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夬》卦《象》《象传》《彖》解读
夬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上六:无号,终有凶。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爲咎。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説,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卦名释义】夬,以刚絶柔也,爲十二消息卦。《説文解字》:“玦,玉佩也。”《广韵》:“佩如环而有缺,逐臣待命於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絶。义取诀。”《白虎通义》:“君子能决断则佩玦。”《国语·晋语》韦昭注曰“玦如环而缺”,其象爲夬卦。夬卦阳进而阴退,内圆而外缺,故其动而有憾,非尽美也。夬、萃、困、革四卦,示天地水火之序。
【释读】夬卦:在君王的宫廷扬干戚而舞,俘虏嚎叫呼喊,有危险,从封邑传来昭告,不利於兴兵打仗,有利於前往另外很远的地方。
扬于王庭:《诗经·大雅·公刘》:“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礼记·乐记》:“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干扬指扬干而舞。《礼记·乐记》:“干戚之舞,非备乐也。”郑玄注曰:“乐以文德爲备,若《咸池》者。孔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礼记·郊特牲》:“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郑玄注曰:“白牡、大路,殷天子礼也。”《墨子》:“然即当爲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淮南子·齐俗训》:“故当舜之时,有苗不服。於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淮南子·泛论训》:“舜执干戚而服有苗。”《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执干戚舞之“干”“戚”,爲盾牌与大斧两种兵器,亦作舞具之用。
告自邑:告,诰也,命也,释见泰卦上六“自邑告命”,益卦六四“告公用圭”。帛书《昭力》篇:又问曰:泰之“自邑告命”,何谓也?子曰:“昔之贤君也,明以察乎人之欲恶,《诗》《书》以成其虑,外内亲贤以爲纪纲,其人弗告则弗识,弗将不达,弗遂不成。《易》曰泰之‘自邑告命,吉’,自君告人之谓也。”
不利即戎:即戎,用兵打仗。《论语·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王弼《周易注》曰:“用刚即戎,尚力取胜也。”
《象》曰:泽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象传》説:夬卦爲湖水蒸腾上天之象。君子应该向下属广施恩惠,如果高高在上以德自居,就会遭到忌恨。
【象解】乾爲干,爲盾牌;兑爲戚,爲斧钺。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爲咎。
【释读】初九:伤了前脚趾,不能往前走了,受到责怪。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象传》説:不能走还要去,所以才受到了责怪。
【象解】壮,伤也。阳遇阳得敌,故伤。初爻类象爲趾。于鬯《香草校书》:“此趾当谓兽趾,惟兽趾有前後,言前趾,别於後趾也。若人之趾无所谓前後,则但言壮于趾可矣,何必云‘前趾’乎?孔义解前趾爲‘前进其趾’,则‘壮于’之义不可通。”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释读】九二:因爲恐惧而哭叫呼喊,黄昏和深夜里有敌寇进犯,不用担忧。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象传》説:“有戎勿恤”,这是因爲九二爻处在下卦的中位,可以化险爲夷。
【象解】乾爲惕,所惕者爲外兑卦也。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兑爲昧谷,故爲莫爲夜;兑爲毁折,爲兵戎,故曰‘莫夜有戎’。兑五不应乾二,故虽有虚惊,实不足忧恐也。二爻居中位得吉,故‘勿恤’。”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释读】九三:颧骨受伤,有凶险。君子急匆匆独自而行,遇到下雨浑身淋湿,感觉恼怒,没有过失。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象传》説:“君子夬夬”,最终不会受到责怪。
壮于頄:頄,《玉篇》:“面颧也。”
若濡有愠:濡,沾湿也;愠,恼怒也。
【象解】乾爲头,三爻居乾卦之上,故爲颧骨。乾爲君子,九三承乘皆阳,遇敌故伤;一阳独应於上,故爲“夬夬独行”。上兑爲雨,曰“遇雨”,曰“若濡”。有应则“无咎”。夬卦类象可参看需卦。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释读】九四:屁股上的皮肤蹭破了,一瘸一拐走路困难。行牵羊礼以示降服,则可以消除悔吝之事,无奈听到这些话的人并不相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象传》説:“其行次且”,是因爲所处位置失当。“闻言不信”,説明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其行次且:次且,同“趑趄”。《説文解字》:“趑趄,行不进也。”《广雅》:“趑趄,难行也。”趑趄,行走困难之貌。
牵羊:牵,《説文解字》:“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玉篇》:“连也。”小畜卦九二“牵复吉”,孔颖达疏曰“牵谓牵连”。《经典释文》:“牲生曰牵。”使用活的牺牲叫作“牵”。《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马其昶《周易费氏学》曰:“古有诸侯屈服行成,牵羊以逆,示爲奴仆。”屈万里《周易爻辞中之习俗》(《文史哲季刊》第一卷第二期,一九四三年):“今按古者战斗之际,以牵羊示降服。《左传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杜预注云:‘肉袒牵羊,示服爲臣仆。’《吕氏春秋·行论》:‘楚庄王围宋,宋公肉袒牵牺,委服告病曰:‘大国若宥图之,唯命是听。’《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而缚,左牵羊,左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释微子。’凡此皆以见先秦有‘肉袒牵羊,示服爲臣仆’之俗。至於降服何以牵羊,昔人无説。盖古者有以俘虏与祭品之习,等人於牺(説详前用俘祭祀节)。意牵羊者殆所以示代己爲牺,祈免己於死乎?此夬九四:‘牵羊悔亡’之语,盖即‘降服则悔亡’之义。彼臀无肤而行次且之人,必系斗争失败,故或人劝其降服也。至其人闻言不信者,象传以‘聪(古与听字通用)不明也’説之,是否固毋庸深究矣。”
闻言不信: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曰:“案《史记·补龟策列传》曰:‘命曰:首仰足肣,有内无外……行者闻言不行,来者不来,闻盗不来,闻言不至,徒官闻言不徒……岁中有兵,闻言不开。’《易》:‘闻言不信’当即此类。夬九四王注:‘刚亢不能纳言’,以言爲忠言;困正义:‘巧言饰(今作能,此依毛本)辞,人所不信’,又以言爲谗言,殆不然矣。”
【象解】尚秉和《周易尚氏学》:“伏艮爲肤,爲尾,故爲臀。臀尾闾也。艮伏故曰‘无肤’。”四爻失位,承乘皆阳,故“其行次且”。兑爲羊,爲祭祀,爲行牵羊之礼。巽爲忧疑,则兑爲悔亡。兑爲口,亦爲耳,故爲“闻言”,与初无应,故爲“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释读】九五:细角山羊蹦跳疾行,行走在道路中间,没有过失。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象传》説:“中行无咎”,表明守持中道仅得免祸并未大放光彩。
苋陆:苋,《説文解字》:“山羊细角者,从兔足。”陆,借爲“踛”,蹦跳而跑。一説爲草。《周易正义》曰:“苋陆,草之柔脆者,《子夏传》云:‘苋陆,木根,草茎,刚下柔上也。’马融、郑玄、王肃皆云‘苋陆,一名商陆’,皆以苋陆爲一。黄遇云:‘苋,人苋也。陆,商陆也。’以苋陆爲二。案:注直云‘草之柔脆’者,亦以爲一同於子夏等也。”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孟喜云:苋陆兽名。夬有兑,兑爲羊也。《説文解字》亦云苋‘山羊细角’。诸家説此二字,人人异辞,独孟氏於象密合。凡五皆谓中行,又夬夬於羊行貌独切。郑、虞等训苋陆爲草属,草焉有夬夬之象哉!”
夬夬:夬,《説文解字》:“夬,分决也。”《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序卦》:“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夬通决,疾貌,本义爲快。《庄子·逍遥游》“决起而飞”,《庄子·齐物论》“麋鹿见之而决骤”。夬夬,犹言疾走也,或言若苋菜陆草柔脆易断。
中行:其行於道路中间,此爲本义。
【象解】兑爲羊。兑爲附决,爲夬。上六爲卦之主,九五虽得中而独近阴,仅得无咎。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此言苋陆夬夬,犹姤言‘包瓜’。”
上六:无号,终有凶。
【释读】上六:嚎叫呼喊没有用,最终有凶险。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象传》説:“无号之凶”,终究是难以持久的。
【象解】兑爲口,巽爲号。阳长阴消,阴不可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