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周易/易经《比卦——处世之道,创造和谐》

易经《比卦——处世之道,创造和谐》

八 比卦——处世之道,创造和谐比卦是《易经》的第八卦,在师卦之后。师卦讲的是怎么带领众人或者军队去打仗,但是战争不可能永远打下去,打完之后一定要比和。“比”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比较,打仗之后肯定有胜负,还有战果如何分配的问题;第二个是和谐,比卦主要讲比和之道、和谐之道。...

八 比卦——处世之道,创造和谐

比卦是《易经》的第八卦,在师卦之后。师卦讲的是怎么带领众人或者军队去打仗,但是战争不可能永远打下去,打完之后一定要比和。“比”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比较,打仗之后肯定有胜负,还有战果如何分配的问题;第二个是和谐,比卦主要讲比和之道、和谐之道。

我想起《论语》里孔子说的两句话:一句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另一句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但这里的“比”是不好的意思,是一种片面的“比”。“君子周而不比”,是说做一个君子要团结不要勾结,“比”有勾结的意思。比卦的“比”不是勾结,而是全面比和,是亲和地比,相当于“君子和而不同”的“和”,虽然有不同,但是在一起要和谐、要合作,这才是君子。所以,比卦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要怎样构建亲切和谐的关系,是教人为人处世之道。

比卦的卦象是:上面是坎卦,是水,下面是坤卦,是大地。前面的师卦上面是大地,下面是水,所以比卦的卦象是师卦的卦象颠倒过来。六十四卦可以分为三十二组,两个卦一组,后面一卦是前面一卦的反卦,也叫复卦。反卦就是把六根爻颠倒一下:前面一卦最上面的爻变成后面一卦最下面的爻,前面一卦最下面的爻就变成后面一卦最上面的爻。前后两卦的意思也是有关联的,前面的师卦是讲怎样带兵打仗的,后面的比卦是讲打仗之后要怎样比和的。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比,吉”,比和肯定是吉的,指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都建立了亲切和谐的关系。“原筮,元永贞,无咎”,“原”作动词,“筮”是占筮、占卜,要追问比和之道的本源,抓住本源,永远走正道,就没有灾祸了。“不宁方来”,“宁”是安宁,“方”是国,不安宁的小国都来归顺。“后夫凶”,但是后来的诸侯国就凶险了。因为比卦唯一的阳爻处在九五爻,九五爻下面四根爻都是阴爻,都来跟九五爻比和,所以都是吉的。而最上面的上六爻相当于最后来归附的诸侯国,“后夫凶”,所以上六爻是凶的。意思是说九五爻的君主,用了比和之道,大家会争先恐后地来归附,那些不服气、不来投奔或后来归附的就会有凶险。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比”是吉的。“比”有辅佐、辅助的意思,所以“下顺从也”,指下面四根阴爻全部都来辅佐第五位的阳爻。“原筮,元永贞,无咎”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以刚中也”。刚爻居中位,这个君主刚健有为,又坚守中正之道,因为九五爻居于上卦的中间,又中又正,所谓正是指阳爻居阳位,所以是吉的。“不宁方来”是因为“上下应也”,不安宁的诸侯都来归顺是因为阴爻跟阳爻相应,这里第一爻到第四爻的阴爻都和上面的阳爻九五爻相应。“后夫凶”,为什么后来的小国会有凶险呢?“其道穷也”,因为它们太顽固了,走到头了必然会遭到灾害,也就是说它们不来比和就会有凶险。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地上有水”,比卦上面是水,下面是地,所以是“地上有水”,而前面的师卦是“地中有水”,意思就是“地下有水”,这两个卦象刚好相反。地下的水是隐含的水,比如大地下面的暗河、暗流;地上的水指江河、湖泊,这些水是聚集在大地上的,跟大地非常和谐,形成了比和的趋势。地上的水如果与大地不和谐就会发洪水,而比卦这里是非常和谐的,所以这就是比和。“先王”就是大王,大王要按照这个卦象来建立万国、亲近诸侯。

《象传》这里不说君子而说“先王”,因为君子主要说的是每个人应该怎么做,而王不仅代表自己一个人,而且要领导万民,所以比卦还告诉我们怎样建功立业、建立国家、安抚天下。可见比和之道不仅是指普通人之间关系的亲和,也是指最高统治者和老百姓的比和,还是指最高统治者怎么跟其他国家建交,实现国与国之间的亲和、平等、友善。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比卦六根爻都讲了比。第一根爻告诉我们刚开始的时候首先要“有孚”,就是要有诚信,我们的心要很谦虚,这样肯定是“无咎”的,没有灾祸的。“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又说了一遍“有孚”,要有诚信、要有诚意;“盈缶”的“缶”是器皿,可以装水,意思是有了诚信就好比酒缸里盛满了美酒或者水缸里盛满了水,内心充满幸福,怀着这种心情去比和就会格外吉祥。初六爻是说跟别人合作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心诚,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有它吉”,就是有意外的吉祥。能否“有它吉”的关键在于是否诚信,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春秋时期齐桓公非常守信用,他和鲁国的鲁庄公会见的时候被鲁庄公手下的曹刿持剑威胁,被要求归还鲁国的土地,齐桓公在情急之下答应了,并且与鲁庄公签订条约,将距离鲁国国都四百里以内的土地都归还给了鲁国。齐桓公回到齐国之后特别恼怒,想变卦,管仲劝他信守承诺,因为鲁庄公和曹刿都是齐国的仇人,如果对仇人都讲信用,那么对不是仇人的人更会讲信用,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一个人是诚信的君子,那他们都会信任这个人。于是齐桓公决定遵守诺言,按照约定归还了鲁国的土地。这件事情传出去之后,齐桓公果然赢得了各诸侯的敬重,所以许多人都自愿归顺于他,齐桓公后来成了春秋五霸之首。所以,诚信非常重要,初六爻两次提到“有孚”,就是强调要有诚信。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在第二个时空点、第二个阶段,要从内心来比和。第二爻和第五爻构成对应关系,第五爻是君主,也是比卦唯一的阳爻,第二爻的六二爻要从内心里归附于第五爻的九五爻的君主,跟这个君主比和,再加上守持正道,就会是吉的。

“不自失也”,没有从内心里失去自己。因为六二爻是阴爻居阴位,所以没有失去自我,这个比和是从内心发出来的,不是失去自我的比和,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拉关系、巴结领导的比和。所以不做那些丧失自我、没有原则的阿谀奉承,肯定会是吉的。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匪人”,指不正派的人。如果跟不正派的人相比和,肯定会凶。

如果跟不正派的人相比和,难道不会有伤害吗?肯定会受伤害。六三爻是和上六爻相对应的,上六爻就是那个不服气、不愿意来比和的小国,如果第三爻和第六爻比和,就变成了阴对阴,肯定是不好的。所以,比和的时候一定要有洞察力,不能什么人都去比和。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向外去和那些有德的人比和的话,肯定是吉的。

外比于有才能、有品德的人,这个人是谁呢?是九五爻。第四爻上面就是第五爻了,它们紧挨着,所以是吉的。这就说明一定要找一个刚健有为、贤能英明的比和对象,顺从于这样的人,然后跟他比和,肯定会是吉利的。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九五爻是比卦唯一的阳爻,九五至尊又居于中位,指统治者。这告诉我们,领导的比和一定要“显比”,显示出领导比和的胸怀,广泛地去亲近他人。“王用三驱”,君王打猎的时候要三面驱赶,将正面空出来“失前禽”,让禽兽从空出来的地方逃走,这就叫网开一面,意思是追捕动物的时候不要赶尽杀绝,对他人、手下的人也应该网开一面,要惩罚叛逆者,但也要接纳顺从者。“邑人不诫,吉”,对自己人不要过分戒备、设防,这样才符合比和之道,说明比和的双方都要出自真心,互不设防,好像是一家人一样。

“失前禽”是要“舍逆取顺”,就是要舍弃那些叛逆的人,但是也要接纳归顺的人,所以要网开一面。“邑人不诫”的解释是“上使中也”,“上”是九五爻这个君主,“使中”说明这个领导要求下面的群众守正道,自己必须先用中正之道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上下志同道合,这是亲比的最高境界。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最高的上六爻就是爻辞里的“后夫凶”,“后夫”是最后那个不愿意来归顺的。“比之无首”,比和却找不到首领,这是凶险的。这句话还有另一种解释,“首”是首先,不首先、不领先而是慢慢腾腾地来比和就有凶险。

“比之无首”是没有好结局的。

比卦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启发。第一,对领导者来说,一定要广泛地亲近他人,跟下属去比和,要广泛地接纳顺从自己的人,要远离离心离德的人,但是也要网开一面,不能斩尽杀绝。第二,对被领导者来说,要发自内心地去比和,而不是阿谀奉承,也不是做表面文章,一定要找到那个守正道的领导者去比和,同时行动要迅速,这样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局面,这才是真正的比和之道。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