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星期二
首页/自信励志/穷人翘首等待机会,富人积极创造机会

穷人翘首等待机会,富人积极创造机会

穷人翘首等待机会,富人积极创造机会穷人说:“慢慢等待吧,也许以后还有好的机会。”富人说:“没机会就创造机会,只要你开始行动,机会便随之而来。”坐等机会的人永远不会有机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总以为人人都能发财,总以为优秀者必定成功,总以为“好酒不怕巷于深”,总以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机会总是悄悄地从他们身边溜走,挫折...

穷人翘首等待机会,富人积极创造机会

穷人说:“慢慢等待吧,也许以后还有好的机会。”

富人说:“没机会就创造机会,只要你开始行动,机会便随之而来。”

坐等机会的人永远不会有机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总以为人人都能发财,总以为优秀者必定成功,总以为“好酒不怕巷于深”,总以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机会总是悄悄地从他们身边溜走,挫折、失败常常伴随左右。

坐等机会的人往往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缺乏冒险精神,喜欢等待机会降临身边,并且经常存在着这样一些幻想:

第一,总认为失败必然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将会给我们造成心理上的麻痹和幻觉——以为自己曾经失败过,下一步必定成功;或者以为失败得多了,成功必然到来;或者以为自己汲取了很多人失败的教训,自己不可能失败。事情或许恰恰相反。

第二,总以为人人都能发财。

有人认为发财难,有人认为人人都能发财。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往往不太自信;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往往过于自信。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利于创业。而后一种观点更危险——这种人大都有一些能力,思想也比较开放,但他们往往把做事看得过于容易,从而忽视了一些基础的东西。

第三,总以为优秀者必定成功。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但任何成功都需要一定外部条件的配合。如果忽视外部条件的配合和存在,只能失败。而优秀的人往往最容易忽视外部条件,因此,越是优秀的人才,越应该重视成功的外部条件。否则,在能力上很优秀的人,往往还不如那些在能力上一般而特别重视外部条件的人更容易把事情做成。

第四,总以为“好酒不怕巷子深”。

这句话在商品社会中的欺骗性非常大,不论是好商品,还是好人才,都需要把“它”宣传出去。否则那巷子肯定会成为“它”的坟墓。

第五,总以为广告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又是另一个极端。其实在“市场”上占据不败之地的“东西”,只能是那些质量优秀的“东西”。对于不好的“商品”,广告顶多能带来一时的效益。如果你想要永久地占有“市场”,必须是好“东西”和广告的结合。

第六,总以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市场复杂而多变,付出虔诚的努力,却得到失败的结局,这并不罕见。如果轻信耕耘与收获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一次失败就可能挫伤创造的锐气,在往后的日子里,失败就会不请自来。

机会对创富者可谓意义非凡,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只要你开始行动,机会便随之而来。但是若是坐等机会出现,那么结果也往往会适得其反,难成大事。

从前有一个人,一天在树下睡觉,醒来时却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他高高兴兴地拎着兔子回了家,舒舒服服地吃了顿兔肉。

既然今天有只兔子撞死了,明天怎么就不会再有呢?

于是,他天天守候在这根树桩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走了……

听了这样的故事你一定觉得好笑,也好你还没有觉察出你身边的人,甚至于你自己也在不断地上演着“守株待兔”的好戏。

偶尔获得一次成功,或者别人这样做获得了成功,就认为机会还会一成不变地降福于自己,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想法啊!这可是会掉入陷阱的:

小型自动商店“统一超级商店”已经超过1300家了。

西武关系企业的“巴而可”也快速成长。

还有一个化妆品界的新宠儿“诺威比亚”,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年销售额已达3亿美元。

松登仪器公司的L杯型果酱的砂糖含量很少,比去年销售增长了六七倍。

听了这么多令人振奋的消息,你心里头一定也是痒痒的。

然而,你应该发现这里头有错误,那就是:胡乱寻找“经验”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麦当劳最近一年的销售额是100亿美元,多么可怕的业绩!只要听了他们公司经理的一席话就会获益匪浅。

但是,别人若问你:“你打算如何经营自己的企业,你打算如何来销售你的商品?”你还不是一样不知所措。

为什么炒股总是后下手的人被套牢?

为什么那么多期待中国房地产业再度火爆的公司纷纷落马?

大家应该从中学到点儿什么!

类似的事情常常发生,可是大家并没有记取教训,同样的事情一再重复。今天,各行各业都有同样的教训。

德国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探索了工业社会的本质,写了几篇文章,试图去解释美国的经验。

他下结论说,那些在19世纪下半叶控制美国企业的实力雄厚的产品工业家们是些不寻常的人物。他写道:“只是他们用以获得财富的技术‘手段’已经改变了。”

那些有“野心”的富人之所以能出人头地,是由于他们抓住了机会。然而,捕获机会绝对不能等同于“守株待兔”式的迷信机会,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灵活机敏、准备充分的人们。

在商人们的头脑中,财富情感是最丰富、最活跃的东西。一般人熟视无睹的事物,在商人们毫不经意的一瞥中,就可能触动起他们的财富神经,迸发出发财的冲动与激情,呼唤起沉睡的致富灵感,从而引导他们去认真研究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市场前景……最终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美国亚默尔肉类加工公司的老板菲力普·亚默尔,就是这样一个颇具财富灵性果敢决断的人。亚默尔和许多人一样,有天天读书看报的习惯。他虽然事情繁忙,但是每天一到办公室,秘书就会给他送来当天的各种报刊,供他翻阅。

1875年初春的一个上午,他像平时一样,认真地翻阅着报纸,突然,一条不起眼的简短消息把他吸引住了,短短的百余字,讲的是墨西哥最近发现了怀疑是牲畜瘟疫的病例。

就是这样一条常人看过即忘的小消息,却猛然拨动了亚默尔的财富神经,他敏锐地感觉到小消息背后潜藏着的巨大商机,他兴奋得跳了起来,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亚默尔马上联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那一定会从边境传到美国的加州和德州,因为那里与墨西哥接壤。假若那儿发生瘟疫,整个美国的肉类供应肯定会紧张起来,肉价自然也会飞涨。

商人的本能促使他马上行动起来,去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他当即决定立刻派人到墨西哥去实地了解和调查。他配出了有医生和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并把调查任务给他们作了明确的指示。几天后,考察组从墨西哥发回电报,证实那里确实发生了瘟疫,而且蔓延得非常快,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接到电报后,亚默尔迅速集中和筹措了大量的资金,去收购肉牛和生猪,并马上运到离加州和德州较远的东部去饲养。

果然不出亚默尔所料,瘟疫在两三个星期内就从墨西哥扩散到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下令严禁一切食用的东西从这几个州外运,牲畜更是严格控制,以防止疫情的蔓延。肉类供应基地的产品不准外运,美国市场上的肉价随之暴涨。

这时,亚默尔把他囤积在东部的肉牛和生猪高价出售,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他就净赚了900万美元(要知道,当时的900万美元比现在的几亿美元还多)。

如果说亚默尔是由一条不起眼的小消息而触动了对金钱的敏感嗅觉,从而做了一票得意的大生意,那么日本小商人吉田正夫则是因一次生活中的偶遇,激发起了如作家创作进入高峰时的激情,进行了一次充满热情的“生意”创作,打通了一条致富的门路。

吉田正夫起早贪黑地经营着一个小店,一天嫌不到几个钱,生活十分艰苦。

有次,他到外地探亲,在市集上看见一个渔民拿着一种小虾在卖。这种小虾不是供人们食用的,而是作观赏之用。

吉田正夫细看这些小虾,觉得十分新奇。那一对对游嬉在石堆中的小虾,悠闲地穿行在石缝中,十分好看。那位渔民为了推销他的产品,饶有兴致地给吉田正夫介绍这种小虾的生活习性。

这些小虾生活在日本的南方,自幼就习惯于成双成对地在石缝中生活,当它们长大后,就无法从石缝中出来了,于是便在那里面度过它们的一生。

当地的渔民们根据这种虾的特性,把它们捕捞上来之后,一对对地置于稍作加工的百缝中,略加装饰,注入清水,便作为欣赏性的小动物出售,以换取几个小钱。

吉田正夫听罢灵光一现,头脑中的财富细胞即刻活跃起来,他马上展开了经营上的联想和对新产品的构思、设计,和突出这种小虾性格上的温柔可爱,它既可以供人们欣赏,更可以发挥它们那种从一而终的精神。换句话说,可以把这种成双成对的小虾生活在石缝里的一辈子,喻作爱情专一不变的象征。同时,再把盛装小虾的容器适当地加工和装饰,它将会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商品。

吉田正夫顾不上探亲了,急急赶回东京,开始着手这一偶然碰上的商品的经营工作。经过一番筹划和设计后,他在东京开办了一间结婚礼品店,专卖这种小虾。

经过精心设计的对虾纪念品,外面用的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玻璃箱,人工制作的假石山置于其中,成为小对虾的房屋,再装饰一些水底植物,盛入清水,对虾在“石房子”里生活非常安适。整件纪念品显得非常雅致、高贵。

吉田正夫还在每件纪念品上贴上一个简短的说明,把对虾从一而终、白头到老的经历描绘得真切感人。这个说明,触动了许许多多新婚夫妇们的共同心愿,大家都觉得非买这种吉祥如意的结婚纪念品不可。甚至许多老夫老妻,看见这种寓意深远、美观可爱的小宠物,也纷纷买一件回去作纪念和观赏。

吉田正夫旗开得胜,这一产品立即成为东京最畅销的纪念品。他又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乘胜追击,很快在东京各区及日本其他城市开设分店,生意仍然十分兴隆。不用说,几年之后,吉田正夫已成为一个大富翁了。

我们不难看出,财富的创造在亚默尔和吉田正夫成功的运作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仍需指出,财富的发挥不仅依靠着理性的思考、睿智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业行为不停地闪烁、跃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