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止于自律者——背地莫论人长短
4.流言止于自律者——背地莫论人长短
大哲在传媒集团工作,是一个朝鲜族的小伙,他很有设计才华,个性非常耿直,在公司工作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被提拔。他踏实沉稳,并不在意太多,只是专注于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有一次公司开会,因为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大哲和网络部的同事琦明有了争执,他们因为项目细节争得面红耳赤,双方都不退步。后来在领导的协调下,方案被折中处理,所幸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事情才算圆满解决。
后来,集团的中层经理离职,于是职位出现了空缺。人事部门放出消息,要在业内找人,但是老总倾向于内部提拔,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内部竞聘会开始了。
自从得知要进行公开竞聘,而且是员工投票,公司人心就开始躁动。有一位参与竞争的同事找到大哲,对他说自己和琦明都参加了这一次的竞争,希望大哲能够投票给他,没想到大哲听过之后没有同意。
大哲笑着说:“我确实曾经和琦明因为工作的原因有过争执,但那都是因为工作,我和他没什么个人恩怨。而且在那一次争论之后,我反思了一下,琦明说的也都很有道理,我觉得他是一位能力强、有主见的人,这一次的竞聘你们都有机会。”
这一幕被大哲的领导看到了,领导对他正直的性格非常赞赏,不久就将他提拔到了设计总监的位置上。他能够升职,部门里边没有不服气的,因为他不仅为人坦率,专业能力也是一级棒,而且在公司也工作了多年。
那次竞聘,最后琦明还是成功了。随着职位的变动,部门里边的风向转了,有人为了讨好琦明,把竞争对手的小动作告诉了他。他对于那些耍手段的人并没做什么,日常工作也依然秉公处理,反倒因为知道大哲曾经夸了他而与大哲惺惺相惜,后来两个人在私底下成了好朋友。
中肯地评价别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传递正能量,才是君子所为。你把正能量传递出去,那些能量最终又会回到自己这里,滋养自身。那样你也会内心坦荡,心无挂碍。
其实从古至今,人类从来没有变过,都喜欢在背后聊一聊别人,也许有人会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如今是互联网时代,有了微信、微博,还有各种社交网络,所以说出口的话传得更快了,影响也被一点点放大,再加上每个人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各有差异,有很多话不见得是出于恶意,但也可能在听者那里产生歧义。
孙云是销售部的一名资深员工,业绩突出,是公认的热情大姐。小莉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刚进入公司。因为在同一组工作,孙云对新来的小莉特别好。接触一段时间后,小莉就什么都愿意和这个知心大姐说。谁知道过了几个月之后,小莉发现孙云抢了她的客户,而且还在公司散播她的坏话,偏偏小莉还没法反驳。语言就是这样,在不同的语境下解读总有不同,也许她只是和孙云偶尔抱怨一下工作,并不是对公司有什么不满,但话到了有心人耳中就被曲解了,她百口莫辩,只能辞职了。
这种小人从古至今都有,当面说的都是好话,背后却暗下毒手。说好话是为了赢得信任,一旦涉及利益了,就立刻翻脸,一点情谊也不讲。人生道路上,谁都会遇见几个小人,不必纠结过去,也不必担心未来,坦坦荡荡地绕过去就好,那些个魑魅魍魉,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是会被碾压的。而且常在河边走的人,哪有不湿鞋的?小人算计得多了,也会遇见小人的。
语言对于人的伤害太大了,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给别人造成不良的影响,不负责任地贴上标签。因此,一定要秉持“人前莫争长短,人后莫论是非”的慎言原则。当面的时候,说话给彼此留有余地,不必非要争对错,你有你的见解,他也可以有他的观点;而在人背后,无论你持有什么样的观点,都要话有分寸,不能口无遮拦,否则就不如沉默了。尤其是当你不了解一个人时,千万不要随意评价别人。只要做到足够自律,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养成在背后论人长短的毛病。
生活中总有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总在背后装作很熟悉你的样子,和别人分享着不着边的臆测。正所谓“三人成虎”,流言伤人,这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暴力了,它甚至比肢体暴力更为可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人行正,则不畏人言!用律己的态度最大限度地管住自己的嘴巴,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能少说时不多说,能不说时便保持沉默,这不但是一种与他人保持和谐关系的处世哲学,也能慢慢让自己处在自由把控自我表达欲望的平衡点上。于他人而言,不徒增烦恼;于自己而言,提升素养,何乐而不为呢?
【自律法则】
(1)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要让惯性控制自己。
(2)当你指责他人没有做出奉献的时候,你自己也起了负面作用。
(3)结交能中肯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人。
(4)面对流言蜚语,秉持一颗公正之心,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