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员工的组织化-
稀缺人才的组织化问题
自从人作为一种资源进入资本市场,能创造巨大价值的稀缺人才就成了资本家争相追逐的对象,进入现代,稀缺人才还获得了一种专用的称呼:战略人力资源。稳定地持有战略人力资源,比稳定地持有货币资源更能给企业主带来安全感。对老板来说,稀缺人才就像是一转身就能变出钱来的魔术师,但因为遭到资本的追逐,他们也像流动的水一样变化莫测,很难被某一组织长期持有。
如何将稀缺人才组织化,留在组织内部,为组织所用,是很多老板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制定公司人才战略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公司有两项福利,从名字看就很有趣:酸梅汤钱和羊肉汤锅钱,酸梅汤钱在三伏天发,给员工买酸梅汤解渴消暑用;羊肉汤锅钱在数九天发,给员工吃羊肉汤锅暖身用。两项福利金额都不大,各二百元,但是很有人情味。
这天冷得要命,行政部请示了老板,决定本周发羊肉汤锅钱,让各部门、校区往上报在职员工名单,行政部汇总造册,财务部再发钱。
因为是福利,人人都很积极,通知才发出去一天,名单已经利索报上来,光头老大也不拖拉,迅速算好了钱,送去给老板签字,周五该笔钱就已经发到员工账上了。
周六这天,师资部(专门管理在册专职、兼职老师的部门)的负责人刘老师去找老板汇报工作,很快老板就把光头老大叫了进去。
刘老师今年四十岁,从前是一所公立中学的校长助理,专门负责行政人事工作,公司成立师资部的时候,老板亲自出马把她挖了过来。
此次刘老师汇报的工作和姚老师有关。
姚老师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是师资部教小学生奥数的王牌老师,要报他的班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上预约报名,他跟公司签的是专属全职合约(意思就是在公司授课期间不能再到其他培训机构授课,此外需要按照公司安排授课,不能断课)。
姚老师授课质量是首屈一指的,但他有个让人很纠结的问题:不服管。
师资部要求专属全职老师每天都要打卡上下班,姚老师从来不打卡。
姚老师上课从不迟到,但上课前下课后永远找不到他人影,师资部他的卡座灰尘有三指厚,因为无人使用。
部门例会他从来不参加。
刘老师给他打电话,他选择性不接听,其他老师给他打电话,他习惯性不接听。
每次开教学计划讨论会,不管什么内容一律反对,在他眼里教学部也好,师资部也好,都是一群“吃干饭的”(原话)。
刘老师拿他没办法,也曾经找过老板告状,但是老板反过来劝刘老师:才华横溢的人都是这样的,你不用管他,当他不存在好了。
刘老师照做了。
夏天报酸梅汤钱的时候,刘老师没报他名字,姚老师也没有异议;但是前几天报羊肉汤锅钱的时候,刘老师没报他名字,姚老师却有意见了,罕见地主动给刘老师打电话,发了通脾气,要刘老师解释,为什么不报他的名字,是不是看不起他,如果是公司的意思,直接说,他立马走人,如果是刘老师的意思,刘老师不仅要向他赔礼道歉,还要把钱补给他。
刘老师被他一通说,心里也很气,跑去找老板申冤,同时表态,说不报姚老师的名字确实不是公司的意思,但如果老板要刘老师向姚老师道歉,她立刻辞职不干了。
老板哪边都不想得罪,就把歪脑筋动到了光头老大处。
光头老大一进门,老板就横眉冷对,说行政部负责人员进出,为什么要从部门拿在职人员名单,部门报了在职人员名单上来,行政部为什么不审核,现在为了二百块钱,公司的王牌老师和核心部门负责人都说要辞职,行政部工作出了这么大纰漏,光头老大难辞其咎,责令光头老大打电话给姚老师道歉,另外单独为姚老师造册,补发酸梅汤钱和羊肉汤锅钱。
光头老大吃了哑巴亏,也不敢申辩,领了任务回来,给姚老师打电话,好言好语道歉。
姚老师却说,事情不是光头老大道歉就能摆平的,必须要刘老师道歉,说刘老师不待见他由来已久,士可杀不可辱,他不打算再忍下去了。
他撂下这通话,要光头老大转达,只是光头老大自觉已经按老板要求打完电话,任务已了,无必要再折腾,所以没有把话传给老板;刘老师自觉已经把问题甩了出去,当然更加不会主动理会。事情到此算是搁浅了。
到了周六这天,奥数班开课了半小时,姚老师却始终不见踪影,校区急得跳脚,几次三番打姚老师电话都被他掐掉,联系调度师资的刘老师,对方也说找不到姚老师。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这天上午,奥数班的小朋友们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玩耍机会,高兴得满教室跑。
只是冰火两重天,校区和家长群里却炸锅了,人人忧心忡忡,因为有家长得到消息,说姚老师要跳槽去别家培训机构,不在这边上课了。
校区立即把情况反馈去了老板那里。
老板也认为兹事体大,亲自给姚老师打电话,这次他倒是接听电话了,问他为什么不去上课,姚老师说,刘老师一天不道歉,他就一天不去上课,末了又说,之所以跟公司签专属全职合约,完全是给老板面子,如果公司认为没有必要再跟他合作了,外头随时有大把公司捧着大钱求他签约。
老板放下电话,把光头老大抓过去一通狠扁。
但狠扁光头老大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姚老师摆明跟刘老师杠上了,两人当中必须有一个人要低头。这一次,老板把歪脑筋动到了LJ身上。
她把LJ叫进去,和颜悦色地表示,要LJ去说服刘老师低头,给姚老师打电话道歉。
LJ没作声,沉吟了半天,说,张总,开始物色新的师资部负责人吧,刘老师应该很快会辞职。
老板默然,半天才说,刘老师管师资部是一把好手,师资部是目前管理上我最满意的部门,内务清清楚楚,老师也和睦相处。
LJ说,但是现在你为了个王牌要逼她辞职。
老板烦躁地说,我没有逼她,就是让她去道个歉,有什么大不了的。
LJ说,行啊,我去跟她说。
他走到门口的时候,老板又叫住了他,说,你觉得这件事要怎么收场?
LJ笑了下,说,你是问我的意见吗?
老板竖着眉毛,不然呢?
LJ说,我要说出意见,估计你会把我轰出去。
他顿了顿,说,我建议找姚老师谈,或者解除合约,或者让他以后要尊重刘老师。
老板说,谈崩了怎么办?
LJ说,找新师资顶替他。
老板说,姚老师是稀缺人才,别人顶不上。
LJ说,公司有钱。
老板一拍桌子,你知不知道姚老师一年为公司赚多少钱?!
LJ说,刘老师就没为公司赚钱?她把师资部管好了不是钱?
老板揉着眉心,烦躁地说,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LJ沉默。
老板咬着牙根沉吟了半天,吩咐LJ,约姚老师下午到公司来,我亲自跟他谈谈。
到了下午,姚老师果真到了公司,老板跟他密谈了一下午,傍晚才结束。
姚老师从老板办公室出来,找到光头老大,十分诚恳地说,上次羊肉汤锅钱的事,是我自己有错在先,长期不打卡,也不怎么跟刘老师联系,以至于刘老师漏了我的名字,错都在我,我以后会尽量打卡,今年的羊肉汤锅钱和酸梅汤钱公司都不用补给我了,算是给我个教训。
一番话把光头老大惊得目瞪口呆。
更惊悚的还在后边,此后连续两礼拜,每天早晨七点半,姚老师准时到公司打卡,到部门报到,外出上课的时候会跟刘老师报备,当天没有课就待在部门写教案,或者去教学部跟学监讨论教学计划,态度之友善,行为之温良,让所有人为之瞠目。
所有人都说老板是神人,连姚老师这么难管的人物都能驯得服服帖帖的。
只有财务部的负责人和LJ心知肚明个中真正的原因。
老板找姚老师谈完话的那天晚上,她给LJ打电话,要他协助姚老师做一个教师授课能力方面的考核方案,用来考核公司教师班培养出来的在职全职老师,因为姚老师只懂教学,不懂绩效考核,老板暗示LJ有必要为他上一堂有关绩效管理的通用大课。
LJ问,姚老师答应了?
老板冷冷地说,他从前年薪七十万,现在一百万,他敢不答应?
LJ至此释然。
财务部管发钱,当然也知道。
LJ在协助姚老师做方案之前,先去找刘老师,把绩效考核的事试探着说了下。刘老师说,张总跟我提了,我也很赞同,姚老师业务能力确实强,让他来考核我们老师,高标准,严要求,对青年老师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部门招呼已经打好,LJ就放心去找姚老师讨论工作了。他花了三天时间,把和绩效考核有关的各种理论都详细地跟姚老师探讨了一遍。此间他发现,姚老师确实是个极度聪明的人,吸收和消化知识的速度让他惊诧。他让LJ想起来X战警里的天启,沉睡千年的天启苏醒后,用手按住电视机屏幕,不到一分钟就获悉了千年来人世所有变迁。
三天后,LJ觉得自己已经像是被天启按过的那部电视机,再也没有什么可贡献的了,于是宣布结束授课,此时姚老师问了LJ一个问题:我们做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
LJ习惯性地回答:奖勤罚懒,择优去劣。
没想到姚老师十分激烈地说,为什么要处罚后进者?为什么要淘汰绩差者?不是说人生而平等吗?
LJ沉默了,他又想起了天启,姚老师跟天启还是不一样,天启为什么要跟漫威英雄作对?因为他们想净化人类,创造新秩序。
LJ思来想去半天,找了个理由:当人作为一种资源进入流通市场时,他就得服从经济规律,受资本控制。资本追求的是剩余价值,通常绩优的人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姚老师愤慨地说,怎么能把人当资源看?!人是机器吗?人是厂房吗?人是物资吗?人可以买卖吗?
LJ沉吟了阵,淡淡地说,在资本市场,人是一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资源,是资源就可以买卖,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一点,你可以退出资本市场。好比说,你现在从公司辞职,去公立学校当老师,抱着服务而不是创收的心态工作,拿着两千五到三千左右的月薪,过平凡又充实的生活。
姚老师沉默了。
LJ说,在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里工作,你就要学会把自己当资源看,资源就可以标价,资源就要接受评估。
姚老师说,这是张总让你说的吧?
LJ说,那倒不是,张总对你礼待有加,生怕你跳槽去别家公司,为了你还差点逼刘老师辞职。
姚老师得意地说,那是她明智。
LJ微微一笑,说,你知道她为什么会礼待你?因为你对她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授课能力强,有市场号召力,但也仅限于此,一旦出现比你授课能力更强、更有号召力的人才,你就会失势,甚至对方可能没有你这么有号召力,但是能帮老板干别的活,比如说培养师资,优化教学,你都可能会失宠,因为这种人综合能力强,老板投资他们得到的回报也不会差。一旦你失势,或者时运不济,你可能会被整个资本市场遗弃,因为资本市场从来喜欢跟风,要不怎么会有墙倒众人推这样的老话?
姚老师半天说不出话。
LJ逞了这番口舌之能,事后也有点后悔,就把和姚老师这番谈话写进了他当天的日报里,算是自首。
姚老师此后再也没联系过LJ,LJ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听,久而久之,LJ也不找他了。LJ自我安慰:反正老板只是让他协助姚老师做方案,没说要他负责到底,现在看起来,姚老师不需要他协助了,那样也好。
不过,想到光头老大上次的经历,LJ还是把和姚老师沟通的经过汇报给了老板,并请她指示下一步行动。
老板说,姚老师找我聊过了,说从你这里受益良多,以后的事你不用管了,我会安排人跟进。
LJ至此算是彻底放心了。
眨眼半年过去,公司发半年奖励,光头老大给LJ四千块,老板改成了六千。
原因很有趣,因为刘老师破天荒地头一遭给了姚老师八千块的奖励,理由是他最近半年来指导很多老师授课,对师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并且主动提交教案(教书的人都知道,写教案是比上课麻烦一百倍的事),最难得的是还帮其他人改教案。
老板认为,这是LJ的功劳。
LJ不知道她是如何得出结论的,不过涨奖金总好过扣奖金,所以他还是很高兴的。
没多久,刘老师过生日,行政部负责生日福利的小月有事请假,LJ替她给刘老师送生日祝福,刘老师对LJ说,LJ,你帮了我很多,十分感谢你。
LJ有点傻眼。
刘老师又说,没有你做通姚老师思想工作,他不会这么配合我,没有他配合我,今年的师资升级任务断难提前完成。可笑我开始还不知道,以为是老板的功劳,亏得老板亲口跟我讲,才知道自己感激错了人。
LJ想起那位不走寻常路的天启,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句话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而老板为什么会把姚老师的事算作他的功劳,他也百思不解,姚老师的俯首不是被老板用钱砸出来的吗?
刘老师又热切地说,LJ,我部门还有个问题员工,你有空也帮我谈一谈?
LJ晕倒。
小结 姚老师的组织化问题
姚老师有能力不假,他给公司带来了很多收益,但同时也是公司最桀骜不驯的边缘人物。如果公司出了问题,姚老师必定是首批离开公司的人,当然这不是他的问题,从他本人和老板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姚老师和公司是通过利益纽带捆绑在一起的合作关系。公司出钱请姚老师上课,姚老师出力拿公司的钱,当公司出不了钱,或者出的钱不具有竞争力的时候,姚老师直觉的反应就是离开公司,甚至公司出的价钱还算合理,只是稍微约束他一二,他也会拿离开公司做筹码跟公司叫板。
对这样的员工,LJ的老板对策如下:
给予充分的利益保障。年薪百万是笔不小的数字,短期之内,姚老师很难找到开价更高的公司,当公司可以为姚老师带来巨大收益时,情势就颠倒了,对姚老师来说,老板成了他的稀缺资源,是他要费心留住的。
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不管是基于金钱诱惑还是内心的警醒,当姚老师希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发挥时,组织适时地创造了机会,让他在教学之余,顺便指导和监督公司的教学质量。
提供对口的培训资源。这一点最难做到,当然这并不是说组织吝于支付培训成本,而是受客观条件限制,大多数人力资源部门很少能准确理解稀缺人才的培训需求。对口的培训资源有助于稀缺人才的成长,提高他们的稀缺性和价值含量,对那些渴望成长并持续一枝独秀的稀缺人才来说,能提供对口培训资源的组织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认可稀缺人才对组织的贡献和价值。刘老师的奖励是部门对姚老师的直接认可,老板对LJ的奖励是公司对姚老师的间接认可,在姚老师看来,他不仅被老板需要(老板支付高薪给他),同时也被部门和整个组织需要。前者满足的是生理和安全需求,后者满足的是自我成就和荣誉感需求。人对一个既能为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钱,又能满足个人成就感和荣誉感的平台产生归属感是很容易的事。
做完这些,是不是姚老师就被成功地组织化了?
未必,当金钱不再是姚老师工作的主要动力,当姚老师认为组织已经无法再为他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不管组织多么认可他的价值,他还是有可能离开公司。
对稀缺人才来说,与老板只是暂时携手,外边的世界永恒精彩。
这世上没有什么天长地久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