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随卦第十七-䷐震下兑上·卦意今鉴·顺时守正择善而随》解读
“随”卦在“豫”卦之后,《序卦传》中说:“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意即只要事业兴旺发达,正道光明,众人必定喜而相随。
当然,这应该只是“随”卦意思的一个方面,在上位者或某一方面出众而对其他人吸引力,以致使其相随,这固然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但并不是说,能让众人随之以动的人,就不需再去“随”别的人或事了。实际上,有众人相随的人不仅要有更高的上随标准,同时还要与随己者互动相随。
从随卦的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来看,它的整体倾向所强调的应该是“上随下,刚随柔”;另外在爻辞中“初九”随“六二”,“六三”随“九四”,又有“下随上”之意;而“上六”随从“九五”,又有“己随人”的指向;同时,各爻的相随关系,又显示出“人随己”的意思。
看来,“随卦”是复杂多义性的,而当我们从中去感悟妙用其思想时,则不难认识到:首先自己要顺时变通,择善而随,使自己足以为众人之表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很多时候,应该做到能够舍弃个人的私见、私利,随和众意、众利,尽力维系安和乐利的局面。因而,不可固执己见,应当以群众的利益为依归,不可贪图近利,有失本分,动机必须纯正,应当以诚信为基础,明辨进退取舍,择善而坚持。
因此而言,“随”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别人强迫你“随”,你自然不会乐意;同样的,你强迫别人相“随”,显然也是一种愚蠢行为,无论你身为多高级别的领导。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爻辞是说,上六,强行拘禁,用绳索捆牢,迫之随从。于是君王在西山举行了兴师讨逆的祭典。上六处《随》卦终级,“随”道已穷,又阴柔软弱,上下无应,处在“随”道转变的矛盾焦点上。上六位高而难以随人,又阴柔而人不肯随,互不相随,则矛盾向逆反方向转化。人心逆反,大者为叛。既有叛变,故必须兴师以讨逆,拘系以维,所以上六被九五之君强行维系以随。
在“随”道之中,动用武力以使人随从,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是穷极生变之时。能持正讨逆,行以至善者,则可吸引众人相随;若以邪暴相强,则被迫相随者内心不服,顷刻星散,众叛亲离,其凶可知。如商周之战,殷纣王无道,强迫奴隶随之作战,“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最后殷纣王自焚鹿台,国家灭亡。邪暴相加,强人以随,结果如此,可为后世之鉴。
其实,从人际关系方面讲,其实政治生活就是一个人心背向的问题。身为施政领导者,倘若能够“随”天道,守正道,顺时而动,择善流而从之,则会让众人相随,人心皆归。
在《三国演义》中,那位“得人和”之利的蜀主刘备,当初他之所以能以弱小之势而赢得众多英雄相随,关键就在于他有自己的随天随时之道,因此也就有了关、张、赵、马、黄相随。他们随从刘玄德的道理很简单:“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自古以来,随人就是跟人。但是究竟跟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这就颇费踌躇,需要有所抉择。“六三:系丈夫,失小子”,或者不失为一种正当的抉择。“随”卦又说大丈夫为人所随,假如真想当好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胸中就应该深悟“随”道之深义。
肩负重任,被天下共随的人,无论如何不可以不懂“随”之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所以《彖传》才意味深长地说:“随时之义大矣哉!”
综合来看,随卦集中展示了世道关系中以正相随的宗旨。随卦六爻,其中初九是刚下于柔,九五是居尊中正,最能体现竭诚从善的“随”之正道;其余四爻,情况各有不同,或有得有失,或守正才能防凶,或被制方可从正。总之,本卦从正、反两方面,从各种不同角度反映“随从”这一行为的得失利弊和相应对策,蕴含了深厚的领导思想和为官为人的智慧,是古人修身为人、处世治世经验的宝贵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