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自信励志/——以退为进实现职业理想

——以退为进实现职业理想

两次月薪减半的跳槽经历——以退为进实现职业理想文□凌凌你可以想象,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我是多么沾沾自喜。在世界一流的大企业上班,在高级写字楼办公,5000元每月的起薪,每年两次的加薪频率,5年培训计划中有多次轮岗机会。纵观历史,该公司大中华区及海外很多要职上的经理都是出自毕业生培训计划……一条铺着红毯的人生道路似乎就这样在我的脚下延伸开了。...

两次月薪减半的跳槽经历

——以退为进实现职业理想

文□凌凌

你可以想象,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我是多么沾沾自喜。在世界一流的大企业上班,在高级写字楼办公,5000元每月的起薪,每年两次的加薪频率,5年培训计划中有多次轮岗机会。纵观历史,该公司大中华区及海外很多要职上的经理都是出自毕业生培训计划……一条铺着红毯的人生道路似乎就这样在我的脚下延伸开了。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听说一年比一年吃紧,但是我相信,除了那些兜兜转转不知所终的,挑挑拣拣无从取舍的,仍然还有一批幸运儿。他们早早地被国际知名大公司高薪录用,令人艳羡地加入某财富全球500强公司的培训生或者储备干部计划,踌躇满志地等待着一段光辉岁月的来临。时光退回到1997年,我也是这样的一个幸运儿。只是,一个美丽的开始,一定会有一个美丽的结局吗?

我本科就读的是一所在全国很有名气的外语类院校,是由该校的附属中学免试直升传播专业的。由于我的英语功底扎实,在学校的四年一直如鱼得水。除了轻松拿奖学金,课外活动也小有“成绩”。大二下半学期开始,当很多同学还在啃字典或者做家教、给小学生上英文课时,我已经以每个小时100元钱的报酬担任双语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在全国九大城市拥有自己的听众群了。

在我看来,自信、善于学习,有分析力、创造力,并且具有领导者的潜力,就是各大公司在校园招聘时最关注的学生特质。我想我一定在简历和面试中很好地展现了这几点,所以在大四上半学期招聘风潮刚刚掀起的时候,就迅速地过关斩将,将胜利果实收入囊中。

刚得到录用消息的时候,其实还有些不可置信。因为最后一轮面试时,主考官净问些奇怪的问题,让我答得很没有把握。比如,如果你的客户利用你公司提供的产品提炼毒品,被你发现了,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想在公司内部实行全公司禁烟,你会怎么做,等等。无论如何,在经历了N次这样拍脑袋的面试,PK了无数竞争者之后,我有幸成为了当年被该公司录取的五名大学毕业生之一。那是一家当年全球500强排名第一的企业,从事石油化工业,现在也还是行业里的龙头。

你可以想象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我是多么沾沾自喜。在世界一流的大企业上班,在高级写字楼办公,5000元每月的起薪,每年两次的加薪频率,5年培训计划中有多次轮岗机会。纵观历史,该公司大中华区及海外很多要职上的经理都是出自毕业生培训计划……一条铺着红毯的人生道路似乎就这样在我的脚下延伸开了。

从学校一毕业,我就迫不及待去公司报到上班了。在公司,同事们称我们这样大学一毕业就加入公司的为G-staff,G代表graduate毕业生。“某某某,是今年的G-staff,很聪明能干的……”最初,我就是这样被到处介绍的。后来我知道,其实有很多老员工对毕业生培训计划是不满的。在他们看来,大学毕业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却可以立即得到更优厚的待遇和更多的机会,这不公平。同样的职务和职位,凭什么毕业生比一般员工薪水要高一个级别,有升迁机会也是优先考虑前者呢?所以,后来在听到别人称我为G-staff的时候,我知道那不总是代表着赞美。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得对得起G-staff的“头衔”,我要证明公司招我进来是有眼光的,我的确是个潜力股。虽然我轮岗的第一个工作属物流方面,并不是我一心想要的“对外事务”,但是我还是干得很心甘情愿,很卖力。我同意人力资源经理的说法,我的工作是在公司的第一线,是直接面对客户的,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起点。可是,很遗憾,我轮岗的第一个工作也是我的最后一个,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

1998、1999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重创了很多跨国公司。它们因为在中国扩张过快,在市场上又没站稳脚跟,一时都入不敷出,乱了阵脚。尤其像石油化工这样投入大、部分业务还存在市场准入壁垒的行业,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我所在的“世界第一”也不得不进行战略重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将我所在的部门由原来北京、上海、广州各设一个小组合并至北京,只设立一个集中管理小组。而轮岗的事也再没有人提起。

到我决定To be or not to be的时候了。虽然,今天看来当时可能有些急躁,缺乏耐心,也有讨厌离乡背井的惰性在作祟,但是,让我庆幸的是,我在还不算太晚的时候终于开始学习规划我的career path(职业道路)。职业规划绝对不是什么在大公司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等待加薪升职;也不是一个公司接一个公司地跳槽,换抬头,换老板。那是关于一个行当的选择,一个目标的设定,并由此进行系统的技能开发,社会资源的积累,而且一旦明确了目标后,就要学会有舍才有得。

决定离开毕业后工作了两年的公司,其实很不舍。两年来的数次加薪,我的薪水已近万元。而且再怎么说,一流跨国公司的光环,总会让持有这张名片的人在人前多一些底气。如果不是因为重组,我可能没有那么快做决定。但是一旦决定,我可是拿出了全部的决心。记得当初毕业应聘面试的时候曾经被问到过这样的问题,你认为5年后你会做什么?我的回答是,我会当上公司的公关经理!对我而言,这个目标从来没有变过。我从求职的开始就很清楚自己的“比较优势”和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只是我工作的前两年没能让我在现实中向这个答案靠近。

好吧,那就让我从头来过吧。我相信,我的学历、我的经历、我的能力,都会让我学习得更快,进步得更快。我将目光投向了专业的外资公关咨询公司,我确信,在那里我可以得到一个优秀公关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的培训和磨砺,即便从剪报纸开始,即便从装订新闻资料开始,即便从只拿以前薪水的一半开始……我加入的F公司是全球名列前茅的PR agency(公关公司),但是当时在国内也刚起步,所以规模并不大。上海办事处只有不到十个人,要服务的客户却不少。从新闻发布会,到产品发布会,从媒体访问到危机事件处理,事无巨细,事无难易,都要亲历亲为,滴水不漏。这样也好,因为很快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能操练到。虽然不敢说武功上乘,但是一招一式一看就知道是个专业的。

在公关公司工作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两年。任何一个工作当最初的热情渐渐熄灭,内容的重复多过创新的时候,就到了一个瓶颈阶段。你发现你就像在一个跑步机上跑步,虽然步子没有停下来,但是始终没有前进。然而,职场是一个竞技场,不进则退,因为有很多新人在追赶。两年来同客户的接触让我清楚地看到,要成为大公司的公关经理我还欠缺了什么,我确定唯有继续提高和积累才能突破瓶颈。

于是2002年,我给自己找了第三份工作,一份让很多人都不太能理解的工作——一直外企白领做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跑去给政府打工了,而且薪水又减半?我加入的S中心是一个半官方机构,专门负责筹备和举行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我的理由其实很简单,500强公司全球至少还有500家,但是这样的机构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之前在公关公司培养起的能力和经验,让我对管理大型项目跃跃欲试。在国内,又有哪个项目可以大过政府搭台的活动呢?而且,历久弥坚的好公关都离不开掌握开展政府关系的经验和技巧,有哪里比直接为政府干活来得感受更直接呢?舍弃一个外企白领的称号和一半的薪水又有何妨?

2004年,我胜利完成了两届艺术节的工作,离开S中心加入了现在所在的机构,如愿以偿地实现了我的第一个职业目标,成为一名公关经理。我拥有全部的自信,以及这项工作所需的能力和资源,在这个位子上大展拳脚。回顾大学毕业这一路走来,拜我毕业“高起点”的工作所赐,我初入职场的7年都在“以退为进”地在我的职业道路上前行。好在我还是幸运的,之后“曲线救国”成功,实现了我的第一个五年目标,虽然比计划晚了些。

我想借我的经历,告诉所有即将大展宏图的同学们,大学毕业就业的高起点,并不是一个光明前途的保证。任何时候,都要主动、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看清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找准自己的目标。如果你不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话,一个人在职场上的优势是很容易丧失的。因为竞争无所不在,毕业时你可能只需要和自己的同龄人竞争,而很快两三年后,和你竞争的就是全天下的人,跨越了年龄和地域。

没有任何企业或其他人会为你铺就一生的职业道路。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虽然有时候会走弯路,甚至是回头路。但重要的是,要一直不断地前行,或慢或快都可以,但千万不要止步。2005年的春天,我又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进入了著名高校攻读在职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因为我又有了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并且仍在为此努力着……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后退原来是向前。”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career,什么是job。


又是一个好榜样,职业规划的典型范例!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想到和得到之间,还要做到。光环背后,还有作者付出的不懈努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