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习坎第二十九·坎下坎上》全文、释义
习坎第二十九 坎下坎上
单卦之坎,其象为流水,其德为险陷。单卦之坎乃阳卦,阳爻居中,上下二阴,无以为据,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故有险陷之意。习坎卦由单卦之坎相叠而成。八卦之卦德,乾健坤顺,震动艮止,离丽坎险,巽入兑说。唯险非吉德,为君子所不取,故于坎之重卦,独以“习坎”为名。习有重习、积习之意。习坎乃险中复有险也。习者,安行不息之谓也。水虽至险,而习乎水者,虽出入乎水而不能溺,习乎险难,然后可以济险出险。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习坎,谓习乎坎险,以求出险。习坎之为卦,二、五两刚居中,为有孚诚信之象。“有孚维心”谓维系其心诚一,故能亨通。盖水性就下,行而不止,流而不盈,虽历千山万壑,行险而不失其信,终必奔流入海。唯行方能出险,不行则常在险中矣,故行以出险,为可嘉尚而有功。
初六 习坎。入于坎窞。凶。
窞,深穴也。初六处重坎之下,以柔居阳,质柔用刚,入于坎陷,非但无力出险,反益陷于深穴之中,所谓“小人行险以侥幸”,其凶宜矣。
九二 坎有险。求小得。
九二陷入二阴之中,为陷入坎险之象。然九二以刚居中,刚则可以济险,中则动不失宜。九二处坎险之中,其上复有坎险,乃险中有险。九二虽未能出险,以其刚中之才,却足以自保而小有得。
六三 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之,往也。枕,息而未安也。六三居下坎之上,上坎之下,退来与进往皆险,故曰“来之坎坎”。且六三以柔居阳,失中不正,故其居亦难安。既进退皆险,宁于可止之地而暂息焉。如此虽未出乎险,亦不至陷于坎窞之中矣,故诫以“勿用”。否则动则入险,进退皆险,凶咎大矣。
六四 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樽,木制盛酒器也。簋,祭祀用以盛黍稷之圆形食器也。贰,副也,以名成套之器物。缶,瓦质敲击乐器也。牖,壁窗也,乃屋受明之处也。六四乃近君大臣,以柔居阴,当位得正,上承九五刚中之君,值天下险难之际,刚柔相济,上下合志以出险。六四备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乐等菲薄至约之物,以为享祀之用,以喻六四以至诚上交于君。“纳约自牖”谓纳此至约之物自通明之处也。盖人臣欲以正道善言进于君,必自君心之明处,乃能入也。人心有所蔽,有所通,所蔽者暗处也,所通者明处也。当就君心之明处而告之,求信则易也。自古能谏其君者,未有不因其所明者也。故讦直强劲者,率多取忤,而温厚明辩者,其说多行。“纳约自牖”,犹睽九二“遇主于巷”,皆坎陷艰难之时,故君臣相见不由正道。其始虽险,终则无咎。
九五 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祗,适也。坎水之性,流而不盈。九五阳刚中正,刚能出险,中则不盈,以喻坎水流至下游,即入江海,适至于既平,而无盈溢之患,险失其险,故无咎。
上六 系用徽偺。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系,系缚也。徽偺,绳索名,三股曰徽,二股曰偺。寘,通置,囚禁也。上六以柔居阴,处坎险之终,本可出险。然与九五逆比,反设险以阻止九五出险。上六失道如此,故缚之以徽偺,囚之于丛棘之中,以至于三年之久,使不得脱离,宜其得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