注文】

[1]奋袂(mèi):挥动衣袖。常用来形容奋发或激动的状态。  尊号:古代皇帝在世时的称号。

[2]燕郡:时魏幽州属郡。汉高祖刘邦时为燕国,汉昭帝刘弗陵时改为广阳郡,宣帝刘询时,更名为燕国,后汉光武帝刘秀时,与上谷郡合并,和帝刘肇(zhào)时,复名广阳郡,晋改为燕国,后复为燕郡。领蓟、广阳、良乡、军都、安城五县,治蓟县(今北京南)。  卜(bǔ)筮(shì):古代用龟甲、筮草等物品进行占卜,以预示吉凶的行为。

[3]愚疏:亦作“疏愚”,粗疏笨拙;懒散愚昧。

【译文】

孝庄帝元子攸对尔朱荣所为既忧虑愤怒,又计无所出,只能派人传旨晓谕尔朱荣说:“帝王之业更替、兴衰,盛衰无常。如今四方纷乱,将军您奋袂(mèi)起兵,所向无敌,这是天意,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结果。我原来投奔你,只是想能够活命而已,怎敢妄想当上皇帝?将军逼迫我登帝位,我才当上皇帝。如果天命有所归属,将军应当适时登基。如果您推辞不当皇帝,以保存魏朝的江山社稷,也应当更换选择亲信又贤明的人即帝位,再加以辅佐。”当时任都督的高欢劝尔朱荣称帝,左右的人也都同意他的建议,尔朱荣迟疑不决。贺拔岳进言说:“将军首举义旗、兴义兵,志在除掉奸佞之臣,大功勋尚未建立,就有了这样的谋划,可能迅速招至祸患,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尔朱荣于是亲自用金子给自己铸像,一共铸了四次,都没有成功。功曹参军事燕郡人刘灵助善于占卜(bǔ),尔朱荣相信他,刘灵助说:“天命、人事都不适合称帝。”尔朱荣说:“如果我没有吉相,应当迎接元天穆,立他为皇帝。”刘灵助说:“元天穆也没有吉相,只有长乐王有当皇帝的命相。”尔朱荣也精神恍惚,不能把持自己,过了很长时间才清醒过来,深感惭愧、悔恨,说:“过错、失误到了如此地步,只有一死来向朝廷谢罪了。”贺拔岳请求杀了高欢以谢罪于天下,左右的人都说:“高欢虽然愚笨疏忽,说话不考虑会招来灾祸。但如今天下多事,正是凭借武将的时候,请饶了他的性命,以观其后效。”尔朱荣于是才作罢​‍‌‍​‍‌‍‌‍​‍​‍‌‍​‍‌‍​‍​‍‌‍​‍‌​‍​‍​‍‌‍​‍​‍​‍‌‍‌‍‌‍‌‍​‍‌‍​‍​​‍​‍​‍​‍​‍​‍​‍‌‍​‍‌‍​‍‌‍‌‍‌‍​。夜里四更时分,又迎接孝庄帝还营,尔朱荣朝着皇帝的马头叩头,请求以死谢罪。

【原文】

荣所从胡骑杀朝士既多,不敢入洛城,即欲向北为迁都之计。荣狐疑甚久,武卫将军泛礼固谏[1]。辛丑,荣奉帝入城,帝御太极殿,下诏大赦,改元建义[2]。从太原王将士普加五阶,在京文官二阶,武官三阶,百姓复租役三年。时百官荡尽,存者皆窜匿不出,唯散骑常侍山伟一人拜赦于阙下[3]。洛中士民草草,人怀异虑,或云荣欲纵兵大掠,或云欲迁都晋阳;富者弃宅,贫者襁负,率皆逃窜,什不存一二[4]。直卫空虚,官守旷废。[5]荣乃上书称:“大兵交际,难可齐一,诸王朝贵,横死者众,臣今粉躯不足塞咎。乞追赠亡者,微申私责。无上王请追尊为无上皇帝,自余死于河阴者诸王赠三司,三品赠令、仆,五品赠刺史,七品已下及白民赠郡、镇,死者无后听继,即授封爵。又遣使者循城劳问。”[6]诏从之,于是朝士稍出,人心粗安。封无上王之子韶为彭城王[7]

【注文】

[1]泛礼:生卒年不详,时任武卫将军。泛,姓氏之一,本作凡,战国末期,凡姓避乱于泛水,所以改为泛姓。泛水:古水名,原在今河南境内,今已不存。

[2]建义: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在位期间所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共计一年,即公元528年。

[3]复:免除赋税徭役。  山伟:生卒年不详,字仲才,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出于代北(今山西大同及其以北、大漠以南地区)。魏孝明帝元诩初,因元匡提携,入仕。历北魏、东魏。一生虽掌国史之职,但无建树。史评曰:“史之遗阙,伟之由也。”

[4]草草:形容洛阳民众心绪不宁,忧虑会身陷祸患。  襁(qiǎng)负:即指背负家财。襁,指用来背负婴儿的布。

[5]旷废:废弛;荒废。

[6]横死:遭遇意外而死亡。  粉躯:粉身。  塞咎(jiù):抵补罪过。  三司:即三公。始置于西周,太师、太傅、太保,称为三公,辅佐皇帝,安邦定国。秦、西汉不置,汉末,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后汉沿置,将太师、太傅、太保尊为上公。魏晋南北朝沿置,北魏将太师、太傅、太保尊为三师,后周又改为三公。  三品:此指位列三品以上的官员。  令、仆:即尚书令、尚书仆射。  白民:无官爵的百姓称为白民,意同白丁。  郡、镇:指郡守、镇将。  听继:意即让没有子嗣的人有继子。听,任凭。

[7]韶:即元韶,生卒年不详,魏献文帝拓跋弘曾孙,彭城王元勰之孙,魏无上王元劭(shào)长子,魏孝庄帝元子攸之侄。字世胄,袭封为彭城王。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末,任司州牧。北齐朝,爵位按例降低。

【译文】

尔朱荣因手下的胡人骑兵杀的朝臣多了,不敢进入洛阳城,因此产生了向北迁都的想法。尔朱荣迟疑了很长时间,武卫将军泛礼坚持进谏,劝他不要迁都。大通二年(528年)四月辛丑(十四日),尔朱荣迎孝庄帝元子攸进入洛阳城,孝庄帝登上太极殿,下诏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义。跟从太原王尔朱荣的将士普遍加五级官阶,在京师任职的文官加二级官阶,武官加三级官阶,老百姓免除三年的租赋、劳役。当时朝中的百官已近于荡然无存,幸存者都隐藏起来,不愿出任官职,只有散骑常侍山伟一个人在宫门外拜谢皇帝恩赦​‍‌‍​‍‌‍‌‍​‍​‍‌‍​‍‌‍​‍​‍‌‍​‍‌​‍​‍​‍‌‍​‍​‍​‍‌‍‌‍‌‍‌‍​‍‌‍​‍​​‍​‍​‍​‍​‍​‍​‍‌‍​‍‌‍​‍‌‍‌‍‌‍​。洛阳城中的官民心怀恐惧,人人心存疑虑,有人说尔朱荣将要发兵大肆抢掠;有人说尔朱荣想要迁都晋阳;富有的人抛弃了宅院,贫困的人用包裹背负着财产,全都逃跑了,余下的人不足十分之一二。宫中没有守卫,官署没有官员。尔朱荣上书与皇帝说:“大兵交战之时,难以整齐划一,各位王爷及朝中权贵,横遭杀戮的很多,为臣如今就是粉身碎骨也不能抵消罪过。请求为死去的人追赠官爵,稍稍弥补一下我的罪过。请追尊无上王为无上皇帝,其余死于河阴的人,各位王爷追封三司,三品官员追封尚书令、尚书仆射,五品官员追封为刺史,七品以下的官员及平民百姓追封郡守、镇将。死者当中没有后代的人,听任其选择继承人,立即授官封爵。再派遣使者巡城慰问百姓。”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下诏同意他的请求,于是朝臣们渐渐出现,人心稍安。封无上王之子元韶为彭城王。

【原文】

荣犹执迁都之议,帝亦不能违。都官尚书元谌争之[1],以为不可。荣怒曰:“何关君事,而固执也。且河阴之役,君应知之。”谌曰:“天下事当与天下论之,奈何以河阴之酷而恐元谌!谌,国之宗室,位居常伯,生既无益,死复何损,正使今日碎首流肠,亦无所惧[2]。”荣大怒,欲抵谌罪,尔朱世隆固谏乃止。见者莫不震悚,谌颜色自若[3]。后数日,帝与荣登高,见宫阙壮丽,列树成行,乃叹曰:“臣昨愚暗,有北迁之意,今见皇居之盛,熟思元尚书言,深不可夺。”[4]由是罢迁都之议。庚戌,魏赐尔朱荣子乂罗爵梁郡王。

【注文】

[1]元谌(chén)(?—536年):北魏宗室,献文帝拓跋弘之孙,赵郡王拓跋干长子;元谧(mì)之兄。字兴伯,性平和。历魏孝明帝、孝庄帝、孝武帝及东魏孝静帝等朝,累任要职。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三年(536年)去世。一生虽居要位,无大建树。

[2]恐:恐吓。  常伯:西周官名,相当于后世之尚书。

[3]震悚:身体因为恐惧或者过度兴奋而颤动。震惊惶恐。

[4]愚暗:亦作“愚黯”。愚钝而不明事理。乂罗:即尔朱乂罗,生卒年不详,尔朱荣次子。魏孝庄帝元子攸初,任散骑常侍、武卫将军。初封梁郡公,后进封郡王。不久,死去。

【译文】

尔朱荣仍执意要迁都,孝庄帝元子攸也不能违拗。都官尚书元谌(chén)与尔朱荣争论迁都之事,认为不可以迁都。尔朱荣生气了,说:“迁都不迁都关你什么事,而你却要固执地反对迁都。况且河阴之役的后果,你应当知道。”元谌说:“天下的事应当与天下人讨论,何必用河阴之役中残酷的杀戮来恐吓我!我元谌,身为魏国之宗室成员,官居侍中,活着既然没有什么益处,死了又有何妨,即使今天头掉了、肠子流出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尔朱荣大怒,想治元谌之罪,尔朱世隆坚决阻拦,此事才作罢。见到这一场景的人没有不害怕的,而元谌神色自如。几天后,孝庄帝与尔朱荣登高远望,看到洛阳宫宫殿壮丽,树木成行,尔朱荣因此叹息地说:“为臣那日愚钝不明,有向北迁都的想法。今天看见皇宫所居之地如此雄伟,仔细想想元尚书所言,确实十分有理。”因此,不再议论迁都一事。大通二年(528年)四月庚戌(二十三日),北魏朝廷赐封尔朱荣的儿子尔朱乂罗为梁郡王。

【原文】

五月丁巳朔,魏加尔朱荣北道大行台。尔朱荣入见魏主于明光殿,重谢河桥之事,誓言无复贰心[1]。帝自起止之,因复为荣誓,言无疑心。荣喜,因求酒饮之,熟醉。帝欲诛之,左右苦谏乃止,即以床舆向中常侍省[2]​‍‌‍​‍‌‍‌‍​‍​‍‌‍​‍‌‍​‍​‍‌‍​‍‌​‍​‍​‍‌‍​‍​‍​‍‌‍‌‍‌‍‌‍​‍‌‍​‍​​‍​‍​‍​‍​‍​‍​‍‌‍​‍‌‍​‍‌‍‌‍‌‍​。荣夜半方悟,遂达旦不眠,自此不复禁中宿矣。

【注文】

[1]明光殿:北魏洛阳宫殿之一,位于宣光殿西侧。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贰心:异心;不忠实。

[2]床舆(yú):即以床为车。舆,车。  中常侍省:官署名称,掌宫中内务的机构。又名长秋寺,属官多由宦官担任。

【译文】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五月丁巳朔(初一日),魏孝庄帝元子攸加封尔朱荣为北道大行台。尔朱荣进入明光殿拜见孝庄帝,再次为河桥一事谢罪,发誓不再有二心。孝庄帝亲自起身劝止尔朱荣,顺便又对尔朱荣起誓,说自己对他也没有疑心。尔朱荣十分高兴,因此请求皇上赐酒,喝得大醉。孝庄帝打算趁机杀了他,手下人苦苦劝谏,孝庄帝才罢手,就以床当车,将尔朱荣抬到了中常侍省。尔朱荣半夜才醒来,于是直到天明不敢再睡,从此以后不敢再在宫中留宿。

【原文】

荣女先为肃宗嫔,荣欲敬宗立以为后,帝疑未决。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昔文公在秦,怀嬴入侍[1]。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2]?”帝遂从之,荣意甚悦。

【注文】

[1]昔文公在秦,怀嬴入侍:故事出自《左传》周襄王十八年(前634年),晋国世子圉(yǔ)(晋怀公)在秦国作人质,娶秦伯女嬴氏为妻。父晋惠公病重,弃嬴氏,回晋国。公子重耳入秦为质子,秦伯赐予重耳五个女子,其中就有怀嬴(秦国,嬴姓,子圉谥号为怀公,嬴氏曾为其妻,所以称怀嬴)。晋怀公,晋献公之子,晋文公之侄,侄媳侍文公,有悖于儒家伦理道德理念。如今,魏孝庄帝是献文帝之孙,孝明帝(魏肃宗)之叔父,孝明帝之嫔妃即孝庄帝之侄媳,侄媳为妻,有类于怀嬴氏侍文公,同样是有悖人伦之举。所以,祖莹以此为先例,劝说魏孝庄帝元子攸。

[2]反经合义:意即虽有违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但合乎事理。

【译文】

尔朱荣的女儿原来是魏孝明帝元诩的嫔妃,尔朱荣想让魏孝庄帝元子攸立其为皇后,孝庄帝迟疑不决。给事黄门侍郎祖莹说:“昔日晋文公在秦国作人质,其侄媳怀嬴曾入侍其侧。此事虽有悖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却合乎事理,陛下为何要独自疑虑呢?”孝庄帝元子攸于是听从了尔朱荣的意见,尔朱荣心里十分高兴。

【原文】

荣举止轻脱,喜驰射,每入朝见,更无所为,唯戏上下马[1]。于西林园宴射,恒请皇后出观,并召王公、妃主共在一堂。每见天子射中,辄自起舞叫,将相卿士悉皆盘旋,乃至妃主亦不免随之举袂[2]。及酒酣耳热,必自匡坐唱虏歌,日暮罢归,与左右连手蹋地,唱《回波乐》而出[3]。性甚严暴,喜愠无恒,刀槊弓矢,不离于手,每有瞋嫌,即行击射[4]。左右恒有死忧。尝见沙弥重骑一马,荣即令相触,力穷不复能动,遂使傍人以头相击,死而后已[5]

【注文】

[1]轻脱:轻佻(tiāo)、轻率,不稳重。

[2]盘旋:形容手舞足蹈。  举袂(meì):举起双臂双呼。袂,指衣袖。

[3]匡坐:正坐。即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huái),上身挺直,双手规矩地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  虏歌:少数民族歌曲。  连手蹋地:蹋,亦作“踏”,踏歌跳舞。  《回波乐》:曲调名称,又名《下兵词》。

[4]喜愠(yùn)无恒:即喜怒无常。愠,怒;恒,常。  刀槊(shuò)弓矢:泛指兵器。  瞋(chēn)嫌:讨厌生气的人或事。瞋,怒,生气;嫌,厌恶,不满意。

[5]沙弥:僧人及和尚的别称。古时,出俗入道者统称为僧人,受度而未受戒者称为沙弥​‍‌‍​‍‌‍‌‍​‍​‍‌‍​‍‌‍​‍​‍‌‍​‍‌​‍​‍​‍‌‍​‍​‍​‍‌‍‌‍‌‍‌‍​‍‌‍​‍​​‍​‍​‍​‍​‍​‍​‍‌‍​‍‌‍​‍‌‍‌‍‌‍​。度,即度化,指菩萨的超度和点化。受戒,指成为沙弥要接受的十种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乱、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mán)、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重骑:谓二人共骑一马。

【译文】

尔朱荣举止轻佻、有失庄重,喜欢跑马骑射,每次入朝进见,再没有其他可干之事,只有上、下马闹着玩。在西林园举行宴会、骑射之时,往往请皇后出来观看,并且召集王公贵族、妃嫔公主等齐集一堂。每次看到皇帝射中,就亲自起身舞蹈、喊叫,朝中文武百官也都翩翩起舞,以至于妃嫔、公主也不免随之举臂欢呼。等到酒酣耳热之时,尔朱荣必定要正襟危坐高唱胡人歌曲,直到天黑才作罢离去,尔朱荣与他的左右亲信手拉着手,踏地为节拍,唱着《回波乐》走出宫门。尔朱荣性格非常严苛暴虐,喜怒无常,刀槊弓箭从不离手。一有人惹他生气,他就出手杀人,因而他手下的人常常有死亡的忧虑。曾有一次,他看到两个和尚同骑着一匹马,就命令他们相互抵撞,直到二人精疲立尽不能再动了,于是尔朱荣命令旁边的人拉着他俩的头相互撞击,直到死去才作罢。

【原文】

辛酉,荣还晋阳,帝饯之于邙阴[1]。荣令元天穆入洛阳,加天穆侍中、录尚书事、京畿大都督兼领军将军,以行台郎中桑干朱瑞为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朝廷要官悉用其腹心为之[2]

【注文】

[1]饯(jiàn):意即饯别、饯行,备酒菜为别人送行。  邙(máng)阴:即邙山之北。邙山:山名,位于今河南洛阳北之黄河南岸,是崤(xiáo)山的支脉,是洛阳的一道天然屏障,古代的军事要地之一。

[2]桑干:县名,即桑干县,时北魏恒州桑干郡属县,今山西山阴东。  朱瑞(483—531年):字符龙,代郡桑干(今山西山阴东)人。出身官宦,性敦厚、耿直。孝昌末,从尔朱荣。尔朱荣死后归魏,孝庄帝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兼西道大行台。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被尔朱天光所杀,年四十九岁。

【译文】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五月辛酉(初五日),尔朱荣要返回晋阳,孝庄帝元子攸在邙山之北为其饯行。尔朱荣命令元天穆进入洛阳,加封元天穆为侍中、录尚书事、京畿(jī)大都督兼领军将军,任命行台郎中桑干人朱瑞为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朝廷中的重要官员,全都由其心腹之人担任。

【原文】

魏员外散骑常侍高乾,祐之从子也,与弟敖曹、季式皆喜轻侠,与魏主有旧[1]。尔朱荣之向洛也,逃奔齐州,闻河阴之乱,遂集流民,起兵于河、济之间,受葛荣官爵,频破州军[2]。魏主使元欣谕旨,乾等乃降,以乾为给事黄门侍郎兼武卫将军,敖曹为通直散骑侍郎。荣以乾兄弟前为叛乱,不应复居近要,魏主乃听解官归乡里。敖曹复行抄掠,荣诱执之,与薛修义同拘于晋阳[3]。敖曹名昂,以字行。

【注文】

[1]员外散骑常侍:职官名,始置于曹魏末,职掌同散骑常侍。南北朝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从第三品上,宣武帝后改为右第五品。  高乾(qián)(497—533年):字乾邕,魏将高祐堂侄,高祐堂弟高次同长子。性聪慧,美仪容,仗义轻财。魏末,从葛荣反于河北,后归顺朝廷。魏孝武帝元修永熙初,陷入孝武帝与高欢的争斗之中,被赐死于门下省,年三十七岁。  祐:即高祐(?—499年),字子集,小名资奴,勃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魏司空高允族弟。本名禧(xǐ),因与魏咸阳王同名,孝文帝元宏赐名祐。个性放达,不拘小节,博通经史。官历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三朝,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去世。  敖曹:即高昂(491—538年),字敖曹,高乾三弟,母为张氏。胆力过人,骁勇善战。魏末与其兄高乾起兵于河北,后从高欢。北魏孝武帝元修太昌初,其兄高乾被孝武帝所杀,率军奔晋阳。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538年),与北周战于芒阴,战死,年四十八岁。  轻侠:指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难。

[2]河、济:指黄河和济水。济水:古水名,古代四渎(dú)(渎,古指有独立源头且能入海的河流)江、河、淮、济之一,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后入渤海。现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古济水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得名于济水。

[3]抄掠:抢劫;掠夺​‍‌‍​‍‌‍‌‍​‍​‍‌‍​‍‌‍​‍​‍‌‍​‍‌​‍​‍​‍‌‍​‍​‍​‍‌‍‌‍‌‍‌‍​‍‌‍​‍​​‍​‍​‍​‍​‍​‍​‍‌‍​‍‌‍​‍‌‍‌‍‌‍​。  薛修义(498—554年):字公让,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出身官贵,少有豪侠之气,重义轻财。孝明帝正光末,举兵叛魏,后归降。尔朱荣因其反复,拘其于晋阳。尔朱荣死后,从高欢,历任要职。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五年(554年)去世,年五十七岁。

【译文】

魏员外散骑常侍高乾,是高祐的侄子,与他的弟弟高敖曹、高季式都是轻生重义之人,与孝庄帝元子攸有旧交。尔朱荣当初举兵入洛时,逃奔到齐州,听说河阴变乱,于是召集流民,在黄河、济水之间举兵,接受了葛荣的官爵封拜,屡败州镇军队。孝庄帝派元欣前去传谕圣旨,高乾等人才归降,孝庄帝任命高乾为给事黄门侍郎兼武卫将军,高敖曹为通直散骑侍郎。尔朱荣认为高乾兄弟此前叛乱反魏,不应当再身居近要之位,孝庄帝于是听凭他们辞官回归乡里。高敖曹再次兴兵抢掠,尔朱荣引诱将他抓获,与薛修义一同拘禁于晋阳。高敖曹名昂,以其字敖曹闻名于时。

【原文】

秋七月乙丑,魏加尔朱荣柱国大将军、录尚书事。

【译文】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秋季七月乙丑(初十日),魏孝庄帝元子攸加封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录尚书事。

【原文】

初,宇文肱从鲜于修礼攻定州,战死于唐河[1]。其子泰在修礼军中,修礼死,从葛荣[2]。葛荣败,尔朱荣爱泰之才,以为统军。

【注文】

[1]唐河:古水名,即唐水,位于魏定州中山郡唐县(今河北唐县东北)境内。

[2]泰:即宇文泰(507—556年),字黑獭(tǎ),鲜卑族,代地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魏、北周的建立、奠基者。起家于六镇起义。西魏恭帝拓跋廓(kuò)三年(556年)去世,年五十岁。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改革,为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所建立的兵制、官制,为后世所借鉴。

【译文】

当初,宇文肱(gōng)跟从鲜于修礼攻打定州,战死在唐河。他的儿子宇文泰也在鲜于修礼的军中,鲜于修礼死后,宇文泰跟从了葛荣。葛荣失败后,尔朱荣爱惜其才能,任用他为统军。

【原文】

辛巳,以尔朱荣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荣子平昌公文殊、乐昌公文畅并进爵为王[1]

【注文】

[1]平昌公文殊、乐昌公文畅:即尔朱荣之子尔朱文殊、尔朱文畅。尔朱文殊(526—534年):尔朱乂罗之弟,受封为平昌郡开国公。东魏孝静帝天平初(534年),袭封为太原王。不久,死于晋阳,年九岁。尔朱文畅(528—545年):尔朱文殊之弟,初封为乐昌郡开国公。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545年),因与前东郡太守任胄等谋反,被杀,年十八岁。

【译文】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七月辛巳(二十六日),魏孝庄帝元子攸任命尔朱荣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尔朱荣的儿子平昌公尔朱文殊、乐昌公尔朱文畅一同晋爵为王。

【原文】

中大通二年秋八月,魏尔朱荣虽居外藩,遥制朝政,树置亲党,布列魏主左右,伺察动静,大小必知[1]。魏主虽受制于荣,然性勤政事,朝夕不倦,数亲览辞讼,理冤狱。荣闻之,不悦。帝又与吏部尚书李神俊议清治选部,荣尝关补曲阳县令,神俊以阶悬,不奏,别更拟人[2]。荣大怒,即遣所补者往夺其任。神俊惧而辞位,荣使尚书左仆射尔朱世隆摄选[3]。荣启北人为河南诸州,帝未之许。太宰天穆入见面论,帝犹不许[4]。天穆曰:“天柱既有大功,为国宰相,若请普代天下官,恐陛下亦不得违之,如何启数人为州,遽不用也。”帝正色曰:“天柱若不为人臣,朕亦须代。如其犹存臣节,无代天下百官之理。”荣闻之,大恚恨,曰:“天子由谁得立,今乃不用我语!”[5]

【注文】

[1]外藩:原指有封地的诸侯,后泛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吏。  遥制:遥控,在远处加以控制。  布列:分布陈列,遍布​‍‌‍​‍‌‍‌‍​‍​‍‌‍​‍‌‍​‍​‍‌‍​‍‌​‍​‍​‍‌‍​‍​‍​‍‌‍‌‍‌‍‌‍​‍‌‍​‍​​‍​‍​‍​‍​‍​‍​‍‌‍​‍‌‍​‍‌‍‌‍‌‍​。  伺察:侦视;观察。  辞讼:指诉讼,打官司。

[2]李神俊(477—540年):魏将李佐之子,陇西李氏。小名提。年少即以才学闻名于时,深得太常刘芳赏识。入仕后历任要职,而为官有欠公正。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去世,年六十四岁。  清治:清理整顿。  关补:意即先补授官职,后告知吏部。  曲阳:县名,即魏定州中山郡之上曲阳县,前汉及魏晋时属于常山郡。今河北曲阳东北。

[3]摄选:古指兼任吏部尚书,掌管选举。

[4]太宰:职官名,始置于西周,又名大宰、大冢宰,掌安邦治国之大业,是六卿之首。秦、汉、魏不常设置。晋初,设三公:太师、太保、太傅,太师居首位,因晋景帝司马师之故,改太师为太宰。后世复称太师。南朝沿置。北魏初不置,魏末始现。

[5]恚(huì)恨:愤恨;怨恨。

【译文】

梁武帝萧衍中大通二年(530年)秋季八月,魏将尔朱荣虽居京城之外的自己封地,但却一直遥控魏国朝政,树立安置亲信党羽,安排在孝庄帝元子攸左右,侦察他的动静,朝中的大小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孝庄帝虽然受制于尔朱荣,但个性勤于政事,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多次亲自察看诉讼公文,审理冤情。尔朱荣听说此事后,很不高兴。孝庄帝又与吏部尚书李神俊商议要清理整治选部,尔朱荣曾经补授过一个曲阳县令,李神俊认为此人官阶与县令相差太远,不宜补为县令,所以不予上奏,打算另择他人。尔朱荣大怒,立即派遣他所补授的人前往夺取曲阳县令的职务。李神俊因害怕而辞职,尔朱荣派尚书左仆射尔朱世隆掌管选举事宜。尔朱荣启奏任用北方人担任河南各州的长官,孝庄帝不同意。太宰元天穆入宫面见皇帝理论,孝庄帝仍然不同意。元天穆说:“天柱将军(尔朱荣)既然立有大功,身为宰相,如果请求大批更换天下的官员,恐怕陛下也不能违背他的意愿,为什么请求启用几个人担任州刺史,还不答应呢?”孝庄帝正言厉色地说:“天柱将军如果不为人臣,朕恐怕也要被替代。如果他还守身为人臣的节操,就没有更换天下百官的道理。”尔朱荣听说此话后,十分愤怒地说:“他天子的位子是靠谁得来的,如今竟然不听我的话了!”

【原文】

尔朱皇后性妒忌,屡致忿恚[1]。帝遣尔朱世隆语以大理,后曰:“天子由我家置立,今便如此。我父本即自作,今亦复决。”世隆曰:“止自不为,若本自为之,臣今亦封王矣。”[2]

【注文】

[1]忿恚(huì):愤怒,怨恨,使……恼怒。

[2]大理:大道理,大义。  复决:重新作决定。

【译文】

尔朱皇后生性妒忌,屡次招致孝庄帝元子攸的愤恨与不满。孝庄帝派尔朱世隆向她晓以大义,皇后说:“天子是我家拥立的,现在却这个样子。我的父亲原本可以自己做皇帝,现在也可以重新作决定。”尔朱世隆说:“正是因为他自己不想当皇帝,如果原来他亲自做了皇帝,臣今日也可以封王了。”

【原文】

帝既外逼于荣,内迫皇后,恒怏怏不以万乘为乐,唯幸寇盗未息,欲使与荣相持[1]。及关、陇既定,告捷之日,乃不甚喜。谓尚书令临淮王彧曰:“即今天下便是无贼。”彧见帝色不悦,曰:“臣恐贼平之后,方劳圣虑。”帝畏余人怪之,还以他语乱之曰:“然。抚宁荒余,弥成不易。”[2]荣见四方无事,奏称:“参军许周劝臣取九锡,臣恶其言,已斥遣令去[3]。”荣时望得殊礼,故以意讽朝廷[4]。帝实不欲与之,因称叹其忠。

【注文】

[1]怏(yàng)怏:不高兴,不满意,闷闷不乐的样子​‍‌‍​‍‌‍‌‍​‍​‍‌‍​‍‌‍​‍​‍‌‍​‍‌​‍​‍​‍‌‍​‍​‍​‍‌‍‌‍‌‍‌‍​‍‌‍​‍​​‍​‍​‍​‍​‍​‍​‍‌‍​‍‌‍​‍‌‍‌‍‌‍​。

[2]余人:其余的人。  抚宁:安抚,平定。  荒余:荒乱后的灾民。

[3]许周:生卒年不详,北魏末年,尔朱荣部下参军。曾劝尔朱荣取代北魏。  九锡:即九赐,古代“锡”同“赐”。指皇帝赐予功勋之臣的九种御用之物: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bēn)、钺(yuè)、弓矢、秬(jù)鬯(chàng)(祭礼用的酒)。此前,王莽、曹操、司马昭等都受过九锡之礼。此次,尔朱荣向魏孝庄帝元子攸提及拒绝九锡之礼,是想让孝庄帝授予他九锡之礼。

[4]殊礼:特别的礼遇。

【译文】

孝庄帝元子攸因为在外被尔朱荣所逼迫,在内又受制于尔朱皇后,所以经常心中愤愤不平,并不因身处帝位而感到快乐,只庆幸贼寇之乱尚未平息,想让他们与尔朱荣相抗衡。等到关、陇地区已经平定,捷报传来的时候,孝庄帝更加不高兴。对尚书令临淮王元彧(yù)说:“从今以后天下便没有贼寇了。”元彧见孝庄帝面带不悦之色,说:“臣恐怕贼寇平定之后,正是皇上劳心费神的时候。”孝庄帝害怕其他人会对这种说法感到奇怪,于是用其他的话题叉开说:“确实是这样,安抚平定遭遇兵荒马乱之后的百姓,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尔朱荣见四方平定,天下无事,给皇帝上奏说:“参军许周劝臣获取九锡,臣讨厌他的这种说法,已经斥责了他,并责令他离去。”尔朱荣当时希望得到朝廷的特殊礼遇,所以,故意向孝庄帝暗示他的意图。孝庄帝内心不想给他想要的荣誉和地位,所以故意大加称赞尔朱荣的忠心。

【原文】

荣好猎,不舍寒暑,列围而进,令士卒必齐一,虽遇险阻,不得违避,一鹿逸出,必数人坐死[1]。有一卒见虎而走,荣谓曰:“汝畏死邪?”即斩之[2]。自是每猎,士卒如登战场。尝见虎在穷谷中,荣令十余人空手搏之,毋得损伤,死者数人,卒擒得之,以此为乐[3]。其下甚苦之。太宰天穆从容谓荣曰:“大王勋业已盛,四方无事,唯宜修政养民,顺时蒐狩,何必盛夏驰逐,感伤和气[4]?”荣攘袂曰:“灵后女主,不能自正,推奉天子,乃人臣常节[5]。葛荣之徒,本皆奴才,乘时作乱,譬如奴走,擒获即已。顷来受国大恩,未能混一海内,何得遽言勋业[6]?如闻朝士犹自宽纵,今秋欲与兄戒勒士马,校猎嵩高,令贪污朝贵,入围搏虎[7]。仍出鲁阳,历三荆,悉拥生蛮,北填六镇,回军之际,扫平汾胡[8]。明年,简练精骑,分出江、淮,萧衍若降,乞万户侯;如其不降,以数千骑径渡缚取[9]。然后与兄奉天子巡四方,乃可称勋耳。今不频猎,兵士懈怠,安可复用也!”

【注文】

[1]违避:背离;避开。  逸出:逃出,跑出。  坐死:即犯罪而死。坐,因……而犯罪。

[2]走:古代指奔跑。

[3]穷谷:深谷,幽谷。

[4]蒐(sōu)狩:即捕猎。春猎,称为蒐;冬猎,称为狩。语出《左传》鲁隐公五年(前718年):“礼,春蒐、夏田、秋狝(xiǎn)、冬狩。”意即春天打猎,称蒐,搜索、选择不孕的猎物;夏天打猎,称田,相当于为苗除害;秋天打猎,称狝,意即杀,以杀为名,以顺应秋天肃穆之气;冬天打猎,称狩,意即围守。

[5]攘(rǎng)袂(mèi):意即捋(luō)起袖子伸出手臂,用以形容人振奋或发怒的样子。  灵后:即北魏灵太后。

[6]混一海内:意即统一天下。

[7]宽纵:宽容放纵,不加约束。  戒勒士马:意即整顿军队。  校(xiào)猎:拦截禽兽以猎取之,泛指打猎。  嵩(sōng)高:即嵩山,又名外方、嵩帝、中岳,五岳之一,位于今河南西部,是儒、释、道三教荟萃之地,少林寺即位于嵩山。

[8]三荆:即东荆州、荆州、南荆州之合称。东荆州:后改称淮州,梁武帝萧衍置,北魏沿置。领盱(xū)眙(yí)、山阳、淮阴、阳平四郡、九县,治淮阴城(今江苏淮安)。荆州:领八郡、四十一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中,治上洛(时属北上洛郡,今湖北郧县西北);孝文帝太和中,治穰(rǎng)城(时属新野郡,今湖北邓县)​‍‌‍​‍‌‍‌‍​‍​‍‌‍​‍‌‍​‍​‍‌‍​‍‌​‍​‍​‍‌‍​‍​‍​‍‌‍‌‍‌‍‌‍​‍‌‍​‍​​‍​‍​‍​‍​‍​‍​‍‌‍​‍‌‍​‍‌‍‌‍‌‍​。南荆州:治今湖北枣阳,隋置春(chūn)陵郡,唐属昌州。  生蛮:指诸蛮中还没有归附于北魏的部族。  北填:意即填补和安抚。魏末北方战乱,北边六镇,经战争劫掠,镇户荒残,所以要补充户口,进行安抚。  汾胡:指居住于汾州界内的稽胡。稽胡:古代游牧民族之一,又名山胡步落稽,是南匈奴的一支。南北朝时居于今山西、陕西北部地区,种落繁盛。魏孝明帝孝昌初,汾州界内的稽胡首领刘蠡(lǐ)升举兵反魏,自称天子,建立政权。后被高欢所灭,五万余户尽入北齐。

[9]万户侯:古代爵位之一,即食邑万户以上的侯爵。泛指拥有较高经济及社会地位的功臣贵族。

【译文】

尔朱荣喜好打猎,不分寒暑,经常派军队列队进行围猎。围猎之时命令将士们必须统一行动,即使是遇到艰难险阻,也不能违命躲避,如果有一只鹿跑出了包围圈,必定有几个人因此获罪而死。一次围猎中,有一名军士看到老虎害怕,于是就跑了,尔朱荣说:“你怕死吗?”立即将他斩杀。从此每次打猎,将士们都如同上了战场。有一次,看到一只老虎被困在山谷中,尔朱荣命令十几个军士赤手空拳前去捕捉老虎,而且不得损伤老虎,死了几个军士后,才将老虎捉住,尔朱荣却为此感到很高兴。他的下属为此吃了很多苦头。太宰元天穆从容地对尔朱荣说:“大王您的功勋和业绩已经非常大了,如今天下平安,四方无事,唯一应当做的事就是整顿吏治,与民休息,安抚百姓,顺应时机进行狩猎,何必要在盛夏之时驰马追逐,让人感到有违自然和谐之气呢?”尔朱荣挽袖伸臂说:“灵太后作为一个女子,君临天下,不能自正其行,推举、拥戴天子,本是身为人臣应有之气节。葛荣之流,本来都是奴才出身,趁机兴兵作乱,这如同奴才跑了,将他们擒获就行了。近来我蒙受国家之大恩,却不能一统天下,怎么能说是勋业已盛呢?听说朝中官员仍然不自律,宽容放纵,今年秋天我打算和兄长一起整顿军队,到嵩高山打猎,命令那些贪污的朝贵们,进入围场捕捉老虎。然后出兵鲁阳,扫平三荆之地,平定南蛮,北向安抚北边六镇,回军的时候,扫平汾州界内的胡贼。明年,挑选精练的骑兵,分别出兵江、淮,萧衍如果请求投降的话,就封他个万户侯;如果他不投降,就派几千骑兵径直渡过黄河将其捉拿。然后我和兄长一同侍奉天子巡视四方,才可以称得上是建立了功勋。如今如果不频频进行狩猎,军士们会慵懒懈怠,怎么可以再派上用场!”

【原文】

城阳王徽之妃,帝之舅女;侍中李彧,延实之子,帝之姊婿也[1]。徽、彧欲得权宠,恶荣为己害,日毁荣于帝,劝帝除之[2]。帝惩河阴之难,恐荣终难保,由是密有图荣之意[3]。侍中杨侃、尚书右仆射元罗亦预其谋[4]

【注文】

[1]李彧(yù)(?—534年):李延实长子,字子文,娶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姐姐丰亭公主为妻。喜交游权贵,举止轻薄,无德行。参与诛杀尔朱荣,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初,被判弃市。弃市:中国古代的一种刑法,始于西周,行刑于闹市并暴尸街头。南北朝沿置。  延实:即李延实,生卒年不详,字禧,陇西(今甘肃)人。魏尚书仆射(yè)李冲长子。魏宣武帝元恪朝,官至左将军、光州刺史。孝庄帝元子攸即位,他因为是皇帝舅父的身份,受封濮(pú)阳郡王。后被尔朱兆杀于青州。

[2]毁:诽谤,说别人的坏话。

[3]河阴之难:亦称河阴之变。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今河南孟津)而得名。北魏孝明帝元诩(xǔ)武泰元年(528年),胡太后擅权秉政,鸩(zhèn)杀了孝明帝,立幼子元钊为帝。契胡部落酋长尔朱荣以此为借口,起兵南下。洛阳守将望风而降。尔朱荣在河阴溺死胡太后及幼帝元钊,纵兵围杀北魏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借助此次军事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河阴之变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也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4]元罗:生卒年不详,魏道武帝拓跋珪(guī)之后,魏京兆王拓跋黎曾孙,魏孝明帝元诩(xǔ)朝权臣元乂(yì)之弟。字仲纲,性俭朴、懦弱,不喜张扬。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初,因萧衍围攻,以梁州降南梁。

【译文】

城阳王元徽的妃子,是孝庄帝元子攸舅父的女儿;侍中李彧,是李延实的儿子,孝庄帝的姐夫​‍‌‍​‍‌‍‌‍​‍​‍‌‍​‍‌‍​‍​‍‌‍​‍‌​‍​‍​‍‌‍​‍​‍​‍‌‍‌‍‌‍‌‍​‍‌‍​‍​​‍​‍​‍​‍​‍​‍​‍‌‍​‍‌‍​‍‌‍‌‍‌‍​。元徽和李彧想得到皇帝的宠信,厌恶尔朱荣是他们的祸害,每天在孝庄皇帝面前诋毁尔朱荣,劝孝庄帝将他除去。孝庄帝鉴于河阴之难,害怕尔朱荣难保不会再行屠戮(lù),因此暗中产生了诛杀尔朱荣的想法。侍中杨侃(kǎn)、尚书右仆射(yè)元罗也参与了谋杀尔朱荣的计划。

【原文】

会荣请入朝,欲视皇后娩乳,徽等劝帝因其入刺杀之[1]。唯胶东侯李侃晞、济阴王晖业言:“荣若来,必当有备,恐不可图”[2]。又欲杀其党与,发兵拒之。帝疑未定,而洛阳人怀忧惧,中书侍郎邢子才之徒已避之东出,荣乃遍与朝士书,相任去留[3]。中书舍人温子昇以书呈帝,帝恒望其不来,及见书,以荣必来,色甚不悦。子才名邵,以字行,峦之族弟也。时人多以字行者,旧史皆因之[4]

【注文】

[1]娩(miǎn)乳:此指生育。娩,即分娩,指妇女生孩子。

[2]李侃晞(xī):生卒年不详,魏皇亲之一,魏献文帝拓跋弘之思皇后的父亲李惠之族侄,李惠之堂弟李安祖之子。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朝,受重用,参与杀尔朱荣的行动。孝庄帝落难后,投奔南梁武帝萧衍。  晖业:即元晖业(?—552年),北魏宗室,景穆帝拓跋晃玄孙,从小轻薄无行,与贼寇强盗往来。等长大以后,变得好读书,善于著文,慷慨有志气。官至司空、太尉,加特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但他看到国运逐渐衰微,不问政事,只好吃喝,一天一只羊,三天一只牛犊。北齐初,降封为美阳县公,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闲居晋阳,著《辨宗室录》四十卷,流行于世。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年(552年)被杀。

[3]中书侍郎:职官名。始置于曹魏,两汉名通事郎,掌文书奏报及诏令起草。后世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从第四品上,宣武帝后改为右从第四品。  邢子才:即邢邵(shào)(496—约569年),字子才,河间鄚(mào)县(今河北任丘)人,因避魏彭城王元邵讳,以字名。北魏、北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少聪慧,十岁能著文,北魏孝明帝元诩熙平后,每有文出,即致洛阳纸贵。与温子昇齐名,并称为“温邢”。为人豁达宽厚,深得时人赞许。宣武帝元恪朝入仕为挽郎,受到元乂重用。后出任西兖州刺史,在州有政绩,迁中书监。入北齐为黄门侍郎、国子祭酒。晚年,博览群书,无不精通。曾提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的无神论观点。著有《文集》三十卷,流传于世。  相任:任由,任凭。相,意指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4]以字行:以字行于世的意思,是一个关于称谓的术语。古人一般有“名”有“字”,因为种种原因,如避讳等,多仅称呼“字”,而不称其“名”。

【译文】

正赶上尔朱荣请求入朝,想探视皇后生子,元徽等人劝孝庄帝元子攸趁他入宫时将其刺杀。只有胶东侯李侃晞、济阴王元晖业说:“尔朱荣如果入宫,必定会有所防备,恐怕不好对付。”元徽等人又打算诛杀尔朱荣的党羽,发兵抵御他。孝庄帝迟疑不决,而洛阳城中的人心怀忧虑和恐惧,中书侍郎邢子才之流已经为逃避战乱向东出逃了,尔朱荣于是给朝中大臣普遍写信,任凭他们留下或离开。中书舍人温子昇将尔朱荣的书信呈给了孝庄帝,孝庄帝一直盼望尔朱荣不要入宫,等到见了他写给朝臣的书信,认为尔朱荣必定会入宫,面露不悦之色。邢子才,名劭,以其字闻名于时,是邢峦的同族兄弟。当时的人们大多以其字流行于世,所以,旧史书中都沿袭这种用法。

【原文】

武卫将军奚毅,建义初往来通命,帝每期之甚重,然犹以荣所亲信,不敢与之言情[1]​‍‌‍​‍‌‍‌‍​‍​‍‌‍​‍‌‍​‍​‍‌‍​‍‌​‍​‍​‍‌‍​‍​‍​‍‌‍‌‍‌‍‌‍​‍‌‍​‍​​‍​‍​‍​‍​‍​‍​‍‌‍​‍‌‍​‍‌‍‌‍‌‍​。毅曰:“若必有变,臣宁死陛下,不能事契胡。[2]”帝曰:“朕保天柱无异心,亦不忘卿忠款。[3]

【注文】

[1]通命:传达命令。  期:盼望,希望。

[2]契胡:即羯(jié)胡,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匈奴别种。晋末离乱时入迁中原,白肤、深目、高鼻、多须。五胡十六国前期,曾建立后赵政权。尔朱荣即是契胡族酋长,此代指尔朱荣。

[3]忠款:忠诚。

【译文】

武卫将军奚(xī)毅,建义初曾往来皇宫内外传达命令,孝庄帝元子攸平常很看重他,然而仍然因为他是尔朱荣的亲信,而不敢和他谈论实情。奚毅说:“如果一定会发生变故,臣宁可为陛下而死,也不能事奉契胡(尔朱荣)。”孝庄帝说:“朕保证天柱将军没有异心,朕也不会忘了爱卿的忠诚之心。”

【原文】

尔朱世隆疑帝欲为变,乃为匿名书自榜其门,云“天子与杨侃、高道穆等为计,欲杀天柱”,取以呈荣。荣自恃其强,不以为意,手毁其书,唾地曰:“世隆无胆,谁敢生心?”荣妻北乡长公主亦劝荣不行,荣不从[1]

【注文】

[1]北乡长公主:河南洛阳人,北魏景穆皇帝拓跋晃的孙女,南安王元祯之女,尔朱荣之妻。孝庄帝准备杀尔朱荣,她和尔朱世隆都劝说尔朱荣不要进京,尔朱荣不听,结果尔朱荣被杀。尔朱世隆与她率部下出逃河阴。

【译文】

尔朱世隆怀疑孝庄帝想有所行动,于是写了一封匿名书信,亲自将其贴在自家门口,信上说“天子和杨侃、高道穆等人谋划,想杀掉天柱将军”,尔朱世隆将信取下呈给了尔朱荣。尔朱荣自恃强大,对此不以为意,亲手将书信撕毁,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说:“尔朱世隆没有胆量,谁敢对我生异心?”尔朱荣的妻子北乡长公主也劝尔朱荣不要进京,尔朱荣不听。

【原文】

是月,荣将四五千骑发并州,时人皆言荣反,又云天子必当图荣。九月,荣至洛阳,帝即欲杀之,以太宰天穆在并州,恐为后患,故忍未发,并召天穆。有人告荣,云帝欲图之,荣即具奏。帝曰:“外人亦言王欲害我,岂可信之?”于是荣不自疑,每入谒帝,从人不过数十,又皆挺身不持兵仗[1]。帝欲止,城阳王徽曰:“纵不反,亦何可耐,况不可保邪?”[2]

【注文】

[1]挺身:直起身子;奋身而起。

[2]可耐:可以忍受。

【译文】

当月,尔朱荣率领四五千骑兵从并州出发,当时的人们都说尔朱荣要造反了,又说天子一定会图谋尔朱荣。中大通二年(530年)九月,尔朱荣到达洛阳,孝庄帝元子攸就想杀了他,因为太宰元天穆还在并州,恐怕会成为后患,所以忍住没有采取行动,并且召元天穆入洛。有人报告尔朱荣,说孝庄帝想杀他,尔朱荣立即将此事上奏皇帝。孝庄帝说:“外人也说大王想谋害我,怎么可以相信他们的话?”于是尔朱荣就不怀疑了,每次入宫拜见皇帝,随从不过几十人,又都只身入宫并不携带兵器。孝庄帝想放弃诛杀尔朱荣的打算,城阳王元徽说:“纵然尔朱荣不谋反,也没有什么值得忍耐的道理,何况他反不反还不知道呢?”

【原文】

先是,长星出中台,扫大角[1]。恒州人高荣祖颇知天文,荣问之,对曰:“除旧布新之象也。”[2]荣甚悦。荣至洛阳,行台郎中李显和曰:“天柱至,那无九锡,安须王自索也?亦是天子不见机。”[3]都督郭罗察曰:“今年真可作禅文,何但九锡。”[4]参军禇光曰:“人言并州城上有紫气,何虑天柱不应之。”[5]荣下人皆陵侮帝左右,无所忌惮,故其事皆上闻。

【注文】

[1]长星:指慧星。  中台:系天文星象术语,指三台(上台、中台、下台)之中的中台。三台,代表三个神位,共有六颗星,两两一组。上台之上星护助天子,下星为女后;中台之上星代表诸侯,下星为卿大夫;下台之上星代表士人,下星主庶人。三台共主天下之福、禄、寿,保天下之平安。如今,“长星出台,扫大角”,即意味着诸侯要除旧布新,取代天子。  大角:即大角星。中国古代,大角星又名天栋,被视作是天王的帝廷。《史记·天官书》载:“大角者,天王帝廷也。”

[2]高荣祖:生卒年不详,北魏恒州(治今山西大同)人,通晓天文星象。

[3]李显和:生卒年不详。尔朱荣部下行台郎中。  天柱:指尔朱荣,当时为天柱大将军。

[4]郭罗察:生卒年不详,又名郭罗刹,尔朱荣手下信臣​‍‌‍​‍‌‍‌‍​‍​‍‌‍​‍‌‍​‍​‍‌‍​‍‌​‍​‍​‍‌‍​‍​‍​‍‌‍‌‍‌‍‌‍​‍‌‍​‍​​‍​‍​‍​‍​‍​‍​‍‌‍​‍‌‍​‍‌‍‌‍‌‍​。

[5]禇(chǔ)光:生卒年不详,尔朱荣手下参军。  紫气:即紫色云气,古人以其为祥瑞之气,视为帝王将出现之征兆。

【译文】

此前,长星出了中台,扫过大角星。恒州人高荣祖精通天文星象,尔朱荣问他,高祖荣对尔朱荣说:“此乃除旧迎新之天象。”尔朱荣十分高兴。尔朱荣到达洛阳,行台郎中李显和说:“天柱将军到来,怎么能没有九锡的赏赐,这何须大王您亲自索要呢?这也是天子不识时务啊。”都督郭罗察说:“今年真的可以制作禅让的文书了,何止是加九锡。”参军褚光说:“人们说并州城上有紫色之气,还担心天柱将军不应验此兆。”尔朱荣手下的人都欺凌、侮辱孝庄帝元子攸身边的人员,而且肆无忌惮,所以这些事都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原文】

奚毅又见帝,求间,帝即下明光殿与语,知其至诚,乃召城阳王徽及杨侃、李彧告以毅语。荣小女适帝兄子陈留王宽,荣尝指之曰:“我终当得此婿力。”[1]徽以白帝,曰:“荣虑陛下终为己患,脱有东宫,必贪立孩幼,若皇后不生太子,则立陈留耳。”[2]帝梦手把刀自割落十指,恶之,告徽及杨侃。徽曰:“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3]。”

【注文】

[1]陈留王宽:即元宽(?—530年),魏孝庄帝元子攸兄元子直之子,字思猛,袭父封为陈留王。娶尔朱荣的小女儿为妻。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被尔朱兆害死于晋阳。

[2]脱:假设,如果。

[3]蝮(fù)蛇螫(shì)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蝮蛇:一种毒蛇,又名草上飞。螫:指蜂、蝎、蛇等用毒刺、毒液伤人。

【译文】

奚毅又来见孝庄帝元子攸,请求单独交谈,孝庄帝就下了明光殿与他谈话,知道了他的忠诚之心,于是召集城阳王元徽及杨侃、李彧,将奚毅的话告诉了他们。尔朱荣的小女儿嫁给了孝庄帝哥哥的儿子陈留王元宽,尔朱荣曾指着元宽说:“我终究得到这个女婿的帮助。”元徽将此话告诉了孝庄帝,说:“尔朱荣认为陛下终究是他的祸患,如果有东宫太子,必定会因贪恋权柄而拥立年幼的孩童,如果尔朱皇后生不出太子,就会拥立陈留王。”孝庄帝梦见自己拿刀割掉了十个手指,非常讨厌这个梦,就告诉了元徽和杨侃。元徽说:“蝮蛇螫手后,壮士会将手腕砍掉,割掉手指也与此相类,是吉祥的征兆。”

【原文】

戊子,天穆至洛阳,帝出迎之。荣与天穆并从入西林园宴射,荣奏曰:“近来侍官皆不习武,陛下宜将五百骑出猎,因省辞讼。”[1]先是奚毅言荣欲因猎挟天子移都,由是帝益疑之。

【注文】

[1]宴射:古射礼之一。聚饮习射称“宴射”。  省:简易,减免。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九月戊子(十五日),元天穆到达洛阳,孝庄帝元子攸出宫迎接他。尔朱荣与元天穆一同跟着孝庄帝进入了西林园举行宴饮、骑射,尔朱荣上奏说:“近来侍官们都不演习武艺,陛下应当率五百骑兵行猎,借此机会从辞讼事务中解脱出来。”此前,奚毅说尔朱荣想趁狩猎时挟迫天子迁都,因此,孝庄帝更加怀疑尔朱荣有贰心了。

【原文】

辛卯,帝召中书舍人温子昇告以杀荣状,并问以杀董卓事,子昇具通本末[1]。帝曰:“王允若即赦凉州人,必不应至此[2]。”良久,语子昇曰:“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犹须为,况不必死。吾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3]。”帝谓杀荣、天穆,即赦其党,皆应不动。应诏王道习曰:“尔朱世隆、司马子如、朱元龙特为荣所委任,具知天下虚实,谓不宜留。”徽及杨侃皆曰:“若世隆不全,仲远、天光岂有来理。”[4]帝亦以为然。徽曰:“荣腰间尝有刀,或能狼戾伤人,临事愿陛下起避之。”[5]乃伏侃等十余人于明光殿东。其日,荣与天穆并入,坐食未讫,起出,侃等从东阶上殿,见荣、天穆已至中庭,事不果[6]

【注文】

[1]董卓(?—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táo)(今甘肃岷[mín]县)人。东汉末,屯军西凉​‍‌‍​‍‌‍‌‍​‍​‍‌‍​‍‌‍​‍​‍‌‍​‍‌​‍​‍​‍‌‍​‍​‍​‍‌‍‌‍‌‍‌‍​‍‌‍​‍​​‍​‍​‍​‍​‍​‍​‍‌‍​‍‌‍​‍‌‍‌‍‌‍​。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召其入京,遂率军入洛,掌控朝政,倒行逆施,纵兵劫掠,招致各路诸侯联合讨伐。后被其亲信大将吕布所杀。  本末:指事实的始末详情。

[2]王允(137—192年):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官至司徒、尚书令。时董卓专权,祸国殃民,遂施以美人计,以义女貂蝉献给董卓,造成吕布、董卓反目,从而铲除董卓,并欲将董卓在西凉的残余势力消灭殆尽,后被董卓余党所杀。

[3]高贵乡公:即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máo)(241—260年),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虽为司马师所拥立,但不愿受司马氏左右,率领宫人诛杀司马昭,事败被杀。孝庄帝提及高贵乡公,是为了表示自己诛杀尔朱荣的决心。  常道乡公:即曹魏最后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奂(huàn)(245—302年),字景明,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魏元帝咸熙三年(265年),禅(shàn)位给司马炎。西晋惠帝司马衷太安元年(302年)死,年五十八岁。

[4]朱元龙:即朱瑞,字符龙,见前“朱瑞”条注。  仲远:即尔朱仲远,生卒年不详,尔朱荣之堂弟,尔朱彦伯之弟,尔朱世隆之兄。天性贪暴,富于心计。魏末,随从尔朱荣起兵,历任要职。尔朱荣死后,继掌权柄,贪婪无度。后败于齐武献王高欢,投奔南梁,死于江南。

[5]戾(lì):凶猛残暴。

[6]不果:没有结果;未成事实。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九月辛卯(十八日),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召见中书舍人温子昇,将诛杀尔朱荣的打算告诉了他,并向他询问王允设计杀董卓的事情,温子昇把此事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孝庄帝说:“王允如果能够赦免凉州董卓的旧部,一定不会落到这种地步。”过了很久,孝庄帝对温子昇说:“朕的打算,你都知道了,就是死也要行此事,更何况不一定必死。我宁可做高乡贵公死去,也不想做常道乡公而生。”孝庄帝说杀了尔朱荣和元天穆后,就赦免他们的党羽,那么他们就不会有反叛的举动了。应诏王道习说:“尔朱世隆、司马子如、朱元龙等都是尔朱荣特别亲信委任之人,对天下的虚实知道得一清二楚,我认为这些人不应保留。”元徽及杨侃都说:“如果尔朱世隆不能保全,尔朱仲达、尔朱天光哪有来的道理。”孝庄帝也认为他们的话有道理。元徽说:“尔朱荣腰间曾有佩刀,或许会像狼一样凶狠伤人,到时侯希望陛下起身躲避他。”于是杨侃等十几个人埋伏在明光殿东侧。那天,尔朱荣与元天穆一同入宫,坐在那里吃饭,还没有吃完,又一同出去了,杨侃等人从明光殿的东阶上殿后,见尔朱荣、元天穆已走到了中庭,事情因此没有成功。

【原文】

壬辰,帝忌日。癸巳,荣忌日[1]。甲午,荣暂入,即诣陈留王家饮酒,极醉,遂言病动,频日不入。帝谋颇泄,世隆又以告荣,且劝其速发。荣轻帝,以为无能为,曰:“何怱怱?”[2]

【注文】

[1]忌日:凡祖先生日、死日及皇帝、皇后死亡之日统称忌日。也因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

[2]怱:同“匆”。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九月壬辰(十九日),是孝庄帝的忌讳之日。癸巳(二十日),是尔朱荣的忌讳之日。甲午(二十一日),尔朱荣刚一入宫,就到陈留王家里喝酒去了,喝得大醉,于是声称生病,多日不入皇宫。孝庄帝元子攸的计谋颇有泄露,尔朱世隆又去告诉尔朱荣,而且劝他迅速采取行动。尔朱荣轻视孝庄帝,认为他没什么能力,说:“为何要这样行事匆匆?”

【原文】

预帝谋者皆惧,帝患之。城阳王徽曰:“以生太子为辞,荣必入朝,因此毙之[1]。”帝曰:“后怀孕始九月,可乎?”徽曰:“妇人不及期而产者多矣,彼必不疑。”帝从之。戊戌,帝伏兵于明光殿东序,声言皇子生,遣徽驰骑至荣第告之[2]。荣方与上党王天穆博,徽脱荣帽,欢舞盘旋,兼殿内文武传声趣之,荣遂信之,与天穆俱入朝[3]。帝闻荣来,不觉失色,中书舍人温子昇曰:“陛下色变。”帝连索酒饮之​‍‌‍​‍‌‍‌‍​‍​‍‌‍​‍‌‍​‍​‍‌‍​‍‌​‍​‍​‍‌‍​‍​‍​‍‌‍‌‍‌‍‌‍​‍‌‍​‍​​‍​‍​‍​‍​‍​‍​‍‌‍​‍‌‍​‍‌‍‌‍‌‍​。帝令子昇作赦文,既成,执以出,遇荣自外入,问:“是何文书?”子昇颜色不变,曰:“敕。”荣不取视而入。帝在东序下西向坐,荣、天穆在御榻西北南向坐。徽入,始一拜,荣见光禄少卿鲁安、典御李侃晞等抽刀从东户入,即起趋御坐[4]。帝先横刀膝下,遂手刃之,安等乱斫,荣与天穆同时俱死[5]。荣子菩提及车骑将军尔朱阳睹等三十人从荣入宫,亦为伏兵所杀[6]。帝得荣手板,上有数牒启,皆左右去留人名,非其腹心者悉在出限[7]。帝曰:“竖子若过今日,遂不可制。”[8]于是内外喜噪,声满洛阳城,百僚入贺。帝登阊阖门,下诏大赦。遣武卫将军奚毅、前燕州刺史崔渊将兵镇北中[9]。是夜,尔朱世隆奉北乡长公主帅荣部曲焚西阳门出屯河阴[10]

【注文】

[1]毙:死,此作动词,杀死。

[2]东序:即东边的厢房。

[3]博:即博戏,是中国古代赌输赢﹑分胜负的游戏。  欢舞盘旋:意即旋转舞蹈。脱帽、欢舞,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游牧部族的一种礼仪。

[4]光禄少卿:职官名,为光禄卿之副手,掌宫禁门户、膳食、器物等。南北朝始置。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初置此官,列第三品上;太和二十二年(498年),降为正四品上。  鲁安:生卒年不详。孝庄帝时任光禄少卿,参与诛杀尔朱荣的行动。  典御:职官名,即尚食典御。参见前注。

[5]斫(zhuó):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6]菩提:即尔朱菩提(517—530年),尔朱荣长子。魏末,屡任要职。孝庄帝永安末(530年),与其父尔朱荣同时被杀,时年十四岁。  尔朱阳睹(?—530年):出身于尔朱荣家族,官任车骑将军。与尔朱荣同时被杀。

[7]手板:又名笏(hù)板、玉板、朝板,是中国古代,大臣上殿面君时所携带的物品,长近三尺、宽约三寸,材质为玉、象牙或竹。上书关于朝政的重要内容,作备忘之用。  牒启:即奏书。牒,用竹片或木片连缀而成的文书。

[8]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

[9]崔渊:生卒年不详。北魏官员,曾任燕州刺史,参与孝庄帝诛杀尔朱荣的行动,被派驻北中城。  北中:即北中郎城。

[10]西阳门:即北魏洛阳城之西明门,是洛阳城西面第一门,汉时称广阳门,魏晋沿用,魏孝文帝元宏时改名为西明门。

【译文】

因诛杀尔朱荣的计划泄露,参与此事的人都很害怕,孝庄帝也害怕了。城阳王元徽说:“可以以生太子为托辞,诱骗尔朱荣入宫,趁机杀了他。”孝庄帝说:“皇后怀孕刚九个月,这样做可以吗?”元徽说:“妇女生孩子,不到预产期而生产的有很多,他一定不会怀疑。”孝庄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中大通二年(530年)九月戊戌(二十五日),孝庄帝在明光殿的东配殿设下伏兵,声称皇子降生,派元徽骑快马到尔朱荣家中报信。尔朱荣正与上党王元天穆玩博戏,元徽摘下尔朱荣的帽子,欢舞盘旋,以表祝贺,再加上殿内的文武信使也来催促他,尔朱荣于是相信了此事,与元天穆一同入朝。孝庄帝听说尔朱荣来了,不由得大惊失色,中书舍人温子昇说:“陛下您的脸色变了。”孝庄帝连忙要酒并喝了下去以安抚情绪。孝庄帝命令温子昇起草赦免天下的诏书,诏书写成后,温子昇拿着诏书出来,遇到了从外面进来的尔朱荣,尔朱荣问:“是什么文书?”温子昇面色不变地说:“是皇帝的敕书。”尔朱荣没有看诏书,径直入宫了。孝庄帝在明光殿的东厢房下西向而坐,尔朱荣、元天穆在御榻西北南向而坐​‍‌‍​‍‌‍‌‍​‍​‍‌‍​‍‌‍​‍​‍‌‍​‍‌​‍​‍​‍‌‍​‍​‍​‍‌‍‌‍‌‍‌‍​‍‌‍​‍​​‍​‍​‍​‍​‍​‍​‍‌‍​‍‌‍​‍‌‍‌‍‌‍​。元徽进殿,刚拜了一拜,尔朱荣就看见光禄少卿鲁安、尚食典御李侃晞等人拔刀从东边的大门闯了进来,立即起身向皇帝的御座扑去。孝庄帝事先横刀于膝下,见尔朱荣过来了,于是手起刀落,杀了尔朱荣,鲁安等人持刀乱砍,尔朱荣与元天穆同时被杀死。尔朱荣的儿子尔朱菩提及车骑将军尔朱阳睹等三十人跟从尔朱荣入宫,也被伏兵所杀。孝庄帝得到了尔朱荣的手板,上面写了几条奏章,都是皇帝身边去留人员的名字,不是他心腹的人都在去除之列。孝庄帝说:“这小子如果过了今日,就不可控制了。”于是朝廷内外一片欢腾,欢呼声充满了洛阳城,百官进宫道贺。孝庄帝登上阊阖门,下诏,大赦天下。派武卫将军奚毅、前燕州刺史崔渊领兵驻守北中郎城。当天夜里,尔朱世隆保护北乡长公主,率领尔朱荣的部曲火烧西阳门,逃出了洛阳城,屯驻于河阴。

【原文】

卫将军贺拔胜与荣党田怡等闻荣死,奔赴荣第[1]。时宫殿门犹未加严防,怡等议即攻门,胜止之曰:“天子既行大事,必当有备,吾等众少,何可轻尔,但得出城,更为他计[2]。”怡乃止。及世隆走,胜遂不从,帝甚嘉之。朱瑞虽为荣所委,而善处朝廷之间,帝亦善遇之,故瑞从世隆走而中道逃还[3]

【注文】

[1]田怡:生卒年不详,时尔朱荣的亲信。  第:即府第,指古代官僚、富商巨贾的居所。

[2]轻尔:即轻举妄动。尔,语气词,无实义。

[3]中道:中途,半路。

【译文】

卫将军贺拔胜与尔朱荣的余党田怡等人听说尔朱荣被杀了,急忙赶赴尔朱荣的府第。当时宫殿门还没有严加防范,田怡等人建议立即攻打宫门,贺拔胜制止了他们,说:“天子既然行此大事,必定会有所防备,我们人少,怎么可以轻举妄动,等到出城后,再想其他办法吧。”田怡等人于是停止了行动。等到尔朱世隆走时,贺拔胜没有跟从他,孝庄帝元子攸对他此举十分赞赏。朱瑞虽然是尔朱荣所信任之人,然而与朝中大臣相处得很好,孝庄帝对他也很好。所以,朱瑞跟从尔朱世隆走到半路,又逃了回来。

【原文】

荣素厚金紫光禄大夫司马子如,荣死,自宫中突出至荣第,弃家随荣妻子走出城[1]。世隆即欲还北,子如曰:“兵不厌诈。今天下恟恟,唯强是视,当此之际,不可以弱示人,若亟北走,恐变生肘腋。不如分兵守河桥,遣军向京师,出其不意,或可成功。假使不得所欲,亦足示有余力,使天下畏我之强,不敢叛散。”[2]世隆从之。己亥,攻河桥,擒奚毅等,杀之,据北中城。魏朝大惧,遣前华阳太守段育慰谕之,世隆斩首以徇[3]

【注文】

[1]突出:窜出,冲出。

[2]兵不厌诈:厌:排斥,嫌恶,憎恶;诈:欺骗。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语出《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天下恟(xiōng)恟:恟恟: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天下匈匈数岁,成败未可知。”“匈匈”通“恟恟”。  变生肘(zhǒu)腋(yè):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形容内乱。肘腋:胳肢窝。语出《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出其不意: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后也泛指出乎别人的意料,或指乘人不备突然行动。语出《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3]华阳:郡名,即华阳郡,原为南朝刘宋之侨置郡,治华阳县(今陕西勉县西)。北魏时,为实郡,所辖约相当于今陕西勉县及宁强等地​‍‌‍​‍‌‍‌‍​‍​‍‌‍​‍‌‍​‍​‍‌‍​‍‌​‍​‍​‍‌‍​‍​‍​‍‌‍‌‍‌‍‌‍​‍‌‍​‍​​‍​‍​‍​‍​‍​‍​‍‌‍​‍‌‍​‍‌‍‌‍‌‍​。  段育(?—530年):北魏华阳太守,魏东海王元晔(yè)建明元年(530年),被尔朱世隆斩杀。  斩首以徇:意即杀头以示惩戒。徇,巡行、示众。

【译文】

尔朱荣平常对金紫光禄大夫司马子如非常好,尔朱荣死后,司马子如从皇宫中突围而出后,直接到了尔朱荣家里,不管自己的家小,跟随尔朱荣的妻、子一同逃出了洛阳城。尔朱世隆想立刻回北方,司马子如说:“兵不厌诈。如今天下人心惶惶,唯强者马首是瞻,在这样的时候,不可以将自己软弱的一面呈现给别人,如果急着北归,恐怕内部会发生不可预测之事。不如分派兵力驻守河桥,派兵向洛阳进军,出其不意,或许可以获得成功。即便不能得到所希望的结果,也足以显示我们尚有余力,使天下的人畏惧我们的强大力量,不敢反叛、逃散。”尔朱世隆听从了他的意见。中大通二年(530年)九月己亥(二十六日),率兵进攻河桥,擒获了奚毅等人,将他们杀了,占据了北中城。北魏朝廷十分害怕,派前华阳太守段育前去安慰尔朱世隆,尔朱世隆将其砍头示众,以示惩戒。

【原文】

魏以雍州刺史尔朱天光为侍中、仪同三司,以司空杨津为都督并肆等九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并州刺史兼尚书令、北道大行台,经略河、汾[1]

【注文】

[1]经略:经营治理。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杜预注:“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

【译文】

魏孝庄帝元子攸任命雍州刺史尔朱天光为侍中、仪同三司,任命司空杨津为都督并、肆等九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并州刺史兼尚书令、北道大行台,管辖河、汾地区。

【原文】

荣之入洛也,以高敖曹自随,禁于驼牛署。荣死,帝引见,劳勉之。兄乾自东冀州驰赴洛阳,帝以乾为河北大使,敖曹为直阁将军,使归招集乡曲,为表里形援[1]。帝亲送之于河桥,举酒指水曰:“卿兄弟冀部豪杰,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倘有变,可为朕河上一扬尘。”[2]乾垂涕受诏,敖曹援剑起舞,誓以必死。

【注文】

[1]东冀州:州名。始置于北魏孝昌末。魏孝明帝元诩孝昌末,葛荣于河北起兵反魏,高乾之祖父高翼聚众于黄河、济水之间,魏因此置东冀州,并任命高翼为东冀州刺史。治所及所辖不详。  乡曲:乡亲;同乡。  形援:指军事布局上的声援、呼应。

[2]冀部:指今河北一带。  豪杰:才智勇力出众的人,有势力的人。

【译文】

尔朱荣当初进入洛阳城时,把高敖曹带在身边,囚禁在驼牛署。尔朱荣死后,孝庄帝元子攸引见高敖曹,安慰勉励他。高敖曹的哥哥高乾从东冀州骑马驰奔洛阳,孝庄帝任命他为河北大使,高敖曹为直阁将军,派他们还乡召集乡间部曲,作为朝廷的外援。孝庄帝亲自送他们到河桥,举着酒杯,指着黄河水说:“你们兄弟都是河北一带的豪杰,能够让将士拼死作战,京城如果有什么变故,你们可以为朕在黄河边助威。”高乾流泪接受了皇帝的诏命,高敖曹拔剑起舞,发誓以死报效皇恩。

【原文】

冬十月癸卯朔,世隆遣尔朱拂律归(2)

将胡骑一千,皆白服,来至郭下,索太原王尸[1]。帝升大夏门望之,遣主书牛法尚谓之曰:“太原王立功不终,阴图衅逆,王法无亲,已正刑书[2]。罪止荣身,余皆不问,卿等若降,官爵如故。”拂律归曰:“臣等从太原王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归,愿得太原王尸,生死无恨。”因涕泣,哀不自胜,群胡皆恸哭,声振城邑[3]。帝亦为之怆然[4]。遣侍中朱瑞赍铁劵赐世隆[5]。世隆谓瑞曰:“太原王功格天地,赤心奉国,长乐不顾信誓,枉加屠害[6]。今日两行铁字,何足可信?吾为太原王报仇,终无降理。”瑞还白帝,帝即出库物置城西门外,募敢死之士以讨世隆,一日即得万人,与拂律归等战于郭外。拂律归等生长戎旅,洛阳之人不习战斗,屡战不克。甲辰,以前车骑大将军李叔仁为大都督,帅众讨世隆[7]

【注文】

[1]尔朱拂律归:据胡三省之《资治通鉴音注》载,此尔朱拂律归就是尔朱度律。尔朱度律(?—532年):尔朱荣之族弟,少言寡语。魏末,从尔朱荣征讨,历任要职。为官贪敛无厌,为百姓所恨​‍‌‍​‍‌‍‌‍​‍​‍‌‍​‍‌‍​‍​‍‌‍​‍‌​‍​‍​‍‌‍​‍​‍​‍‌‍‌‍‌‍‌‍​‍‌‍​‍​​‍​‍​‍​‍​‍​‍​‍‌‍​‍‌‍​‍‌‍‌‍‌‍​。节闵帝元恭普泰二年(532年),被高欢斩于洛阳。  白服:丧服。  郭下:城下。

[2]大夏门:洛阳城北面西起之门。北魏洛阳城北有二门,一为西起之大夏门,一为东起之广莫门。大夏门,汉时名夏门,曹魏时改为大夏门,北魏因之。魏宣武帝元恪时,曾造三层楼,离地二十丈。魏之洛阳城门,门楼都为二层,离地约百尺,独大夏门三层,高耸入云。  主书:即主书令史,职官名,掌文书。始置于魏晋。原为武官所任,南北朝时改用文吏,南朝刘宋置主书令史,北魏亦置。南朝陈及北齐时,改名主书。  牛法尚: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曾任北魏主书令使。  衅(xìn)逆:叛乱。

[3]恸(tòng)哭:指因极度悲哀而痛哭。  城邑:即城市。

[4]怆(chuàng)然:意即悲伤的样子。

[5]赍(jī):即拿东西给别人。

[6]长乐: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原封为长乐王。

[7]李叔仁:生卒年不详,陇西(今甘肃)人,北魏将领,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年),因罪被贬,后复官。节闵帝元恭时,任凉州刺史。因暗中交通东魏,被杀。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冬季十月癸卯朔(初一日),尔朱世隆派尔朱拂律归率领一千胡人骑兵,都穿着白色的丧服,来到洛阳城下索要太原王尔朱荣的尸体。孝庄帝元子攸登上大夏门观察形势,派主书牛法尚对他们说:“太原王虽有功于朝廷,但不能善终,阴谋叛乱,国法不分亲疏,已按刑律规定处死,余下的人不再追究罪责,你们如果归降,官职爵位依旧。”尔朱拂律归说:“我等跟从太原王入朝,太原王突然之间遭此冤杀之刑,我们不忍心空手而归。希望能得到太原王的尸体,生死都没有遗恨了。”说话间流下眼泪,哀伤不能自已,群胡都放声痛哭,悲伤之声响彻城邑。孝庄帝也不禁为之怆然泪下。派侍中朱瑞拿着免死铁券赐给尔朱世隆。尔朱世隆对朱瑞说:“太原王的功勋盖过天地,一心报效国家,长乐王不顾曾经的信誓,冤枉他,杀害他。如今两行铁字,怎能够使人相信?我要为太原王报仇,终究没有投降的道理。”朱瑞回去后把情况向孝庄帝作了汇报,孝庄帝即下令将国库中的财物拿出来放在洛阳城的西门外,招募敢死将士以讨伐尔朱世隆,一天之内就招得一万多人,与尔朱拂律归等交战于洛阳城外。尔朱拂律归等人自幼生长在军旅之中,洛阳城中的人不熟习战斗,屡次交战,都不能取胜。甲辰(初二日),孝庄帝任命前车骑大将军李叔仁为大都督,率领大军讨伐尔朱世隆。

【原文】

戊申,皇子生,大赦[1]。以中书令魏兰根兼尚书左仆射,为河北行台,定、相、殷三州皆禀兰根节度。

【注文】

[1]皇子:即魏孝庄帝元子攸的皇后尔朱氏所生之子。生于永安三年(530年)十月,同年十二月,即被尔朱兆所杀。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十月戊申(初六日),皇子诞生,孝庄帝元子攸下诏大赦天下。任命中书令魏兰根兼任尚书左仆射,为河北道行台,定、相、殷三州都受魏兰根节度调遣。

【原文】

尔朱氏兵犹在城下,帝集群臣博议,皆恇惧,不知所出[1]。通直散骑常侍李苗奋衣起曰:“今小贼唐突如此,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日[2]。臣虽不武,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桥。”城阳王徽、高道穆皆以为善,帝许之。乙卯,苗募人从马渚上流,乘船夜下,去桥数里,纵火船焚河桥,倏忽而至[3]。尔朱氏兵在南岸者,望之,争桥北渡,俄而桥绝,溺死者甚众。苗将百许人泊于小渚以待南援,官军不至,尔朱氏就击之,左右皆尽,苗赴水死。帝伤惜之,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河阳侯,谥曰忠烈。世隆亦收兵北遁​‍‌‍​‍‌‍‌‍​‍​‍‌‍​‍‌‍​‍​‍‌‍​‍‌​‍​‍​‍‌‍​‍​‍​‍‌‍‌‍‌‍‌‍​‍‌‍​‍​​‍​‍​‍​‍​‍​‍​‍‌‍​‍‌‍​‍‌‍‌‍‌‍​。丙辰,诏行台源子恭将步骑一万出西道,杨昱将募士八千出东道以讨之[4]。子恭仍镇太行丹谷,筑垒以防之[5]。世隆至建州,刺史陆希质闭城拒守[6]。世隆攻拔之,杀城中人无遗类,以肆其忿,唯希质走免[7]

【注文】

[1]博议:广泛讨论。  恇(kuāng)惧:害怕、惊慌。

[2]奋衣:犹拂袖。表示气愤。  唐突:横冲直撞,无礼冒犯。  效节:尽忠。

[3]不武:用作谦词,犹言无将帅之才。  旅:古代军队单位之一,五百人为一旅。  倏(shū)忽:很快地,忽然,一眨眼,形容速度极快。

[4]源子恭(?—538年):魏名臣源贺之孙,源怀之子,源子雍之弟。字灵顺,少即聪慧好学。历北魏、东魏两朝,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538年)去世。  募士:指北魏朝廷临时从洛阳城西门外所招募的勇士。

[5]太行:即太行山,东北、西南走向,连结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  丹谷:太行山脉之峡谷地带,位于北魏司州河内郡境内,今山西晋城东南。据《水经注》载,丹水由上党郡之高都县(今山西晋城东北)故城东北而下,东南流注于丹谷。

[6]建州:州名。西燕慕容永分上党郡置建兴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罢置,文成帝拓跋濬和平五年(464年)复置。孝庄帝永安中罢郡置州。治高都城(今山西晋城东北),领高都、长平、安平、泰宁四郡,十县之地。所辖约相当于今山西长治北部,及晋城、阳城等地。  陆希质(492—549年):北魏名臣陆丽之孙,陆睿第五子,字幼成。历北魏、东魏。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去世,年五十八岁。虽出身名门,且官运亨通,但不能尽忠,与山伟、宇文忠等共为朋党,排挤朝臣,为时议所贬。

[7]遗类:指残存者。

【译文】

尔朱氏的军队仍然驻扎在城下,孝庄帝元子攸召集群臣商议,大家都很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办。通直散骑常侍李苗拂衣而起说:“如今小贼猖狂到这种地步,朝廷恐怕会有无法预料的危险,这正是忠臣烈士报效国家、竭尽臣节的时候。臣虽然不是勇武之人,但请求率领一支劲旅,为陛下截断河桥。”城阳王元徽、高道穆都认为他的想法不错,孝庄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中大通二年(530年)十月乙卯(十三日),李苗招募人从马渚的上流,乘船连夜而下,在离河桥几里处,放火船焚烧河桥,火船一会儿就到了河桥之下。尔朱氏驻扎在黄河南岸的军士,看到这种情况,争抢着过桥北渡黄河,不一会儿桥就断了,落水溺死的人很多。李苗率领一百多人乘船停泊在小渚上,以等待南来的援军,然而援军却没有到来,尔朱氏就向他发起了攻击,李苗手下的人都被杀光了,李苗本人投河而死。孝庄帝为他的死感到悲伤惋惜,追赠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他为河阳侯,谥号忠烈。尔朱世隆也收兵北逃。丙辰(十四日),孝庄帝下令行台源子恭率领步兵、骑兵一万人从西道出发,杨昱(yù)率领招募来的八千士兵从东道出兵,讨伐尔朱世隆。源子恭仍然镇守太行丹谷,并修筑营垒以防御尔朱氏。尔朱世隆到达建州,刺史陆希质紧闭城门,坚守城池。尔朱世隆发动进攻,攻陷建州城,把城中的人几乎杀光了,以发泄他的愤怒,只有陆希质逃走了,免于一死。

【原文】

诏以前东荆州刺史元显恭为晋州刺史,兼尚书左仆射、西道行台[1]

【注文】

[1]元显恭(?—530年):北魏宗室,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城阳王元鸾之子,元徽之兄。字怀忠。尔朱荣入洛后,死于晋阳。  晋州:州名。魏孝明帝孝昌中置唐州,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年)改为晋州,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领十二郡、三十一县,相当于今山西吕梁南部,及临汾、侯马等地​‍‌‍​‍‌‍‌‍​‍​‍‌‍​‍‌‍​‍​‍‌‍​‍‌​‍​‍​‍‌‍​‍​‍​‍‌‍‌‍‌‍‌‍​‍‌‍​‍​​‍​‍​‍​‍​‍​‍​‍‌‍​‍‌‍​‍‌‍‌‍‌‍​。

【译文】

孝庄帝元子攸下诏任命前东荆州刺史元显恭为晋州刺史,兼任尚书左仆射、西道行台。

【原文】

魏东徐州刺史广牧斛斯椿素依附尔朱荣,荣死,椿惧,弃州归汝南王悦[1]

【注文】

[1]东徐州:州名。魏孝明帝元诩孝昌元年(525年)置,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陷落。东魏孝静帝武定八年(550年)复置。领下邳(pī)、武原、郯(tán)郡、临清四郡、十六县。治下邳城(今江苏邳县西南)。  广牧:郡名。即广牧郡,时魏朔州属郡。汉时,朔方东部都尉治所,曹魏时,属于新兴郡。  斛(hú)斯椿(493—534年):字法寿,广牧富昌(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人,魏末投奔尔朱荣,深受重用,后投奔高欢。北魏孝武帝元修朝,怕为高欢所不容,劝帝讨伐高欢,后逃奔宇文泰,死于长安。

【译文】

魏东徐州刺史广牧人斛斯椿平常依附于尔朱荣,尔朱荣死后,斛斯椿害怕了,放弃了东徐州投奔了汝南王元悦。

【原文】

汾州刺史尔朱兆闻荣死,自汾州帅骑据晋阳。世隆至长子,兆来会之。壬申,共推太原太守行并州事长广王晔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明[1]。晔,英之弟子也。以兆为大将军,进爵为王;世隆为尚书令,赐爵乐平王,加太傅、司州牧;又以荣从弟度律为太尉,赐爵常山王;世隆兄天柱长史彦伯为侍中;徐州刺史仲远为车骑大将军兼尚书左仆射、三徐州大行台[2]。仲远亦起兵向洛阳。

【注文】

[1]长广王晔(yè):即北魏第十一任皇帝长广王元晔(?—532年),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中山王元英之弟元怡之子。字华兴,小名盆子。性格轻浮、暴躁,体力过人。尔朱荣死后,被尔朱兆、尔朱世隆拥立为帝,改元建明。不久,又被尔朱世隆所废。孝武帝元修初,被赐死。无子。  建明:北魏长广王元晔在位期间所使用的年号,共计二年,即公元530年至531年。

[2]度律:即尔朱度律,见前“尔朱拂律归”条注。  天柱:指尔朱荣,曾任天柱大将军。  彦伯:即尔朱彦伯(?—532年),尔朱荣堂弟,性格温厚。魏孝庄帝元子攸朝,任尔朱荣府长史。参与拥立长广王元晔。魏节闵帝元恭时,官至司徒。普泰二年(532年),被高欢斩杀。  三徐州:即北魏之徐州、北徐州、东徐州。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北徐州,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置,领东泰山郡、琅邪(Lángyá)郡二郡、五县;东徐州,治下邳(pī)(今江苏邳县西南)。

【译文】

汾州刺史尔朱兆听说尔朱荣死了,亲自从汾州出发,率领骑兵据守晋阳。尔朱世隆到达长子,尔朱兆赶来与他会合。中大通二年(530年)十月壬申(三十日),尔朱世隆与尔朱兆共同推举太原太守、代理并州事务的长广王元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明。元晔,是元英弟弟的儿子。长广王元晔任命尔朱兆为大将军,进封爵位为王;尔朱世隆为尚书令,赐爵为乐平王,加封太傅、司州牧;又任命尔朱荣的堂弟尔朱度律为太尉,赐爵常山王;尔朱世隆的兄长曾任尔朱荣长史的尔朱彦伯为侍中;徐州刺史尔朱仲远为车骑大将军兼尚书左仆射、三徐州大行台。尔朱仲远也起兵向洛阳进发。

【原文】

尔朱天光之克平凉也,宿勤明达请降,既而复叛北走,天光遣贺拔岳讨之,明达奔东夏。岳闻尔朱荣死,不复穷追,还泾州以待天光。天光与侯莫陈悦亦下陇,与岳谋引兵向洛。魏敬宗使朱瑞慰谕天光,天光与岳谋,欲令帝外奔而更立宗室,乃频启云:“臣实无异心,唯欲仰奉天颜,以申宗门之罪。”[1]又使其下僚属启云:“天光密有异图,愿思胜算以防之。”

【注文】

[1]天颜:天子的容颜。  宗门:宗族,同族。

【译文】

尔朱天光攻克平凉后,宿勤明达请求投降,不久又反叛,向北逃去,尔朱天光派遣贺拔岳讨伐他,宿勤明达逃奔东夏州​‍‌‍​‍‌‍‌‍​‍​‍‌‍​‍‌‍​‍​‍‌‍​‍‌​‍​‍​‍‌‍​‍​‍​‍‌‍‌‍‌‍‌‍​‍‌‍​‍​​‍​‍​‍​‍​‍​‍​‍‌‍​‍‌‍​‍‌‍‌‍‌‍​。贺拔岳听说尔朱荣死了,不再穷追,回到了泾州等待尔朱天光。尔朱天光与侯莫陈悦也南下陇地,与贺拔岳计划率军向洛阳进发。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派朱瑞前去安抚晓谕尔朱天光,尔朱天光与贺拔岳谋划,想让魏孝庄帝元子攸外逃,然后另立魏宗室成员为帝,于是屡次启奏皇帝说:“臣确实没有异心,只想面见天子,以申述尔朱氏一门之罪过。”又派其下属几次上奏说:“尔朱天光暗地里怀有贰心,希望陛下谋虑万全之策以防备他。”

【原文】

范阳太守卢文伟诱平州刺史侯渊出猎,闭门拒之[1]。渊屯于郡南,为荣举哀,勒兵南向,进至中山,行台仆射魏兰根邀击之,为渊所败[2]

【注文】

[1]卢文伟(482—541年):字休族,范阳涿(今河北涿州)人也。为北州冠族。从小为孤儿,但有志向,熟读经史,喜欢交游,为乡里人所敬重。三十八岁时,举秀才,为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负责修建水利工程亢陂(kàngbēi),灌溉农田一万多顷。北魏孝明帝孝昌年间,兼尚书郎中。不久,被杜洛周所俘。杜洛周失败后,又归葛荣。葛荣失败后,还家,任范阳太守。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改任安州刺史。为人轻财仗义,所在多有善政,深得民心。东魏孝静帝兴和三年(541年)去世。

[2]邀击:拦击,截击。

【译文】

范阳太守卢文伟引诱平州刺史侯渊出城打猎,然后关闭城门不让他入城。侯渊屯兵于范阳郡南,为尔朱荣举哀,然后领兵向南,进军到了中山郡,行台仆射魏兰根在半路拦击他,但被侯渊打败。

【原文】

敬宗以城阳王徽兼大司马、录尚书事,总统内外[1]。徽意谓荣既死,枝叶自应散落,及尔朱世隆等兵四起,党众日盛,徽忧怖不知所出。性多忌嫉,不欲人居己前,每独与帝谋议,群臣有献策者,徽辄劝帝不纳。且曰:“小贼何虑不平。”又靳惜财货,赏赐率皆薄少,或多而中减,或与而复追,故徒有糜费而恩不感物[2]

【注文】

[1]总统:意谓总揽一切,与“总督”“总管”“都统”等在词义上并无严格区别。

[2]靳惜:意即吝啬。靳,吝惜,舍不得。  率(shuài):大概、大都。  感物:感动或感化他物。

【译文】

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诏令城阳王元徽兼任大司马、录尚书事,总理朝廷内外事务。元徽认为尔朱荣已死,他的部下会自行散去,但等到尔朱世隆等人举兵四起,尔朱氏的党羽越来越多,元徽也只能忧虑、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元徽生性多疑妒忌,不想让别人超过自己,经常单独与孝庄帝谋划商议,群臣当中有献计献策的,元徽往往劝孝庄帝不要采纳。而且说:“这些小贼,何必担心不能平定呢。”此外,元徽还吝惜财物,赏赐大都很少,有时赏多了,中途再予以削减,有时赏赐了部下,再行追回,所以白白地浪费了财物,却不能让得到赏赐的人感怀于心。

【原文】

十一月癸酉朔,敬宗以车骑将军郑先护为大都督,与行台杨昱共讨尔朱仲远。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十一月癸酉朔(初一日),魏敬宗元子攸任命车骑大将军郑先护为大都督,与行台杨昱共同讨伐尔朱仲远。

【原文】

乙亥,以司徒长孙稚为太尉,临淮王彧为司徒[1]

【注文】

[1]太尉:职官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始置于秦,掌军政。汉武帝刘彻时置大司马,取代太尉之职。后汉复置,三公统领九卿,太尉所掌为太常、卫尉、光禄三卿。后世沿置,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一品中,宣武帝后改为右第一品。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十一月乙亥(初三日),任命司徒长孙稚为太尉,临淮王元彧为司徒。

【原文】

丙子,进雍州刺史广宗公尔朱天光爵为王[1]。长广王亦以天光为陇西王。

【注文】

[1]广宗公: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所封尔朱天光的爵位。原封为北秀容第一领民酋长,后因破元颢(hào)之功,改封为广宗郡公。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十一月丙子(初四日),魏孝庄帝元子攸进封雍州刺史广宗公尔朱天光的爵位为王。魏长广王元晔也封尔朱天光为陇西王​‍‌‍​‍‌‍‌‍​‍​‍‌‍​‍‌‍​‍​‍‌‍​‍‌​‍​‍​‍‌‍​‍​‍​‍‌‍‌‍‌‍‌‍​‍‌‍​‍​​‍​‍​‍​‍​‍​‍​‍‌‍​‍‌‍​‍‌‍‌‍‌‍​。

【原文】

尔朱仲远攻西兖州,丁丑,拔之,擒刺史王衍[1]。衍,肃之兄子也[2]。癸未,敬宗以右卫将军贺拔胜为东征都督。壬辰,又以郑先护兼尚书左仆射,为行台,与胜共讨仲远。戊戌,诏罢魏兰根行台,以定州刺史薛昙尚兼尚书,为北道行台。郑先护疑贺拔胜,置之营外[3]。庚子,胜与仲远战于滑台东,兵败,降于仲远[4]

【注文】

[1]西兖(yǎn)州:州名,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年间始置,治滑台城(今河南滑县)。魏孝明帝元诩(xǔ)孝昌中,置西兖州于定陶(今山东定陶)。  王衍(484—536年):南北朝时期的名臣王肃之侄,字文舒,性敦厚,重情意。魏末,率军抵御尔朱氏。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三年(536年)去世,年五十二岁。

[2]肃:即王肃(464—501年),字恭懿(yì),出身官宦。少通经史,仕南齐,为太子舍人、秘书臣。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因其父兄均被齐明帝萧赜(zé)所杀,逃奔北魏,深得孝文帝元宏重用。为北魏政权建设立下了功劳。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去世,年三十八岁。

[3]薛昙(tán)尚:生卒年不详,曾在北魏末年任定州刺史。

[4]滑台:地名,即滑台城,原北魏司州东郡属县,孝文帝太和中,属于西兖州,今河南滑县。

【译文】

尔朱仲远进攻西兖州,中大通二年(530年)十一月丁丑(初五日),攻下了西兖州,抓获了刺史王衍。王衍,是王肃兄长的儿子。癸未(十一日),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任命右卫将军贺拔胜为东征都督。壬辰(二十日),又诏命郑先护兼尚书左仆射,任行台,与贺拔胜共同讨伐尔朱仲远。戊戌(二十六日),下诏免去魏兰根行台一职,命定州刺史薛昙尚兼任尚书,任北道行台。郑先护怀疑贺拔胜,将其置于营外。庚子(二十八日),贺拔胜与尔朱仲远交战于滑台东,贺拔胜兵败,投降了尔朱仲远。

【原文】

初,尔朱荣尝从容问左右曰:“一日无我,谁可主军?”皆称尔朱兆。荣曰:“兆虽勇于战斗,然所将不过三千骑,多则乱矣。堪代我者,唯贺六浑耳。”因戒兆曰:“尔非其匹,终当为其穿鼻[1]。”乃以高欢为晋州刺史。及兆引兵向洛,遣使召欢,欢遣长史孙腾诣兆,辞以“山蜀未平,今方攻讨,不可委去,致有后忧[2]。定蜀之日,当隔河为犄角之势”。兆不悦曰:“还白高晋州,吾得吉梦,梦与吾先人登高丘,丘旁之地耕之已熟,独余马蔺,先人命吾拔之,随手而尽[3]。以此观之,往无不克。”腾返报,欢曰:“兆狂愚如是,而敢为悖逆,吾势不得久事尔朱矣[4]。”

【注文】

[1]穿鼻:用绳索等物穿过牛的鼻子,就可以将牛牵着走。此处用穿鼻形容人像被穿鼻的牛一样,受人牵制、任人摆布。

[2]山蜀:时蜀人迁徙汾、晋等州后,依山而居,所以称之为山蜀。  委去:委弃而离去;不顾而去。

[3]白:禀报。  高晋州:即高欢。古人有时喜用职官名称或本贯名称称呼其人。  马蔺(lìn):也称马莲,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4]悖(bèi)逆:违背正道,意叛乱、反叛。

【译文】

当初,尔朱荣曾经很平静地问他手下的人说:“有一天我不在了,谁可以代替我领军?”众人都说尔朱兆可担此任。尔朱荣说:“尔朱兆虽然勇于战斗,然而所能统率的人马不超过三千,再多了就会乱。能够代替我担当此任的人,只有贺六浑(高欢)了。”因此,尔朱荣告诫尔朱兆说:“你不是他的对手,最终会受他牵制。”于是任用高欢为晋州刺史​‍‌‍​‍‌‍‌‍​‍​‍‌‍​‍‌‍​‍​‍‌‍​‍‌​‍​‍​‍‌‍​‍​‍​‍‌‍‌‍‌‍‌‍​‍‌‍​‍​​‍​‍​‍​‍​‍​‍​‍‌‍​‍‌‍​‍‌‍‌‍‌‍​。等到尔朱兆率领军队进军洛阳,派人前去召请高欢,高欢派他的长史孙腾回报尔朱兆,推辞说“山蜀叛乱尚未平息,现在正在攻讨,不能放弃,以免留下后患。平定山蜀之日,定当与您隔着黄河成掎角之势”。尔朱兆不高兴地说:“回去告诉高晋州,我昨天做了一个吉祥的梦,梦见与我的先人同登高丘,高丘旁边耕作的土地已经成熟了,只留下马蔺尚未拔去,先人命令我将马蔺草拔掉,我随手就将其拔尽了。由此梦看来,我会无往而不胜。”孙腾回去后报告了高欢,高欢说:“尔朱兆狂妄愚蠢到了这种地步,而且还敢行反叛之事,我一定不能再长久地侍奉尔朱氏了。”

【原文】

十二月壬寅朔,尔朱兆攻丹谷,都督崔伯凤战死,都督史仵龙开壁请降,源子恭退走[1]。兆轻兵倍道兼行,从河桥西涉渡[2]。先是,敬宗以大河深广,谓兆未能猝济,是日,水不没马腹[3]。甲辰,暴风,黄尘涨天,兆骑叩宫门,宿卫乃觉,弯弓欲射,矢不得发,一时散走。华山王鸷,斤之玄孙也,素附尔朱氏[4]。帝始闻兆南下,欲自帅诸军讨之,鸷说帝曰:“黄河万仞,兆安得渡[5]?”帝遂自安。及兆入宫,鸷复约止卫兵,不使斗。帝步出云龙门外,遇城阳王徽乘马走,帝屡呼之,不顾而去[6]。兆骑执帝,锁于永宁寺楼上[7]。帝寒甚,就兆求头巾,不与[8]。兆营于尚书省,用天子金鼓,设刻漏于庭[9]。扑杀皇子,污辱嫔御妃主,纵兵大掠,杀司空临淮王彧、尚书左仆射范阳王诲、青州刺史李延实等[10]

【注文】

[1]崔伯凤(?—530年):魏孝文帝元宏朝青州中正崔僧渊之侧室杜氏所生之长子,少习武艺,壮勇有力。魏孝庄帝永安末,与都督源子恭守丹谷,对抗尔朱氏,阵亡。  史仵(wǔ)龙:生卒年不详,魏孝庄帝元子攸所任命的安东将军、都督,曾与都督崔伯凤、源子恭等守丹谷,对抗尔朱兆。崔伯凤战死,史仵龙投降。

[2]倍道兼行:即以加倍的速度行军。

[3]大河:指黄河。  猝济:立即、迅速渡河。

[4]华山王鸷(zhì):指元鸷(?—541年),北魏宗室,平文帝拓跋郁律之后,高凉王拓跋孤之六世孙,拓跋斤之玄孙。字孔雀,少言寡语,身材魁梧。孝明帝元诩武泰元年(528年),尔朱荣入洛,在河阴诛杀朝臣,元鸷旁观,自此与尔朱荣交好。孝庄帝元子攸朝,受封为华山王。尔朱荣死后,与尔朱兆里应外合,诛杀孝庄帝。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初,任大司马、侍中。兴和三年(541年)死。  斤:即拓跋斤(?—376年),北魏宗室,昭成帝拓跋什翼犍(jiān)时,因为失职遭贬而心怀怨恨。挑唆拓跋实君叛乱,致使拓跋什翼犍暴亡,部众离乱。后被前秦王苻(fú)坚斩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市。

[5]万仞(rèn):常用于形容山之高耸,此处用以形容黄河水之宽广。仞,古代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6]云龙门:北魏都城洛阳宫城东门。

[7]永宁寺:北魏洛阳城内寺庙之一。孝明帝元诩熙平元年(516年),灵太后所立。在洛阳宫阊阖门南一里御道之西。寺中有九层佛塔一座,高九十丈,离洛阳城百里之外就可遥见此寺。波斯僧人菩提达摩曾游行至此。孝庄帝元子攸建义元年(528年),尔朱荣入洛,曾在此寺驻军。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被尔朱兆囚禁于此。永熙三年(534年),佛塔起火被毁。

[8]头巾:指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也称帕头、幞(fú)头。

[9]天子金鼓:指朝堂上的御用鼓。  刻漏:即中国古代用漏水计时的计时器。所用主要器具为漏壶,水从漏壶的底部流出,同时使设置在漏壶上面的箭头随着水位下降,来计算时间。

[10]扑杀:摔死​‍‌‍​‍‌‍‌‍​‍​‍‌‍​‍‌‍​‍​‍‌‍​‍‌​‍​‍​‍‌‍​‍​‍​‍‌‍‌‍‌‍‌‍​‍‌‍​‍​​‍​‍​‍​‍​‍​‍​‍‌‍​‍‌‍​‍‌‍‌‍‌‍​。  嫔御妃主:即宫中的妃嫔、公主、宫女等女眷。  范阳王诲:即魏范阳王元诲(505—530年),北魏宗室,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之子。受封为范阳王。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被尔朱兆所杀,年仅二十六岁。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十二月壬寅朔(初一日),尔朱兆进攻丹谷,都督崔伯凤战死,都督史仵龙打开城门请求投降,源子恭撤退逃跑了。尔朱兆率轻兵加速行军,从河桥的西面渡过了黄河。此前,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认为黄河水深河阔,尔朱兆不能马上渡过黄河,但当天,黄河水却没有没过马腹。甲辰(初三日),狂风大作,黄尘漫天,尔朱兆的骑兵已到达了宫门前,宿卫们才发觉,打算弯弓射箭,箭已没有时间发出了,于是一时之间四散逃窜。华山王元鸷,是元斤的玄孙,平常就依附于尔朱氏。孝庄帝听说尔朱兆举兵南下,曾经想亲自率军讨伐尔朱兆,元鸷劝孝庄帝说:“黄河水深达万仞,尔朱兆怎么能过得了河呢?”孝庄帝于是安下心来。等到尔朱兆入宫后,元鸷又制止宫廷宿卫,不让他们出战。孝庄帝逃出云龙门外,遇到了城阳王元徽正要骑马逃走,孝庄帝连连呼喊他,元徽不作回应,只顾乘马而去。尔朱兆抓住了孝庄帝,将他锁禁在永宁寺的楼上。孝庄帝感到十分寒冷,就向尔朱兆索要头巾,尔朱兆不给。尔朱兆在尚书省扎营,用天子的金鼓,在殿廷设置刻漏计时。他还放纵士兵击杀了皇子,污辱宫中的妃嫔、公主,大肆抢掠,杀了司空临淮王元彧、尚书左仆射范阳王元诲、青州刺史李延实等人。

【原文】

城阳王徽走至山南,抵前洛阳令寇祖仁家[1]。祖仁一门三刺史,皆徽所引拔,以有旧恩,故投之。徽赍金百斤、马五十匹,祖仁利其财,外虽容纳,而私谓子弟曰:“如闻尔朱兆购募城阳王,得之者封千户侯[2]。今日富贵至矣。”乃怖徽,云“官捕将至”,令其逃于他所,使人于路邀杀之,送首于兆,兆亦不加勋赏。兆梦徽谓己曰:“我有金二百斤、马百匹在祖仁家,卿可取之。”兆既觉,意所梦为实,即掩捕祖仁,征其金、马。祖仁谓人密告,望风款服,云“实得金百斤、马五十匹[3]”。兆疑其隐匿,依梦征之,祖仁家旧有金三十斤、马三十匹,尽以输兆。兆犹不信,发怒,执祖仁,悬首高树,大石坠足,捶之至死。

【注文】

[1]山南:即嵩山之南。  寇祖仁(?—530年):北魏前任洛阳令,寇氏一门三刺史均得益于城阳王元徽的提拔,东海王元晔(yè)建明元年(530年),元徽避难于寇家,反被他杀害。寇祖仁后也被尔朱兆所杀。

[2]购募:意即悬赏。  千户侯:古代爵位的封号,意即食邑一千户的侯爵,即可以享有一千户人家缴纳的赋税。

[3]款服:意即诚心降服。款,古时囚犯招供的言辞称为款,此取其诚实之意。

【译文】

城阳王元徽逃到了山南,躲到了前洛阳令寇祖仁的家。寇祖仁一家出了三个刺史,都是元徽引荐提拔的,元徽因自己对其家有旧恩,所以投奔了寇祖仁。元徽随身带了一百斤金子、五十匹马,寇祖仁贪念他的财物,表面上虽然容纳了他,而暗地里却对他的子弟说:“听说尔朱兆悬赏捉拿城阳王,捉到他的人可以封千户侯。今天我们富贵的日子到了。”于是恐吓元徽,说“官府的巡捕就要到了”,让他逃往他处,然后派人在半路上将他杀害,把首级送给了尔朱兆,尔朱兆也没有给寇祖仁加勋封赏。尔朱兆梦见元徽对自己说:“我有二百斤金子、一百匹马,放在寇祖仁家里,你可以去取这些东西。”尔朱兆醒来后,感到梦中所见的是真实的,就突然抓捕了寇祖仁,向他索要金子和马匹。寇祖仁认为是有人告密了,因此全都交代了,说“实得黄金一百斤、马五十匹”。尔朱兆怀疑他有隐瞒和藏匿,就依据梦中所梦之数向他征要,寇祖仁家原来有金子三十斤、马三十匹,全都交给了尔朱兆。尔朱兆仍然不相信他,生气了,把寇祖仁抓了起来,把头悬挂在大树上,脚上坠上大石头,鞭打致死。

【原文】

尔朱世隆至洛阳,兆自以为己功,责世隆曰:“叔父在朝日久,耳目应广,如何令天柱受祸!”按剑瞋目,声色甚厉。世隆逊辞拜谢,然后得已,由是深恨之[1]。尔朱仲远亦自滑台至洛。

【注文】

[1]逊辞拜谢:以谦逊的言辞表示感谢。魏灵太后掌朝政时,尔朱世隆在朝中任职,所以,尔朱兆言其在朝日久。

【译文】

尔朱世隆到了洛阳,尔朱兆自认为有功,责备尔朱世隆说:“叔父您在朝中的时间很长了,耳目众多,为什么让天柱大将军(尔朱荣)遭此横祸!”说着手按宝剑,怒目圆睁,声色俱厉。尔朱世隆言辞谦逊地拜谢尔朱兆,然后此事才算作罢,因此尔朱世隆对尔朱兆怀恨在心​‍‌‍​‍‌‍‌‍​‍​‍‌‍​‍‌‍​‍​‍‌‍​‍‌​‍​‍​‍‌‍​‍​‍​‍‌‍‌‍‌‍‌‍​‍‌‍​‍​​‍​‍​‍​‍​‍​‍​‍‌‍​‍‌‍​‍‌‍‌‍‌‍​。尔朱仲远也从滑台到了洛阳。

【原文】

戊申,魏长广王大赦。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十二月戊申(初七日),魏长广王元晔宣布大赦天下。

【原文】

尔朱荣之死也,敬宗诏河西贼帅纥豆陵步蕃使袭秀容[1]。及兆入洛,步蕃南下,兵势甚盛,故兆不暇久留,亟还晋阳以御之,使尔朱世隆、度律、彦伯等留镇洛阳[2]。甲寅,兆还敬宗于晋阳,兆自于河梁监阅资财[3]。高欢闻敬宗向晋阳,帅骑东巡,(以)[欲]邀之,不及,因与兆书,为陈祸福,不宜害天子,受恶名[4]。兆怒,不纳。尔朱天光轻骑入洛,见世隆等,即还雍州。

【注文】

[1]河西:指北河之西。北河:指魏五原郡以北之黄河支流。  纥(hé)豆陵步蕃(?—530年):姓纥豆陵,名步蕃。纥豆陵,是拓跋鲜卑建立北魏之前的南部游牧民族部落姓氏之一,后改称窦氏。孝庄帝永安末,率众讨尔朱氏,被尔朱兆斩杀,部众四散。

[2]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

[3]河梁:即河桥。  监阅:察看。

[4]祸福:灾殃与幸福。

【译文】

尔朱荣死的时候,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诏令河西贼帅纥豆陵步蕃袭击秀容。等到尔朱兆进入洛阳,步蕃已率军南下,兵势十分强盛,所以尔朱兆来不及久留,就迫不及待地返回了晋阳以抵御步蕃,让尔朱世隆、尔朱度律、尔朱彦伯等人留下来镇守洛阳。中大通二年(530年)十二月甲寅(十三日),尔朱兆将魏敬宗押送到了晋阳,尔朱兆亲自在河梁监察财货。高欢听说魏敬宗去往晋阳,就率骑兵东巡,想在半路上拦截敬宗,没有来得及,于是给尔朱兆写了一封信,向他陈述了祸福利害,告诉他不应当残害天子,以至于遭受恶名。尔朱兆十分生气,不听高欢的劝告。尔朱天光率轻骑兵进入洛阳城,见到了尔朱世隆等人,就返回了雍州。

【原文】

初,敬宗恐北军不利,欲为南走之计,托云征蛮,以高道穆为南道大行台[1]。未及发而兆入洛,道穆托疾去,世隆杀之。主者请追李苗封赠,世隆曰:“当时众议,更一二日即欲纵兵大掠,焚烧郭邑,赖苗之故,京师获全。天下之善一也,不宜复追。”[2]

【注文】

[1]北军:即源子恭所率镇守丹谷之军队。

[2]主者:主管人。  追:撤销。  封赠:皇帝赐予官员及其父母、祖先与妻室以爵位名号,存者称封,已死称赠。

【译文】

当初,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害怕北面的军队会作战不利,想采用南逃的计谋,假称征讨南蛮,任命高道穆为南道大行台。还没来得及出发,尔朱兆就攻入了洛阳,高道穆假称有病离开了洛阳,尔朱世隆将其杀害。主事者请求追回李苗的封赐,尔朱世隆说:“当时大家商议,再过一二天就要纵兵大掠,焚烧城邑,多亏有李苗,京师才得以保全。这是造福天下的一大善事,不应再追夺他的封爵。”

【原文】

尔朱荣之死也,世隆等征兵于大宁(3)太守代人房谟,谟不应,前后斩其三使,遣弟毓诣洛阳[1]。及兆得志,其党建州刺史是兰安定执谟系州狱,郡中蜀人闻之,皆叛[2]。安定给谟弱马,令军前慰劳,诸贼见谟,莫不遥拜。谟先所乘马,安定别给将士,战败,蜀人得之,谓谟遇害,莫不悲泣,善养其马,不听人乘之,儿童、妇女竞投草粟,皆言“此房公马也”。尔朱世隆闻之,舍其罪,以为其府长史。

【注文】

[1]大宁:地名。据《资治通鉴》所载,此处之“大”应为“泰”,大宁即泰宁,指泰宁郡,属魏之建州,今山西沁水地区。  代:即代地,北魏前期都城——平城所在地及其以北地区。今山西朔州、大同及其以北、大漠以南地区。  房谟(mó):生卒年不详,字敬放,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先祖为代人,本姓屋引氏。个性淳厚。魏孝庄帝元子攸(yōu)朝,因拒绝与尔朱氏合作,被捕。魏孝武帝元修时,历任兖(yǎn)、徐、晋等州刺史,为官清正,百姓感念。  毓(yù):即房毓,生卒年不详,房谟之弟,随其同出于北边,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朝,任行台,助平边乱​‍‌‍​‍‌‍‌‍​‍​‍‌‍​‍‌‍​‍​‍‌‍​‍‌​‍​‍​‍‌‍​‍​‍​‍‌‍‌‍‌‍‌‍​‍‌‍​‍​​‍​‍​‍​‍​‍​‍​‍‌‍​‍‌‍​‍‌‍‌‍‌‍​。后随房谟入仕东魏,情况不详。

[2]是兰安定:生卒年不详,是兰是其姓,安定是其名,时任建州刺史,是尔朱世隆之亲信。  蜀人:此指居于泰宁郡的蜀人。

【译文】

尔朱荣死后,尔朱世隆等人从泰宁太守代人房谟处征兵,房谟不答应,前前后后斩杀了尔朱氏的三位大使,并派他的弟弟房毓前往洛阳。等到尔朱兆得志后,尔朱兆的党羽建州刺史是兰安定把房谟抓了起来关在建州的大牢里,泰宁郡的蜀人听说此事后,都起来造反了。是兰安定给了房谟一匹弱马,让他前去慰劳叛军,众人见到了房谟,没有不远远地叩拜的。房谟之前所乘的马,是兰安定给了别的将士,官军战败后,蜀人得到了此马,认为房谟已遇害,没有不悲伤哭泣的,于是把这匹马养了起来,不让人乘骑,儿童、妇女争着给马喂草料,都说“这是房公的马”。尔朱世隆听说此事后,免去了房谟的罪过,任用他为自己府中的长史。

【原文】

北道大行台杨津,以众少,留邺召募,欲自滏口入并州[1]。会尔朱兆入洛,津乃散众,轻骑还朝[2]

【注文】

[1]大行台:行台,即官署名称,是北魏中央尚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地方军事。北魏后期,因军事需要,广泛设置,且常常与地方州府以及因实际需要而临时设置的“道”的范围相结合,其长官多兼任州刺史或都督诸州军事。行台称大者,始于尔朱荣,魏末及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时期,掌军政大权者,多有此任。北齐及北周时期,大字渐省,复为行台,且开始兼掌地方之财政、民权。

[2]轻骑:单骑。

【译文】

北道大行台杨津,因为部众少,于是留在邺城招募新兵,打算从滏口进入并州。正赶上尔朱兆进入洛阳,杨津于是散去部众,轻装返回了朝廷。

【原文】

尔朱世隆与兄弟密谋,虑长广王母卫氏干预朝政,伺其出行,遣数十骑如劫盗者于京巷杀之,寻悬榜以千万钱募贼[1]

【注文】

[1]卫氏:长广王元晔(yè)的母亲,扶风王元怡之妃。尔朱世隆拥立长广王元晔之后,担心卫氏干预朝政,在她出行时,派人将她在街巷中杀害。  京巷:即洛阳城内之曲巷。古时,直的街道称街;弯曲的街道称巷。  悬榜:张榜。

【译文】

尔朱世隆与他的兄弟密谋,害怕长广王元晔的母亲卫氏会干涉朝政,于是趁其出行时,派几十名骑兵打扮成抢劫的匪徒,在京师的街巷里将她杀害,不久又张榜,悬赏一千万钱,抓捕杀人凶手。

【原文】

甲子,尔朱兆缢敬宗于晋阳三级佛寺,并杀陈留王宽[1]

【注文】

[1]缢(yì):吊死,用绳子勒死。  三级佛寺:即三级寺,位于北魏晋阳城(今山西太原境内)内。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十二月甲子(二十三日),尔朱兆在晋阳三级佛寺勒死了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一并被杀的还有陈留王元宽。

【原文】

是月,纥豆陵步蕃大破尔朱兆于秀容,南逼晋阳。兆惧,使人召高欢并力[1]。僚属皆劝欢勿应召,欢曰:“兆方急,保无他虑。”遂行。欢所亲贺拔焉过儿请缓行以弊之,欢往往逗留,辞以河无桥,不得渡[2]。步蕃兵日盛,兆屡败,告急于欢,欢乃往从之。兆时避步蕃南出,步蕃至平乐郡,欢与兆进兵合击,大破之,斩步蕃于石鼓山,其众退走[3]。兆德欢,相与誓为兄弟,将数十骑诣欢,通夜宴饮。

【注文】

[1]并力:合力;戮(lù)力。

[2]贺拔焉过儿:疑即贺拔仁(?—577年),字天惠,焉过儿为其胡名,善无(今山西大同西南)人。为人朴实。以帐内都督从高欢破尔朱氏于韩陵,力战有功。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初(550年),封安定郡王,历数州刺史、太保、太师、右丞相、录尚书事。武平元年(577年)死,赠假黄钺、相国、太尉、录尚书、十二州诸军事、朔州刺史,谥曰武。  逗留:中途停留。  河:即汾河,流经今山西境内,发源于山西宁武之管涔(cén)山,贯穿山西南北,流经静乐、太原、临汾、侯马等地,于河津附近汇入黄河。

[3]平乐郡:郡名。应为乐平郡,后汉末分太原郡置乐平郡,治沾城(今山西昔阳西南),所辖约相当于今山西阳泉地区。  石鼓山:地名。位于魏并州秀容郡秀容县境内,今山西原平西南。

【译文】

当月,纥豆陵步蕃在秀容郡大败尔朱兆,向南进军逼近洛阳。尔朱兆害怕了,派人召高欢合力进攻纥豆陵步蕃​‍‌‍​‍‌‍‌‍​‍​‍‌‍​‍‌‍​‍​‍‌‍​‍‌​‍​‍​‍‌‍​‍​‍​‍‌‍‌‍‌‍‌‍​‍‌‍​‍​​‍​‍​‍​‍​‍​‍​‍‌‍​‍‌‍​‍‌‍‌‍‌‍​。高欢手下的幕僚都劝高欢不要去,高欢说:“尔朱兆现在正处在危急时刻,一定没有其他的想法。”于是率军出发了。高欢的亲信贺拔焉过儿请求放慢行军速度,以等待尔朱兆的部队更加疲惫,高欢于是以河上没有桥,无法渡河为由,经常逗留不进。纥豆陵步蕃的军队士气日盛,尔朱兆屡次被打败,向高欢告急,高欢才前往救援。尔朱兆当时为避开纥豆陵步蕃的锋芒,向南转移,步蕃到达平乐郡,高欢与尔朱兆联合出兵攻击,大败步蕃,在石鼓山斩杀了步蕃,步蕃的部众后退逃跑。尔朱兆对高欢感恩戴德,与高欢立誓结为兄弟,带领几十名骑兵到高欢的住所,通宵宴饮。

【原文】

初,葛荣部众流入并、肆者二十余万,为契胡陵暴,皆不聊生,大小二十六反,诛夷者半,犹谋乱不止[1]。兆患之,问计于欢。欢曰:“六镇反残,不可尽杀,宜选王腹心使统之,有犯者罪其帅,则所罪者寡矣[2]。”兆曰:“善。谁可使者?”贺拔允时在坐,请使欢领之,欢拳殴其口,折一齿,曰:“平生天柱时,奴辈伏处分如鹰犬[3]。今日天下事取舍在王,而阿鞠泥敢僭易妄言,请杀之[4]。”兆以欢为诚,遂以其众委焉。欢以兆醉,恐醒而悔之,遂出宣言:“受委统州镇兵,可集汾东受号令[5]。”乃建牙阳曲川,陈部分[6]。军士素恶兆而乐属欢,莫不皆至。

【注文】

[1]聊生:指维持生计,赖以生活。

[2]六镇反残:指北魏孝明帝正光末,随破六韩拔陵及杜洛周起兵举事,后又尽归附于葛荣的北边六镇军民。

[3]鹰犬:原打猎时奔跑、追逐猎物的鹰和狗,此借指为主人奔走效劳的人。

[4]阿鞠泥:即贺拔允,其字为阿鞠泥。  僭(jiàn):指超越本分的言行。  妄言:信口胡说。

[5]州镇兵:时高欢所统领之部众,皆是原属于葛荣的六镇人。北魏孝昌中,为平定北边,孝明帝元诩下诏改镇为州,所以称六镇之人为州镇兵。

[6]建牙:古时出征树立军旗,称为建牙,后指武将出镇建立营帐。  阳曲川:即阳曲县所在地区。阳曲县,两汉时属太原郡,汉末,移阳曲于并州太原郡界内。北魏孝庄帝永安中,分太原郡置永安郡,辖阳曲县,位于今山西阳曲西南。汾河水流经千里,在此处拐了一个弯,所谓“河千里一曲,县当其阳”,所以称为阳曲。  陈部分:指挥安置部下。

【译文】

当初,葛荣的部众流亡到并、肆二州的有二十多万人,受到了契胡的凌辱,都觉得无法活下去了,大大小小谋反的有二十六次,有一半人被杀掉了,谋反与叛乱仍然不止。尔朱兆对此十分头痛,向高欢询问计策。高欢说:“六镇谋反的百姓,不能全部杀掉,应当选派大王的心腹之人前去统领他们,对那些犯罪的人,只责罚他们的主帅,那么犯罪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尔朱兆说:“好主意。谁可以作为使者?”贺拔允当时在座,请求派高欢前往统领六镇。高欢一拳打到了贺拔允的嘴上,打掉了他的一颗牙齿,说:“天柱大将军在世时,我们这些人都像鹰犬一般接受他的调遣。如今天下的事,如何处置,都在大王,而你阿鞠泥胆敢越权胡说,请将他杀了。”尔朱兆认为高欢心怀诚意,于是就让他统领六镇。高欢认为尔朱兆醉了,害怕他醒来后后悔这样的安排,于是宣布说:“我受大王的委托统领州镇的兵马,大家可以到汾河的东面集中听候号令。”于是高欢在阳曲川建置营帐,指挥安置部下。军士们平常都讨厌尔朱兆,乐于归属高欢,所以大都前往投奔他。

【原文】

居无何,又使刘贵请兆,以“并、肆频岁霜旱,降户掘田鼠而食之,面无谷色,徒污人境内,请令就食山东,待温饱更受处分[1]”。兆从其议。长史慕容绍宗谏曰[2]:“不可。方今四方纷扰,人怀异望。高公雄才盖世,复使握大兵于外,譬如借蛟龙以云雨,将不可制矣。”兆曰:“有香火重誓,何虑邪[3]?”绍宗曰:“亲兄弟尚不可信,何论香火。”时兆左右已受欢金,因称绍宗与欢有旧隙,兆怒,囚绍宗,趣欢发。欢自晋阳出滏口,道逢北乡长公主自洛阳来,有马三百匹,尽夺而易之。兆闻之,乃释绍宗而问之​‍‌‍​‍‌‍‌‍​‍​‍‌‍​‍‌‍​‍​‍‌‍​‍‌​‍​‍​‍‌‍​‍​‍​‍‌‍‌‍‌‍‌‍​‍‌‍​‍​​‍​‍​‍​‍​‍​‍​‍‌‍​‍‌‍​‍‌‍‌‍‌‍​。绍宗曰:“此犹是掌握中物也。”兆乃自追欢,至襄垣,会漳水暴涨,桥坏,欢隔水拜曰:“所以借公主马,非有他故,备山东盗耳。王信公主之谗,自来赐追,今不辞渡水而死,恐此众便叛。”[4]兆自陈无此意,因轻马渡水,与欢坐幕下陈谢,授欢刀,引颈使欢斫之[5]。欢大哭曰:“自天柱之薨,贺六浑更何所仰!但愿大家千万岁,以申力用耳[6]。今为旁人所构间,大家何忍复出此言!”兆投刀于地,复斩白马与欢为誓,因留宿夜饮[7]。尉景伏壮士欲执兆,欢啮臂止之,曰:“今杀之,其党必奔归聚结,兵饥马瘦,不可与敌,若英雄乘之而起,则为害滋甚,不如且置之。兆虽骁勇,凶悍无谋,不足图也。”[8]旦日,兆归营,复召欢。欢将上马诣之,孙腾牵欢衣,欢乃止。兆隔水肆骂,驰还晋阳。兆腹心念贤领降户家属别为营,欢伪与之善,观其佩刀,因取杀之(4)[9]。士众感悦,益愿附从。

【注文】

[1]居无何:意即没过多久。  就食:到有粮食吃的地方去。  山东:此指太行山、常山(与太行山相连的恒山之别称)以东。当时,魏之并、肆、冀、定、瀛、相、殷等州以太行山、常山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尔朱兆所统之并、肆之地在山西;余者皆在山东。高欢欲领六镇之人就食山东,意欲脱离尔朱氏之控制,自立门户。  处分:处置,处理,打算。

[2]谏:即进谏,古时常指下级对上级的建议。

[3]香火重誓:古时,异姓之人结为兄弟,通常要举行焚香祭祀的仪式。后以香火重誓,指结盟之交。

[4]襄垣:县名。即襄垣县,汉属上党郡,北魏初属并州之乡郡,孝庄帝元子攸建义元年(528年),置襄垣郡,治襄垣(今山西襄垣),所辖约相当于今山西襄垣。  漳水:古水名。据《水经注》载,漳水从屯留(今山西屯留东北)流过,经襄垣县故城之南。

[5]斫(zhuó):指用刀斧砍。

[6]大家:本借指皇帝,高欢以此称尔朱兆,意在谄媚。

[7]斩白马:古人在出征、盟誓时,通常要斩杀白马、青牛以祭祀天地。白马、青牛被视为神兽,原本是北方及东北方游牧部族的图腾崇拜,后传入汉族。

[8]啮(niè)臂:咬破手臂。

[9]念贤(?—539年):字盖卢,金城枹罕(今甘肃临夏)人,出于武川镇。美仪容,通经史。魏末,从尔朱荣入洛。据《周书·念贤传》记载:孝武帝永熙年间晋爵为安定郡公,西魏文帝元宝矩大统五年(539年)死于秦州。此处描写杀念贤事与《周书·念贤传》所记有出入。  降户:指六镇之边民。

【译文】

没过多久,高欢又派刘贵向尔朱兆请示,说:“并、肆两州屡遭霜旱灾害,归降的百姓挖掘田鼠充饥,面呈菜色,再留在此地,只能白白地让您的威信受到玷污,请求让他们到太行山以东地区谋生,等到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再作打算。”尔朱兆听从高欢的建议。长史慕容绍宗劝谏说:“不能同意高欢的请求。当前四方纷乱扰动,人心各怀不同的愿望。高欢是有雄才大略的盖世英雄,再让他在外手握兵权,就如同把云雨借给蛟龙,将无法再控制。”尔朱兆说:“我与他有结为兄弟的誓约,有什么可担忧的?”慕容绍宗说:“亲兄弟尚且不可信任,更何况是香火兄弟。”当时尔朱兆左右的人已受了高欢的贿赂,趁机说慕容绍宗与高欢原本就有矛盾才诬陷高欢,尔朱兆因此十分生气,囚禁了慕容绍宗,催促高欢早日上路。高欢从晋阳出发出了滏口,在半路上恰逢北乡长公主从洛阳过来,北乡长公主带了三百匹马,全部被高欢夺了下来。尔朱兆听到这一消息,才释放了慕容绍宗并问计于他。慕容绍宗说:“此时的高欢仍然是您的掌中之物。”尔朱兆于是亲自领兵追击高欢,大军到了襄垣,正遇上漳水暴涨,渡河的桥坏了,高欢隔着漳水对尔朱兆叩拜说:“我之所以要借用北乡长公主的马,并不是有其他的缘故,只是为了防备太行山以东的盗贼。大王您听信公主的谗言,亲自追到此处,现在我不怕渡河受死,只是如果这样做的话,恐怕这些人便要叛逃了。”尔朱兆亲自解释来此并无此意,顺便乘轻骑过河,与高欢同坐在营帐外交谈致谦,并把佩刀交给高欢,伸出脖子让高欢砍​‍‌‍​‍‌‍‌‍​‍​‍‌‍​‍‌‍​‍​‍‌‍​‍‌​‍​‍​‍‌‍​‍​‍​‍‌‍‌‍‌‍‌‍​‍‌‍​‍​​‍​‍​‍​‍​‍​‍​‍‌‍​‍‌‍​‍‌‍‌‍‌‍​。高欢大哭,说:“自从天柱将军(尔朱荣)去世后,贺六浑再没有可仰仗的人了!但愿大王千万岁,以使我能为大王效力。如今我们被旁人所离间,大王怎忍心再说出这样的话!”尔朱兆将刀扔在地上,又斩杀了白马与高欢盟誓,并在高欢营帐中留宿、夜饮。尉景安排勇士埋伏在营帐之外,想抓捕尔朱兆,高欢咬破了自己的手臂阻止他,说:“现在杀了他,他的党羽必定会逃回并集结,我们目前兵饥马瘦,不能与之匹敌,如果天下的英雄趁机而起,那么危害就更大了,不如暂且不惊动他。尔朱兆骁勇善战,虽然凶悍却没有谋略,不值得在他身上费心思。”第二天,尔朱兆返回营地,又召高欢前往。高欢将要上马前去,孙腾扯住高欢的衣服阻止,高欢这才没有前去。尔朱兆隔着河水大骂高欢,然后乘快马奔回晋阳。尔朱兆的心腹念贤率领降户及家属另立营帐,高欢表面上与之友善,借口观看他的佩刀,趁机用此刀将其杀死。念贤手下的军士们对此十分感激高兴,更加愿意跟从、依附于高欢。

【原文】

斛斯椿复弃汝南王悦奔魏。

【译文】

斛斯椿叛离了汝南王元悦,投奔魏廷。

【原文】

三年春正月,魏右仆射郑先护闻洛阳不守,士众逃散,遂来奔。丙申,以先护为征北大将军。

【译文】

梁武帝萧衍中大通三年(531年)春季正月,北魏右仆射郑先护听说洛阳失守,部众四处逃散,于是投奔了南梁。丙申(二十五日),梁武帝任命他为征北大将军。

【原文】

魏自敬宗被囚,宫室空近百日。尔朱世隆镇洛阳,商旅流通,盗贼不作[1]。世隆兄弟密议,以长广王疏远,又无人望,欲更立近亲。仪同三司广陵王恭,羽之子也,好学有志度,正光中领给事黄门侍郎,以元乂擅权,托喑病居龙华佛寺,无所交通[2]。永安末,有白敬宗,言“王阳喑,将有异志”,恭惧,逃于上洛山,洛州刺史执送之,系治久之,以无状获免[3]。关西大行台郎中薛孝通说尔朱天光曰:“广陵王,高祖犹子,夙有令望,沈晦不言,多历年所,若奉以为主,必天人允叶[4]。”天光与世隆等谋之。疑其实喑,使尔朱彦伯潜往敦谕,且胁之,恭乃曰:“天何言哉[5]!”世隆等大喜,孝通,聪之子也[6]

【注文】

[1]不作:不兴起。此指没有偷盗行为发生。

[2]广陵王恭:即北魏末节闵帝元恭(498—532年),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王元羽之子,字修业。魏孝庄帝元子攸时,为避免祸患,曾装哑多年。建明二年(531年),尔朱世隆杀长广王元晔,立其为帝。次年(532年),被高欢毒死,时年三十五岁。谥号节闵帝,也称广陵王、前废帝。  羽:即元羽,生卒年不详,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子,孝文帝元宏之弟,太和九年(485年)封王。历孝文、宣武两朝,屡任要职。后因与员外郎冯俊兴妻私通,被冯俊兴所杀。  志度:指气度。  喑(yīn)病:嗓子哑,不能出声。  龙华佛寺:即龙华寺,北魏洛阳佛寺之一,位于洛阳城建春门外,系洛阳宫城宿卫所立。

[3]上洛山:位于北魏洛州上洛郡上洛县(今河南洛阳东北)界内。  洛州:北魏太宗拓跋嗣时所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改为司州,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初(534年)复置。领六郡、十二县,治洛阳(今河南洛阳)。

[4]大行台郎中:职官名,即尚书省之派出机构——大行台之属官,职掌同尚书郎。  薛孝通(?—540年):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将领薛聪之子。字士达,博学有才。魏末,曾拒与萧宝寅、元颢(hào)为伍,力保北魏之江山社稷。魏孝武帝元修即位,与贺拔岳、宇文泰等拥兵关中,对抗高欢。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死于邺城。有文集八十卷传世。  犹子:《礼记·檀弓上》载:“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意即兄弟之子如同自己的儿子。广陵王元羽是孝文帝元宏之弟,所以,元羽之子元恭,即孝文帝之犹子也。  令望:即美好的、使人景仰的名声​‍‌‍​‍‌‍‌‍​‍​‍‌‍​‍‌‍​‍​‍‌‍​‍‌​‍​‍​‍‌‍​‍​‍​‍‌‍‌‍‌‍‌‍​‍‌‍​‍​​‍​‍​‍​‍​‍​‍​‍‌‍​‍‌‍​‍‌‍‌‍‌‍​。  沈晦:沈,同沉。隐而不露。  允叶:和洽。

[5]敦谕:敦促,晓谕。  天何言哉:语出《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所记为孔子对于弟子问话之答复,意即上天是万物之主宰,其所要说的已通过四时更替、万物生成而表达了,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元恭以孔子之言回答尔朱氏之试探,是为了表明他愿意当皇帝的心意。

[6]聪:即薛聪(?—499年),后秦名将薛辩之玄孙,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博览群书,通晓诗赋。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从孝文帝元宏南征,兼任御史中尉。宣武帝元恪即位后,任齐州刺史,终于任。

【译文】

北魏自从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被尔朱氏囚禁之后,皇宫空虚已近百日。尔朱世隆镇守洛阳,商人行旅正常流通,盗贼不再兴起作乱。尔朱世隆兄弟秘密商议,认为长广王元晔是魏室之远亲,而且没有什么声望,想再拥立一个魏室的近亲为皇帝,代替长广王。仪同三司广陵王元恭,是元羽的儿子,好学而且有志向、有气度,正光年间曾任给事黄门侍郎,因为元乂擅权专政,假称患有喉疾,住在龙华寺,与外界没有什么往来。永安末,有人报告魏敬宗,说“广陵王假装嗓子哑,是因为有谋反的志向”,元恭害怕了,逃到了上洛山上,洛州刺史将他抓获送到了洛阳,魏敬宗将他关了很久,最后因没有谋反的证据而无罪释放。关西大行台郎中薛孝通劝尔朱天光说:“广陵王,是魏高祖的侄子,向来很有声望,个性沉静,言语不多,又经过了多年的磨炼,如果将他立为皇帝,一定符合天意人心。”尔朱天光与尔朱世隆等商议立其为帝,但怀疑他真的是哑巴,就派尔朱彦伯暗中前往敦促、晓谕元恭,并且胁迫他,元恭就说:“上天说过什么话吗!”尔朱世隆等听后大喜。薛孝通,是薛聪的儿子。

【原文】

二月己巳,长广王至邙山南,世隆等为之作禅文,使泰山太守辽西窦瑗执鞭独入,启长广王曰:“天人之望皆在广陵,愿行尧、舜之事[1]。”遂署禅文。广陵王奉表三让,然后即位,大赦,改元普泰[2]。黄门侍郎邢子才为赦文,叙敬宗枉杀太原王荣之状,节闵帝曰:“永安手翦强臣,非为失德,直以天未厌乱,故逢成济之祸耳[3]。”因顾左右取笔,自作赦文,直言:“门下:朕以寡德,运属乐推,思与亿兆,同兹大庆,肆眚之科,一依常式[4]。”帝闭口八年,至是乃言,中外欣然以为明主,望致太平。

【注文】

[1]泰山:郡名。即泰山郡,北魏兖州属郡,始置于西汉,领六县,治博平(今山东泰安东南),所辖约相当于今山东泰安、莱芜等地。  辽西:郡名。即辽西郡,北魏平州属郡,领肥如、阳乐、海阳三县,治肥如(今河北迁安东北),所辖约相当于今河北迁安、卢龙、滦南等地。  窦瑗(yuàn):生卒年不详,字世珍,出身名门,汉大将军窦武之后。入仕初,听令于尔朱荣帐下。后参与废长广王元晔,普泰初(531年),任平州刺史。天平中(534年),任征东将军、齐献武王高欢丞相府右长史、卫将军。为官清正,为朝士所忌。

[2]普泰:魏节闵帝元恭在位期间所使用的年号,共计一年,即公元531年。

[3]节闵帝:即北魏的第十二任皇帝元恭,谥号节闵,也称广陵王、前废帝。  永安:即北魏的第十任皇帝元子攸(507—530年)在位期间所使用的第二个年号,共计三年,即公元528年至530年。此指代魏孝庄帝元子攸。  成济之祸:成济,扬州丹杨(治今安徽宣城)人。三国后期曹魏武将,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用戟刺死魏主曹髦(máo)(史称高贵乡公),后司马昭为平息众怒,将成济全家杀死。

[4]门下:即指门下省。魏晋以来,皇帝的诏命,皆由门下省发出。所以,其文开头,一般都是“门下”或“敕门下”的字样。  亿兆:指百姓。  肆眚(shěng)之科:指赦免、释放罪人的法律条文。肆,意即释放、赦免;眚,过错。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二月己巳(二十九日),长广王元晔到了邙山之南,尔朱世隆等人替他作了禅让的文书,派泰山太守辽西人窦瑗手拿鞭子单独入内,向长广王启奏说:“天意人心都归属于广陵王,希望你像尧、舜一样行禅让之礼。”于是长广王就签了禅让文告。广陵王手持奉表谦让再三,然后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为普泰。黄门侍郎邢子才在起草的赦文中,叙述了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枉杀太原王尔朱荣的情况,节闵帝元恭说:“永安(孝庄帝)亲手诛杀强臣,不能算是失德,只是因为天意还没有压住祸乱,所以才会出现成济诛杀高贵乡公的灾祸。”并回头向左右索取纸笔,亲自作了赦文,直接说:“门下省:朕以寡德之身,有幸得到天下人的推崇,愿意与天下万民同庆,赦免天下有罪之人,一切按旧有的规矩来办​‍‌‍​‍‌‍‌‍​‍​‍‌‍​‍‌‍​‍​‍‌‍​‍‌​‍​‍​‍‌‍​‍​‍​‍‌‍‌‍‌‍‌‍​‍‌‍​‍​​‍​‍​‍​‍​‍​‍​‍‌‍​‍‌‍​‍‌‍‌‍‌‍​。”节闵帝已有八年没有开口说话,到这时才开言,天下人都认为是明主再世,盼望能过上太平的日子。

【原文】

庚午,诏以“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三代称‘王’,盖递为冲挹[1]。自秦以来,竞称‘皇帝’,予今但称‘帝’,亦已褒矣[2]。”加尔朱世隆仪同三司,赠尔朱荣相国、晋王,加九锡。世隆使百官议荣配飨,司直刘季明曰:“若配世宗,于时无功;若配孝明,亲害其母;若配庄帝,为臣不终。以此论之,无所可配。”[3]世隆怒曰:“汝应死。”季明曰:“下官既为议首,依礼而言,不合圣心,剪戮唯命。”世隆亦不之罪。以荣配高祖庙廷[4]。又为荣立庙于首阳山,因周公旧庙而为之,以为荣功可比周公[5]。庙成,寻为火所焚。

【注文】

[1]三皇、五帝: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圣王先贤,有多种说法,较常见的一种是:伏羲(xī)氏、神农氏、燧(suì)人氏为三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为五帝。  三代:此指先秦之夏、商、周三代。  冲挹(yì):谦抑、退让。按照魏节闵帝元恭的意思,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三代称王,皇降次为帝,帝降次为王,依次而降,以示谦让。

[2]皇帝:原为三皇五帝的统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于是将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皇”“帝”合而为一,号称“皇帝”,并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自此,皇帝一词成为中国封建帝王的称号。

[3]配飨(xiǎng):意即合祭、祔(fù)祀(sì)。祔,古代祭祀用语,意即送后死者的神主入祖庙,与其先祖共享祭祀。飨同“享”。  司直:职官名,掌刑狱,始置于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年),魏将高道穆奏请朝廷设置司直十人,其位在廷尉正、廷尉监之下,不预日常事务,只负责审核御史监察、弹劾等事宜。  刘季明:生卒年不详。北魏节闵帝时,任司直,曾大胆驳斥尔朱荣配飨之议。  世宗:即魏宣武帝元恪,谥号宣武,庙号世宗。  孝明:即魏肃宗元诩,谥号孝明,庙号肃宗。  庄帝:即魏孝庄帝元子攸,中兴二年(532年),谥号为武怀皇帝,太昌元年(532年),改谥为孝庄皇帝,庙号敬宗。

[4]高祖:即魏孝文帝元宏,庙号高祖,谥号孝文。

[5]首阳山:山名。位于魏司州洛阳境内,今河南偃师境内,是邙山在偃师境内的最高峰,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得名。  周公:原指西周的爵位,得此爵者,可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系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后世习称其为周公或周公旦,是先秦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二月庚午(三十日),魏节闵帝元恭下诏:“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三代称‘王’,大概取相次谦让之意。从秦朝以来,竞相称‘皇帝’,我今天只称‘帝’,也已经是大大的褒奖了。”加封尔朱世隆仪同三司,追赠尔朱荣为相国、晋王,加九锡之礼。尔朱世隆让百官商议尔朱荣配飨祭祀之事,司直刘季明说:“如果让尔朱荣配飨世宗,他在世宗朝没什么功劳;如果让他配飨孝明帝,他亲手害死了孝明帝的母亲;如果让他配飨孝庄帝,他身为臣子,有不忠之行为;以此来论,他没有可配之地。”尔朱世隆十分生气,说:“你应当去死。”刘季明说:“下官既身为议官之首,就应当依礼而言,所言不符合您的心意,是生是死,随您处置。”尔朱世隆也没有治他的罪。最后,议定安排尔朱荣配飨魏高祖元宏之庙堂。又在首阳山上周公旧庙的基址上为尔朱荣修建了庙宇,意为尔朱荣之功劳可与周公相比。庙宇建成后,不久就被大火烧毁了。

【原文】

尔朱兆以不预废立之谋,大怒,欲攻世隆,世隆使尔朱彦伯往谕之,乃止[1]

【注文】

[1]不预废立之谋:指尔朱兆没有参与废长广王元晔、立节闵帝元恭的政治事件。

【译文】

尔朱兆因为没能参与废立魏帝的计划,十分生气,打算攻打尔朱世隆,尔朱世隆派尔朱彦伯前去安慰他,尔朱兆才作罢。

【原文】

初,敬宗使安东将军史仵龙、平北将军杨文义各领兵三千守太行岭,侍中源子恭镇河内[1]。及尔朱兆南向,仵龙、文义帅众先降,由是子恭之军望风亦溃,兆遂乘胜直入洛阳[2]。至是,尔朱世隆论仵龙、文义之功,各封千户侯。魏主曰:“仵龙、文义于王有功,于国无勋。”竟不许​‍‌‍​‍‌‍‌‍​‍​‍‌‍​‍‌‍​‍​‍‌‍​‍‌​‍​‍​‍‌‍​‍​‍​‍‌‍‌‍‌‍‌‍​‍‌‍​‍​​‍​‍​‍​‍​‍​‍​‍‌‍​‍‌‍​‍‌‍‌‍‌‍​。尔朱仲远镇滑台,表用其下都督为西兖州刺史。先用后表,诏答曰:“已能近补,何劳远闻?”

【注文】

[1]安东将军:武官名,始置于东汉末,四安将军(安东、安西、安北、安南)之一。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二品下,宣武帝后改为右第三品。  平北将军:武官名,四平(平东、平西、平北、平南)将军之一,始置于曹魏,后世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从第二品上,宣武帝后改为右第三品。  杨文义:生卒年不详。节闵帝元恭时,任平北将军,领兵镇守太行岭。  太行岭:太行山通道。  河内:郡名。即河内郡,北魏司州属郡,治野王(今河南沁阳)。

[2]望风亦溃:同“望风而逃”。远望见敌人的踪影就已吓得溃散。形容军队毫无战斗力,还未接触,就已溃散。

【译文】

当初,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派安东将军史仵龙、平北将军杨文义各领兵三千人驻守太行岭,侍中源子恭镇守河内。等到尔朱兆率军向南开进,史仵龙、杨文义率众首先投降尔朱兆,源子恭的军队因此而望风溃逃,尔朱兆于是乘胜直接进军洛阳。现在,尔朱世隆论及史仵龙、杨文义的功劳,分别封为千户侯。魏节闵帝元恭说:“史仵龙、杨文义对于大王来说有功,对于国家来说无功。”坚决不答应其封爵。尔朱仲远镇守滑台,上表任用其手下的都督为西兖州刺史。先任用后上表启奏,魏节闵帝下诏答复说:“既然能够就近补用,又何必要远奏朝廷呢?”

【原文】

幽、安、营、并四州行台刘灵助自谓方术可以动人,又推算知尔朱氏将衰,乃起兵,自称燕王、开府仪同三司、大行台,声言为敬宗复仇,且妄述图谶,云“刘氏当王”,由是幽、瀛、沧、冀之民多从之[1]。从之者夜举火为号,不举火者诸村共屠之。引兵南至博陵之安国城[2]

【注文】

[1]营:即营州。魏属州,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二年(436年)置镇,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改置州,孝庄帝元子攸永安末(530年)陷落,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初(534年)复置。领昌黎、建德、辽东、乐浪、冀阳、营丘六郡、十四县,治和龙城(今辽宁朝阳)。  方术:又称“道术”,是术数和方技的统称。术数是研究“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相术等;方技则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包括医药、房中、炼丹等。  动人:打动人心,令人神往。  图谶(chèn):又名谶、图书、符命、符箓(lù)。指用诡秘的隐语,假说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示吉凶祸福和治乱兴衰的预言,通常有图有文,所以称为图谶。一般认为,兴起于春秋时期的秦国,流行于后世,在东汉时期与假借神意解释儒家经典的经学相结合,形成了盛极一时的谶纬之学。  “刘氏当王”:中古时期流行的一条谶语。最早可以上溯到王莽新朝时,刘秀起兵反王莽,“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后为道教所吸收,见于《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一《誓魔品》。

[2]博陵:郡名。即博陵郡,属北魏定州,领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治安平(今河北安平),所辖约相当于今河北石家庄东北部地区。  安国城:地名。在博陵郡境内,今河北安平西北。

【译文】

魏幽、安、营、并四州行台刘灵助自认为其方术可以打动人心,又推算出尔朱氏将要衰败,于是兴兵起事,自称燕王、开府仪同三司、大行台,声称要为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复仇,而且编造图谶,说“刘氏当王”,因此,幽、瀛、沧、冀等州的百姓大多跟从了他。跟从他的人于夜间举火为号,不举火的人被各村村民共同杀掉。于是领兵向南进军到达博陵郡的安国城。

【原文】

尔朱兆遣监军孙白鹞至冀州,托言调发民马,欲俟高乾兄弟送马而收之[1]。乾等知之,与前河内太守封隆之等合谋,潜部勒壮士,袭据信都,杀白鹞,执刺史元嶷[2]。乾等欲推其父翼行州事,翼曰:“和集乡里,我不如封皮。”[3]乃奉隆之行州事,为敬宗举哀,将士皆缟素,升坛誓众,移檄州郡,共讨尔朱氏,仍受刘灵助节度[4]。隆之,磨奴之族孙也[5]

【注文】

[1]监军:职官名,掌监督军队。西汉武帝刘彻时,始置监军使者,代表朝廷监督、协理军务。后世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从第三品中。  孙白鹞(yào)(?—531年):北魏末年,在尔朱兆手下,曾担任冀州监军,为高乾兄弟所杀​‍‌‍​‍‌‍‌‍​‍​‍‌‍​‍‌‍​‍​‍‌‍​‍‌​‍​‍​‍‌‍​‍​‍​‍‌‍‌‍‌‍‌‍​‍‌‍​‍​​‍​‍​‍​‍​‍​‍​‍‌‍​‍‌‍​‍‌‍‌‍‌‍​。

[2]封隆之(485—545年):字祖裔,小名皮,勃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出身官宦。魏孝庄帝元子攸时,任河内太守。后从高欢对抗尔朱氏,孝武帝元修永熙初,官至侍中。东魏朝,受重于高欢父子,孝静帝元善见武定三年(545年)去世,年六十一岁。  部勒:安排、部署。  元嶷(yí):生卒年不详,北魏宗室,昭成帝拓跋什翼犍(jiān)之后,常山王拓跋遵之玄孙。字子仲,曾任冀州刺史。高乾兄弟起兵反尔朱兆,被抓。节闵帝元恭初,封濮阳县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时,死于瀛州刺史任上。

[3]翼:即高翼,生卒年不详,勃海蓨(今河北景县)人,高乾之父。字次同,为山东豪右,富豪侠之气。孝明帝元诩孝昌末,葛荣兴兵,魏廷先后任其为勃海太守、东冀州刺史、定州刺史,以平定叛乱。尔朱兆杀孝庄帝元子攸后,高翼率众保境。  和集:同“和辑”。意即和睦团聚。  封皮:即封隆之,皮为他的小名。

[4]举哀:指高声号哭以哀悼。  缟(gǎo)素:白色丧服。  移檄:发布文告,以示晓谕。

[5]磨奴:即封磨奴(?—483年),魏将封懿之孙,封玄之之侄,封虔之之子。勃海蓨(今河北景县)人。魏明元帝拓跋嗣朝,其叔父封玄之因罪被杀,独赦免磨奴,但被施以宫刑,成为宦人。孝文帝元宏太和七年(483年)去世。以族子封叔念为后,赐名封回,即封隆之之父。

【译文】

尔朱兆派监军孙白鹞到冀州,假称征调派发民户的马匹,想等高乾兄弟送马的时候将他们抓获。高乾等得知内情后,与前河内太守封隆之等合谋,暗中部署勇士,偷袭并占据信都,杀了孙白鹞,捉拿了刺史元嶷。高乾等人想推举其父高翼代理冀州的事务,高翼说:“召集乡民,安定百姓,我不如封皮。”于是大家共举封隆之代理冀州事务,为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举行哀悼仪式,将士们都身着白色孝服,登上高台,当众宣誓,并向各州郡分发檄文,共同讨伐尔朱氏,仍然接受刘灵助的调遣。封隆之,是封磨奴的族孙。

【原文】

殷州刺史尔朱羽生将五千人袭信都,高敖曹不暇擐甲,将十余骑驰击之[1]。乾在城中绳下五百人,追救未及,敖曹已交兵,羽生败走。敖曹马矟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2]

【注文】

[1]尔朱羽生(?—531年):尔朱氏家族成员。北魏末年,随尔朱兆,曾任肆州、殷州刺史。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元年(531年)阵亡。  擐(huàn)甲:穿上盔甲。

[2]马矟(shuò):古代在马上使用的兵器,前身是矛,比矛的威力更大。矟:同“槊”。  一当百:即以一当百。当:相当,抵得上。一个人抵挡一百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语出《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  项籍(前232—前202年):字羽,名籍,楚国贵族出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汉之际的军事家,神勇无敌。秦末举兵反秦,钜鹿之战后,首先率军进入关中,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分封诸侯。后在楚汉相争中败于刘邦,自杀于乌江(今安徽和县境内)。

【译文】

魏殷州刺史尔朱羽生率领五千人袭击信都,高敖曹来不及披挂盔甲,率领十几名骑兵出城迎击尔朱羽生。高乾在信都城中用绳索吊下五百人,还没来得及救援,高敖曹已和敌人交战上了,尔朱羽生兵败逃跑​‍‌‍​‍‌‍‌‍​‍​‍‌‍​‍‌‍​‍​‍‌‍​‍‌​‍​‍​‍‌‍​‍​‍​‍‌‍‌‍‌‍‌‍​‍‌‍​‍​​‍​‍​‍​‍​‍​‍​‍‌‍​‍‌‍​‍‌‍‌‍‌‍​。高敖曹的马槊天下无敌,他手下的人无不以一当百,当时的人将其比喻为项籍再世。

【原文】

高欢屯壶关大王山,六旬,乃引兵东出,声言讨信都[1]。信都人皆惧,高乾曰:“吾闻高晋州雄略盖世,其志不居人下。且尔朱无道,弑君虐民,正是英雄立功之会,今日之来,必有深谋,吾当轻马迎之,密参意旨,诸君勿惧也。”[2]乃将十余骑与封隆之子子绘潜谒欢于滏口,说欢曰:“尔朱酷逆,痛结人神,凡曰有知,莫不思奋[3]。明公威德素著,天下倾心,若兵以义立,则屈强之徒不足为明公敌矣[4]。鄙州虽小,户口不减十万,谷秸之税,足济军资,愿公熟思其计[5]。”乾辞气慷慨,欢大悦,与之同帐寝。

【注文】

[1]壶关:地名。即壶关城,北魏并州上党郡治所,在屯留县(今山西屯留西南)境内。  大王山:山名。位于北魏并州上党郡屯留县境内,又名凤凰山、天冢山。

[2]高晋州:即高欢。因曾任晋州刺史,所以称其为高晋州。  弑(shì)君:古代称臣下杀害君王、皇帝。  轻马:轻骑。

[3]子绘:即封隆之之子封子绘,生卒年不详,字仲藻,有才干。魏末,从高欢。北齐武成帝高湛太宁二年(562年),因平定高归彦之乱,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  酷逆:残暴为逆。  痛结人神:人神共恨。

[4]屈强之徒:指尔朱氏之顽固余党。屈,同“倔”。

[5]秸(jiē):农作物收割以后的茎。

【译文】

高欢屯兵于壶关大王山,过了六十天,才率领部队向东进军,声称要讨伐信都。信都城中的人都很害怕,高乾说:“我听说高欢雄才武略盖世无双,以他的志向不会屈居于人下。况且尔朱氏无道,杀害君王,虐待百姓,此时正是英雄建功立业的机会,高欢今日前来信都,必定有深远的打算,我应当率轻骑前去迎接他,秘密地了解他的想法,诸位不必害怕。”于是率领十几名骑兵与封隆之的儿子封子绘暗中在滏口拜谒高欢,劝高欢说:“尔朱氏残酷暴虐,倒行逆施,人神痛恨,但凡有识之人,无不想奋起反抗。明公的威信德行素来著称于世,天下的人无不倾心向附,如果率兵起义,那么强暴之徒是不能与您抗衡的。信都之地虽小,户口不下十万,粮食租赋,足以供给军用,但愿明公能对此深思熟虑。”高乾言辞慷慨激昂,高欢十分高兴,与他同帐而寝。

【原文】

初,河南太守赵郡李显甫,喜豪侠,集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方五六十里,居之[1]。显甫卒,子元忠继之[2]。家素富,多出贷求利,元忠悉焚契免责,乡人甚敬之。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3]。元忠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如言,贼皆舍避。及葛荣起,元忠帅宗党作垒以自保,坐大槲树下,前后斩违命者凡三百人[4]。贼至,元忠辄击却之。葛荣曰:“我自中山至此,连为赵李所破,何以能成大事[5]。”乃悉众攻围,执元忠以随军。贼平,就拜南赵郡太守,好酒无政绩[6]

【注文】

[1]河南:郡名。即魏之河南郡,领十三县,治洛阳(今河南洛阳)。  赵郡:郡名。魏定州属郡,治赵县(今河北平棘)。  李显甫:生卒年不详,魏初将领李灵之孙,赵郡平棘(今河北平棘)人。以豪侠威名于时,以宗主之身份,率数千家宗族聚居于殷州西山,因功赐爵平棘子,官至河南太守。  西山:山名。位于殷州广阿县境内​‍‌‍​‍‌‍‌‍​‍​‍‌‍​‍‌‍​‍​‍‌‍​‍‌​‍​‍​‍‌‍​‍​‍​‍‌‍‌‍‌‍‌‍​‍‌‍​‍​​‍​‍​‍​‍​‍​‍​‍‌‍​‍‌‍​‍‌‍‌‍‌‍​。

[2]元忠:即李元忠,生卒年不详,李显甫之子,粗通文墨。魏孝庄帝元子攸时,率部曲抵御葛荣,因功任南赵郡太守。孝庄帝元子攸死后,投奔高欢,颇受重用,但不以时事为意,好饮酒自娱。

[3]清河:郡名。即清河郡,属魏相州,领清河、贝丘、侯城、武城四县,治清河(今山东临清东北)。  契:契约。  责:通“债”。  梗:阻断。

[4]槲(hú)树:壳斗科落叶乔木,别名柞栎、橡树、青岗、金鸡树、大叶波罗等。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地区,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山地多见。

[5]赵李:指赵郡之李氏家族,为中古时期著名的山东门阀士族之一。

[6]南赵郡:郡名。魏殷州属郡,治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分赵郡之平乡、柏人、中丘、钜鹿、广阿置南钜鹿郡,后改称南赵郡,属殷州。

【译文】

当初,河南太守赵郡李显甫,喜欢结交豪侠之士,在殷州西山集结了几千户李姓乡民,所居之地,达方圆五六十里。李显甫死后,他的儿子李元忠继任。李家素来富有,经常放贷谋利,李元忠把契约全部烧毁,免去了乡民的债务,乡里的百姓对他十分敬重。当时盗贼蜂起,清河县有五百人西戍边关,回来后,经过赵郡,因为道路不通,就全都投奔了李元忠。李元忠派他的家奴作为向导,说:“路上如果遇上了贼寇,就说是我李元忠派来的。”果真如他所说的,一路上所遇到的贼寇一听是李元忠派的都退避三舍。等到葛荣起兵时,李元忠率领其宗族人员及党羽修筑堡垒以求自保,他坐在大槲树下,前后斩杀了三百名不听指挥的人。贼寇到来时,李元忠将他们击退。葛荣说:“我从中山郡来到此处,接连被李元忠所击败,怎么能成就大事。”于是率领所有的人围攻,抓住了李元忠,并让其随从军中。葛荣被平定后,朝廷任命李元忠为赵郡太守,在任期间,好饮酒,没有什么政绩。

【原文】

及尔朱兆弑敬宗,元忠弃官归,谋举兵讨之。会高欢东出,元忠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奉迎[1]。欢闻其酒客,未即见之。元忠下车独坐,酌酒,擘脯食之,谓门者曰:“本言公招延俊杰,今闻国士到门,不吐哺辍洗,其人可知[2]。还吾刺,勿通也[3]。”门者以告,欢遽见之,引入,觞再行,元忠车上取筝鼓之,长歌慷慨[4]。歌阙,谓欢曰:“天下形势可见,明公犹事尔朱邪[5]?”欢曰:“富贵皆因彼所致,安敢不尽节。”元忠曰:“非英雄也。高乾邕兄弟来未[6]?”时乾已见欢,欢绐之曰:“从叔辈粗,何肯来[7]。”元忠曰:“虽粗,并解事。”欢曰:“赵郡醉矣[8]。”使人扶出,元忠不肯起。孙腾进曰:“此君天遣来,不可违也。”欢乃复留与语,元忠慷慨流涕,欢亦悲不自胜。元忠因进策曰:“殷州小,无粮仗,不足以济大事。若向冀州,高乾邕兄弟必为明公主人,殷州便以赐委。冀、殷既合,沧、瀛、幽、定自然弭服。唯刘诞黠胡或当乖拒,然非明公之敌[8]。”欢急握元忠手而谢焉。

【注文】

[1]露车:古时指上无顶盖、四周没有帷幔的车子。  素筝浊酒:筝:又称古筝、秦筝等,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浊酒:没有过滤,酒态呈浑浊状。均为古人家常习用之物,李元忠以素筝浊酒献与高欢,表现了他朴素但至诚的心意。

[2]酌酒:喝酒。酌,倒酒喝​‍‌‍​‍‌‍‌‍​‍​‍‌‍​‍‌‍​‍​‍‌‍​‍‌​‍​‍​‍‌‍​‍​‍​‍‌‍‌‍‌‍‌‍​‍‌‍​‍​​‍​‍​‍​‍​‍​‍​‍‌‍​‍‌‍​‍‌‍‌‍‌‍​。  擘(bái)脯(fǔ):指撕肉而食。  门者:守门的人。  俊杰:英雄豪杰。  国士:本指一国中最勇敢、最有力量的人,勇力冠于全国的人。后引申指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国中才能出众的人。  吐哺辍(chuò)洗:意即礼贤下士,语出周公及刘邦。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之子伯禽被成王封于鲁地,临行,周公告诫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意思是一餐饭间,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以示对人才之礼敬。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秦末,刘邦驻守陈留县时,郦食其(Lìyì jī)前去投奔他,当时刘邦正在洗脚,郦食其责其不敬,刘邦停下,起身道歉,并请之于上坐。后来郦食其成为刘邦的谋士,并为其问鼎天下立下功劳。

[3]刺(cì):意即名帖,上书姓名及本人概要情况,相当于今人之名片。

[4]遽(jù):急速、匆忙之意。  觞(shāng):古代饮酒器具;饮酒、喝酒。

[5]歌阙:即歌罢。

[6]高乾邕:即高乾。高乾,字乾邕。以字称呼亦是时人之习惯用法。

[7]绐(dài):意即欺骗、欺诈。  从叔:即堂叔、族叔。高欢与高乾兄弟同为勃海人,所以称之为从叔。

[8]悲不自胜:胜:能承受。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刘诞:生卒年不详,契胡人。曾任北魏相州刺史。  黠(xiá)胡:即契胡。

【译文】

等到尔朱兆杀了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李元忠就弃官归乡,谋划举兵讨伐尔朱氏。正赶上高欢向东出兵,李元忠乘着敞篷车,带着素筝米酒前去奉迎。高欢听说是酒客到来,就没有立即召见他。李元忠下了车独自一个人坐着,喝着酒,吃着肉,对守门人说:“原本听说高公招揽英雄豪杰,如今听到有利于国家的人才来到门前,却不吐哺辍洗前来迎接,他这个人可想而知了。归还我的名刺,不要通报了。”门卫把他的话如实禀报了高欢,高欢立刻召他入见,两杯酒过后,李元忠从车上取下筝弹奏起来,长歌一曲,慷慨激昂。唱完后,李元忠对高欢说:“天下的形势已很明了,您还要为尔朱氏做事吗?”高欢说:“今天的荣华富贵都是因尔朱氏而来的,怎敢不尽忠节。”李元忠说:“这不是英雄该说的话。高乾邕兄弟来了吗?”当时高乾已见过高欢,高欢欺骗李元忠说:“我的堂叔性格粗犷,怎么肯来见我。”李元忠说:“高氏兄弟虽然性格粗犷,但明白事理。”高欢说:“赵郡守喝醉了。”派人将李元忠扶了出去,李元忠不肯起来。这时孙腾进来说:“这个人是上天派来的人才,不可违背天意。”高欢这才留下来再与他交谈,李元忠慷慨激昂、痛哭流涕,高欢也悲伤感怀不能自持。李元忠顺便向高欢献策说:“殷州地方太小,没有粮食武器,不足以成就大事。如果向冀州进军,高乾邕兄弟一定会奉您为主人,殷州便可以托付于我。这样一来,冀州、殷州联为一体,沧、瀛、幽、定等州自然会平服。只有刘诞这个狡猾的胡人或许会抗拒,然而他终究不是您的对手。”高欢赶紧握住李元忠的手表示感谢。

【原文】

欢至山东,约勒士卒,丝毫之物不听侵犯,每过麦地,欢辄步牵马。远近闻之,皆称高仪同将兵整肃,益归心焉。[1]

【注文】

[1]不听:不允许。  整肃:严肃。

【译文】

高欢到了山东,约束军士,不许对百姓的物品有丝毫侵犯,每次经过麦田,高欢就牵着马步行​‍‌‍​‍‌‍‌‍​‍​‍‌‍​‍‌‍​‍​‍‌‍​‍‌​‍​‍​‍‌‍​‍​‍​‍‌‍‌‍‌‍‌‍​‍‌‍​‍​​‍​‍​‍​‍​‍​‍​‍‌‍​‍‌‍​‍‌‍‌‍‌‍​。远近的百姓听说后,都称赞高欢带兵严整,更愿意归附他。

【原文】

欢求粮于相州刺史刘诞,诞不与,有车营租米,欢掠取之。进至信都,封隆之、高乾等开门纳之。高敖曹时在外略地,闻之,以乾为妇人,遗以布裙。欢使世子澄以子孙礼见之,敖曹乃与俱来[1]

【注文】

[1]略地:占领土地;侵占土地。  澄:即北齐世宗文襄帝高澄(521—549年),字子惠,北齐高祖神武帝高欢长子,母娄氏。十五岁入朝从政,聪明能干,继高欢掌控东魏政权,其间,击败侯景,收复河南,为北齐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七年(549年)去世,年二十九岁。

【译文】

高欢向相州刺史刘诞索求军粮,刘诞不给,正好有车运送租米经过,高欢就抢夺了下来。大军进到信都,封隆之、高乾等人开门迎接他们。高敖曹当时在外征战,听说此事后,认为高乾的行为如同妇人,就给他送去了布裙以示羞辱。高欢派他嫡长子高澄以子孙之礼进见高敖曹,高敖曹才与高澄一同来到信都。

【原文】

癸酉,魏封长广王晔为东海王,以青州刺史鲁郡王肃为太师,淮阳王欣为太傅,尔朱世隆为太保,长孙稚为太尉,赵郡王谌为司空,徐州刺史尔朱仲远、雍州刺史尔朱天光并为大将军,并州刺史尔朱兆为天柱大将军[1]。赐高欢爵勃海王,征使入朝。长孙稚固辞太傅,乃以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尔朱兆辞天柱,曰:“此叔父所终之官,我何敢受!”固辞不拜,寻加都督十州诸军事,世袭并州刺史[2]。高欢辞不就征。尔朱仲远徙镇大梁,复加兖州刺史。

【注文】

[1]鲁郡王肃:即元肃(?—533年),北魏宗室,景穆帝拓跋晃之玄孙,南安王拓跋桢之孙,长广王元晔之兄。魏孝庄帝元子攸初,受封为鲁郡王。其弟元晔即帝位后,任其为侍中、太师、青州刺史。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533年)去世。

[2]十州:此指南至汾、晋,北到云、朔之间的十州。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癸酉(初三日),北魏封长广王元晔为东海王,任命青州刺史鲁郡王元肃为太师,淮阳王元欣为太傅,尔朱世隆为太保,长孙稚为太尉,赵郡王元谌(chén)为司空,徐州刺史尔朱仲远、雍州刺史尔朱天光并为大将军,并州刺史尔朱兆为天柱大将军。赐封高欢为勃海王,征召他入朝进见。长孙稚坚决辞任太傅,于是任命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尔朱兆辞任天柱将军,说:“这是叔父(尔朱荣)临终时所任的官职,我怎敢接受!”坚决不任此官,不久被加封为都督十州诸军事,世袭并州刺史。高欢推辞任命,没有应征入朝。尔朱仲远迁镇大梁,又被加封为兖州刺史。

【原文】

尔朱世隆之初为仆射也,畏尔朱荣之威严,深自刻厉,留心几案,应接宾客,有开敏之名[1]。及荣死,无所顾惮,为尚书令,家居视事,坐符台省,事无大小,不先白世隆,有司不敢行[2]。使尚书郎宋游道、邢昕在其听事东西别坐,受纳辞讼,称命施行,公为贪淫,生杀自恣[3]。(及)[又]欲收军士之意,泛加阶级,皆为将军,无复员限。自是勋赏之官,大致猥滥,人不复贵[4]。是时,天光专制关右,兆奄有并、汾,仲远擅命徐、兖,世隆居中用事,竞为贪暴。而仲远尤甚,所部富室大族,多诬以谋反,籍没其妇女财物入私家,投其男子于河,如是者不可胜数。自荥阳以东,租税悉入其军,不送洛阳。东南州郡,自牧守以下至士民,畏仲远如豺狼[5]。由是四方之人皆恶尔朱氏,而惮其强,莫敢违也。

【注文】

[1]刻厉:刻苦自励。  留心几案:意即留心尚书省之事务,关心政事。几案,也称案几,是古代几(坐时摆用的家具)和案(读书、写字时的用具)的并称,为读书、办公时摆放文具的桌子,多呈长条状。  开敏:通达明敏,善于政务。

[2]顾惮:顾忌。  坐符台省:意坐镇尚书省,发号施令。汉代尚书属于少府属官,其办公地点在宫禁台阁之中,所以称为台省。隋唐以后,三省六部体制之下,尚书省称为中台;中书省称为西台;门下省称为东台,并称为台省。

[3]尚书郎:职官名,始置于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协助尚书处理政务。初入者称为郎中,期满称侍郎​‍‌‍​‍‌‍‌‍​‍​‍‌‍​‍‌‍​‍​‍‌‍​‍‌​‍​‍​‍‌‍​‍​‍​‍‌‍‌‍‌‍‌‍​‍‌‍​‍​​‍​‍​‍​‍​‍​‍​‍‌‍​‍‌‍​‍‌‍‌‍‌‍​。南北朝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五品上,宣武帝后改为右第六品。  宋游道(?—550年):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河西王宋繇(yóu)之玄孙,敦煌(今甘肃敦煌)人。魏孝庄帝元子攸时,历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等职。个性刚直,不畏权贵,但为政过于严苛。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550年)去世。遗命薄葬,不立碑表,不求赠谥。  邢昕(xīn):生卒年不详,魏名将邢峦之侄,尚书郎中邢伟之子。字子明,幼孤,好学,有才情。魏孝明帝孝昌初入仕,魏孝武帝永熙末入宫为侍读,与温子昇、魏收参与掌管文诏。北齐文襄帝高澄时,因病而亡。有文集数卷传世。  听事:听通“厅”。听事即厅事,指官府办公场所,也指私宅会客之所。

[4]阶级:官的品位、等级。  猥(wěi)滥:泛滥,多而无用。

[5]籍没:登记所有的财产,加以没收。  荥(xíng)阳:县名。即荥阳县,北魏司州荥阳郡属县,今河南荥阳。  牧守:州牧、郡守。

【译文】

尔朱世隆当初任尚书仆射时,因为害怕尔朱荣的威严,办事认真小心,对尚书省的事尽心尽力,接待宾客,有开明贤达的名声。等尔朱荣死后,就无所顾忌,作为尚书令,坐在家里处理公事,就如同坐镇台省一样,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如果事先不禀报尔朱世隆,有关部门就不敢施行。让尚书郎宋游道、邢昕在他办事处东西两旁分坐,接受文书诉讼,只有合乎尔朱世隆心意的做法才能实行,公然贪污,恣意妄为,随便决定别人的生死。尔朱世隆想收买军心,于是滥加军阶,大肆任命将军,而且没有职数、员额的限制。从此因军功封赏的官职,大都地位低下,泛滥无限,人们不再重视这些官职。当时,尔朱天光专管关右地区,尔朱兆拥有并、汾地区,尔朱仲远统领徐、兖二州,尔朱世隆身居朝中独断专行,尔朱氏一门竞相贪污暴敛。其中尔朱仲远更加过分,在他所统领的范围内,富户大族大多被诬蔑犯有谋反之罪,家中的财产、妇女被没收并落入尔朱氏私人之手,男子都被投到河里,这样的事情不计其数。从荥阳往东,所有的租税都被纳入尔朱仲远的军队,不送到洛阳。东南的州郡,上自郡守下到军民,都像害怕豺狼一样害怕尔朱仲远。因此,四面八方的人都憎恨尔朱氏,但因为害怕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人敢于违拗(ǎo)。

【原文】

己丑,魏以泾州刺史贺拔岳为岐州刺史,渭州刺史侯莫陈悦为秦州刺史,并加仪同三司。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己丑(十九日),北魏任命泾州刺史贺拔岳为岐州刺史,渭州刺史侯莫陈悦为秦州刺史,二人同时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原文】

魏使大都督侯渊、骠骑大将军代人叱列延庆讨刘灵助[1]。至固城,渊畏其众,欲引兵西入,据关拒险,以待其变[2]。延庆曰:“灵助庸人,假妖术以惑众,大兵一临,彼皆恃其符厌,岂肯戮力致死与吾争胜负哉。不如出营城外,诈言西归,灵助闻之,必自宽纵,然后潜军击之,往则成擒矣。”[3]渊从之,出顿城西,声云欲还。丙申,简精骑一千,夜发,直抵灵助垒,灵助战败,斩之,传首洛阳。初,灵助起兵,自占胜负,曰:“三月之末,我必入定州,尔朱氏不久当灭。”[4]及灵助首函入定州,果以是月之末[5]

【注文】

[1]叱(chì)列延庆:生卒年不详,代北(今山西大同及其以北、大漠以南地区)人,世代为领民酋长,娶尔朱世隆之姐为妻,故得幸于时,后投降高欢。北魏孝武帝元修初,任中军大都督。孝武帝元修逃奔关中后,被高欢所杀。

[2]固城:地名。在魏定州境内,中山城东北,安国城西南,今河北定县和安国之间。

[3]庸人:指平常的人;见识浅陋、没有作为的人。语出《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今有于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  妖术:邪恶而迷惑人的道术。  符厌:指道士、巫师符咒厌胜的法术。

[4]占:占卜​‍‌‍​‍‌‍‌‍​‍​‍‌‍​‍‌‍​‍​‍‌‍​‍‌​‍​‍​‍‌‍​‍​‍​‍‌‍‌‍‌‍‌‍​‍‌‍​‍​​‍​‍​‍​‍​‍​‍​‍‌‍​‍‌‍​‍‌‍‌‍‌‍​。

[5]首函入定州:指将刘灵助之首级用匣子装着送入定州。

【译文】

北魏朝廷派大都督侯渊、骠骑大将军代人叱列延庆讨伐刘灵助。军队到达固城,侯渊害怕刘灵助的强大军队,想领兵西进,占据关隘险要地带,以观察形势的变化。叱列延庆说:“刘灵助是个平庸的人,凭借妖术哄骗众人,我们的大军一到,他们都会依仗刘灵助的符咒取胜,怎么肯拼死力与我们争胜负呢。我们不如在城外扎营,假称要西归,刘灵助听到这一消息后,一定会放松警惕,然后我们偷偷地出兵袭击他们,就一定能将他们擒获。”侯渊听从了他的建议,出城后在城西屯兵,声称要还军。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丙申(二十六日),侯渊等挑选了一千名精锐骑兵,连夜出发,直抵刘灵助的营垒,刘灵助战败被杀,首级被送往洛阳。当初,刘灵助起兵时,曾占卜过胜负,说:“三月底,我一定进入定州,尔朱氏不久就会灭亡。”等刘灵助的首级被装在匣子里送到定州,时间果然是在三月底。

【原文】

夏四月癸丑,魏以高欢为大都督、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1]

【注文】

[1]东道:指太行山、恒山以东的地区。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夏季四月癸丑(十四日),北魏朝廷任命高欢为大都督、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

【原文】

丙寅,魏以侍中、骠骑大将军尔朱彦伯为司徒。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四月丙寅(二十七日),北魏朝廷任命侍中、骠骑大将军尔朱彦伯为司徒。

【原文】

魏高欢将起兵讨尔朱氏,镇南大将军斛律金、军主善无库狄干与欢妻弟娄昭、妻之姊夫段荣皆劝成之[1]。欢乃诈为书,称尔朱兆将以六镇人配契胡为部曲,众皆忧惧。又为并州符,征兵讨步落稽,发万人,将遣之[2]。孙腾与都督尉景为请留五日,如此者再,欢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众皆号恸,声震郊野[3]。欢乃谕之曰:“与尔俱为失乡客,义同一家,不意在上征发乃尔!今直西向已当死,后军期又当死,配国人又当死,奈何?”众曰:“唯有反耳。”欢曰:“反乃急计,然当推一人为主,谁可者?”众共推欢。欢曰:“尔乡里难制,不见葛荣乎?虽有百万之众,曾无法度,终自败灭。今以吾为主,当与前异,毋得陵汉人,犯军令,生死任吾,则可;不然,不能为天下笑。”众皆顿颡曰:“死生唯命[4]。”欢乃椎牛飨士,庚申,起兵于信都,亦未敢显言叛尔朱氏也[5]

【注文】

[1]镇南大将军:武官名,始置于汉末,四镇将军(镇东、镇西、镇南、镇北)之一。后世沿置,北魏四镇大将军,位在尚书令之下。  善无:即善无县,西汉时属雁门郡;东汉时属定襄郡,魏、晋时废,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二年(535年)置郡,属恒州,领善无、沃阳二县,治善无(今山西左云西北)。  库狄干:生卒年不详,善无(今山西大同左云西)人,出身代北士族。性耿直,少言语,有武艺,不识字。魏末,投奔尔朱荣,后跟随高欢,屡立战功,并娶高欢妹乐陵长公主为妻。  娄昭:生卒年不详,字菩萨,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北齐神武帝高欢武明皇后娄氏之弟。出身于代北部落首领之家,魏末,从高欢举兵,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时,终于定州刺史任上。

[2]步落稽:稽胡之别称。有说是匈奴后裔;有说是先秦北方山戎、赤狄之后。石州(今山西吕梁)以西,泾州(今甘肃平凉等地)以东,方圆七八百里的地区,是其主要生息之地。与汉人杂居,主要以农业为主。魏末强大,后依附东魏北齐。

[3]雪涕:擦拭眼泪。  执别:谓握手告别。  号恸(tòng):号哭哀痛。

[4]失乡:犹言无家可归。  国人:指契胡。  顿颡(sǎng):古代指前额触地叩拜,以示顺服。颡,前额。

[5]椎(chuí)牛飨(xiǎng)士:指宰牛犒劳军士。  显言:明明白白地说出来。

【译文】

北魏高欢将要起兵讨伐尔朱氏,镇南大将军斛律金、军主善无人库狄干和高欢的妻弟娄昭、妻姐夫段荣都劝他起兵。高欢于是伪造诏书,说尔朱兆将要把六镇的人配给契胡作部曲,大家听到这一消息都很忧虑害怕。高欢又伪造了一份并州的命令,下令征兵讨伐步落稽,征调一万人,将要出发。孙腾和都督尉景为六镇人请求又停留了五天,这样重复了两次,高欢亲自把这些镇人送到了郊区,流着眼泪与将士告别,大家都大声哭号,声音震动了郊野​‍‌‍​‍‌‍‌‍​‍​‍‌‍​‍‌‍​‍​‍‌‍​‍‌​‍​‍​‍‌‍​‍​‍​‍‌‍‌‍‌‍‌‍​‍‌‍​‍​​‍​‍​‍​‍​‍​‍​‍‌‍​‍‌‍​‍‌‍‌‍‌‍​。高欢又告诫他们说:“我与你们都是流落在外的异乡客,情同一家,没想到朝廷征发调遣你们!如今径直向西进军会死,延误军期也会死,配发给契胡作部曲也会死,该怎么办?”大家说:“只有造反了。”高欢说:“造反是情急之下的计策,但应当推举一个首领,谁能担当此任?”大家都推举高欢。高欢说:“你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人,很难治理,没有看到葛荣的下场吗?虽然拥有百万之众,因为没有法度,最后以失败告终。如果今天以我为主,应当与之前不同,你们不能欺凌汉人,犯了军令,生死由我处置,就可以;不然的话,我不想被天下人笑话。”大家都顿首说道:“是生是死,我们都听你的。”高欢于是下令杀牛,犒劳将士,中大通三年(531年)四月庚申(二十一日),在信都起兵,但是没有公开声称反叛尔朱氏。

【原文】

会李元忠举兵逼殷州,欢令高乾帅众救之。乾轻骑入见刺史尔朱羽生,与指画军计。羽生与乾俱出,因擒斩之,持羽生首谒欢。欢抚膺曰:“今日反决矣[1]。”乃以元忠为殷州刺史,镇广阿[2]。欢于是抗表罪状尔朱氏,尔朱世隆匿之不通[3]

【注文】

[1]指画:指点,规划。  抚膺:捶拍胸口,以示惋惜或慨叹。  反决矣:即表示高欢谋反的决心已定。高欢谋反之心久已有之,原来对于李元忠及高乾还心存怀疑,如今李元忠举兵进逼殷州;高乾已斩杀尔朱羽生,情势已定,所以,称“反决”。

[2]广阿(ē):县名。即广阿县,时为北魏殷州南赵郡治所,今河北隆尧东。 

[3]抗表:(向皇帝)呈上“奏章”。抗:有“举”的意思;表:有“下言于上”的意思,特指臣子给君主的奏章。  罪状:宣布他人罪行。  不通:不上报。

【译文】

这时正赶上李元忠举兵进逼殷州,高欢命令高乾率军前去援助李元忠。高乾率领轻骑兵入城面见刺史尔朱羽生,与他一起谋划军计。尔朱羽生和高乾一同出来,高乾趁机杀了他,拿着尔朱羽生的首级前去拜见高欢。高欢拍着胸口说:“如今必须要造反了。”于是任命李元忠为殷州刺史,镇守广阿。高欢于是上表历数尔朱氏的罪状,尔朱世隆将其奏章扣压下来,没有上报。

【原文】

魏杨播及弟椿、津皆有名德[1]。播刚毅,椿、津谦恭,家世孝友,缌服同爨,男女百口,人无间言[2]。椿、津皆至三公,一门七郡太守,三十二州刺史[3]。敬宗之诛尔朱荣也,播子侃预其谋,城阳王徽、李彧皆其姻戚也[4]。尔朱兆入洛,侃逃归华阴,尔朱天光使侃妇父韦义远招之与盟,许贳其罪[5]。侃曰:“彼虽食言,死者不过一人,犹冀全百口。”乃出应之,天光杀之。时椿致仕,与其子昱在华阴,椿弟冀州刺史顺、司空津、顺子东雍州刺史辩、正平太守仲宣皆在洛[6]。秋七月,尔朱世隆诬奏杨氏谋反,请收治之,魏主不许。世隆苦请,帝不得已,命有司检案以闻。壬申夜,世隆遣兵围津第,天光亦遣兵掩椿家于华阴,东西之族,无少长皆杀之,籍没其家。世隆奏云:“杨氏实反,与收兵相拒,皆已格杀。”帝惋怅久之,不言而已,朝野闻之,无不痛愤[7]。津子逸为光州刺史,尔朱仲远遣使就杀之[8]。唯津子愔于被收时适出在外,逃匿获免,往见高欢于信都,泣诉家祸,因为言讨尔朱氏之策,欢甚重之,即署行台郎中[9]

【注文】

[1]杨播(?—513年):本字符休,魏孝文帝元宏赐字延庆,自称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南北朝时北魏官员、将领。曾祖杨珍在魏道武帝拓跋珪(guī)时归附北魏,祖、父均任要职。母王氏,是魏文明太后之姑母。魏孝文帝时入仕,屡立战功,任要职。后因被人弹劾,辞官。魏宣武帝元恪延昌二年(513年)去世​‍‌‍​‍‌‍‌‍​‍​‍‌‍​‍‌‍​‍​‍‌‍​‍‌​‍​‍​‍‌‍​‍​‍​‍‌‍‌‍‌‍‌‍​‍‌‍​‍​​‍​‍​‍​‍​‍​‍​‍‌‍​‍‌‍​‍‌‍‌‍‌‍​。

[2]缌(sī)服同爨(cuàn):意即家族之人不分远近同居共处。缌服,即缌麻服,细麻熟布做的丧服,服期三月,是古代远亲所穿之丧服。此借指远房的亲属。爨,即烧火做饭。  间(xián)言:闲言。间,通“闲”。

[3]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三公指太傅、太师、太保。秦汉时期改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西汉末至东汉初期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改为太尉、司徒、司空。后来,魏、晋、宋、齐、梁、陈等皆沿用。

[4]姻戚:因婚姻而缔结的亲戚关系。

[5]韦义远:生卒年不详,字仲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杨侃岳父,魏节闵帝普泰初,奉尔朱天光之命,晓谕杨侃归降尔朱氏,并恕其罪。杨侃赴约,被杀。其后代子孙众多,唐代多人任刺史。  贳(shì):赦免。

[6]顺:即杨顺(?—531年),字延和,杨播之弟。性宽厚,因参与诛杀尔朱氏、力保魏孝庄帝元子攸之功,封为三门县伯,任冀州刺史。魏长广王元晔建明初,被尔朱氏杀害。  辩:即杨辩(?—531年),杨顺之子,字僧达,官至东雍州刺史。魏长广王元晔建明初,被尔朱氏杀害。  正平:郡名。即北魏司州正平郡,治新绛(今山西新绛)。  仲宣:即魏末将领杨仲宣(?—531年),杨顺次子,富于风度才学。建明初,与父及兄弟同被尔朱氏杀害。

[7]格杀:拼斗杀死,击杀。  惋怅:惆怅。

[8]逸:即魏将杨逸(502—531年),杨播之侄,杨津次子。字遵道,有才气。魏孝庄帝元子攸建义初(328年),独往河阳,助孝庄帝元子攸抵御尔朱氏。建明初,被尔朱氏杀于光州,年三十岁。  光州:州名。时北魏之属州,领东莱、长广郡,治掖(yè)县(今山东掖县),所辖约相当于今威海、烟台、青岛等地。

[9]愔:即杨愔(yīn)(511—560年),杨播之侄,杨津第四子。字遵彦,小名秦王。小时不善言辞,喜读书。魏孝明帝元诩正光末入仕,孝庄帝元子攸死后,投奔高欢,屡任要职。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初,娶太原长公主,受封为华山郡公。北齐废帝高殷乾明元年(560年),被北齐孝昭帝高演所杀,年五十岁。

【译文】

北魏将领杨播及其弟杨椿、杨津在当时都很有名望德行。杨播个性刚毅,杨椿、杨津个性谦恭,杨氏一门世代孝悌(tì)传家,同族的亲属共灶而食,男女一百多口,没有人会发生口角。杨椿、杨津都官至三公,杨氏一门共出了七个郡守,三十二个州刺史。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诛杀尔朱荣一事,杨播的儿子杨侃(kǎn)曾参与其中,城阳王元徽、李彧(yù)都是杨家的姻亲。尔朱兆进入洛阳,杨侃逃回了华阴,尔朱天光派杨侃的岳父韦义远征召杨侃,要与他结盟,并许诺免去他的罪过。杨侃说:“尔朱天光即使食言,死的不过是我一个人,仍然有希望保全全家一百多口人。”于是出城答应了尔朱天光的邀约,尔朱天光将他杀害。当时杨椿已致仕,和他的儿子杨昱住在华阴,杨椿的弟弟冀州刺史杨顺、司空杨津、杨顺的儿子东雍州刺史杨辩、正平太守杨仲宣都在洛阳。中大通三年(531年)秋季七月,尔朱世隆诬告杨氏谋反,请求朝廷下令抓捕整治杨氏,魏节闵帝元恭不答应​‍‌‍​‍‌‍‌‍​‍​‍‌‍​‍‌‍​‍​‍‌‍​‍‌​‍​‍​‍‌‍​‍​‍​‍‌‍‌‍‌‍‌‍​‍‌‍​‍​​‍​‍​‍​‍​‍​‍​‍‌‍​‍‌‍​‍‌‍‌‍‌‍​。尔朱世隆苦苦请求,节闵帝不得已,下令有关部门查验此案并上报情况。壬申(初四日)夜,尔朱世隆派兵包围了杨津的家,尔朱天光派兵突然袭击了位于华阴的杨椿的家,杨氏的东、西家族,无论老少全部遇害,并被没收了全部家产。尔朱世隆上表朝廷说:“杨氏一门确实谋反,并且与官兵相抗拒,都已被杀。”节闵帝为此惋惜惆怅了很长时间,什么话也没说,朝廷内外听到此事,无不痛惜愤恨。杨津的儿子杨逸是光州刺史,尔朱仲远派使臣前去将其杀害。只有杨津的儿子杨愔在杨氏一门被捕杀时正好出门在外,就逃走并躲藏起来而幸免于难,之后前往信都面见高欢,哭诉了杨家的祸难,并为高欢献上了讨伐尔朱氏的策略,高欢十分重视杨愔,当即封他为行台郎中。

【原文】

丙戌,魏司徒尔朱彦伯以旱逊位,戊子,以彦伯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1]。彦伯于兄弟中差无过恶[2]。尔朱世隆固让太保,魏主特置仪同三师(5)之官,位次上公之下,庚寅,以世隆为之[3]。斛斯椿谮朱瑞于世隆,世隆杀之[4]

【注文】

[1]以旱逊位:因为旱灾辞去司徒之任。

[2]过恶:错误;罪恶。

[3]上公: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汉时,有太师、太傅、太保,称为上公。而东汉上公仅有太傅一人,但不常设。三国魏大司马、大将军均为上公,第一品。晋制,太宰、太傅、太保皆为上公。

[4]谮(zèn):意即进谗言,说坏话。朱瑞原为魏孝庄帝元子攸之亲信,所以,斛斯椿要在尔朱世隆面前讲其坏话,以将其除去。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七月丙戌(十八日),北魏司徒尔朱彦伯因为旱灾辞去了司徒一职,戊子(二十日),魏廷任命尔朱彦伯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尔朱彦伯在尔朱氏兄弟当中恶行较少。尔朱世隆坚辞太保一职,北魏节闵帝元恭特为其设置了仪同三师一职,地位仅在上公之下,庚寅(二十二日),节闵帝任用尔朱世隆担当这一特殊职务。斛斯椿向尔朱世隆说朱瑞的坏话,尔朱世隆就杀了朱瑞。

【原文】

魏尔朱仲远、度律等闻高欢起兵,恃其强,不以为虑,独尔朱世隆忧之。尔朱兆将步骑二万出井陉,趣殷州,李元忠弃城奔信都[1]。八月丙午,尔朱仲远、度律将兵讨高欢。九月己卯,魏以仲远为太宰。庚辰,以尔朱天光为大司马[2]

【注文】

[1]趣:同“趋”。

[2]大司马:职官名,始置于汉武帝刘彻时,掌辅政,与大司徒、大司空合称为三公。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七年(51年),以太尉代替大司马。曹魏文帝曹丕黄初(220—226年)初,复置。南北朝沿置,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一品上,宣武帝后改为右第一品。

【译文】

北魏的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听说高欢已起兵谋反,依仗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此不以为意,只有尔朱世隆为此十分忧虑。尔朱兆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出了井陉(xíng)关,直奔殷州,李元忠弃城逃往信都。中大通三年(531年)八月丙午(初九日),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率领军队讨伐高欢。九月己卯(十二日),北魏朝廷任命尔朱仲远为太宰。庚辰(十三日),又任命尔朱天光为大司马。

【原文】

孙腾说高欢曰:“今朝廷隔绝,号令无所禀,不权有所立,则众将沮散。”欢疑之,腾再三固请,乃立勃海太守元朗为帝[1]。朗,融之子也[2]。冬十月壬寅,朗即位于信都城西,改元中兴[3]。以欢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高乾为侍中、司空,高敖曹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孙腾为尚书左仆射、河北行台,魏兰根为右仆射。

【注文】

[1]权:权且。  沮散:沮丧涣散;溃散。  元朗(513—532年):北魏第十三任皇帝,魏景穆帝拓跋晃之玄孙,章武王元融第三子,母为程氏。字仲哲,少聪慧。普泰元年(531年)十月,被高欢拥立为帝,改元中兴。次年(532年)四月,逊位,被封为安定郡王,死时年二十岁。史称后废帝​‍‌‍​‍‌‍‌‍​‍​‍‌‍​‍‌‍​‍​‍‌‍​‍‌​‍​‍​‍‌‍​‍​‍​‍‌‍‌‍‌‍‌‍​‍‌‍​‍​​‍​‍​‍​‍​‍​‍​‍‌‍​‍‌‍​‍‌‍‌‍‌‍​。

[2]融:即元融,生卒年不详,魏景穆帝拓跋晃之曾孙,章武王拓跋太洛之孙,元彬长子。字子融,美仪容,性直率。历魏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三朝,屡任要职。魏末,率军讨伐鲜于修礼,阵亡。谥号庄武。

[3]中兴:北魏第十三任皇帝元朗在位期间所使用的年号,共计一年,即公元531年。

【译文】

孙腾游说高欢说:“如今朝廷与我们相互隔绝,朝廷的号令无法秉承,如果不权且拥立一个皇帝,军队就会丧失斗志而土崩瓦解。”高欢对他的话心存疑虑,孙腾再三请求,高欢于是拥立勃海太守元朗为皇帝。元朗,是元融的儿子。中大通三年(531年)冬季十月壬寅(初六日),元朗在信都城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中兴。任命高欢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高乾为侍中、司空,高敖曹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孙腾为尚书左仆射、河北行台,魏兰根为尚书右仆射。

【原文】

己酉,尔朱仲远、度律与骠骑大将军斛斯椿、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贺拔胜、车骑大将军贾显智军于阳平[1]。显智名智,以字行,显度之弟也。尔朱兆出井陉,军于广阿,众号十万。高欢纵反间,云“世隆兄弟谋杀兆”,复云“兆与欢同谋杀仲远等”,由是迭相猜贰,徘徊不进[2]。仲远等屡使斛斯椿、贺拔胜往谕兆,兆帅轻骑三百来就仲远,同坐幕下,意色不平,手舞马鞭,长啸凝望,疑仲远等有变,遂趋出,驰还[3]。仲远遣椿、胜等追,晓说之,兆执椿、胜还营。仲远、度律大惧,引兵南遁。兆数胜罪,将斩之,曰:“尔杀卫可孤,罪一也。天柱薨,尔不与世隆等俱来,而东征仲远,罪二也。我欲杀尔久矣,今复何言?”胜曰:“可孤为国巨患,胜父子诛之,其功不小,反以为罪乎?天柱被戮,以君诛臣,胜宁负王,不负朝廷。今日之事,生死在王。但寇贼密迩,骨肉构隙,自古及今,未有如是而不亡者。胜不惮死,恐王失策。”[4]兆乃舍之。

【注文】

[1]阳平:县名。即魏相州阳平郡所属之阳平县,今山东莘(shēn)县。

[2]反间(jiàn):诱使敌方的间谍或其他人反为我用,制造其内讧而伺机取胜。  迭(dié)相猜贰:不断地相互猜忌。  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

[3]意色:神色。  不平:因不公平的现象而引起的不满或愤怒的情绪。  长啸:大声呼叫,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又作吹口哨。

[4]密迩(ěr):越来越近。  构隙:亦作“构隟”。造成裂痕。指结怨。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十月己酉(十三日),尔朱仲远、尔朱度律和骠骑大将军斛斯椿,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贺拔胜,车骑大将军贾显智屯兵于阳平。贾显智名智,以他的字显智闻名于时,是贾显度的弟弟。尔朱兆出兵井陉关,屯军于广阿,部众号称十万。高欢使用反间计,说“尔朱世隆兄弟想要谋杀尔朱兆”,又说“尔朱兆与高欢同谋要诛杀尔朱仲远等”,因此,尔朱氏兄弟之间互相猜忌,队伍徘徊不前。尔朱仲远等人几次派遣斛斯椿、贺拔胜前去晓谕尔朱兆,尔朱兆率领三百名轻骑兵来到尔朱仲远的住处,与其一同坐在营帐下,尔朱兆脸上有不满的神色,手中挥舞着马鞭,嘴里吹着口哨,凝视着远处,怀疑尔朱仲远等会有所变动,于是就急速地出了营帐,骑着马返了回去。尔朱仲远派斛斯椿、贺拔胜等人追上去,劝说尔朱兆,尔朱兆将斛斯椿、贺拔胜一并抓了返回营地。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很害怕,领兵向南逃去。尔朱兆历数贺拔胜的罪过,将要杀他,说:“你杀了卫可孤,这是第一宗罪状。天柱将军(尔朱荣)死去后,你不和尔朱世隆等人一起前来,而是东征尔朱仲远,这是第二宗罪状。我想杀你已经很久了,今天你还有何话说?”贺拔胜说:“卫可孤是国家的巨大祸患,我们父子诛杀了他,是不小的功劳,你怎么能反以此为罪呢?天柱将军被杀,是君王要杀臣下,贺拔胜宁可辜负太原王(尔朱荣),也不辜负朝廷。今日的事,生死都在于大王。但是贼寇越来越近,骨肉之间相互钩心斗角、离心离德,从古至今,没有这样做而不灭亡的。贺拔胜不怕死,只恐怕大王你失了策​‍‌‍​‍‌‍‌‍​‍​‍‌‍​‍‌‍​‍​‍‌‍​‍‌​‍​‍​‍‌‍​‍​‍​‍‌‍‌‍‌‍‌‍​‍‌‍​‍​​‍​‍​‍​‍​‍​‍​‍‌‍​‍‌‍​‍‌‍‌‍‌‍​。”尔朱兆才将他放了。

【原文】

高欢将与兆战,而畏其众强,以问亲信都督段韶[1]。韶曰:“所谓众者,得众人之死;所谓强者,得天下之心[2]。尔朱氏上弑天子,中屠公卿,下暴百姓,王以顺讨逆,如汤沃雪,何众强之有[3]?”欢曰:“虽然,吾以小敌大,恐无天命不能济也。”韶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4]。朱氏外乱天下,内失英雄心,智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人心已去,天意安有不从者哉!”韶,荣之子也。辛亥,欢大破兆于广阿,俘其甲卒五千余人。

【注文】

[1]亲信都督:武官名,始置于魏末。魏末,四方之众聚集兴兵,各置亲信都督以统领亲信之兵。  段韶(?—571年):魏末将领段荣长子,字孝先,少善骑射,有才干。因系高欢武明皇后之甥,而受重于时。历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北齐后主高纬武平二年(571年)病死。

[2]得众人之死:意即深得人心,众人拼死力相助。

[3]上弑(shì)、中屠、下暴:其意均为杀戮。弑,古代臣杀君、子杀父称为弑。屠,意即刳(kū),多用于宰杀牲畜。暴,残害。  如汤沃雪:汤:热水;沃:浇。像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语出汉·枚乘《七发》:“小饭大歠(chuò),如汤沃雪。”

[4]“小能敌大,小道大淫”:语出《左传》桓公六年(前680年),其年楚怀王侵随国,随将少师要追击楚国的军队,随国大夫季梁劝阻说:“天方授楚,楚之嬴,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意即小国能敌挡大国,是因为小国的君主因忠于民而信于神,所以有道,而大国的君主沉溺于私欲而无道。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语出《尚书·蔡仲之命》,意即上天是公正无私的,只会对品德高尚的人施与帮助。

【译文】

高欢将要与尔朱兆交战,但是害怕他人多兵强,就此事询问亲信都督段韶。段韶说:“所谓人多,是指能得到众人拼死作战;所谓强大,是指能得到天下人的心。尔朱氏上杀天子,中屠大臣,下欺百姓,大王您以顺讨逆,就如同用热汤去浇雪,尔朱兆哪有那么强大的优势?”高欢说:“虽然如此,我们用弱小的军队去对付强大的敌人,恐怕没有天意是不能成功的。”段韶说:“段韶听说‘弱小者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者,是因为弱小者正义,而强大者邪恶’。‘上天并不偏爱哪一个人,只辅佐有德行的人’。尔朱氏于外扰乱天下,于内尽失英雄之心,有智慧的人不为他们出谋划策,勇敢人的不为他们出力战斗,人心已离散,天意怎么会不顺从您的心意呢!”段韶,是段荣的儿子。中大通三年(531年)十月辛亥(十五日),高欢在广阿大败尔朱兆,俘虏了五千多军士。

【原文】

十一月庚辰,魏高欢引兵攻邺,相州刺史刘诞婴城固守[1]

【注文】

[1]婴城:谓环城而守。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十一月庚辰(十四日),北魏的高欢领兵攻打邺城,相州刺史刘诞环绕城池布防,坚守不出。

【原文】

四年春正月,魏高欢攻邺,为地道,施柱而焚之,城陷入地。壬午,拔邺,擒刘诞,以杨愔为行台右丞。时军国多事,文檄教令,皆出于愔及开府谘议参军崔[1],逞之五世孙也[2]

【注文】

[1]文檄教令:指各类文书。像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命令、文告等。教令,原指古代由皇太子所发布的命令或文书,称之为教,或者教令。  谘议参军:职官名,始置于西晋,掌顾问、咨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诸开府谘议参军列右第五品上。  崔(léng)(?—554年):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魏道武帝拓跋珪时大臣崔逞之五世孙,字长儒,通经史,性奢侈,贪恋财色。初为魏宣武帝元恪朝挽郎,因罪归乡。魏末,投奔高欢。北齐代魏,历任要职。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五年(554年),任东兖州刺史,因纵其宠妾冯氏纳贿,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2]逞:即崔逞(?—398年),字叔祖,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出身官宦。少好学,有文采。前秦苻坚时曾任齐郡太守,后投奔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任御史中丞。魏道武帝天兴初,后秦入侵,道武帝诏崔逞给常山王拓跋遵写信求援,崔逞称其为“贵主”,触怒拓跋珪,被杀。

【译文】

梁武帝萧衍中大通四年(532年)春季正月,北魏的高欢攻打邺城,挖了地道,放入柱子支撑,然后把柱子烧掉,城池就陷入了地下。壬午(十七日),高欢攻下邺城,擒获了刘诞,任命杨愔为行台右丞。当时军国大事很多,文告教令,都出自杨愔及开府谘议参军崔。崔,是崔逞的五世孙。

【原文】

二月辛亥,魏安定王追谥敬宗曰武怀皇帝[1]。甲子,以高欢为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三月丙寅,以高澄为骠骑大将军。丁丑,安定王帅百官入居于邺。

【注文】

[1]追谥:对已死的人追加谥号。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二月辛亥(十六日),北魏安定王元朗追加魏敬宗元子攸谥号为武怀皇帝。甲子(二十九日),任命高欢为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三月丙寅(初二日),任命高澄为骠骑大将军。丁丑(十三日),安定王率领百官入居邺城。

【原文】

尔朱兆与尔朱世隆等互相猜阻,世隆卑辞厚礼谕兆,欲使之赴洛,唯其所欲[1]。又请节闵帝纳兆女为后。兆乃悦,并与天光、度律更立誓约,复相亲睦。

【注文】

[1]猜阻:因猜忌而有隔阂。  卑辞厚礼: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

【译文】

尔朱兆与尔朱世隆等相互猜忌阻挠,尔朱世隆忍气吞声地让人带着厚礼前去拜访尔朱兆,想让他赶赴洛阳,一切由他决断。又请节闵帝元恭娶了尔朱兆的女儿为皇后。尔朱兆这才高兴了,就和尔朱天光、尔朱度律另立誓约,重新和好。

【原文】

斛斯椿阴谓贺拔胜曰:“天下皆怨毒尔朱,而吾等为之用,亡无日矣,不如图之。”[1]胜曰:“天光与兆各据一方,欲尽去之甚难,去之不尽,必为后患,奈何?”椿曰:“此易致耳。”乃说世隆追天光等赴洛,共讨高欢。世隆屡征天光,天光不至,使椿自往邀之,曰:“高欢作乱,非王不能定,岂可坐视宗族夷灭邪?”天光不得已,将东出,问策于雍州刺史贺拔岳。岳曰:“王家跨据三方,士马殷盛,高欢乌合之众,岂能为敌。但能同心戮力,往无不捷;若骨肉相疑,则图存之不暇,安能制人。如下官所见,莫若且镇关中,以固根本,分遣锐师,与众军合势,进可以克敌,退可以自全。”[2]天光不从。闰月壬寅,天光自长安,兆自晋阳,度律自洛阳,仲远自东郡皆会于邺,众号二十万,夹洹水而军[3]。节闵帝以长孙稚为大行台,总督之。

【注文】

[1]怨毒:怨恨,仇恨。

[2]跨据三方:时尔朱兆占据并、汾二州;尔朱天光控制关、陇地区;尔朱仲远据有徐、兖二州,所以称其跨据三方。  殷盛:众多。  乌合之众: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同心戮(lù)力:指齐心合力。语出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往无不捷:意即无往不胜。  下官:指官吏自称的谦词。

[3]东郡:郡名。魏州属郡,始置于秦,西晋时改为濮阳国,后复为东郡,治滑台城(今河南滑县)。  洹(yuán)水:古水名,又名洹河,今名安阳河。发源于林虑山(今河南林州境内),向东流经安阳,入卫河北流,汇入海河,入渤海。据《水经注》载,时流经邺城南​‍‌‍​‍‌‍‌‍​‍​‍‌‍​‍‌‍​‍​‍‌‍​‍‌​‍​‍​‍‌‍​‍​‍​‍‌‍‌‍‌‍‌‍​‍‌‍​‍​​‍​‍​‍​‍​‍​‍​‍‌‍​‍‌‍​‍‌‍‌‍‌‍​。

【译文】

斛斯椿暗中对贺拔胜说:“天下的人都怨恨尔朱氏,而我们却为其所用,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不如设法对付他们。”贺拔胜说:“尔朱天光和尔朱兆各自占据一方,想把他们全都除掉十分困难,如果除不尽,一定会成为后患,怎么办?”斛斯椿说:“这容易办到。”于是前去游说尔朱世隆征召尔朱天光赶赴洛阳,两人一同讨伐高欢。尔朱世隆几次征召尔朱天光,尔朱天光都没来,就派斛斯椿前去邀请,说:“高欢兴兵作乱,除了大王不能将其平定,您怎么可以坐视宗族灭亡呢?”尔朱天光不得已,将率兵东进,向雍州刺史贺拔胜询问计策。贺拔胜说:“大王家雄踞三方,兵强马壮,高欢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怎能与您为敌。只要大王兄弟能够同心协力,则会无往而不胜;如果骨肉之间相互猜疑,图存尚且来不及,怎么能制服敌人。依下官的意见,不如暂且留镇关中,以巩固根本,分派精锐的部队,与其他部队合兵一处,进可以攻克敌人,退可以保全自己。”尔朱天光不听他的意见。中大通四年(532年)闰三月壬寅(初八日),尔朱天光从长安,尔朱兆从晋阳,尔朱度律从洛阳,尔朱仲远从东郡出兵,会合在邺城,部众号称有二十万,沿洹河两岸驻扎。节闵帝元恭任命长孙稚为大行台,统管诸军。

【原文】

高欢令吏部尚书封隆之守邺,癸丑,出顿紫陌,大都督高敖曹将乡里部曲王桃汤等三千人以从[1]。欢曰:“高都督所将皆汉兵,恐不足集事,欲割鲜卑兵千余人相杂用之,何如?”[2]敖曹曰:“敖曹所将,练习已久,前后格斗,不减鲜卑。今若杂之,情不相洽,胜则争功,退则推罪,不烦更配也。”[3]

【注文】

[1]紫陌(mò):地名,位于魏相州邺县(今河南安阳北)西北五里。据《水经注·浊漳水》载,漳水东出太行山,过邺县,又向北流经祭陌(今河北临漳县境内)西。战国时,巫师为河伯娶妇,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治理邺城,陋习虽改,此地仍称祭陌。前燕太傅长史田融著《赵书》时,称为紫陌。后赵石虎建武十一年(345年),曾在漳水上造紫陌浮桥,并建有紫陌宫。  王桃汤:生卒年不详,北魏末年高欢大都督高敖曹的部下。

[2]集事:成事,成功。

[3]洽:融。

【译文】

高欢命令吏部尚书封隆之镇守邺城,中大通四年(532年)闰三月癸丑(十九日),出兵驻屯紫陌,大都督高敖曹率领乡里的族兵王桃汤等三千人相从。高欢说:“高都督所率领的都是汉兵,恐怕不足以成事,我想分拨一千名鲜卑军士,与汉兵混合使用,怎么样?”高敖曹说:“敖曹所率领的士卒,已经过了长时间的练习,进退格斗,并不比鲜卑兵差。如今如果夹杂进鲜卑兵,军士之间感情不融洽,胜了就会争功,败了就会推诿责任,不用劳烦再混配了。”

【原文】

庚申,尔朱兆帅轻骑三千夜袭邺城,叩西门,不克而退[1]。壬戌,欢将战,马不满二千,步兵不满三万,众寡不敌,乃于韩陵为圆陈,连系牛驴以塞归道,于是将士皆有死志[2]。兆望见欢,遥责欢以叛己,欢曰:“本所以戮力者,共辅帝室。今天子何在?”兆曰:“永安枉害天柱,我报仇耳[3]。”欢曰:“我昔亲闻天柱计,汝在户前立,岂得言不反邪?且以君杀臣,何报之有?今日义绝矣。”遂战。欢将中军,高敖曹将左军,欢从父弟岳将右军[4]。欢战不利,兆等乘之,岳以五百骑冲其前,别将斛律敦收散卒蹑其后,敖曹以千骑自栗园出横击之,兆等大败,贺拔胜与徐州刺史杜德于陈降欢[5]。兆对慕容绍宗抚膺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欲轻骑西走,绍宗反旗鸣角,收散卒成军而去[6]。兆还晋阳,仲远奔东郡。尔朱彦伯闻度律等败,欲自将兵守河桥,世隆不从。

【注文】

[1]叩:攻打。

[2]韩陵:山名,位于相州魏郡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北。孝武帝元修永熙元年(532年),高欢在此以少胜多,大败尔朱兆。后高欢曾在此山上修建定国寺,并让御史温子昇撰写碑文以记功。  圆陈:即圆阵。

[3]天柱:魏孝庄帝元子攸时,尔朱荣曾被封为天柱大将军,此以其官职指代尔朱荣。

[4]岳:即高岳,高欢堂弟,生卒年不详,字洪略。少孤贫,侍母至孝。后随高欢起兵,魏孝武帝元修永熙初,韩陵一战,因功封清河郡公。高欢死后,侯景反叛,率军南征。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初,因西讨之功,进封清河郡王。后因高归彦陷害,被毒死,年三十四岁。

[5]斛律敦:生卒年不详,族属敕勒。尔朱兆手下将领,后投奔高欢​‍‌‍​‍‌‍‌‍​‍​‍‌‍​‍‌‍​‍​‍‌‍​‍‌​‍​‍​‍‌‍​‍​‍​‍‌‍‌‍‌‍‌‍​‍‌‍​‍​​‍​‍​‍​‍​‍​‍​‍‌‍​‍‌‍​‍‌‍‌‍‌‍​。  蹑(niè):追踪、跟踪。  栗园:地名,在韩陵山东北。  杜德:生卒年不详,尔朱兆所任用的徐州刺史,后降高欢。

[6]西走:即自邺城向西,奔晋阳。  反:同“返”。  角:即号角。古代战争中的吹奏乐器,原出于羌胡,吹响角的目的是为了惊扰中原汉人的战马。名大角者,是后魏的一种乐器,名叫簸逻(bòluó)回。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闰三月庚申(二十六日),尔朱兆率领三千名轻骑兵连夜袭击邺城,攻打西门,没能攻克就退兵了。壬戌(二十八日),高欢要出战,战马不足二千匹,步兵不到三万人,众寡不敌,于是就在韩陵布置了一个圆形的军阵,把牛和驴拴在一起以堵塞道路,因此,将士们都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尔朱兆望见了高欢,远远地责备他背叛自己,高欢说:“原本我们齐心协力,是为了共同辅佐皇室。如今天子在哪里?”尔朱兆说:“永安王(元子攸)枉杀了天柱将军(尔朱荣),我杀他是为了报仇。”高欢说:“我昔日亲耳听到天柱将军的计谋,你就站在门前,怎么能说尔朱荣没有谋反呢?况且身为国君者杀了自己的臣子,哪来臣子要报仇一说?今天你我恩义已绝。”双方交战。高欢率领中军,高敖曹率领左军,高欢的堂弟高岳率领右军。高欢出战不利,尔朱兆等人乘势进击,高岳率领五百名骑兵冲锋在前,别将斛律敦收罗离散的军卒跟在他后面,高敖曹率一千名骑兵从栗园冲出来横击尔朱兆,尔朱兆等人大败,贺拔胜和徐州刺史杜德临阵投降了高欢。尔朱兆抚胸对慕容绍宗说:“当初不听你的建议,以至于到了如今这种地步!”于是想乘轻骑兵向西逃跑,慕容绍宗挥舞旗帜、吹响号角,收罗起散兵组成一支军队离去。尔朱兆返还晋阳,尔朱仲远逃奔东郡。尔朱彦伯听到了尔朱度律失败的消息,想亲自率军镇守河桥,尔朱世隆不同意。

【原文】

度律、天光将之洛阳,大都督斛斯椿谓都督贾显度、贾显智曰:“今不先执尔朱氏,吾属死无类矣[1]。”乃夜于桑下盟,约倍道先还[2]。世隆使其外兵参军阳叔渊单骑驰赴北中,简阅败众,以次内之[3]。椿至,不得入城,乃诡说叔渊曰:“天光部下皆是西人,闻欲大掠洛邑,迁都长安,宜先内我,以为之备。”[4]叔渊信之。夏四月甲子朔,椿等入据河桥,尽杀尔朱氏之党。度律、天光欲攻之,会大雨昼夜不止,士马疲顿,弓矢不可施,遂西走,至灅波津,为人所擒,送于椿所[5]。椿使行台长孙稚诣洛阳奏状,别使贾显智、张欢帅骑掩袭世隆,执之[6]。彦伯时在禁直,长孙稚于神虎门启陈:“高欢义功既振,请诛尔朱氏[7]。”节闵帝使舍人郭崇报彦伯,彦伯狼狈走出,为人所执,与世隆俱斩于阊阖门外,送其首并度律、天光于高欢[8]

【注文】

[1]无类:犹言无遗类,无幸存者。

[2]桑下:桑树下。  倍道:兼程而行;指一日走两日的路程。

[3]外兵参军:职官名,始置于后汉,掌军事。  阳叔渊:生卒年不详,北魏末年,在尔朱世隆手下任外兵参军。  简阅:简选。  以次:按次序。  内(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4]诡说:谎骗;假说。  洛邑:即洛阳,今河南洛阳。  长安:今陕西西安。

[5]灅(lěi)波津:即雷波。位于河桥西。

[6]张欢:生卒年不详。北魏末年,高欢手下将领。  掩袭:突然袭击。

[7]禁直:意在宫中值班。  神虎门:北魏洛阳皇城西门。  义功:大功,功勋。

[8]舍人:即中书舍人。  阊阖门:北魏洛阳城城门之一,系洛阳城西面自南向北第三门​‍‌‍​‍‌‍‌‍​‍​‍‌‍​‍‌‍​‍​‍‌‍​‍‌​‍​‍​‍‌‍​‍​‍​‍‌‍‌‍‌‍‌‍​‍‌‍​‍​​‍​‍​‍​‍​‍​‍​‍‌‍​‍‌‍​‍‌‍‌‍‌‍​。两汉时称上西门,魏晋以来,改为阊阖门。

【译文】

尔朱度律、尔朱天光将要赶赴洛阳,大都督斛斯椿对都督贾显度、贾显智说:“如今如果不先抓获尔朱氏,我们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于是夜里在桑树下盟誓,相约加速赶回洛阳。尔朱世隆派他手下的外兵参军阳叔渊只身一人骑马赶赴北中城,选拔检阅败退的军士,分批进入洛阳。斛斯椿到达后,不能入城,于是就哄骗阳叔渊说:“尔朱天光的部下都是西部人,听说想大肆抢劫洛阳城,然后迁都长安,你应该先让我进城,以防备尔朱天光。”阳叔渊听信了斛斯椿的话。中大通四年(532年)夏季四月甲子朔(初一日),斛斯椿等入据河桥,杀光了尔朱氏的党羽。尔朱度律、尔朱天光想攻打河桥,正赶上天下大雨,昼夜不停,军士和战马都疲惫不堪,弓箭也不能用,只能向西进发,到达灅波津,被人抓获,送到了斛斯椿的营帐。斛斯椿派行台长孙稚到洛阳向朝廷报告,另外派贾显智、张欢率领骑兵突袭尔朱世隆,将其抓获。尔朱彦伯当时在宫中宿值,长孙稚在神虎门启奏说:“高欢的义军兴起,请求诛杀尔朱氏。”节闵帝元恭派舍人郭崇报告尔朱彦伯,尔朱彦伯狼狈出逃,被人抓到,和尔朱世隆一起被斩于阊阖门外,将他们的首级以及尔朱度律、尔朱天光一并送与高欢。

【原文】

节闵帝使中书舍人卢辩劳欢于邺,欢使之见安定王,辩抗辞不从,欢不能夺,乃舍之[1]。辩,同之兄子也[2]

【注文】

[1]卢辩(?—557年):范阳郡涿(今河北涿州)人。卢同之兄卢静次子。字景宣,少好学,通经史。魏孝明帝元诩正光初,以秀才入仕,为太学博士。魏节闵帝元恭即位,任中书舍人。后随孝武帝元修入关,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北周明帝宇文毓(yù)初去世。继苏绰之后,完成了北周官制建置。  抗辞:犹严辞。

[2]同:即卢同(?—533年),字叔伦,容貌伟岸,善于处世。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中入仕,魏孝武帝元修永熙初去世。

【译文】

魏节闵帝元恭派中书舍人卢辩在邺城慰劳高欢,高欢让卢辩去见安定王元朗,卢辩严辞拒绝,高欢也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心意,于是放了他。卢辩,是卢同哥哥的儿子。

【原文】

尔朱天光之东下也,留其弟显寿镇长安,召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欲与之俱东[1]。贺拔岳知天光必败,欲留悦共图显寿以应高欢,计未有所出。宇文泰谓岳曰:“今天光尚近,悦未必有贰心,若以此告之,恐其惊惧。然悦虽为主将,不能制物,若先说其众,必人有留心。悦进失尔朱之期,退恐人情变动,乘此说悦,事无不遂。”[2]岳大喜,即令泰入悦军说之,悦遂与岳共袭长安。泰帅轻骑为前驱,显寿弃城走,追至华阴,擒之。欢以岳为关西大行台,岳以泰为行台左丞,领府司马,事无巨细,皆委之。

【注文】

[1]显寿:即尔朱显寿,生卒年不详。尔朱天光之弟。尔朱天光东下洛阳后,留他镇守长安。遭贺拔岳、宇文泰袭击,逃走。至华阴,被捉。

[2]制物:处理事务。

【译文】

尔朱天光率军东下洛阳时,将他的弟弟尔朱显寿留下来镇守长安,并召泰州刺史侯莫陈悦,要与他一同东进。贺拔岳知道尔朱天光必定会失败,想留下侯莫陈悦对付尔朱显寿以响应高欢,但是没有想出计策。宇文泰对贺拔岳说:“如今尔朱天光离我们还很近,侯莫陈悦未必敢有二心,如果把你的打算告诉了他,恐怕他只会惊慌失措。然而侯莫陈悦虽然是主将,但不会处理事务,如果先说服他的部众,必定有人想留下来。侯莫陈悦东进就会延误了尔朱天光指定的日期,退兵又会担心人情变动,我们趁机劝说他,事情没有办不成的道理。”贺拔岳十分高兴,立即让宇文泰前往侯莫陈悦的军营去说服他,侯莫陈悦于是与贺拔岳一起袭击长安城。宇文泰率领轻骑兵作为前锋,尔朱显寿弃城逃跑,宇文泰追到华阴,将他捕获。高欢任命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贺拔岳任用宇文泰为行台左丞,并兼任府司马,事无大小,都交给宇文泰处理。

【原文】

辛巳,安定王至邙山。高欢以安定王疏远,使仆射魏兰根慰谕洛邑,且观节闵帝之为人,欲复奉之[1]​‍‌‍​‍‌‍‌‍​‍​‍‌‍​‍‌‍​‍​‍‌‍​‍‌​‍​‍​‍‌‍​‍​‍​‍‌‍‌‍‌‍‌‍​‍‌‍​‍​​‍​‍​‍​‍​‍​‍​‍‌‍​‍‌‍​‍‌‍‌‍‌‍​。兰根以帝神采高明,恐于后难制,与高乾兄弟及黄门侍郎崔共劝欢废之。欢集百官问所宜立,莫有应者,太仆代人綦毋儁盛称节闵帝贤明,宜主社稷,欢欣然是之[2]作色曰:“若言贤明,自可待我高王,徐登大位。广陵既为逆胡所立,何得犹为天子!若从儁言,王师何名义举?”欢遂幽节闵帝于崇训佛寺[3]

【注文】

[1]安定王:即北魏后废帝元朗。如从其祖父论,其祖父章武王拓跋太洛,是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子,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皇兴二年(468年)去世,无子。魏孝文帝元宏初,以景穆帝子南安惠王拓跋桢次子拓跋彬为后。元朗系拓跋彬长子元融第三子。与孝明帝元诩而言,是其堂叔父。所以,高欢以为其疏远。

[2]太仆:职官名,即太仆卿。始于西周,掌车马。秦朝九卿之一。后世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列右第二品上,宣武帝后改为右第三品。  綦(qí)毋儁:即綦儁,生卒年不详,字檦(biǎo)显,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先祖出于代(今山西大同及其以北、大漠以南地区)。魏孝庄帝元子攸时入仕,孝武帝元修朝,终于殷州刺史任上。

[3]崇训佛寺:即崇训寺,为北魏在洛阳所建龙门八寺:石窟寺、灵岩寺、乾元寺、广化寺、崇训寺、宝应寺、嘉善寺、天竺寺之一。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四月辛巳(十八日),安定王元朗到达邙山。高欢因为安定王是皇族的远支,心有疑虑,于是派尚书仆射魏兰根前去洛阳慰问,并且观察节闵帝元恭的为人,想再拥护元恭为皇帝。魏兰根认为节闵帝神采高明,恐怕日后难于控制,就与高乾兄弟及黄门侍郎崔共同劝说高欢废了节闵帝。高欢召集百官询问应当立谁为帝,没有人回应他的问题,太仆代人綦毋儁盛赞节闵帝的贤明,认为应当立他为社稷之主,高欢于是高兴地同意了。崔变了脸色,说道:“如果论贤明,自然应等待高王,慢慢登上王位。广陵王(元恭)既然是逆胡(尔朱氏)所立,怎么能再做天子!如果听从了綦毋儁的话,大王你出师还称得上是义举吗?”高欢于是将节闵帝元恭幽禁在崇训寺。

【原文】

欢入洛阳,斛斯椿谓贺拔胜曰:“今天下事,在吾与君耳。若不先制人,将为人所制。高欢初至,图之不难。”胜曰:“彼有功于时,害之不祥。比数夜与欢同宿,具序往昔之怀,兼荷兄恩意甚多,何苦惮之[1]。”椿乃止。

【注文】

[1]比:连续,频频。  序:叙说,叙述。

【译文】

高欢进入洛阳,斛斯椿对贺拔胜说:“如今天下之事,在于我与你了。如果不先发制人,将要被别人所制。高欢刚到洛阳,对付他不难。”贺拔胜说:“高欢对时局有功,谋害他不祥。连着几夜我与高欢同宿,与他共叙往日情怀,而且他一直念念不忘你的恩情,我们为何要忌惮他呢。”斛斯椿于是作罢。

【原文】

欢以汝南王悦,高祖之子,召欲立之,闻其狂暴无常,乃止[1]。时诸王多逃匿,尚书左仆射平阳王修,怀之子也,匿于田舍,欢欲立之,使斛斯椿求之[2]。椿见修所亲员外散骑侍郎太原王思政,问王所在,思政曰:“须知问意。”[3]椿曰:“欲立为天子。”思政乃言之。椿从思政见修,修色变,谓思政曰:“得无卖我邪?”曰:“不也。”曰:“敢保之乎?”曰:“变态百端,何可保也。”[4]椿驰报欢,欢遣四百骑迎修入毡帐,陈诚,泣下沾襟[5]。修让以寡德,欢再拜,修亦拜。欢出备服御,进汤沐,达夜严警[6]。昧爽,文武执鞭以朝,使斛斯椿奉劝进表[7]。椿入帷门,罄折延首而不敢前,修令思政取表视之,曰:“便不得不称朕矣[8]。”乃为安定王作诏策而禅位焉​‍‌‍​‍‌‍‌‍​‍​‍‌‍​‍‌‍​‍​‍‌‍​‍‌​‍​‍​‍‌‍​‍​‍​‍‌‍‌‍‌‍‌‍​‍‌‍​‍​​‍​‍​‍​‍​‍​‍​‍‌‍​‍‌‍​‍‌‍‌‍‌‍​。

【注文】

[1]狂暴:凶暴,残暴。

[2]平阳王修:即北魏的第十四任皇帝元修(510—534年),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王元怀第三子。字孝则,母李氏。性格沉静,少言语。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年),受封为平阳王。中兴二年(532年),被高欢拥立为帝。永熙三年(534年),投奔宇文泰,同年被宇文泰毒死。谥号孝武,也称出帝。  怀:即元怀,生卒年不详,北魏宗室,孝文帝元宏之子,宣武帝之弟。母为文昭皇后,封为广平王。魏宣武帝元恪朝,因高肇(zhào)专权,被幽禁于华林别馆。宣武帝死后,得以还家。其第三子元修即帝位,追尊为武穆帝。

[3]太原:郡名。即太原郡,属北魏并州。领晋阳、中都等十县,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所辖约相当于今山西太原、晋中、阳泉等地。  王思政:生卒年不详,字思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容貌魁伟,有谋略。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中入仕,随北海王元颢(hào)平乱。后随魏孝武帝元修入关中,为西魏大将。西魏文帝元文矩大统十四年(548年),被迫降于高澄。戎马一生,为政清廉。

[4]变态:指事物、形势发生变化。

[5]毡帐:时胡人酋帅的居所,汉人称之为穹(qióng)庐(lú)。  沾襟:指眼泪浸湿衣襟。

[6]服御:亦作“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  汤沐:沐浴。

[7]昧爽:即天快亮时,黎明。昧,天未亮时;爽,早晨。  文武执鞭以朝:时在行军战斗之中,军中不能准备朝服,所以让文武大臣执鞭以示礼敬之意。  劝进表:中国古代奉劝受禅者荣登帝位的奏章文书。中国古代自秦以后,每逢王朝嬗(shàn)代之际,继任者往往要依礼再三谦让王位,臣子要再三上表劝其登基,所呈奏章即称劝进表。

[8]罄(qìng)折:意即弯腰作揖。罄,通“磬”,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其形状中间弯曲,两头下垂,像人弯腰的样子。  延首:形容惶悚恐惧的样子。

【译文】

高欢认为汝南王元悦,是魏高祖元宏的儿子,想拥立他为皇帝,但听说他个性狂暴无常,于是作罢。当时魏室各位王爷大多逃亡藏匿,尚书左仆射平阳王元修,是元怀的儿子,藏在乡间,高欢又想拥立他做皇帝,派斛斯椿前去找他。斛斯椿见到了元修的亲信员外散骑侍郎太原人王思政,问他平阳王在哪里,王思政说:“我必须知道你为什么要打听平阳王的下落。”斛斯椿说:“想拥立他做天子。”王思政于是告诉了他。斛斯椿跟着王思政见到了元修,元修脸色一变,问王思政说:“你不是要出卖我吧?”王思政说:“不是。”元修说:“你敢保证吗?”王思政说:“事情千变万化,能保证什么。”斛斯椿骑快马将情况报告了高欢,高欢派四百名骑兵迎接元修进入毡帐,表达自己诚挚的心意,言谈之间流下眼泪打湿了衣襟。元修以自己无德为由推让,高欢再拜,元修也再拜。高欢出了毡帐,准备好服装和车驾,服侍元修沐浴,整夜严加警戒。第二天早上,文武百官执鞭朝拜元修,让斛斯椿献上了劝进表。斛斯椿进入帐门,弯腰伸头不敢上前,元修命王思政取来劝进表观看,说:“我不得不称帝了。”于是为安定王元朗制作诏书,禅位给元修。

【原文】

戊子,孝武帝即位于东郭之外,用代都旧制,以黑毡蒙七人,欢居其一[1]。帝于毡上西向拜天毕,入御太极殿,群臣朝贺,升阊阖门大赦,改元太昌[2]​‍‌‍​‍‌‍‌‍​‍​‍‌‍​‍‌‍​‍​‍‌‍​‍‌​‍​‍​‍‌‍​‍​‍​‍‌‍‌‍‌‍‌‍​‍‌‍​‍​​‍​‍​‍​‍​‍​‍​‍‌‍​‍‌‍​‍‌‍‌‍‌‍​。以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庚寅,加高澄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注文】

[1]东郭:即北魏洛阳城之东郭城。  代都旧制,以黑毡蒙七人:鲜卑部落联盟时期传下来的推举首领的旧制。即从蒙着黑毡的鲜卑八部大人中,接受上天选择的首领。由于元修已经被确立为皇帝,所以用这种旧制时,只剩七人蒙黑毡。

[2]太昌:魏孝武帝元修在位期间所使用的年号,共计一年,即公元532年。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四月戊子(二十五日),魏孝武帝元修在洛阳城东郭之外即皇帝位,所用的是代都平城时期的鲜卑旧制,用黑色的毡子蒙在七个人身上,高欢就是其中之一。孝武帝在毡子上向西拜祭上天后,进入太极殿,群臣朝贺,孝武帝又登上阊阖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昌。任命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庚寅(二十七日),加封高澄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原文】

初,欢起兵信都,尔朱世隆知司马子如与欢有旧,自侍中、骠骑大将军出为南岐州刺史。欢入洛,召子如为大行台尚书,朝夕左右,参知军国。广州刺史广宁韩贤素为欢所善,欢入洛,凡尔朱氏所除官爵例皆削夺,唯贤如故[1]。以前御史中尉樊子鹄兼尚书左仆射,为东南道大行台,与徐州刺史杜德追尔朱仲远[2]。仲远已出境,遂攻元树于谯[3]

【注文】

[1]广宁:郡名。即广宁郡,时属魏之朔州,领石门、中川二县。所辖约相当于今山西寿阳。  韩贤(?—534年):字普贤,魏广宁石门(今山西寿阳)人,壮健有武力。魏末,从葛荣起兵,葛荣死后,依附尔朱氏。后来追随高欢,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初(534年),因平定洛州韩木兰叛乱而战死。  削夺:剥夺,夺去。

[2]樊子鹄(hú)(?—536年):北魏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其祖先为荆州地区少数民族首族,后来移居平城,父樊兴曾任平城镇长史。魏末,因北镇之乱起家,孝武帝太昌初(532年),率军追讨尔朱氏,后从孝武帝元修入关,天平初,娄昭攻城,被手下所杀。

[3]元树(?—532年):北魏宗室,献文帝拓跋弘之孙,魏咸阳王元禧之子。容貌英俊,谈吐高雅。魏宣武帝元恪朝,元禧谋反,与其他兄弟被赦免。后遇大赦之年,请求葬父,魏宣武帝元恪不许,与兄弟们投奔南梁。尔朱荣进入洛阳,梁助其侵扰边境;魏节闵帝元恭时,占据谯城;魏孝武帝元修初,被魏将樊子鹄、杜德擒获,囚禁于永宁寺,后被赐死。

【译文】

当初,高欢在信都起兵时,尔朱世隆知道司马子如与高欢有旧交情,将他从侍中、骠骑大将军外任为南岐州刺史。高欢进入洛阳后,召司马子如为大行台尚书,朝夕陪伴在左右,并参与军国大事。广州刺史广宁人韩贤平常就与高欢相亲善,高欢进入洛阳后,凡是尔朱氏所封的官爵一律被剥夺,只有韩贤的官爵依然如故。任命前御史中尉樊子鹄兼尚书左仆射,并且担任东南道大行台,与徐州刺史杜德一起追击尔朱仲远。尔朱仲远已逃出境外,于是就在谯国攻打元树。

【原文】

丞相欢征贺拔岳为冀州刺史,岳畏欢,欲单马入朝。行台右丞薛孝通说岳曰:“高王以数千鲜卑破尔朱百万之众,诚亦难敌[1]。然诸将或素居其上,或与之等夷,虽屈首从之,势非获已。今或在京师,或据州镇,高王除之则失人望,留之则为腹心之疾。且吐万人虽复败走,犹在并州,高王方内抚群雄,外抗勍敌,安能去其巢穴,与公争关中之地乎[2]?今关中豪俊皆属心于公,愿效其智力。公以华山为城,黄河为堑,进可以兼山东,退可以封函谷,奈何欲束手受制于人乎[3]!”言未卒,岳执孝通手曰:“君言是也。”乃逊辞为启,而不就征。

【注文】

[1]行台右丞:即尚书省派出机构——行台的属官,其职位及职掌相当于尚书右丞。参见前注。  高王:指高欢。

[2]吐万人:即尔朱兆,其字为吐万人。  勍(qíng)敌:强敌。

[3]华山:山名。位于北魏华州华山郡华山县(今陕西华阴)境内,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之一,是进出关中的门户。  函谷:关名​‍‌‍​‍‌‍‌‍​‍​‍‌‍​‍‌‍​‍​‍‌‍​‍‌​‍​‍​‍‌‍​‍​‍​‍‌‍‌‍‌‍‌‍​‍‌‍​‍​​‍​‍​‍​‍​‍​‍​‍‌‍​‍‌‍​‍‌‍‌‍‌‍​。即函谷关,位于魏司州境内,今河南灵宝东北,地处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带,是中国古代雄关要塞之一。

【译文】

丞相高欢征召贺拔岳为冀州刺史,贺拔岳害怕高欢,想只身一人骑马入朝。行台右丞薛孝通劝贺拔岳说:“高王凭借几千名鲜卑兵打败了尔朱氏的百万大军,实在是难以与之抗衡。然而他手下的将领有些人平常职位在他之上,有些与他相当,现在虽然俯首臣服于他,是因为迫不得已。如今这些人有的在京师,有的占据州镇,高王如果将他们除去就会失去人心,留下他们则会成为他的心腹之患。况且吐万人(尔朱兆)虽然再次败逃,但仍然在并州,高王正处在对内要安抚群雄、对外要抗击强敌的时候,怎么能够离开他的巢穴,来与您争关中之地呢?如今关中的豪杰都与您同心,愿意为您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您以华山为城垒,以黄河为沟堑,进可以兼并山东之地,退可以守住函谷关,为什么要束手受制于别人!”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贺拔岳就抓住薛孝通的手说:“你说的话很对。”于是用客气的口吻给高欢回了一封信,没有前往洛阳。

【原文】

壬辰,丞相欢还邺,送尔朱度律、天光于洛阳,斩之。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四月壬辰(二十九日),丞相高欢回到了邺城,将尔朱度律、尔朱天光送到了洛阳,杀了他们。

【原文】

五月丙申,魏主鸩节闵帝于门下外省,诏百司会丧,葬用殊礼[1]。以沛郡王欣为太师,赵郡王谌为太保,南阳王宝炬为太尉,长孙稚为太傅[2]。宝炬,愉之子也。丞相欢固辞天柱大将军,戊戌,许之。己酉,清河王亶为司徒[3]

【注文】

[1]魏主:即孝武帝元修。毒死节闵帝元恭乃是高欢的意思,时魏主孝武帝元修只是奉命下诏的傀儡而已。  鸩(zhèn):本指传说中的一种鸟,其羽毛有毒。此作动词用,即毒死。  门下外省:职署名称,指位于宫城外的门下省的办事机构。  百司:百官。  会丧:共同参加丧葬仪式。  殊礼:特别的礼遇。

[2]南阳王宝炬:即西魏文帝元宝炬(507—551年),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母为杨氏。性格浮躁,沉湎于酒色。孝庄帝元子攸时,特封为南阳王,后随孝武帝元修入关。永熙三年(535年),孝武帝被害,宇文泰拥立他为帝,改元大统。大统十七年(551年),死于乾安殿,年四十五岁。在位期间,朝政实际操控于宇文氏手中。

[3]清河王亶:即元亶(dǎn)(?—537年),魏孝文帝元宏之孙,清河王元怿(yì)长子。魏孝明帝元诩(xǔ)朝,受封为清河王。魏孝武帝元修时,任司徒,孝武帝入关后,依附于高欢,任大司马,盼望有朝一日称帝。永熙三年(534年),高欢立其子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537年),去世。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五月丙申(初三日),北魏孝武帝元修在门下外省毒死了节闵帝元恭,诏令各部门办理丧事,用特别隆重的礼仪安葬了节闵帝。任命沛郡王元欣为太师,赵郡王元谌为太保,南阳王元宝炬为太尉,长孙稚为太傅。元宝炬,是元愉的儿子。丞相高欢坚决推辞天柱大将军一职,戊戌(初五日),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己酉(十六日),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司徒。

【原文】

侍中河南高隆之本徐氏养子,丞相欢命以为弟,恃欢势,骄狎公卿,南阳王宝炬殴之,曰:“镇兵何敢尔!”魏主以欢故,六月丁卯,黜宝炬为骠骑大将军,归第。[1]

【注文】

[1]高隆之(?—554年):字延兴,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原为宦官徐成的养子。身高八尺,性格深沉,有志气。魏末,随高欢起兵。孝武帝元修永熙末,高欢认其为弟。北齐代魏后,拜官封王,受重于时。后因与崔暹(xiān)、崔季舒等不和睦,屡遭谗毁。天保五年(554年),被齐文宣帝高洋下令暴打,出宫后,死于路上。  徐氏:即宦官徐成,生卒年不详。  骄狎(xiá):骄傲、轻慢​‍‌‍​‍‌‍‌‍​‍​‍‌‍​‍‌‍​‍​‍‌‍​‍‌​‍​‍​‍‌‍​‍​‍​‍‌‍‌‍‌‍‌‍​‍‌‍​‍​​‍​‍​‍​‍​‍​‍​‍‌‍​‍‌‍​‍‌‍‌‍‌‍​。  镇兵:高隆之,原出于魏北部边镇,所以元宝炬称其为镇兵。  第:古代指官僚贵族的大宅子。

【译文】

侍中河南人高隆之原本是宦官徐氏的养子,丞相高欢下令认他为弟弟,高隆之依仗高欢的权势,对公卿大臣傲慢不敬,南阳王元宝炬打了他一顿,说:“你一个镇兵为何敢如此张狂!”魏孝武帝元修因为高欢的缘故,中大通四年(532年)六月丁卯(初五日),贬元宝炬为骠骑大将军,并将其打发回家。

【原文】

魏主避广平武穆王之讳,改谥武怀皇帝曰孝庄皇帝,庙号敬宗[1]

【注文】

[1]广平武穆王:即魏孝武帝元修之父元怀。  武怀皇帝:即北魏之孝庄皇帝元子攸,庙号敬宗。初谥号为武怀,后因避魏孝武帝之父广平武穆王元怀之讳,改谥孝庄。据《资治通鉴》胡三省音注说:“谥法:武而不遂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兵甲亟作曰庄。”魏孝庄帝元子攸因与尔朱氏作战不利,而被杀,所以谥号为孝庄。

【译文】

魏孝武帝元修为避广平武穆王元怀之讳,改武怀皇帝元子攸的谥号为孝庄皇帝,庙号为敬宗。

【原文】

秋七月庚子,魏复以南阳王宝炬为太尉。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秋季七月庚子(初八日),北魏朝廷再次任命南阳王元宝炬为太尉。

【原文】

壬寅,魏丞相欢引兵入滏口。大都督库狄干入井陉,击尔朱兆。庚戌,魏主使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高隆之帅步骑十万,会丞相欢于太原,因以隆之为丞相军司[1]。欢军于武乡,尔朱兆大掠晋阳,北走秀容[2]。并州平。欢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居之[3]

【注文】

[1]丞相军司:即丞相府的军司。军司,职官名,原为军师,始于春秋战国,掌参谋、监察军务。西晋时,为避司马师之讳,改称军司。后世沿置。

[2]武乡:县名。即武乡县,始置于晋,属上党郡,后赵分上党郡置武乡郡,后废。魏太武帝拓跋焘延和二年(433年)置,名乡郡、乡县(今山西武乡),其境内有武乡城、榆社城、魏城。

[3]晋阳四塞:晋阳县,时属魏并州太原郡,今山西太原西南。其地东临太行、常山;西有蒙山(今山西太原西南);南有霍太山(也称太岳山,今山西霍县东南)、高壁岭;北扼东陉、西陉两关,所以称其为四塞之地。  建大丞相府:指高欢在晋阳城内建丞相府,从此至高齐建国,定都邺城(今河南安阳东北),晋阳都是陪都。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七月壬寅(初十日),魏丞相高欢率兵进入滏口。大都督库狄干进入井陉,击败了尔朱兆。庚戌(十八日),魏孝武帝元修派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高隆之率领十万步兵、骑兵,与高欢会合于太原,并任用高隆之为丞相高欢的军司。高欢屯兵于武乡,尔朱兆大规模抢劫晋阳城后,向北逃往秀容。并州得以平定。高欢认为晋阳城四面有高山可以作为屏障,于是在晋阳建造了大丞相府。

【原文】

冬十一月甲辰,魏杀安定王朗、东海王晔。己酉,以汝南王悦为侍中、大司马。魏主以汝南王悦属近地尊,丁亥(6),杀之[1]

【注文】

[1]属近地尊:就是血缘亲近,地位高,可能是皇帝的合适人选。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冬季十一月甲辰(十四日),魏朝廷下令杀了安定王元朗、东海王元晔。己酉(十九日),任命汝南王元悦为侍中、大司马。魏孝武帝元修因为汝南王元悦与自己血缘较近且地位较高,担心会取代自己,于是在丁亥日,将他杀害。

【原文】

十二月,魏主纳丞相欢女为后,命太常卿李元忠纳币于晋阳[1]。欢与之宴,论及旧事,元忠曰:“昔日建义,轰轰大乐,比来寂寥无人问。”[2]欢抚掌笑曰:“此人逼我起兵。”[3]元忠戏曰:“若不与侍中,当更求建义处。”欢曰:“建义不虑无,止畏如此老翁不可遇耳。”元忠曰:“止为此翁难遇,所以不去。”因捋欢须大笑[4]。欢悉其雅意,深重之。

【注文】

[1]纳币:也称纳成、纳征,是中国古代婚礼中的六礼之一,其意为男方向女方送聘礼​‍‌‍​‍‌‍‌‍​‍​‍‌‍​‍‌‍​‍​‍‌‍​‍‌​‍​‍​‍‌‍​‍​‍​‍‌‍‌‍‌‍‌‍​‍‌‍​‍​​‍​‍​‍​‍​‍​‍​‍‌‍​‍‌‍​‍‌‍‌‍‌‍​。六礼,指中国古代的六种婚姻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始于西周,后世沿习。纳采,指男方派媒人携礼去女方家正式提亲;问名,男方派媒人去女方家询问女方姓名及生辰八字,用以占卜双方的八字是否合婚;纳吉,男方将占卜的吉兆通知女方;请期,指男方向女方家行聘礼后,卜得吉日,告知女方成婚日期;亲迎,六礼中的最后一礼,指新婿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2]寂寥:形容寂静空旷、没有声音。

[3]抚掌:拍手。多表示高兴、得意。

[4]捋(lǚ):指用手拨弄,弄顺。

【译文】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年)十二月,魏孝武元修娶了丞相高欢的女儿为皇后,命令太常卿李元忠将彩礼送到晋阳。高欢与李元忠宴饮,论及往事,李元忠说:“昔日举起义旗,轰轰烈烈,高高兴兴,近来却静悄悄地无人过问了。”高欢抚掌大笑说:“这个人在逼我起兵啊。”李元忠开玩笑地说:“如果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当再找一个同意起兵的地方。”高欢说:“能接受你建议的人不担心没有,只恐怕我这样的老头你再不会遇到了。”李元忠说:“这样的老头的确再难遇到了,所以我不会离去。”说完后用手捋着高欢的胡须大笑。高欢深知他的用意,十分看重他。

【原文】

尔朱兆既至秀容,分兵守隘,出入寇掠[1]。魏丞相欢扬声讨之,师出复止者数四,兆意怠[2]。欢揣其岁首当宴会,遣都督窦泰以精骑驰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欢以大军继之[3]

【注文】

[1]隘(ài):险要的地方。  寇掠:侵犯劫掠。

[2]扬声:扬言。

[3]岁首:一年的开头,指元旦。

【译文】

尔朱兆到了秀容后,分派兵力镇守关隘,时进时出,进行抢掠。魏丞相高欢扬言要讨伐他,出兵后又停止,如此反复了四次,尔朱兆的防范心理因此松懈了。高欢估计尔朱兆在年初会举行宴会,派都督窦泰率领精骑兵急速进军,一天一夜行军三百里,高欢率领大军紧随其后。

【原文】

五年春正月,魏窦泰奄至尔朱兆庭,军人因宴休惰,忽见泰军,惊走,追破之于赤谼岭,众并降散[1]。兆逃于穷山,命左右西河张亮及苍头陈山提斩己首以降,皆不忍[2]。兆乃杀所乘白马,自缢于树。欢亲临,厚葬之。慕容绍宗携尔朱荣妻子及兆余众诣欢降,欢以义故,待之甚厚[3]

【注文】

[1]奄(yān)至:突然到来。  休惰:犹松懈。  赤谼(hóng)岭:谼,同“洪”。位于汾州离石镇(今山西离石)境内。据《通典》载:唐石州离石县境内有赤洪水,也称离石水。赤洪岭在此附近。

[2]穷山:深山。  西河:即西河郡,时北魏汾州属郡,始置于西汉武帝时,西晋永嘉之乱后废置,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复置。领隰(xí)城、介休、永安三县,治兹氏城(今山西汾阳),所辖约相当于今山西汾阳、孝义、介休等地。  张亮:生卒年不详,西河人。北魏末年,为尔朱兆手下将领。  陈山提:生卒年不详,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原为尔朱兆部奴仆,后投奔高欢,为北齐文宣帝高洋亲信。北周灭北齐后,入仕北周,女儿陈月仪为北周宣帝宇文赟(yūn)皇后。

[3]义故:即高欢因与尔朱氏的旧交情而厚待尔朱氏之余众。

【译文】

南梁武帝中大通五年(533年)春季正月,北魏的窦泰突然率军出现在尔朱兆的庭帐,尔朱氏军人们却因为宴饮倦怠而正在休息,突然间看到了窦泰的军队,惊恐逃跑,被追击到赤谼岭,投降的投降,逃散的逃散。尔朱兆逃到深山,让手下西河人张亮及奴仆陈山提砍下自己的头前去投降,张亮和陈山提都不忍心那样做。尔朱兆于是斩杀了自己所乘坐的白马,在树上上了吊。高欢亲临树下,厚葬了尔朱兆。慕容绍宗带着尔朱荣的妻子、子女及尔朱兆部众投降了高欢,高欢因为过去的情义,对待他们十分厚道。


(1) 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二“大通二年二月”条所载,“广”应为“唐”​‍‌‍​‍‌‍‌‍​‍​‍‌‍​‍‌‍​‍​‍‌‍​‍‌​‍​‍​‍‌‍​‍​‍​‍‌‍‌‍‌‍‌‍​‍‌‍​‍​​‍​‍​‍​‍​‍​‍​‍‌‍​‍‌‍​‍‌‍‌‍‌‍​。

(2) 据胡三省之《资治通鉴音注》载,此尔朱拂律归就是尔朱度律。

(3) 据《资治通鉴》所载,此处之“大宁”应为“泰宁”。

(4) 据《周书·念贤传》载:念贤一直到孝武帝永熙年间(532—534年)还晋爵为安定郡公。西魏文帝元宝矩大统初,拜太尉,出为秦州刺史,加太傅。五年(539年),死于秦州任上。不同于此处所载被高欢所杀。

(5) 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五“梁武帝中大通三年七月”条所载,“师”应为“司”。

(6) 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中大通四年十一月辛卯朔,无丁亥日。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