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对东汉政治的影响
易学对东汉政治的影响
自汉武帝以来,儒学被定为官学,成为法定的官方意识形态。就消极方面而言,这一局面阻断了其他学派的发展,不利于思想学术的争鸣、融合。但也自有其积极意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学者们以五经为主,构建了一套真理体系,也即儒家之“道”,作为评判政治是非的标准,在政统之外出现一公认的“道统”。此外,还将殷周以来的灾异思想,结合象数易学、《尚书·洪范》之“五行说”,发展成比较系统的“天人之际”学,在君权之上设置“天意”。一方面借此限制君权的无限膨胀,一方面也给众多的士大夫提供了参与政治的舞台。因为以五经为主构建的真理体系和“天人之际”学,乃是公器,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就与秦代“君师合一”的治理模式不同,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中,士大夫可以借助这两套公器来评判政治得失,扩大了统治基础。
东汉王朝的学术文化,在主体上继承了西汉后期的学术文化。《白虎通义》对学术文化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五经的地位和“天人之际”学的权威性。作为五经之一的《易经》,它对东汉政治的影响,仍然是通过两条途径:义理之学作为被信仰的真理标准之一,是士大夫参政、议政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之一;象数之学则继续与灾异结合,充当解释“天意”的理论,借助“天意”的名义实现政治的改良。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zhouyi/2023041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