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自信励志/穷人将学习视为负担,富人不断为自己充电

穷人将学习视为负担,富人不断为自己充电

穷人将学习视为负担,富人不断为自己充电穷人说:“学习是一件很头痛的事,一提起学习我就感到心烦。”富人说:“不学习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不落于他人的后面。”在知识经济的年代,信息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知识技术的增长远远超过了我们年龄的增长,因此我们必须把学习当成一件像吃饭喝水一样不能离开的东西,而且我们也只...

穷人将学习视为负担,富人不断为自己充电

穷人说:“学习是一件很头痛的事,一提起学习我就感到心烦。”

富人说:“不学习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不落于他人的后面。”

在知识经济的年代,信息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知识技术的增长远远超过了我们年龄的增长,因此我们必须把学习当成一件像吃饭喝水一样不能离开的东西,而且我们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不落于他人的后面。

一个销售员总不应该满足于永远卖鼠标键盘吧,但如果想要卖音箱,就要学习音箱的相关知识,要去学习不同目标顾客群的心理、习惯甚至他们的喜好。要是去销售ERP或一套信息化的方案,那一套卖鼠标和键盘的知识和技巧更是微不足道,还有更多的知识都需要你学习。

会不会学习已经成为判断员工在职场中有没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不重视学习或不会学习的人只会因为其知识的老化逐渐地被淘汰。两个学历相当的大学生,5年后重视学习与不重视学习的人肯定会有很大的差距。

曾在某大型企业担任业务经理的李君,3年来一直忙于日常事务,在“迎来送往、灯红酒绿”中翻过了日历。有一天,他的下属自学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学历比他高,能力比他强,经验也在数年的商战中获得了积累,羽翼日渐丰满,销售业绩惊人,最终赢得总裁青睐,被委以经理重任。而李君则因知识老化和业绩不佳而惨遭淘汰,留给他的是岁月蹉跎和风光不再的唉叹。

某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夏某,就与李君的做法截然相反。夏某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被省团委负责人看中,希望他到省团委工作。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鼓励他去,并认为他很快就可以得到提拔。可是夏某却毅然放弃了这次“机会”,报考了研究生。大家都觉得很可惜。之后,他的同学吴某被分到了省团委。夏某在研究生毕业后,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几篇出色的学术论文,再次受到省委重视,被调到决策部门工作,很快就提拔为秘书处主任。而早他好几年进省团委的吴某,却因为在团委工作期间政绩平平而一直没有得到提升。显然,这次“机会”并没有为他打开通向成功的通途。在多年以后的一次同学会上,夏某对同学们说:“我当时报考研究生,主要是考虑到自己在上大学之前,就有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上大学其实就是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在这方面应该获得更多的长进。可是,我自己感到毕业时尚未达到良好状态,于是又决定读研究生。在我研究生毕业时,我才觉得自己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了,于是信心也就更足了。”

可见,一个注重学习的人,甚至为了学习而暂时放弃时机的人,最终会因为拥有更为丰富的知识而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提拔。然而,问题的关键还不止是否重视学习,而在于是否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应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既要学习最好、最先进的理论,也要注意学习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在工作的实践中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其他有助于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应该多参加一些座谈会、知识讲座等,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成功者、成功企业的特点经验,当然也包括进入高校参加某些课程学习和各种培训等,从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要选择一批能做好本职工作,拥有敬业精神的员工,就必须了解其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只有善于学习的员工,才能在变动无常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有效完成任何一个紧急任务,也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某个新项目的行家。

马小姐属于那种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很早就打算进入电子领域,她先是考取了经济学博士,但是,俗话说:“读到博士书无回味。”马小姐不再一味死读书,而是到一家小公司充电,如愿以偿进了摩托罗拉公司后,她发现大公司里的领导善于一只眼忙工作,一只眼看世界。于是,她也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和宏观经济局面,而对于老板分配的任务她总是及时完成,她的好学和见识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很快得到升职的嘉奖。

实际上,经验丰富和业绩突出成为员工学习的两大障碍。经验主义者拒绝学习,是老板最头痛的事,因为有一种毋庸置疑的规律,就是每当满足于成功的时候,失败可能正在开始。在一个竞争不太激烈的环境里,可以为暂时的成功陶醉而无需担心被人超越。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如同战争的时代,只要陶醉一分钟就可能导致失败。

要想使自己的理想、希望实现与完成,只有从力行着手。力行向上一步,在这一步之上,还有无数个上一步在等着我,越是向上一步,越是伟大一分。向上无止境,成就也无止境,伟大也无止境,这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与奋斗。

现在大家都意识到需要努力学习和奋斗,但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哪儿来?很多人把学习当作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情,家长催促,学校监督,都解决不了学不进去的问题,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关键还是生活情趣的问题。培养生活情趣应该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每个人都会自觉努力去追求知识。

我国力学家李敏华的家就是这样一个既有生活情趣而又刻苦勤学的家庭。李敏华和她的丈夫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一起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每天晚饭后,他们都要到礼堂去练琴,然后一起上图书馆上自习,他们还喜欢摄影,课余时常到郊外摄影。大学毕业后,他们俩人都被留校当助教。

为了事业的成功,他们相识7年才结婚,结了婚,吴仲华又考上了公费留学生,怀孕几个月的李敏华以自费留学生的资格与丈夫一起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赴美不久,李敏华早产了。那里没有托儿所,带一个孩子读研究生,该有多难。请保姆,经济条件不允许,只好自己照料。为了不影响学业,他们采取倒班的办法,分别选修主要课程,轮流上课。

在家看孩子的,事先把书籍、笔记本整理好,站在窗口等着。一个刚进大门,另一个便出发,活像一场接力赛。李敏华怀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正在写硕士论文。她和丈夫运用运筹学来安排时间,晚饭后由吴仲华照顾孩子,李敏华抓紧睡一小觉,然后起来一直学到深夜。这样就能做到学习与家务两不误。老二出生后,家务事更多了,学习任务又更重了,但是他们的家庭生活仍然是那么和睦幸福。李敏华从不把哺育孩子、操持家务看作是负担。吴仲华也主动分担家务活与照顾孩子。

他们的学习虽然紧张,但是,几乎每个星期天上午,都要领着孩子到附近的小河边散步,或者在校园草坪上和孩子游戏、照相。他们把生活的节奏安排得像音乐的旋律那样和谐而富于情趣。一张一弛,一扬一抑,主次分明,全面照顾。她的博士论文又是在看孩子的时候写出来的。李敏华在4个年头里生了两个孩子,得了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同时还经常带着孩子游泳、照相、游玩。

这个既会工作又会休息的互爱家庭,最能体会命运给人带来的情趣。所以,有生活情趣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在,向上的志向就不会稍有松懈。而力行向上的原则,应放在人生的首要位置,即勤奋工作。但是这个勤奋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为了感受生活的情趣,是这种情感使人们不知疲倦,甘心受苦。海明威说:“上天决不想帮助不想劳作的人。”莎士比亚说:“上帝把亚当贬罚到人间,所制定的第一条戒律是:用自己的血汗换取面包,千万不能用他人的血汗换取面包!”

要想得到知识,就该下苦功去学习;要想得到食物,就该下苦功去工作;要想得到快乐,也应该下苦功去劳作。只有辛勤地工作,才是获得一切的定律,才是改变命运的契机。荷马认为:“劳动就是人间的命运”。

之所以劳动就是人的命运,就是因为劳动中具有生活情趣,在劳动中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快乐。人就是生存在这种生活情趣之中,一边劳动,一边欣赏自己的劳动,特别是当你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的承认,也得到你心爱的人的肯定,那么,那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就会给你增加无穷的动力,所有的辛苦这时候都化为甜蜜的甘露滋润你的整个身心,这时候你也就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