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自信励志/培养尽心尽责的孩子,男孩的情商教育

培养尽心尽责的孩子,男孩的情商教育

帮助男孩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别看孩子年纪不大,他们也是有自己的情绪的,伴随着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小朋友们也有相应的不同做法。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孩子们往往无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张小脸涨得通红、不分场合地放声大哭,都是常见的孩子们的模样。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

帮助男孩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别看孩子年纪不大,他们也是有自己的情绪的,伴随着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小朋友们也有相应的不同做法。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孩子们往往无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张小脸涨得通红、不分场合地放声大哭,都是常见的孩子们的模样。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经常出现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因此,父母要教会孩子不能让自己被情绪左右,要掌控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教孩子了解情绪

孩子们不懂什么是情绪。父母在看见孩子生气或者愤怒的时候,问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教会他们分清自己的情绪。当下次出现同样情绪的时候,就能够第一时间想起父母教会自己要克制。

带着孩子梳理情绪

对孩子来说,开心就笑,生气就闹,他们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更是不懂得感觉自己的情绪。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知道自己有情绪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这也是培养理解和调节情绪能力的基础。没有得到表扬的孩子会哭、会沮丧,那么父母们可以好好和孩子交流,询问他为什么会觉得不开心,没有得到表扬是因为什么,并且告诉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下一次一定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奖励的。

了解他人的情绪

父母要教孩子懂得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情绪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这将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另外,能够准确察觉和分辨他人的情绪,是孩子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基础。

正确表达情绪

当孩子的情绪上来时,该怎么办呢?一股脑发泄吗?不,要学会自我疏导。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内心,才不会受情绪的控制。有情绪是一件无比正常的事情,但父母需要做的是,要时刻提醒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应当以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为前提,否则不但会引起别人的不满,还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

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教授在1960年曾做过一个糖果试验,对象是斯坦福大学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试验内容是如何挑选糖果:一个大哥哥要去办点事,如果等到他回来,可以得到两块糖果;如果不愿等,立刻可以拿到糖果,但只能拿一块。

这就是著名的延迟满足试验。试验中的小朋友有两种表现:有些比较冲动,大哥哥才走几秒钟就迫不及待地拿走了糖果;另有些孩子则坚持等到大哥哥办事回来。当然,等待的十几分钟非常煎熬,这些孩子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撑下去:有的闭上眼睛,避免看见诱人的糖果;有的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让自己努力睡着,最后,这些勇敢的孩子得到了两块糖果。

糖果试验一直追踪了10多年。追踪发现,两种孩子在情商和气质方面差异非常显著。克制型的孩子社会适应力更强、更自信、人际关系更好,能够积极迎接挑战,不轻言放弃。而冲动型的孩子则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征,例如,怯于与人接触,固执而优柔寡断,遇到压力或挫折容易退缩或者惊惶失措,不易克制情绪等。

现在的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有求必应,而且会在第一时间就满足孩子。这样做,往往导致孩子缺乏耐性,稍有不满就大发脾气,而且因为不懂得自我控制,注意力也就很容易分散。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延迟满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有很多家长都评价自己的孩子是“受穷等不到天亮”,也就是很容易焦躁。如果认定这是孩子的性格,不可扭转的话,那么孩子就只能形成急躁的性格。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是好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也应该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孩子遇事急躁,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容易急躁,或是向人求助,这个时候,家长并不应该马上解决问题,而应该给孩子一定的“冷却”时间,告诉他这并不困难,只是他太过焦躁而已,让孩子懂得自己寻找解决办法。

当然,家长拒绝孩子的时候不能太过生硬,而应该采取鼓励孩子的方式。当孩子懂得平心静气解决问题的时候,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不要把孩子捧得太高

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民主就是要将孩子的地位抬高,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给孩子这种优越感只能让孩子的认知出现偏差,让孩子觉得自己所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家长,应该要让孩子懂得付出才会有回报,也要让孩子知道,有时需要等待,并不是靠哭闹就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或许一开始会比较难,但是当养成习惯之后,孩子的性格也会内敛许多,不仅注意力能够集中,还会更细心,家庭氛围也会更和谐。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更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说到底,是培养孩子克服当前的困难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延迟满足是通过暂时压抑孩子的当前需求来实现的,但一定要让孩子看到期待的结果。如果只是一味压制孩子的需求,就和延迟满足的初衷背离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不自信、消极胆怯、遇事不敢尝试。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有同情心,长大后就能更同情别人,为人善良,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成为有同情心的父母、配偶、同事和朋友。但是,同情心并非天生,而是要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

为孩子做榜样

父母要尽可能表现出对孩子的温暖和同情。孩子们会观察身边人的所作所为来进行学习,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身为家长,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通过重视他人的感受,以及当他人感到悲伤、沮丧、痛苦或需要帮助时表现出理解和同情,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如果孩子表现出消极情绪,要承认他们这种感受。家长此时要给他们提供帮助,直到有明显信号表明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为止。小孩子有时需要家长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并且告诉他们应该怎么缓解。例如,如果孩子哭了,家长就可以说:“你看起来不开心,我可以帮你吗?”

将感受、想法和行为结合起来

可以将孩子的感受与行为结合起来以便孩子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比如,奥利弗带走了马克斯的玩具,所以马克斯感到难过。怎样可以使马克斯感觉好点呢?家长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或读书来教孩子们这种因果关系。与孩子们谈论角色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比如,这个角色接下来会做什么呢?然后将这些场景与孩子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例如,如果这个角色因为失去朋友而伤心,那么就可以将其与孩子难过时候的心情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更清楚地理解情感、思想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5岁及以上),就可以让他们感受角色的心理,也可以转换视角,比如问孩子:“你觉得他们感觉如何?为什么他们会感到不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忙?”

让孩子学会爱护动植物

通常,养过小动物的孩子心思会比较细腻,感情会更丰富,也会更富有同情心。而随意拆砸玩具,恶意对待小动物的孩子会更具攻击性,缺乏同情心。父母在平时要多注意培养孩子对动植物的热爱,让孩子在照顾动植物过程中,学会同情、体贴他人,把别人放在心上。如果孩子有意地损坏物品,或残酷地对待小动物,父母一定要给予制止和批评。

营造同情心的氛围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要营造氛围,鼓励孩子理解并对家人、朋友有同情心。身为家长或者老师,如果孩子正在努力学着换位思考,同情他人,那就尽量试着创造机会来帮他们做好准备,并向他们强调,如何善待所有参与者。可以对孩子说:“当你妹妹失去最喜欢的玩具时,你能帮助她真是太好了。她会记住这一点,并希望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这会促进孩子做更多这样的行为。如果孩子对他人极富同情心,会使其获得成功的生活。父母、老师、监护人甚至兄弟姐妹都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现在的孩子都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这种“自我”意识不断内化,很可能会形成自私、固执等不良个性,而这些将成为他们成长的绊脚石。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将来。

培养孩子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做出了多么优秀的事情,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只有注重与别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注重培养团队精神,才能为别人所接纳与尊重。

培养孩子的归属感

父母要重视孩子归属感的培养,教育孩子要关心自己的团队,多为团队献计献策,多做奉献。对胆怯的孩子,应帮助他们克服恐惧、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凝聚多方面的力量,使团队成员以强烈的动机去做事情。

通过游戏培养合作意识

孩子离不开游戏,而游戏正是培养他们团队精神的好方法。父母可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和父母一起玩,比如相互传球,一起踢毽子,等等。当孩子玩出了感觉,他就会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和他独自一人玩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样孩子就喜欢和他人进行交流,也会更加喜欢集体活动。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现在的父母更看重学习成绩,不想让孩子浪费一分钟时间在学习之外,其实更多的适用知识并不是在课本上学来的,团队合作精神就是,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有条件的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对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精神都是大有益处的。

让孩子学会求同存异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有些人的动手能力强,点子也不错,但当他的想法与别人的不一致时,就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固执己见;有的团队成员谈到别人时,对别人很挑剔,缺乏客观看待事情的品质。实际上,团队中的每个人各有长处和不足,关键是成员之间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他人。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优点,而不是挑他人的毛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对培养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